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体积分数;

2、 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 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初步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为了使今后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了解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讨论: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能捕捉到它吗?

实验探究:课本P28“活动与探究”

1、 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 实验步骤:

(1)

(2)

(3)

实验思考: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

引入:空气就像一个“大家族”,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如何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答: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答:

3.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答: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答: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答: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答: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讲述: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讲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举例说明。

答:

3、 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答:

阅读:课本P27“空气成分的发现”

讨论交流:1.最早制得氧气的是谁?

答:

2、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谁?

答: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

课堂评价练习

一、我会选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

A.1:4 B. 5:4 C. 4:1 D. 5: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快鹿”牛奶

4、纯净物都具有 ( )

A、固定的组成 B、同样的性质 C、同样的用途 D、同样的颜色

二、我会填

5.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____。

6、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用一定量的空气和足量的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提示:铜+氧气氧化铜)

②用一定量的空气和足量的碳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然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

③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空气,让小动物在容器中充分呼吸,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

其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原因是 。

三、我会探究:

用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会有氧气?(提示:取玻璃怀一只,玻璃片一块,

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答: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答: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

3、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引入新课:氮气和稀有气体

阅读书P28-29页

问题讨论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答: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答: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

3、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引入新课:氮气和稀有气体

阅读书P28-29页

问题讨论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2)稀有气体的性质:

(3)稀有气体的用途:

问题讨论:阅读书P27页

1.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答:

2、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

(1)空气的污染物:

(2)空气的污染源:

3.那么,你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吗?

阅读:课本P30“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讨论: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讨论交流: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

A. 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 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

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其正确答案是( )

A.只②和④ B.只①,②和④

C.只②,③和④ D.①②③④

5.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

A. 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 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 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 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6、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7、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目前,大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两种主要污染物。(2)请你提出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的两项措施。

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至少需要空气__L。8L氧气的质量是____g,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 g/L)

9.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雷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有0.0064 kg/c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44年发现空气中的氩。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②雷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④雷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

10.你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为改进居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你有哪些办法可用?试举例。 答:

课外作业:课本P31“练习与实践”

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学习重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的概念。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那么,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氧气可以制取吗?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阅读p33页2、3、4自然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

复习:什么叫做化学性质?

答:

引入: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书P34“活动与探究”3个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1、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2、 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答:

3、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答:

讲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讨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氧气的用途

答:氧气的用途有:

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B. 氧气不溶于水

C、 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 D.液氧是淡蓝色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 )

A. 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红热,熔化 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3.铁、木炭、蜡烛在氧中燃烧共同的现象是 ( )

A.都有气体生成 B.都发白光 C.都能放热 D.都会生成无色的水

4.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5.氧气的化学性质 ( )

A. 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 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 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

A.红磷 B.蜡烛 C.木炭 D. 煤

7.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_气味,________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的一种气体。

8.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

9、 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答:

11、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课后思考:

1、 据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已经知道了氧气有多种重要的用途,你能把它的用途与

性质联系起来吗?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吗?

2.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氧气的工业制法;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导入新课:那么空气中的氧气是哪里来的?怎样获得氧气呢?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氧气的获取方法。

阅读书P33-34页,

问题讨论

1、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什么?

答:

2、工业上是怎样获得氧气的?是如何储存的?

答:

引入:哪么在实验室里又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呢?

实验探究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答:(1)

(2)

(3)

(4)

(5)

(6)

(7)

2、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要_________________

(3)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__________处;

(4)试管口要放一团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答:

4、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答:

实验探究: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

1、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滴双氧水时要缓慢

2、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答:

讨论:1、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不是反应物?它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答:

2、催化剂的概念 :

3、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评价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②以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是 ( )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3.当大气压在1.013×105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19℃,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则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氮气 D.氦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

4.在液态空气中上方放置一点燃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木条燃烧更旺 B、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C、木条立即熄灭 D、可能引起爆炸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下列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使瓶口向上正立放在桌面上

B.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后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后倒立放置在桌面上

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

7.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

图中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

应当怎样改正?

