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终极笔记

1.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一.古典原子论→原子论→葡萄干面包模型 古代人们对原子的认识过程: 惠施(战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战国)→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物质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构成古典原子论

道尔顿(英国物理,化学家)观点:现代原子论

1.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2.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3. 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上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同 4. 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构成化合物 片面性:

1. 原子并非不可再分

2. 一切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并非相同 3. 元素的原子并非按简单整数比化合

汤姆孙(英国物理,化学家):发现了电子,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原子是有结构的 二.X 射线——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1. 伦琴(德国物理学家)X 射线(电磁波)

2.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对比实验法)进一步发现原子是有结构的 3. 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射线:①α射线 α粒电子

穿透力:弱

②β射线 e(电子) 穿透力:较强 ③γ射线 电磁波 穿透力:强 说明原子中正负微粒共存 三.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部分直线穿过,极少部分偏转甚至弹回 (原子是中空的,原子中有很小的,质量大的带正电的核)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 一单位正电 1. 原子原子核

中子 ① 构成

核外电子 一单位负电 原子的直径是零点几个纳米

原子核的半径是原子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几千亿分之一 ② 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同位素 1. 定义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2. 元素的概念

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

3. 特点: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②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③各同位素原子百分率一般不变 4. 用途

三.相对原子质量

1. 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四.物质的量

1. 单位:摩尔(mol )

2.1mol 物质的量在数值上等于式量

五.摩尔质量 M(g/mol)——1mol 物质的质量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一.电子的性质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①按离核的远近,能量高低划分不同区域 K L M N O P Q 1 2 3 4 5 6 7 能量:高→低 离核距离:近→远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3.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2n ²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8个 次外层18个 倒数第三层32个

④ 最外层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同稀有气体)

当K 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同He )

5. 元素的性质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 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②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 易失电子 ③ 非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大于4个 易得电子

三.离子

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

离子的电子式

复杂原子团

离子晶体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和纯净物

溶液均为混合物

结晶水合物均为纯净物2. 单质和化合物

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3.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按元素组成分非金属氧化物

酸(石蕊红,酚酞无色) 一.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碱(酚酞红,石蕊蓝) 一.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2.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一.海水晒盐

1. 古代和近代的制盐史 (1)太阳能蒸发法 (2)电渗析法 (3)冷冻法

2. 海水的成分和海水浓缩制盐密度的控制 方法:浓缩法

盐池:涨潮时引入海水,太阳直晒,海水蒸发,食盐浓缩制卤 海水的密度控制:1.21—1.26g/ml

目的:大量析出Nacl ,又要使杂质析出少 实验

仪器:天平,烧杯(100ml, 两只),100ml 量筒,玻璃棒,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

步骤:1. 称量(10g 粗盐)

2.溶解(玻璃棒搅动,加快溶质溶解速率) 3.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4.蒸发(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较多盐析出时,少量残液用余热或小火蒸干,防止Nacl 飞溅) 5.洗涤 6.烘干 7.称量

粗盐(78%)中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的除去——精盐 物理方法:过滤——难溶性杂质 化学方法:可溶性杂质

可行顺序

其他杂质

二.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

1. 电解饱和食盐水 (1)阳极:石墨 阴极:铁

(2)化学用品:饱和Nacl 溶液,酚酞,KI 淀粉试纸

2.2海水中的氯 一.

的性质

现象:褐色烟,放热

现象:点燃的氢气在氯气中持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在强光下会爆炸,瓶口有白雾

现象:点燃的红磷在氯气中继续燃烧有白色烟雾

新制氯水的颜色:淡黄绿色——说明有久制氯水的颜色:无色 微粒:

实质:稀盐酸

4. 用途:①制盐酸 ②制漂白粉 ③医药

强氧化性 a.漂白作用 b.消毒杀菌

②见光分解

HClO

③一元弱酸

二.漂粉精及漂白原理 制法:

漂白原理:

失效原理:三.

