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真比中国好?一篇文了解中日茶道的区别

天冷得不想出门

那我们花三分钟来阅读一篇改变你认知的内容吧

日本茶道是什么

生活的艺术,似乎成了最近的潮流。而茶的艺术,也同时变成了一时风尚。而越来越多的朋友去了日本,回来无不惊叹,我们的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相差太远了

日本的抹茶道,从千利休开始,到现在,一直秉承着历史传承,以独有的严谨,及日式的古典美学,以“和,静,清,寂”,打造了一套独特的人文艺术。冈仓天心于上世纪初,写了关于日本文化的“英文三部曲”,而“茶之书”,正是影响最大的,先后曾翻译为十几国语言,茶之书将日本的文化,美学,宗教,一并融入茶道之中,这部关于日本茶道古典美学的巨著,不但影响了日本的茶道,也使全世界为之惊叹

自在勾悬挂釜立于茶室中央,以木勺盛水,几十年如一日,磨练每一个抹茶道的动作。日本茶道的艺术,在无数岁月的专注中,以茶道具体现“宅寂”,以每一个严谨而细微精简的动作,以四季茶室的布置,无不体现出日本一丝不苟的古典美学

日本茶人森下典子,以二十年的茶道日子,写下了“日日是好日”。修习茶道,严谨而枯燥,但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对哲学的思考,进而由四季之景不同,日日茶道所带来的,是对每一个生活中美好的珍惜

日本茶之道

在日式茶道不断被提及的今天,于是乎,很多中国人开始大呼,中国没有茶道,只有日本的才是真正的茶道美学,连三联周刊的王凯,也认为,中国唐宋的精髓在日本,似乎,中国茶道已经早已没落消失了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有点太大。我只能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首先,从文化上来说,中国与日本,对“道”的理解,以及对茶的追求,都有巨大的差异,日本的抹茶道是在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由村田珠光奠其基,经武野绍鸥发展,由千利休创立并发展壮大的

日式茶道的发展,离不开宗教与大名的影响。从历史来看,日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贫穷和混乱,而日本茶道的发展,也一直是围绕着宗教与大名,几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抹茶道”是一种延续着严格的等级文化上发展出来有严格规范及礼仪的文化

我们今日在看到日式一丝不苟的茶道礼仪的时候,反而忽略了,这种极为严谨的美学的根基,一直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宗教神秘感上。实际上,在全世界各地的宗教研究上,都会延续有极为复杂而严谨的礼仪规范,从而传导优越及崇高的信仰感

而日本大名对“唐物”(古中国茶道具)的追求,不能简单的看为对中国文化的崇敬,而是建立于持有中国文化传承物品的一种天生优越感,由此,日式的抹茶道文化,才能基于一套严谨反复的流程种以不断的流传发展。

中国之茶道在哪?

上图是中国唐朝的花岗岩茶道具组,样的茶道具,我们到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中国的茶文化,一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陆羽写茶经开始,我们逐渐放弃了唐以前以加姜,肉桂等多种香料的”茶“,到宋代,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流行的团茶辗碎,做成茶末的点茶道,可以说是日本抹茶道的雏形。也正由于当时盛行的抹茶道,使黒釉茶器特别是建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今天很多人在惊叹建盏在日本的崇高的地位时,必须知道,这种黑釉茶碗,是在当时为体现点茶道斗茶而走向巅峰的茶具,而当这样的文化消失后,随之而来的肯定是整个窑口的消逝,正如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的马车产业,或是黑白电视机产业一样,由于失去了使用者而消逝

我们从明代开始,整个点茶道就被当时的朱大大给废除了。为什么呢?因为团茶实在太奢侈浪费了,而从中国的茶文化美学上来说,明朝的文人们也认为,点茶道没有办法体现出茶的真味,所以,我们的点茶道就慢慢的消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饮茶方式