答: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 放出实验桌上。

9、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 剂。

课后作业:课本P38“练习与实践”

反思与评价: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化

过程与方法:

3、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4、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人在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虽在空气中含量很低,但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直接参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二氧化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本课我们就要学习“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阅读教材P39-40页“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 二氧化碳的产生:

2、 二氧化碳的消耗:

3、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碳奇妙的变化

1、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干冰”是__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课本41页的“观察与思考”

实验现象:汽水瓶中有 ,澄清的石灰水变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这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实验思考】:用何种方法可使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多冒出些?

答: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课本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现象:B试管中 ,A试管中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 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 实验思考: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

实验探究:课本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2现象: A试管中 。

实验结论: 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加热易分解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实验思考:加热A试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阅读课本P40页,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1、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

答:

2、海水晒盐是否属于分解反应,为什么?

答:

3、根据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列举一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实例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2、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能和紫色石蕊反应

4. 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

A.比空气大 B.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无法判断

2. 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易溶于水

5.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含碳燃料的燃烧 D、碳酸氢铵的分解

6、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会使地球气温上升,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那么,大气层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

(2)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3)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8. 用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汽水瓶塞打开后为何会出现大量气泡?在汽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何种颜色?

(2)在舞台上常常会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这些“小云”,“小雾”是怎么形成的?

9、下列反应哪些属于化合反应?哪些属于分解反应?

加热 ①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 )

点燃 ② 镁 + 氧气————→ 氧化镁 ( ) 点燃 ③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 ) 加热 ④ 碳酸氢铵————→氨气 + 水 + 二氧化碳 ( )

点燃 ⑤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 )

加热 ⑥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

⑦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水 + 二氧化碳( )

⑧ 氧化钙 + 水————→ 氢氧化钙 ( )

反思与评价: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

2、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2、 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学会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学习重难点:

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答:

2、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

答: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你知道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首先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获取的方法。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书P43页“活动与探究”

问题讨论:

(1)实验室是用什么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答:

(2)所采用的实验装置与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两者能否通用?为什么?

答:

(3)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为什么?应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答:

实验思考:

1、 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

2、你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答:

2、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答:

4、你认为应如何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

答:

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书P44-45页

问题讨论:

1、二氧化碳有没有毒性?

答: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答:

3、 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答:

讨论交流:

1、 你知道哪些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

2.观察长期放置石灰水的试剂瓶,你发现有何现象?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思考如何清洗这个试剂瓶?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 将一带火星木条伸入气集瓶中,火星熄灭,则气集瓶中一定不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煤气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步: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①④②③⑤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 ) 它能溶于水 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 )

A.石灰石和稀硫酸 B. 碳酸钠和稀硫酸 C. 大理石和稀盐酸 D.碳酸钠和稀盐酸

6.实验室收集CO2的正确方法是 ( )

A. 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7、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硬膜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该膜的形成: 。除去此膜的方法是加 ,其文字表达式为 。

8.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3)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4)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化合成一氧化碳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分解反应的有 。(填序号)

9.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气体,一般用FeS(固体)和盐酸反应制得,已知H2S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请向:① 制取H2S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与制取(选填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同的装置。② 收集H2S气体,可用法。

10.为了让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通常要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1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a. 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

b. 白天的森林里 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

c. 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

d. 冬天的室内 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

e. 地面上 ______________ 地窖里;

反思与评价: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掌握氢气的的可燃性

2、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存在,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操作过程。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推理出水的元素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习重难点: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学习过程:

引入: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产生、发育和繁衍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还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讨论] 教材P47上的“你已经知道什么?”

新课引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演示P45页[实验1]电解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一端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什么?负极一端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什么?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多少?

答:

2、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这个反应是属于哪一类的反应?