实验室制法

1. 原理和反应原理 原料:

注:①浓盐酸稀释后就不参加反应 ②要加热 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 2. 收集装置

向上排气法(长进短出) 排饱和Nacl 溶液 3. 吸收

4. 净化试剂 饱和食盐水(HCl ) 5. 干燥

四.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L/mol 标准状况下

五.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因素 1. 因素:①物质所含微粒多少 ②微粒本身大小

③微粒间平均距离

2. 决定液体,固体因素:①微粒数多少

②微粒本身大小

3. 决定气体因素:①微粒数

②分子间平均距离 温度升高,分子间距升高 压强升高,分子间距下降

七.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任何气体体积约为22.4L

八.重要的化工原料——盐酸,烧碱 1. 氯化氢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中形成白雾,极易溶于水 2. 盐酸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化学性质:一元强酸3. 氯化氢制法 ① 工业上② 实验室 药品:Nacl 固体,

溶于水即可制得盐酸

原理: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总式发生装置:与

相同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吸收:或溶液(倒置三角漏斗防止倒吸)

检验: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②玻璃棒蘸取弄氨水放在导管口有白烟

4. 氢氧化钠

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潮解,做干燥剂 ③ 化学性质:一元强碱④ 用途:肥皂,印刷,制纸

九.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 颜色状态

2. 溶解性(

溶解性(有机溶剂)

碘的酒精溶液(碘酒):棕色

萃取 1.原理 要求:①萃取剂与溶剂不反应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 ③密度相差大,便于分层

2.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3. 步骤:①检漏 ②充分振荡(放气)③静止分液 ④取液

3. 溴和碘的物理特性 (1)

易挥发,溴蒸气有剧毒,强腐蚀性

保存:①棕色试剂瓶 ②水封(液封)——减少挥发性 ③用玻璃塞,不用橡皮塞 (2)

易升华

保存:棕色试剂瓶 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检验4.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①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②电子层数依次增大 ③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相似性: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

十.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相似 1. 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

2. 与

反应

冷暗处爆炸

点燃或者光照混合气体,爆炸

缓慢反应

持续加热,缓慢反应,HI 易分解

难易程度:易→难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单质氧化性:3. 与

反应

4. 与碱反应

十一. 溴、碘的应用

1.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一.古典原子论→原子论→葡萄干面包模型 古代人们对原子的认识过程: 惠施(战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战国)→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物质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构成古典原子论

道尔顿(英国物理,化学家)观点:现代原子论

1.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微粒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2.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3. 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上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同 4. 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构成化合物 片面性:

1. 原子并非不可再分

2. 一切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并非相同 3. 元素的原子并非按简单整数比化合

汤姆孙(英国物理,化学家):发现了电子,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原子是有结构的 二.X 射线——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1. 伦琴(德国物理学家)X 射线(电磁波)

2. 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对比实验法)进一步发现原子是有结构的 3. 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放射性射线:①α射线 α粒电子

穿透力:弱

②β射线 e(电子) 穿透力:较强 ③γ射线 电磁波 穿透力:强 说明原子中正负微粒共存 三.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部分直线穿过,极少部分偏转甚至弹回 (原子是中空的,原子中有很小的,质量大的带正电的核)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 一单位正电 1. 原子原子核

中子 ① 构成

核外电子 一单位负电 原子的直径是零点几个纳米

原子核的半径是原子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几千亿分之一 ② 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同位素 1. 定义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2. 元素的概念

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

3. 特点: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②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③各同位素原子百分率一般不变 4. 用途

三.相对原子质量

1. 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四.物质的量

1. 单位:摩尔(mol )

2.1mol 物质的量在数值上等于式量

五.摩尔质量 M(g/mol)——1mol 物质的质量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一.电子的性质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①按离核的远近,能量高低划分不同区域 K L M N O P Q 1 2 3 4 5 6 7 能量:高→低 离核距离:近→远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3.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2n ²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8个 次外层18个 倒数第三层32个

