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重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转载日期:2012-7-18 22:51:00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重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环境问题是其中之.近年来,城市环境的治理逐见成效,但是农村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共同参与,才能使城乡环境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加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才能最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目标.

1 调整环境政策,实行城乡环境保护并重政策方针

政策是行为的先导,当前的环境政策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作出适当调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1.1 统一规划城镇、乡村环保设施.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修建统一的垃圾中转处理站,对垃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

1.2 修订生态功能区划.按照“一圈两翼”的生态特征,加快修订《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将城市和乡村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功能分区落实在空间图集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全市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风景名胜区、引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1]充分发挥全市生态功能区划对发展的指导作用.

1.3 适当调整税收政策. 建立合理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对生产中产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征收生产污染税.对浪费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水资源也应收取水资源费.

2 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1 调整城乡环境资源配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破坏者、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权、责、利”不一致,保护者得不到应有回报、受害者得不到应有补偿,出现失去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西部重要生态屏障地区的最大渴望.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在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区域,国家要加大补贴力度;对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开发资源的企业,应当征收生态补偿费,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2]对重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国家则应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积极探索河流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

2.2 探索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部门之间横向协调机制,形成“区(县)—镇—村”三级环保管理纵向协调机制.优化和完善环保部门机构设置,充实力量.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严格依法办事,严格责任追究,改变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执法效率不高

的状况。

2.3 完善统筹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整合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卫生、国土、气象等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建设一个统筹城乡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规范和引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转移环保支付,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采用补贴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污染物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给予扶持.改变疏于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尝试区内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实行补偿.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促进环保建设现代化.加大“一圈”对“两翼”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补偿“两翼”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支持其保护环境.

4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为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建立建全符合重庆实际,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快制定三峡库区环境的准入制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奖惩制度.尽快出台规范管理农村垃圾和污染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规范性文件,增加法律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5 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生态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轻生态压力.[4]生态环境建设应当与城乡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一方面,用绿色技术大力改造城乡传统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推行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在招商引资时,注重项目引进的质量,引进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培育新兴产业,转移当地劳动力,通过产业转移实现资源保护和环境优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的建立农业生态体系,继续推进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建设.利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大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在加强城市工业污染防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搬迁.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基础上,探索统筹城乡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统筹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6 突破城乡分隔,开展城乡统筹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使农村成为调节城市生态的平衡区域,是城市工业化发展到现阶段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的必然要求.

6.1 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持.针对重庆市河流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结合河流水文状况、水力特征、河岸及当地生产生活规律等,运用生态学成果通过河流的自净作用,实现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目标,建

立河流污染综合治理评价体系;整治消落带生态环境,对开县、云阳、忠县、奉节等重点区段重大生态整治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加强长江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排污管道的规划和建设.[3]以长江船舶和漂浮物为重点,加强流动污染源治理.

6.2 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城市环境整治着重实施城镇污染治理和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三同时制度,对未达标的工业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未达标的责令停产.对城镇生活污染,重点加快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农村综合治理要切实将美化农村环境作为城乡统筹的重点来抓,通过“以奖促治”,在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建设一批环保型畜禽有机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花费和可降解农膜,减轻对农田、渔业水域和农产品的污染.同时,在农村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村”等活动,以点带面,尽快形成农村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7 引入绿色GDP 理念,着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绿色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对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统计.它是在现有GDP 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等于GDP 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污染降级成本后的净额.[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扣减,最终求得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在领导干部的考核中,引入绿色GDP 的理念,迫使领导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中,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以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8 加大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思想观念是统筹城乡环保的根本.政府要高度重视环保宣传,以世界环保日等特殊时间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法律法规.[5]同时,要重视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公共意识和文明修养,积极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从而增强环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和学生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让环境教育进村屯、进企业、进农家、进课堂,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公布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曹光辉.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新跨域[J].环境保护,2007(08):6-37.

[2]贾后明.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J].可持续发展,2006(11):29-33.

[3]梁福庆.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2):

[4]向定峰,蒲勇健. 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措施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周富春. 中国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1)

[6]王蓦,黎智洪. 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J].南方农业,2007,1(6):80-83

重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转载日期:2012-7-18 22:51:00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重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环境问题是其中之.近年来,城市环境的治理逐见成效,但是农村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共同参与,才能使城乡环境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加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才能最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目标.

1 调整环境政策,实行城乡环境保护并重政策方针

政策是行为的先导,当前的环境政策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作出适当调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1.1 统一规划城镇、乡村环保设施.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修建统一的垃圾中转处理站,对垃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

1.2 修订生态功能区划.按照“一圈两翼”的生态特征,加快修订《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将城市和乡村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功能分区落实在空间图集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全市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风景名胜区、引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1]充分发挥全市生态功能区划对发展的指导作用.

1.3 适当调整税收政策. 建立合理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对生产中产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征收生产污染税.对浪费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水资源也应收取水资源费.

2 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1 调整城乡环境资源配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破坏者、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权、责、利”不一致,保护者得不到应有回报、受害者得不到应有补偿,出现失去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西部重要生态屏障地区的最大渴望.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在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区域,国家要加大补贴力度;对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开发资源的企业,应当征收生态补偿费,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2]对重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国家则应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积极探索河流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

2.2 探索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部门之间横向协调机制,形成“区(县)—镇—村”三级环保管理纵向协调机制.优化和完善环保部门机构设置,充实力量.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严格依法办事,严格责任追究,改变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执法效率不高

的状况。

2.3 完善统筹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整合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卫生、国土、气象等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建设一个统筹城乡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规范和引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转移环保支付,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采用补贴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污染物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给予扶持.改变疏于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尝试区内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对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实行补偿.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促进环保建设现代化.加大“一圈”对“两翼”地区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补偿“两翼”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支持其保护环境.