答:

教师演示[实验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1、氢气燃烧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答: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现象?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

总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答:

交流讨论: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比液态的水轻能浮在水面上

D、凡是无色,透明的水,一定都是纯净的水

2、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温差小的主要原因

B、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仅快而且充分

C、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D、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要树立节约用水

的良好风尚。

3、根据课本第48页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两电极上都有冒出,负极产

生的气体可能是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负极产生的气体的

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的 倍。实验结论:水电解生成 ,水是由 和 组成的。

4.氢气燃烧实验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氢气具有 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4ºC时密度为1g/cm³;水通电后

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ºC,沸点为100ºC;水蒸汽和灼热的煤

混合可生成水煤气。根据上面的叙述,请归纳哪些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哪些属于水的化学

性质?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形成蒸发、过滤、硬水等基本概念

2、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2、 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出净化水的常见方法。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净化水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3、 掌握沉淀与过滤的方法和操作。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负极两端分别产生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答: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

3、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

阅读教材P49页,思考下列问题:

(1)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

答:

设问:如何区分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蒸馏水、食盐水?

教师演示P47页“活动与探究”实验1

实验探究:

1.蒸发是用 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 里,再把 放

在铁架台的 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

止 。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 。目的

是 。

设问:怎样除去液体中一些不溶性的杂质?

教师演示过滤操作实验,强调装置要求及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

实验探究: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 的一种方法,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

要 漏斗的边缘,液面要 滤纸的边缘,滤纸要 漏斗内壁。过

滤时,烧杯槽口应 ,玻璃棒靠滤纸 层部分。玻璃棒的作用

是 。过滤后,滤纸上留有 。滤液呈 状。

学生阅读教材P49页,了解硬水的危害。

设问:自来水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阅读书P51“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过程。

阅读“水的利用”

问题讨论:

1、 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2、 如何保护水资源?

答:

交流讨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吗?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一般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

A.合理放养鱼虾等水产品 B.工厂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

C.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河流 D.下雨天使用杀虫剂杀灭农田害虫

2.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现象是 ( )

A. 河流断流或干枯 B. 城市地表逐渐下沉

C. 河中的鱼虾稀少或绝迹 D.水土流失

3.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

A.水和汽油 B. 糖和食盐 C. 食盐和米粉 D. 氧气和氮气

4.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 ( )

A.泥沙和食盐 B.水和酒精

C.氯化钠和氯化钙 D.铁粉和铜粉

5.有下列污染因素: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④频频发生的沙尘暴。其中不会对水资源造成重大

污染的是( )

A. ③ B. ①②③ C. ④ D. ①②③④

6.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北京市政府给每户市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

或农田

C、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7.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 )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

8.含有较多含__________物质的水是硬水,长期烧硬水的器具易结___________。

9.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矿泉水⑥冰水混合物⑦锰酸钾⑧四氧化三铁中,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序号)

9.某同学要净化一杯浑浊的河水。

(1)向河水中加入一定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体积分数;

2、 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 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初步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可以说是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为了使今后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了解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讨论: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能捕捉到它吗?

实验探究:课本P28“活动与探究”

1、 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 实验步骤:

(1)

(2)

(3)

实验思考: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

引入:空气就像一个“大家族”,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如何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答: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答:

3.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答: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答: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答: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答: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讲述: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讲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1、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举例说明。

答:

3、 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答:

阅读:课本P27“空气成分的发现”

讨论交流:1.最早制得氧气的是谁?

答:

2、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谁?

答: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

课堂评价练习

一、我会选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

A.1:4 B. 5:4 C. 4:1 D. 5: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洁净的空气 B、鲜橙多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快鹿”牛奶

4、纯净物都具有 ( )

A、固定的组成 B、同样的性质 C、同样的用途 D、同样的颜色

二、我会填

5.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__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_,水蒸气和其他气体_____。

6、关于空气的组成,从下列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小白鼠放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用一定量的空气和足量的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提示:铜+氧气氧化铜)

②用一定量的空气和足量的碳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然后在同样条件下测定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

③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空气,让小动物在容器中充分呼吸,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

其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是原因是 。

三、我会探究:

用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会有氧气?(提示:取玻璃怀一只,玻璃片一块,

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答: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答: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

3、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引入新课:氮气和稀有气体

阅读书P28-29页

问题讨论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讨论,学会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答: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答: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

3、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答:

引入新课:氮气和稀有气体

阅读书P28-29页

问题讨论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2)稀有气体的性质:

(3)稀有气体的用途:

问题讨论:阅读书P27页

1.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答:

2、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

(1)空气的污染物:

(2)空气的污染源:

3.那么,你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吗?