④ 最外层8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同稀有气体)

当K 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同He )

5. 元素的性质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 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最外层2个或8个电子,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②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 易失电子 ③ 非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大于4个 易得电子

三.离子

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

离子的电子式

复杂原子团

离子晶体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和纯净物

溶液均为混合物

结晶水合物均为纯净物2. 单质和化合物

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3.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按元素组成分非金属氧化物

酸(石蕊红,酚酞无色) 一.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碱(酚酞红,石蕊蓝) 一.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2.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一.海水晒盐

1. 古代和近代的制盐史 (1)太阳能蒸发法 (2)电渗析法 (3)冷冻法

2. 海水的成分和海水浓缩制盐密度的控制 方法:浓缩法

盐池:涨潮时引入海水,太阳直晒,海水蒸发,食盐浓缩制卤 海水的密度控制:1.21—1.26g/ml

目的:大量析出Nacl ,又要使杂质析出少 实验

仪器:天平,烧杯(100ml, 两只),100ml 量筒,玻璃棒,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

步骤:1. 称量(10g 粗盐)

2.溶解(玻璃棒搅动,加快溶质溶解速率) 3.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4.蒸发(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较多盐析出时,少量残液用余热或小火蒸干,防止Nacl 飞溅) 5.洗涤 6.烘干 7.称量

粗盐(78%)中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的除去——精盐 物理方法:过滤——难溶性杂质 化学方法:可溶性杂质

可行顺序

其他杂质

二.中国现代化工之母——氯碱工业

1. 电解饱和食盐水 (1)阳极:石墨 阴极:铁

(2)化学用品:饱和Nacl 溶液,酚酞,KI 淀粉试纸

2.2海水中的氯 一.

的性质

现象:褐色烟,放热

现象:点燃的氢气在氯气中持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在强光下会爆炸,瓶口有白雾

现象:点燃的红磷在氯气中继续燃烧有白色烟雾

新制氯水的颜色:淡黄绿色——说明有久制氯水的颜色:无色 微粒:

实质:稀盐酸

4. 用途:①制盐酸 ②制漂白粉 ③医药

强氧化性 a.漂白作用 b.消毒杀菌

②见光分解

HClO

③一元弱酸

二.漂粉精及漂白原理 制法:

漂白原理:

失效原理:三.

实验室制法

1. 原理和反应原理 原料:

注:①浓盐酸稀释后就不参加反应 ②要加热 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 2. 收集装置

向上排气法(长进短出) 排饱和Nacl 溶液 3. 吸收

4. 净化试剂 饱和食盐水(HCl ) 5. 干燥

四.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L/mol 标准状况下

五.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因素 1. 因素:①物质所含微粒多少 ②微粒本身大小

③微粒间平均距离

2. 决定液体,固体因素:①微粒数多少

②微粒本身大小

3. 决定气体因素:①微粒数

②分子间平均距离 温度升高,分子间距升高 压强升高,分子间距下降

七.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任何气体体积约为22.4L

八.重要的化工原料——盐酸,烧碱 1. 氯化氢气体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中形成白雾,极易溶于水 2. 盐酸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化学性质:一元强酸3. 氯化氢制法 ① 工业上② 实验室 药品:Nacl 固体,

溶于水即可制得盐酸

原理: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

总式发生装置:与

相同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吸收:或溶液(倒置三角漏斗防止倒吸)

检验: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②玻璃棒蘸取弄氨水放在导管口有白烟

4. 氢氧化钠

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潮解,做干燥剂 ③ 化学性质:一元强碱④ 用途:肥皂,印刷,制纸

九.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 颜色状态

2. 溶解性(

溶解性(有机溶剂)

碘的酒精溶液(碘酒):棕色

萃取 1.原理 要求:①萃取剂与溶剂不反应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 ③密度相差大,便于分层