文人的茶文化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真正属于中国神韵的茶道,也是由此开始的。我们的茶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文人文化,我们更提倡的是,以茶空间的布置,饮茶的方式,来体现文人心中的丘壑及心思。中国茶文化里,更提倡的是一种自由而畅快的体悟,当然我们对茶也有很复杂的一套系统,甚至对茶侣的相貌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说,我们的古人们,才是真正的颜控协会会员

其实我们的茶道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文人茶文化。那些惊采绝艳的古人们,访友会茶,并非只是一套礼仪般的流程,而是融之于山水,汇之于文思。文人们对茶室的要求,不是简单的一套定制空间,而是尽显性情丘壑的文人空间。沈存周的锡器,又或是鸣远的壶,都不是简单的匠人,而是所思所想后以茶道具为型的艺术表达。又或是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极致追求,尽是我们雅致茶文化的体现

国家和文化的历史,往往都是以百年为计数单位的。而所有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日本在他过往的历史中,都是相对贫穷的,所以,他们的茶道,更多的是在僧侣和门阀中以仪式的形态来发展壮大的,而在这相对富裕的50年里,他们的茶道文化,也随之以更为雅致的方法推广起来。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里,茶叶一直是我们长时期的贸易武器之一,对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整个英国及欧洲的茶叶文化,也是在原有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而到了上个世纪的100年里,我们很不幸的是相对落后的时期,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时期,我们的茶文化以某种特殊的形态短暂躲藏了起来。而当我们再次接触茶文化时,很大一部分时由台湾的茶文化重新发展起来。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吸取当代的文化而再次发展。不管是李曙韵,或是林炳辉,其实他们发展起来的茶道文化,都借鉴了日式的抹茶道,而进行了自己的再发展。

所谓茶道,道是人文反思,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如森下典子般几十年如一日的抹茶道,也许能体悟出某种玄妙的茶道美感及思辨,而以中国的方式发展的茶道美学,其实却更能体现出主人对茶文化的理解及胸襟。我们在搭建茶空间时,对桌椅的摆放,茶具的选择,墙上挂的画能否体现出主人家的性情,甚至于案上每一寸空间器物的摆放,都如实的反映了我们对茶与生活的反思。一味的追求各种反复的仪式,或是装饰,并不能让你感受道茶文化的魅力,最后茶所谓之道,还是只能在静心体悟茶与空间所给予的安静中慢慢浮上心头

其实茶如果只用来品饮,那他就是一种适合健康引用的饮料,而我们引至为道,其实寻求的,是心灵的净土,又或是文化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制,实际上无论是日本的茶道,或是中国的茶道,其实最后,能带给我们的,也只是一杯茶罢了。又如,我们如今一味的在惊叹日本人的匠心,自己工作的时候仍然是敷衍了事,那其实,失去匠心的,不是国人,不过是我们自己罢了

我们在努力解释

大家都认为不可以解释的和茶相关的一切

微信:yinliucws

一起享受每泡茶的时光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天冷得不想出门

那我们花三分钟来阅读一篇改变你认知的内容吧

日本茶道是什么

生活的艺术,似乎成了最近的潮流。而茶的艺术,也同时变成了一时风尚。而越来越多的朋友去了日本,回来无不惊叹,我们的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相差太远了

日本的抹茶道,从千利休开始,到现在,一直秉承着历史传承,以独有的严谨,及日式的古典美学,以“和,静,清,寂”,打造了一套独特的人文艺术。冈仓天心于上世纪初,写了关于日本文化的“英文三部曲”,而“茶之书”,正是影响最大的,先后曾翻译为十几国语言,茶之书将日本的文化,美学,宗教,一并融入茶道之中,这部关于日本茶道古典美学的巨著,不但影响了日本的茶道,也使全世界为之惊叹