阅读:课本P30“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讨论: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讨论交流: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

A. 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 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

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其正确答案是( )

A.只②和④ B.只①,②和④

C.只②,③和④ D.①②③④

5.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

A. 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 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 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 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6、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7、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目前,大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1)请写出汽车尾气中两种主要污染物。(2)请你提出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的两项措施。

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L,至少需要空气__L。8L氧气的质量是____g,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 g/L)

9.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19世纪末,物理学家雷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有0.0064 kg/c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44年发现空气中的氩。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②雷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④雷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

10.你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为改进居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你有哪些办法可用?试举例。 答:

课外作业:课本P31“练习与实践”

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学习重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的概念。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那么,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氧气可以制取吗?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阅读p33页2、3、4自然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

复习:什么叫做化学性质?

答:

引入: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书P34“活动与探究”3个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1、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2、 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答:

3、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答:

讲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讨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氧气的用途

答:氧气的用途有:

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标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B. 氧气不溶于水

C、 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 D.液氧是淡蓝色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 )

A. 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红热,熔化 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3.铁、木炭、蜡烛在氧中燃烧共同的现象是 ( )

A.都有气体生成 B.都发白光 C.都能放热 D.都会生成无色的水

4.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5.氧气的化学性质 ( )

A. 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 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 不活泼,常温时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

A.红磷 B.蜡烛 C.木炭 D. 煤

7.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_气味,________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的一种气体。

8.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

9、 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答:

11、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课后思考:

1、 据你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已经知道了氧气有多种重要的用途,你能把它的用途与

性质联系起来吗?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吗?

2.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氧气的工业制法;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导入新课:那么空气中的氧气是哪里来的?怎样获得氧气呢?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氧气的获取方法。

阅读书P33-34页,

问题讨论

1、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什么?

答:

2、工业上是怎样获得氧气的?是如何储存的?

答:

引入:哪么在实验室里又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呢?

实验探究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答:(1)

(2)

(3)

(4)

(5)

(6)

(7)

2、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要_________________

(3)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__________处;

(4)试管口要放一团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答:

4、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答:

实验探究: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

1、装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滴双氧水时要缓慢

2、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答:

讨论:1、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不是反应物?它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答:

2、催化剂的概念 :

3、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评价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②以水槽里拿出导管;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 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是 ( )

A、氧化剂 B、催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3.当大气压在1.013×105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19℃,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44℃则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氦气、氮气 D.氦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

4.在液态空气中上方放置一点燃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木条燃烧更旺 B、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C、木条立即熄灭 D、可能引起爆炸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下列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使瓶口向上正立放在桌面上

B.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后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后倒立放置在桌面上

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

7.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

图中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

应当怎样改正?

答: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 放出实验桌上。

9、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 剂。

课后作业:课本P38“练习与实践”

反思与评价: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化

过程与方法:

3、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4、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人在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虽在空气中含量很低,但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直接参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二氧化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本课我们就要学习“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阅读教材P39-40页“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 二氧化碳的产生:

2、 二氧化碳的消耗:

3、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碳奇妙的变化

1、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干冰”是__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课本41页的“观察与思考”

实验现象:汽水瓶中有 ,澄清的石灰水变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这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实验思考】:用何种方法可使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多冒出些?

答: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课本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现象:B试管中 ,A试管中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 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 实验思考: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

实验探究:课本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2现象: A试管中 。

实验结论: 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加热易分解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实验思考:加热A试管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阅读课本P40页,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1、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

答:

2、海水晒盐是否属于分解反应,为什么?