2.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3. 步骤:①检漏 ②充分振荡(放气)③静止分液 ④取液

3. 溴和碘的物理特性 (1)

易挥发,溴蒸气有剧毒,强腐蚀性

保存:①棕色试剂瓶 ②水封(液封)——减少挥发性 ③用玻璃塞,不用橡皮塞 (2)

易升华

保存:棕色试剂瓶 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检验4.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①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②电子层数依次增大 ③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相似性: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

十.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相似 1. 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

2. 与

反应

冷暗处爆炸

点燃或者光照混合气体,爆炸

缓慢反应

持续加热,缓慢反应,HI 易分解

难易程度:易→难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单质氧化性:3. 与

反应

4. 与碱反应

十一. 溴、碘的应用


相关内容

  • 致即将离开母校的同学们的一封信
  • 笑迎高考,为自己加油 --致即将离开母校的同学们的一封信 2014年高考学子们: 三年的高中生活,到今天就全部结束了.这里留下了你们刻苦拼搏的身影,留下了你们美好的回忆.从明天起,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也许,母校的形象,老师的音容笑貌,会逐渐在你的印象中淡漠,但是,"武安一中"这个 ...

  • 深度剖析平板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和功能
  • 深度剖析平板笔记本电脑的用途和功能 来源:本站作者:admin时间:10-12-20 点击: 2 平板电脑火的一塌糊涂,在宏碁推出5款平板电脑时也推出了自家的软件在线商店,同时,外国有媒体评出了平板电脑的十大重要功能特点,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下昨日的热点新闻: 据国外媒体报道,就目前的平板电脑市场而言, ...

  • 中国梦与青年梦
  • 我的大学梦 回首过去,大学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分之三,2011年9月2日,我告别黑色六月,带着一丝懵懂梦想,踏进了商丘师范学院学院,漫步在校园,感受着幽静与书香,来到商丘这一年半的时间,我深深理解了:大学,是自由与知识的殿堂,是梦想起程的地方:我深深尝到了,在这里,有浩如烟海的书籍,有知识的交融,有思想 ...

  • 源头与活水
  • 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破"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阅读的材料要 ...

  • 猜想与反驳读书笔记大全(3篇)
  • 猜想与反驳读书笔记大全(3篇) [篇一:猜想与反驳读书笔记] 要判断一个理论(或者说法)是否正确,首先要分析它的陈述是否科学.如果它对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作出的结论模棱两可,你就没有办法针对其定义和结论进行反驳或验证.用卡尔波普尔的话说,这样的理论就是不科学的(不可验证,不可证伪,不可反驳). 例如古希 ...

  • 环境保护导论-----终极版-2
  • 环境保护导论 课 程 总 结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湖南冰灾,玉树地震,以及我国中西部地区连年严重干旱缺水和最近的芦山地震等等,加之频繁的禽流感,猪流感和逐年增长的癌症发病率,这些都发生在我们国家,难道是巧合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

  • 西方文明通史笔记
  • 文明---拉丁意义:在某特定地方居住下来的人,引申为市民(公民),再后来指作为公民的社会成员所特有的素养和修养,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喝影响 18世纪欧洲---文明概念形成:科学.进步.理性主义.人道精神---与古代中世纪和欧洲以外的世界划开 文明的理解: 文明是一种尺度:人类进化过程中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趋 ...

  •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了自己在少年儿童教育基本理论这门课程中所读的书包括<颜氏家训>,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

  • [根鸟]读书笔记500字
  • 这几天,我生病了,须要输液,在这难熬的输液的两三个小时,只有用读书这个措施来消磨慢吞吞的时光了. 今天为了赶着往输液,我随手拿了一本书,(到了医院)才发明是曹文轩的小说<根鸟>.妈妈以前看过它,她感到很好看,我却不这么想.不过实在没有什么书可看了,就看看这本吧,我便津津有味地看起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