自在勾悬挂釜立于茶室中央,以木勺盛水,几十年如一日,磨练每一个抹茶道的动作。日本茶道的艺术,在无数岁月的专注中,以茶道具体现“宅寂”,以每一个严谨而细微精简的动作,以四季茶室的布置,无不体现出日本一丝不苟的古典美学

日本茶人森下典子,以二十年的茶道日子,写下了“日日是好日”。修习茶道,严谨而枯燥,但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对哲学的思考,进而由四季之景不同,日日茶道所带来的,是对每一个生活中美好的珍惜

日本茶之道

在日式茶道不断被提及的今天,于是乎,很多中国人开始大呼,中国没有茶道,只有日本的才是真正的茶道美学,连三联周刊的王凯,也认为,中国唐宋的精髓在日本,似乎,中国茶道已经早已没落消失了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有点太大。我只能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首先,从文化上来说,中国与日本,对“道”的理解,以及对茶的追求,都有巨大的差异,日本的抹茶道是在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由村田珠光奠其基,经武野绍鸥发展,由千利休创立并发展壮大的

日式茶道的发展,离不开宗教与大名的影响。从历史来看,日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贫穷和混乱,而日本茶道的发展,也一直是围绕着宗教与大名,几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抹茶道”是一种延续着严格的等级文化上发展出来有严格规范及礼仪的文化

我们今日在看到日式一丝不苟的茶道礼仪的时候,反而忽略了,这种极为严谨的美学的根基,一直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宗教神秘感上。实际上,在全世界各地的宗教研究上,都会延续有极为复杂而严谨的礼仪规范,从而传导优越及崇高的信仰感

而日本大名对“唐物”(古中国茶道具)的追求,不能简单的看为对中国文化的崇敬,而是建立于持有中国文化传承物品的一种天生优越感,由此,日式的抹茶道文化,才能基于一套严谨反复的流程种以不断的流传发展。

中国之茶道在哪?

上图是中国唐朝的花岗岩茶道具组,样的茶道具,我们到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中国的茶文化,一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陆羽写茶经开始,我们逐渐放弃了唐以前以加姜,肉桂等多种香料的”茶“,到宋代,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当时流行的团茶辗碎,做成茶末的点茶道,可以说是日本抹茶道的雏形。也正由于当时盛行的抹茶道,使黒釉茶器特别是建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今天很多人在惊叹建盏在日本的崇高的地位时,必须知道,这种黑釉茶碗,是在当时为体现点茶道斗茶而走向巅峰的茶具,而当这样的文化消失后,随之而来的肯定是整个窑口的消逝,正如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的马车产业,或是黑白电视机产业一样,由于失去了使用者而消逝

我们从明代开始,整个点茶道就被当时的朱大大给废除了。为什么呢?因为团茶实在太奢侈浪费了,而从中国的茶文化美学上来说,明朝的文人们也认为,点茶道没有办法体现出茶的真味,所以,我们的点茶道就慢慢的消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饮茶方式

文人的茶文化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真正属于中国神韵的茶道,也是由此开始的。我们的茶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文人文化,我们更提倡的是,以茶空间的布置,饮茶的方式,来体现文人心中的丘壑及心思。中国茶文化里,更提倡的是一种自由而畅快的体悟,当然我们对茶也有很复杂的一套系统,甚至对茶侣的相貌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说,我们的古人们,才是真正的颜控协会会员

其实我们的茶道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文人茶文化。那些惊采绝艳的古人们,访友会茶,并非只是一套礼仪般的流程,而是融之于山水,汇之于文思。文人们对茶室的要求,不是简单的一套定制空间,而是尽显性情丘壑的文人空间。沈存周的锡器,又或是鸣远的壶,都不是简单的匠人,而是所思所想后以茶道具为型的艺术表达。又或是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极致追求,尽是我们雅致茶文化的体现