4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为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建立建全符合重庆实际,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快制定三峡库区环境的准入制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奖惩制度.尽快出台规范管理农村垃圾和污染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规范性文件,增加法律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5 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生态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轻生态压力.[4]生态环境建设应当与城乡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一方面,用绿色技术大力改造城乡传统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推行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在招商引资时,注重项目引进的质量,引进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培育新兴产业,转移当地劳动力,通过产业转移实现资源保护和环境优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的建立农业生态体系,继续推进生态家园示范村的建设.利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大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在加强城市工业污染防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搬迁.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基础上,探索统筹城乡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统筹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6 突破城乡分隔,开展城乡统筹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使农村成为调节城市生态的平衡区域,是城市工业化发展到现阶段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的必然要求.

6.1 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持.针对重庆市河流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结合河流水文状况、水力特征、河岸及当地生产生活规律等,运用生态学成果通过河流的自净作用,实现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目标,建

立河流污染综合治理评价体系;整治消落带生态环境,对开县、云阳、忠县、奉节等重点区段重大生态整治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加强长江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排污管道的规划和建设.[3]以长江船舶和漂浮物为重点,加强流动污染源治理.

6.2 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城市环境整治着重实施城镇污染治理和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三同时制度,对未达标的工业企业限期整改,整改未达标的责令停产.对城镇生活污染,重点加快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农村综合治理要切实将美化农村环境作为城乡统筹的重点来抓,通过“以奖促治”,在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建设一批环保型畜禽有机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花费和可降解农膜,减轻对农田、渔业水域和农产品的污染.同时,在农村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村”等活动,以点带面,尽快形成农村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7 引入绿色GDP 理念,着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绿色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对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统计.它是在现有GDP 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等于GDP 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污染降级成本后的净额.[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扣减,最终求得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在领导干部的考核中,引入绿色GDP 的理念,迫使领导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中,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以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8 加大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思想观念是统筹城乡环保的根本.政府要高度重视环保宣传,以世界环保日等特殊时间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法律法规.[5]同时,要重视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公共意识和文明修养,积极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从而增强环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和学生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让环境教育进村屯、进企业、进农家、进课堂,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维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公布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对涉及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曹光辉.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新跨域[J].环境保护,2007(08):6-37.

[2]贾后明.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J].可持续发展,2006(11):29-33.

[3]梁福庆.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2):

[4]向定峰,蒲勇健. 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措施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周富春. 中国交通行业环境保护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1)

[6]王蓦,黎智洪. 加强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J].南方农业,2007,1(6):80-83


相关内容

  • 新农村建设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
  • 234 第37卷第4期 2011年2月 山西建筑 S HANXI ARC H I TECTURE l 37No . 4 Vo. Feb . 2011 文章编号:1009 6825(2011) 04 0234 02 新农村建设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 徐 聪 张兴梅 摘 要:针对重庆市近几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 ...

  • 重庆地票交易制度研究_陈悦
  • ·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0.06.001 西部论坛 WestForum 第20卷第6期 2010年11月 Vol.20 No.6 Nov.2010 重庆地票交易制度研究 陈 悦 * (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三峡库区发展研究所,重庆40 ...

  •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
  • 我国的公共政策--问题与对策 --以城市化发展为例 摘 要 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看待为一个孤立静态的过程,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新的公共问题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政策观念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了.伴随政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意识到,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科学严密的 ...

  •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 2008年12月 第6期 总第141期 开放导报 China Opening Herald December 2008No.6 Total No.141 [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李家祥,戴 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71)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 ...

  • 户籍改革对重庆市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的影响
  • 户籍改革对重庆市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的影响 作者:李江渝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7期 摘要: 重庆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实施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重庆在农民转户进城的同时,将其同步纳入城市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 ...

  • 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 崔永慧: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时代视点 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崔永慧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研究中心(400067) 摘 要:随着近年来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央政府在 筹.从不同的角度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战略高度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概念 ...

  • 有关营销的论文题目
  • № 2007级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超市货架前终端消费者行为模式探析 2 浅论视觉焦点在广告中的应用 3 背书品牌在市场推广中的应用探析 4 品牌概念探析 5 家用轿车品牌网上推广渠道初探 6 试论信息来源可靠性与广告主题关系 7 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8 试论品牌营销在家用轿车市场上的应用 ...

  • 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战略途径支撑条件研究
  • 两江新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 战略途径•支撑条件研究 重庆三峡银行 摘 要 两江新区是中国未来经济高地,在两江新区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及时研究整体目标.指标体系及"十二五"期间指标预测值,实现战略的路径和支撑条件正当时.给"中心"描绘出经济蓝图. ...

  • 农民工问题论文:关于农民市民化途径问题的思考
  • 南 方 农 业 2010年第9期 2010年9月 特约专稿 关于农民市民化途径问题的思考 沈文彪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401329) 农民市民化是重庆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重庆农民摘 要: 非农化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农民市民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刻论述,并进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