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素养的研究

《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报告

微山县赵庙镇曹庄小学 常开明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 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摄知习惯,体验丰富的生活情感、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

3. 课外阅读是学生一个实践、提高的过程,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4. 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

我校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以前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客观、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有效探索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途径以及立体化课外阅读的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3.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 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语文知识运用结合

(3)文本与超文本的阅读相结合

2. 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3)创设氛围,让学生自主轻松愉快进行课外阅读

①建立“班级图书架”。

②倡导“家庭书架”。

③成立读书小队。

④亲子阅读。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2. 通过研究,努力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七、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的小学生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 行动研究法: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

4. 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5. 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

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研究过程:

一、努力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一)首先,加强科研教师的理论学习。

(二)植根课堂,把课外阅读由课内扩展开去。

(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后荐读《中国古代寓言》。

(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作品。

(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三借芭蕉扇》后,课外就读完了原著《西游记》。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 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陆游的《梅花绝句》、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

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

二、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二)“三位一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一是将课外阅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二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三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四是将课外阅读与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增强对社会、家庭中一些消极影响的抵抗能力。生自己组织,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作交往能力;我们还让高年级学生自己跑书店,找资料、搞剪贴、编提纲,作讲演,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自主自理的能力。

五是将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能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进行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合作与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三)展示读书成果

我们以“亲近母语”读书大赛为契机,举行了我校3—6年级读写竞赛活动,对于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我们在学校公示,还给他们颁发了证书。

九、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立体化课外阅读的模式。

第一,教学过程成为“学路演练”的过程。课堂教学摒弃繁琐分析,突出主体化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习作中领悟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第二,以阅读课为源泉,扩充阅读。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三借芭蕉扇》后,课外就读完了原著《西游记》。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 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陆游的《梅花绝句》、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粗粗略读有关长征的书籍,感受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真正体会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⑤以同一写法为结合点:针对一些浅显的、写作特点明显的课文,我们教师在课内结合课文实例向学生介绍写作特点,然后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此有相同写法的文章。如第五册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是按总分总和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的,我们把拓展阅读教材中与之有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推荐给学生精读,让学生在感悟优美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写景作文的方法。⑥以同一体裁为结合点:小学语文教材有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在指导阅读时,我们教师从拓展阅读的教材中,找出与课文体裁相同的文章向学生推荐。如学完了现代诗《听听,秋的声音》,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走,一同春游去》等儿童诗;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让学生大致浏览《月亮姑娘》《牛郞织女》等民间传说……

总之,一篇课文,带出多篇课外阅读材料,打造出了突出学生主体的阅读套餐。

我们致力于全方位地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立体化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流连于课外阅读的大花园中。

(二)探索出了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 积极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多方位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 创新立体化课外阅读指导方式

十、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内容、类型、时机这方面研究起来困难比较大,建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课型及操作策略,也需加大实践的力度。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促进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报告

微山县赵庙镇曹庄小学 常开明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 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

2.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摄知习惯,体验丰富的生活情感、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

3. 课外阅读是学生一个实践、提高的过程,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4. 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

我校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以前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客观、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有效探索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途径以及立体化课外阅读的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

3.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1.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 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语文知识运用结合

(3)文本与超文本的阅读相结合

2. 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3)创设氛围,让学生自主轻松愉快进行课外阅读

①建立“班级图书架”。

②倡导“家庭书架”。

③成立读书小队。

④亲子阅读。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2. 通过研究,努力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七、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的小学生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 行动研究法: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

4. 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5. 测评法:

通过平时检测和阶段检测,专项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

师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测评。

研究过程:

一、努力构建立体化课外阅读模式。

(一)首先,加强科研教师的理论学习。

(二)植根课堂,把课外阅读由课内扩展开去。

(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滥竽充数》、《掩耳盗铃》后荐读《中国古代寓言》。

(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作品。

(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三借芭蕉扇》后,课外就读完了原著《西游记》。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 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陆游的《梅花绝句》、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

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

二、探索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

(二)“三位一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一是将课外阅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二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三是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四是将课外阅读与培养学生能力结合。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增强对社会、家庭中一些消极影响的抵抗能力。生自己组织,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作交往能力;我们还让高年级学生自己跑书店,找资料、搞剪贴、编提纲,作讲演,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自主自理的能力。

五是将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能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进行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合作与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三)展示读书成果

我们以“亲近母语”读书大赛为契机,举行了我校3—6年级读写竞赛活动,对于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我们在学校公示,还给他们颁发了证书。

九、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立体化课外阅读的模式。

第一,教学过程成为“学路演练”的过程。课堂教学摒弃繁琐分析,突出主体化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习作中领悟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第二,以阅读课为源泉,扩充阅读。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教学《孔子拜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孔子的资料,课后读孔子的故事及孔子语录。②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如阅读了《三借芭蕉扇》后,课外就读完了原著《西游记》。③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如教学《卜算子. 咏梅》,从网上了解梅文化的特点,并对比阅读陆游的《梅花绝句》、王安石的《梅花》,以及学生佳作《梅花赞》。④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粗粗略读有关长征的书籍,感受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真正体会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⑤以同一写法为结合点:针对一些浅显的、写作特点明显的课文,我们教师在课内结合课文实例向学生介绍写作特点,然后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此有相同写法的文章。如第五册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是按总分总和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的,我们把拓展阅读教材中与之有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推荐给学生精读,让学生在感悟优美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写景作文的方法。⑥以同一体裁为结合点:小学语文教材有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在指导阅读时,我们教师从拓展阅读的教材中,找出与课文体裁相同的文章向学生推荐。如学完了现代诗《听听,秋的声音》,引导学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走,一同春游去》等儿童诗;学习了《盘古开天地》,让学生大致浏览《月亮姑娘》《牛郞织女》等民间传说……

总之,一篇课文,带出多篇课外阅读材料,打造出了突出学生主体的阅读套餐。

我们致力于全方位地开拓学生的阅读空间,立体化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流连于课外阅读的大花园中。

(二)探索出了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1. 积极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多方位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 创新立体化课外阅读指导方式

十、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内容、类型、时机这方面研究起来困难比较大,建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课型及操作策略,也需加大实践的力度。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促进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关内容

  • 语文开题报告
  •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 ...

  • 语文阅读课题实施方案
  • 乐山市新桥中学市级科研课题 <农村高中生现代文探究性鉴赏引导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农村乡镇,学生构成以农村为主,辅以少量城镇学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已经从单一的农村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农村与城镇结合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态 ...

  • 小学语文重难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小学语文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 ...

  •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累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累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提出课题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思考的产物 这个微型课题的提出,最直接的原因是源于我先后教过的两个班级,是我对接手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班级经常进行对比.思考后而得的产物. 我执教这个班,对他们潜心进行作文训练以提 ...

  • 2011最新语文教材教法总结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

  • 凤凰学校语文教研计划
  • 小学语文教研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以高新区教研工作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域,强 ...

  • 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对策研究报告
  • 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对策研究报告 三台县富顺镇初级中学校 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缺乏必要的研究,尤其相对 ...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继续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为宗旨,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摸索并总结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方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 ...

  • 下学期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 下学期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学部教学工作计划 的精神指导和具体要求, 充分发挥教研组"小.活.新.实"的活动特点,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以规范执行学校各项"制度"和严格执行"六认真"为重点,继续以古诗文辅读.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