国家和文化的历史,往往都是以百年为计数单位的。而所有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日本在他过往的历史中,都是相对贫穷的,所以,他们的茶道,更多的是在僧侣和门阀中以仪式的形态来发展壮大的,而在这相对富裕的50年里,他们的茶道文化,也随之以更为雅致的方法推广起来。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里,茶叶一直是我们长时期的贸易武器之一,对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整个英国及欧洲的茶叶文化,也是在原有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而到了上个世纪的100年里,我们很不幸的是相对落后的时期,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时期,我们的茶文化以某种特殊的形态短暂躲藏了起来。而当我们再次接触茶文化时,很大一部分时由台湾的茶文化重新发展起来。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吸取当代的文化而再次发展。不管是李曙韵,或是林炳辉,其实他们发展起来的茶道文化,都借鉴了日式的抹茶道,而进行了自己的再发展。

所谓茶道,道是人文反思,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如森下典子般几十年如一日的抹茶道,也许能体悟出某种玄妙的茶道美感及思辨,而以中国的方式发展的茶道美学,其实却更能体现出主人对茶文化的理解及胸襟。我们在搭建茶空间时,对桌椅的摆放,茶具的选择,墙上挂的画能否体现出主人家的性情,甚至于案上每一寸空间器物的摆放,都如实的反映了我们对茶与生活的反思。一味的追求各种反复的仪式,或是装饰,并不能让你感受道茶文化的魅力,最后茶所谓之道,还是只能在静心体悟茶与空间所给予的安静中慢慢浮上心头

其实茶如果只用来品饮,那他就是一种适合健康引用的饮料,而我们引至为道,其实寻求的,是心灵的净土,又或是文化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制,实际上无论是日本的茶道,或是中国的茶道,其实最后,能带给我们的,也只是一杯茶罢了。又如,我们如今一味的在惊叹日本人的匠心,自己工作的时候仍然是敷衍了事,那其实,失去匠心的,不是国人,不过是我们自己罢了

我们在努力解释

大家都认为不可以解释的和茶相关的一切

微信:yinliucws

一起享受每泡茶的时光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相关内容

  • 中日茶道传承方式对比
  • 中日茶文化传承方式之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日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的论述,对中日茶道的传承制度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日茶道在文化表达方式及传承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传承:比较 茶在日本称为茶道,而在中国普遍称为茶艺,一个"道"与"艺&quo ...

  • 浅析中日茶文化
  •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邢孟达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137000 [摘 要]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而 ...

  • 中日茶文化的比较研究
  •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出发,以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历史背景.宗教影响及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进行对比研究,以说明这两种茶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从而加深两国人民对茶文化及民族 ...

  •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 万方数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总第140期) 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位.所谓"茶禅一位",也就是说中国茶文化与禅学相通. "和& ...

  •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
  •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 公元6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这个时期的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 ...

  • 东方内部的东方主义:悖论与病理
  • 作者:王升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 中图分类号:I31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11)04-0127-(10) 一.何谓"文人":意涵变迁及其"现代"受容 在中国知识界,冠以"文人&q ...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考核论文
  • 一衣带水,茶香四溢 --论<红楼梦>中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姓名: 学校: 师范大学 院系: 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级别: 级 电话: 5 邮箱: 4453306@q q.com 一衣带水,茶香四溢 --论<红楼梦>中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对比 内容提要:饮茶,始于 ...

  • 从闽东追寻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
  • 从闽东追寻日本茶道的历史起源 来源:中国青年网 摘要:在福建霞浦空海纪念堂里,住着一位日本人叫中岛龙太郎,赤岸小学的同学们都称他为"中岛老师",他说着流利的汉语,喜欢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他的爱好是喝茶. ... 在福建霞浦空海纪念堂里,住着一位日本人叫中岛龙太郎,赤岸小学的同学们 ...

  • 第6课_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 课题 知 识 能 力 品 德教 学 目 标教 材 分 析重 点 难点: 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 以及它与当 难 今的开放的区别 点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唐 日本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佛 经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唐 天竺 玄奘西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