答:

3、根据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列举一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实例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2、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施用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抑制杂草生长

D、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施用后可防治火灾

3、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能和紫色石蕊反应

4. 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

A.比空气大 B.比空气小 C.与空气相等 D.无法判断

2. 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是 (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易溶于水

5.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含碳燃料的燃烧 D、碳酸氢铵的分解

6、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会使地球气温上升,科学家预言,这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那么,大气层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

(2)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3)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8. 用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汽水瓶塞打开后为何会出现大量气泡?在汽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何种颜色?

(2)在舞台上常常会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这些“小云”,“小雾”是怎么形成的?

9、下列反应哪些属于化合反应?哪些属于分解反应?

加热 ①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 )

点燃 ② 镁 + 氧气————→ 氧化镁 ( ) 点燃 ③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 ) 加热 ④ 碳酸氢铵————→氨气 + 水 + 二氧化碳 ( )

点燃 ⑤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 )

加热 ⑥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

⑦ 碳酸钙 + 盐酸————→ 氯化钙 +水 + 二氧化碳( )

⑧ 氧化钙 + 水————→ 氢氧化钙 ( )

反思与评价:

第三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

2、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2、 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学会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学习重难点:

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答:

2、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

答: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你知道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首先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获取的方法。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书P43页“活动与探究”

问题讨论:

(1)实验室是用什么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答:

(2)所采用的实验装置与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两者能否通用?为什么?

答:

(3)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为什么?应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答:

实验思考:

1、 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

2、你能否说明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答:

2、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答:

4、你认为应如何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

答:

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书P44-45页

问题讨论:

1、二氧化碳有没有毒性?

答: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答:

3、 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答:

讨论交流:

1、 你知道哪些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

2.观察长期放置石灰水的试剂瓶,你发现有何现象?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思考如何清洗这个试剂瓶?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 将一带火星木条伸入气集瓶中,火星熄灭,则气集瓶中一定不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煤气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步: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①④②③⑤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 ) 它能溶于水 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 )

A.石灰石和稀硫酸 B. 碳酸钠和稀硫酸 C. 大理石和稀盐酸 D.碳酸钠和稀盐酸

6.实验室收集CO2的正确方法是 ( )

A. 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7、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硬膜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该膜的形成: 。除去此膜的方法是加 ,其文字表达式为 。

8.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3)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4)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碳反应,化合成一氧化碳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分解反应的有 。(填序号)

9.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H2S)气体,一般用FeS(固体)和盐酸反应制得,已知H2S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请向:① 制取H2S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与制取(选填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同的装置。② 收集H2S气体,可用法。

10.为了让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通常要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1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a. 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

b. 白天的森林里 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

c. 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

d. 冬天的室内 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

e. 地面上 ______________ 地窖里;

反思与评价: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掌握氢气的的可燃性

2、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存在,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操作过程。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推理出水的元素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习重难点: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学习过程:

引入: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产生、发育和繁衍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还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讨论] 教材P47上的“你已经知道什么?”

新课引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演示P45页[实验1]电解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一端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什么?负极一端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什么?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多少?

答:

2、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这个反应是属于哪一类的反应?

答:

教师演示[实验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1、氢气燃烧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答: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现象?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答:

总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答:

交流讨论: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比液态的水轻能浮在水面上

D、凡是无色,透明的水,一定都是纯净的水

2、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温差小的主要原因

B、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仅快而且充分

C、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D、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要树立节约用水

的良好风尚。

3、根据课本第48页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两电极上都有冒出,负极产

生的气体可能是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负极产生的气体的

体积是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的 倍。实验结论:水电解生成 ,水是由 和 组成的。

4.氢气燃烧实验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氢气具有 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4ºC时密度为1g/cm³;水通电后

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ºC,沸点为100ºC;水蒸汽和灼热的煤

混合可生成水煤气。根据上面的叙述,请归纳哪些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哪些属于水的化学

性质?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形成蒸发、过滤、硬水等基本概念

2、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2、 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出净化水的常见方法。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净化水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3、 掌握沉淀与过滤的方法和操作。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负极两端分别产生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答: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

3、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

阅读教材P49页,思考下列问题:

(1)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

答:

设问:如何区分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蒸馏水、食盐水?

