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向一棵树鞠躬]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1题。(12分)【甲文】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

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

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

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

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

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

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

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

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

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

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乙文】①我突然被一棵

榆树惊呆了。?源自:中国@学考@频道? ②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

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

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

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

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

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

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

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

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

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

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

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

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

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

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

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

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

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

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

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

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

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树鞠躬》)(有

删节) 7.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

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答:

(2)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答:

8.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4分)(1)甲文第③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

悲凉的点缀”?答:

(2)乙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9.【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2分)(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

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2分)答:

(2)乙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2分)10.下

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

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

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B.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

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

旨。 C. 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

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D. 甲乙两文

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

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11.【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

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

把深沉给予我们。(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链接】:

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

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答:我选第

句。我的理解是 参考答案:7.(2分)(1)(1分)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文中是说行道树离开了森林来

到充满烟尘的城市,生活条件,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2)(1分)“吻”是拟人手法,写露

水停留时间之短,反衬榆树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8.(4分)(1)(2分)为城市充满烟

尘,市民习惯于污浊,不珍惜清新空气,自己仅仅成为城市的一种装饰而悲凉。(2)(2分)

榆树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9.(2分)注:若

两个小题都答,只评第(1)题。(1)(2分)不矛盾。它忧愁的是市民早已习惯污浊,不重

视环境的洁净;它快乐的是自己能忍受寂寞,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空气。表现他们的奉献精

神。(2)(2分)榆树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却能忍受苦痛,顽强生长;老人儿子病死,媳妇改

嫁,独自拉扯孙子孙女,生活艰难,十八年才能翻修房屋。两者都遭遇艰难,但都能坦然面

对,顽强抗争,境遇和精神极其相似,所以如此说。10.(2分)D 11.(2分)任选其中一句

即可。示例:第一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就是神圣的事业。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来,

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去艰苦的戈壁,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一

种幸福和深沉的表现。第二句:贝多芬盛年耳聋,遭遇了很大打击,可他同命运顽强抗争,

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作品,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就能逐步走向成功。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1题。(12分)【甲文】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

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

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

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

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

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

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

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

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

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

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乙文】①我突然被一棵

榆树惊呆了。?源自:中国@学考@频道? ②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

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

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

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

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

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

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

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

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

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

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

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

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

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

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

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

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

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

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

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

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

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树鞠躬》)(有

删节) 7.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

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答:

(2)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答:

8.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4分)(1)甲文第③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

悲凉的点缀”?答:

(2)乙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9.【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2分)(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

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2分)答:

(2)乙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2分)10.下

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

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

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B.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

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

旨。 C. 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

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D. 甲乙两文

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

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11.【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

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

把深沉给予我们。(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链接】:

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

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答:我选第

句。我的理解是 参考答案:7.(2分)(1)(1分)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文中是说行道树离开了森林来

到充满烟尘的城市,生活条件,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2)(1分)“吻”是拟人手法,写露

水停留时间之短,反衬榆树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8.(4分)(1)(2分)为城市充满烟

尘,市民习惯于污浊,不珍惜清新空气,自己仅仅成为城市的一种装饰而悲凉。(2)(2分)

榆树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9.(2分)注:若

两个小题都答,只评第(1)题。(1)(2分)不矛盾。它忧愁的是市民早已习惯污浊,不重

视环境的洁净;它快乐的是自己能忍受寂寞,迎接太阳,制造清新空气。表现他们的奉献精

神。(2)(2分)榆树生长环境极为恶劣,却能忍受苦痛,顽强生长;老人儿子病死,媳妇改

嫁,独自拉扯孙子孙女,生活艰难,十八年才能翻修房屋。两者都遭遇艰难,但都能坦然面

对,顽强抗争,境遇和精神极其相似,所以如此说。10.(2分)D 11.(2分)任选其中一句

即可。示例:第一句: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就是神圣的事业。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来,

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去艰苦的戈壁,无私奉献,为祖国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一

种幸福和深沉的表现。第二句:贝多芬盛年耳聋,遭遇了很大打击,可他同命运顽强抗争,

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作品,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就能逐步走向成功。


相关内容

  • 2017.1西城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16 -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2017.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具 ...

  • 行道树教案1
  • 第7课 <行道树>教案 设计人:宋丹 审定人:张玉蓉 学习目标: 1. 语文知识: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2. 基本技能: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高级技能: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主旨句,掌握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4. 情感态度: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正 ...

  • 筑巢者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筑巢者 赵本夫 院子前头有一个很大的苗圃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里头有松.竹.水杉.香樟.枇杷.银杏.白腊等几十个品种,有乔木,也有灌木,高低错落,繁茂葱茏,充满野趣.闲时,我常走进去散步.林子里有很多鸟:花喜鹊.蓝喜鹊.乌鸦.麻雀.山雀.黄鹂.竹鸡.斑鸠.野鸡.啄木鸟, ...

  • 向一棵树鞠躬
  •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肆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 ...

  • 鄂教版八上[短文两篇]word同步测试
  • 七上第7课<短文两篇>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A .贪婪 堕落 点掇 自豪 ( ) B .冉冉 苦煎 皱形 丰硕 ( ) C .希疏 珍重 累累 低回 ( ) D .沉甸甸 眼巴巴 多姿多采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繁弦急管: __ ...

  • 2016行测在线测试:行测考试技巧之工程问题
  • 2016行测在线测试:行测考试技巧之工程问题 因为数学运算的知识点较多,所以这一模块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难点和重点,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的是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题型--工程问题,基本上每年都是必考的,但是广大考生们在学习工程问题的时候经常是比较困惑的,不知道用什么技巧去做题,或者说不能够快速准确地解 ...

  •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
  • 第6课 <理想>学案 教师寄语: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 ...

  • 2010年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基础训练13
  • 2010年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基础训练13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9分)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汉字.(2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 ...

  • 阅读材料反腐廉洁
  • 高三二级部语文阅读材料9.18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