教师演示P47页“活动与探究”实验1

实验探究:

1.蒸发是用 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 里,再把 放

在铁架台的 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

止 。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 。目的

是 。

设问:怎样除去液体中一些不溶性的杂质?

教师演示过滤操作实验,强调装置要求及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

实验探究: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 的一种方法,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

要 漏斗的边缘,液面要 滤纸的边缘,滤纸要 漏斗内壁。过

滤时,烧杯槽口应 ,玻璃棒靠滤纸 层部分。玻璃棒的作用

是 。过滤后,滤纸上留有 。滤液呈 状。

学生阅读教材P49页,了解硬水的危害。

设问:自来水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阅读书P51“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过程。

阅读“水的利用”

问题讨论:

1、 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2、 如何保护水资源?

答:

交流讨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吗?

答:

课堂评价练习

1.一般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

A.合理放养鱼虾等水产品 B.工厂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

C.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河流 D.下雨天使用杀虫剂杀灭农田害虫

2.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现象是 ( )

A. 河流断流或干枯 B. 城市地表逐渐下沉

C. 河中的鱼虾稀少或绝迹 D.水土流失

3.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

A.水和汽油 B. 糖和食盐 C. 食盐和米粉 D. 氧气和氮气

4.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 ( )

A.泥沙和食盐 B.水和酒精

C.氯化钠和氯化钙 D.铁粉和铜粉

5.有下列污染因素: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④频频发生的沙尘暴。其中不会对水资源造成重大

污染的是( )

A. ③ B. ①②③ C. ④ D. ①②③④

6.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北京市政府给每户市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

或农田

C、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7.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 )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

8.含有较多含__________物质的水是硬水,长期烧硬水的器具易结___________。

9.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矿泉水⑥冰水混合物⑦锰酸钾⑧四氧化三铁中,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序号)

9.某同学要净化一杯浑浊的河水。

(1)向河水中加入一定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相关内容

  • 2011年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我担任这四个教学班的科学课教学.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学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收集证据.整理证据. ...

  • [我们身边的辐射]阅读理解及答案
  •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 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 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 ...

  •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
  •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 提起环境污染,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工厂排放的残渣.废气.废水,以及街道上的飘尘及噪声.然而,科学表明,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非工厂,也非街道,而是来自各自的身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环境意识也日益加强.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可 ...

  • [变色花]教学设计3.3徐萍
  • 变 色 花 (作者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 徐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变 ...

  • 乡土文化-身边的陕西
  •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乡土文化-身边的陕西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乡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乡土文化的发掘.认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持续升温.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保护和传承我们当地宝贵的非物 ...

  • 全民行动,让烟草从我们身边走开
  • | 中医| 养生 | 生活 | 健康 | 你需要的一切健康知识我们都拥有,中医知识在手,从此疾病没有.博大精深中医文化,自己医治身体问题,你的私人医生尽在中医 全民行动,让烟草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吸烟已成为人类第二号杀手: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3亿烟民,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大约有一半 ...

  • 1.1身边的化学
  • 1.1身边的化学 教学目标 1.注意和发现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知道科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的内容. 4.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妙现象. 教学重点 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教学内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

  • [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分析: <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 ...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新课标修订背景 教育部于 2000 年颁布了第 8 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正式启动了各学科的课程改革,1999 年10月至 2001 年 4月,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新课程为代表的基础化学教育 课程改革十年,是新 ...

  • 化学在我们你身边
  • 信阳师范学院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化学在我们身边 姓 名:学 校: 信阳师院 学 号: [1**********] 指导教师: 朱新英 定稿日期: 2015年4月 论文提纲 一. 标题: 化学在我们身边 二. 论点 化学是化学教育中一个一直以来被忽视的问题,除了教材本身限制外,教师意识不够是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