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拼色,可感知色泽的状态。仿色,可掌握成色的方法。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拼色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染料的三原色是黄,蓝,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1)“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
(2)“少量”原则,指拼色时尤其是拼线颜色,染料支数应该尽量少,一般不宜超过三支,这样便于色光的调整和控制,同时对拼色染料的组分(指混合染料)应了解,尽量选用原组分中染料补充或者调整色光。
(3)“微调”原则,色光调整是以“余色”为理论依据的。所以利用余色原理来调整色光只能是微量的,如果用量稍多,色泽变暗,影响鲜艳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色相。
(4)“就近选择”与“一补二全”原则,指拼色时无论是主色还试辅助颜色都应该选择和目标最接近的染料。同时应尽量选用一支染料获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效果。
实验前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染料的染色方法,适合的染色工艺。
直接染料是以双偶氮和三偶氮结构为主,分子结构较大,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可溶于水。主要应用于棉、黏胶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纤
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上染纤维。活性染料根据活性基的不同分为X 型、K 型、KN 型。X 型反应性较强,上染速率很快,染色温度较低。K 型反应性较弱,所需的上染温度较高。KN 型染料的性能和染色条件介于X 型和K 型之间。故针对不同的染料要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活性染料适用棉等纤维素纤维。
分散染料是非离子型的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具有升华性。分散染料主要是对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进行染色。
在了解染料染色条件的同时要掌握对实验中现象的分析,对关键步骤问题的研究同时完成实验任务。
本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按给定染料打单色递增样;按给定三原色打色三角;和按给定布样打版。
二、设计目的与任务
1、目的
通过不同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小样设计,使其熟悉不同纤维常用各类料的染色性能,掌握染色工艺,对其所用的染料的色谱、色光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染料的提升力,同时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的使用方法。 2、材料、药品、仪器
材料:纯棉织物 药品:直接染料、食盐
仪器:容量瓶、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 3、内容
1)打样单色递增 2)配色
3)配色的应用-仿色打样
三、设计要求
1、单色递增要求
1) 选择好染料和织物 2)选择染色的方法 3)设计实验工艺 ①工艺配方:
每个染料按0.1%、0.2%、0.5%、1.0%、1.5%、2.0%、2.5%、3.0%、4.0%、5.0%打样
②工艺曲线及贴样见样板一
5) 观察每只燃料的提升力,分析染料浓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
2、配色要求
1)配色的含义: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拼混起来,得到一种特定的、所要求的颜色或改变某一颜色的色光,则这就是配色,印染行业称为拼色。
2)、拼色是按减法混色进行,拼混染料的个数越多,颜色越暗、越灰。 3)配色三原色(红、黄。蓝) 拼色:一次色、二次色、三次色。 一次色:一般为红、黄、蓝。
二次色:两种原色经过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颜色。 三次色:一两种二次色进行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黑色想拼混。 [1]、二次色不是按等量进行拼色。 [2]、三次色拼法较复杂。
一次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 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棕) (橄榄) (咖啡) 4)、在拼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纤维的性质;因纤维的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因此必须选用与纤维性质相适应的染料
[2] 拼色用的染料要属于同意类型,便于使用同一方法进行染色 [3] 拼色用染料的性能要相似。例如染色温度、亲和力、扩散率、坚牢度等都要想死,否则会形成色差或洗涤后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
[4] 拼色燃料的种数要尽量少。一般以三种以下拼混较好,便于控制色光,稳定色光和减少色差。
[5] 按以下浓度配比进行染色。
[6]工艺曲线及贴样见贴板二
[7] 观察拼色样的色光变化趋势,分析色光与染料浓度的关系 3、仿色打样的要求
1)仿色打样即仿样配色,是指工厂根据客户来样进行合理的配色打样,符合
来样要求的一种手段。
2)仿样配色前必须了解客户来样织物的纤维名称、组织规格、染色牢度要求
和需要在何种光源下对色等等。
3)仿色打小样力求快(快速、及时)、准(准确率、色光客户认可、大小样之
间差异不大)、省(工艺简单、选料合理、成本低)
4)一般情况下,大的小样与客户来样色泽深浅基本一致色光座控制在4级以
上 5) 对样的方法 选用对应的光源; 样板必须保持不透光;
样板和标准版摆放在灯箱的中央; 把标准板放在样板的右侧;
把样板与标准版呈垂直于看色者平性摆放; 对色时样板与目视方向呈45˚角。 四、总结
两周的实验训练了我们的实验分析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只有资料充分,思路清晰,才能有条不紊的完成实验内容,否则一边做一边想,不仅影响做实验的心情,更影响实验的进程。试验前先要选材,用什么布,涤纶织物还是纯棉织物。还有就是决定使用何种染料,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工艺,主要上染的纤维也不同,例如分散染料主要用于涤纶染色,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只能在高温高压染色机进行,而不能使用水浴锅,且涤纶染色工艺复杂,所需时间较长。数据计算先于实验开始,先将要称取染料、助剂的量,以及各种染料用量的比例算清楚。也要注意溶液浓度的把握,浓度太高则移取量少不精确;浓度太低,移取两大,影响浴比,且要耗费时
间再配溶液。再有就是注意实验步骤,加助剂和升温时间要控制好,不然就出现实验错误 。通过两周的实验可以看出染色的废液造成的污染不可小觑。且实验室相对于工厂来说,染料还只是小用量,可以想见,染整行业的污染有多严重。要解决污染的问题,非得靠技术不可,例如缩小浴比、提高上染率等,最好是染料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当然目前污水是不可避免的,处理污水的技术也要提高。现在的社会奔着环保的方向发展,能使更多有利于环保的产品生产出,我坚信我们有能力战胜环境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染整工艺实验与教程[陈英]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染整工艺实验与原理下册[赵涛]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第二版[董振礼等]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纤维化学与物理[蔡再生]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设计评语
化学化工学院大型综合实验评分表
不及格(60分以下)五档制评定成绩。
一、前言
拼色,可感知色泽的状态。仿色,可掌握成色的方法。在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通常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拼混染色,来获得一定的色泽,该过程称之为拼色或配色。在进行大生产以前,工厂一般通过打小样来获得配方的生产处方。打样的正确否对保证染色产品的色泽是否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拼色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吸收入射光谱中的一部分而显示出与入射光不同颜色的方法,称之为减法混色。染料的相互混拼属于减法混色。染料的三原色是黄,蓝,红三种颜色的染料,用这三种颜色混拼可以得到范围很广的各种颜色。染料拼色时,由两个原色拼色得来得是二次色,当二次色在次拼色时就得到三拼色。 拼色过程比较复杂,为使配色获得预期的效果,做到快速准确,经济,应该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1)“相近原则”,指拼色染料的染色性能(包括亲和力,上染速率,上染温度,匀染性,染色牢度等)应该尽量接近。拼色时尽量选择同一类型的染料。各种染料中的三原色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应用性优良,配伍性能较好的染料,所以拼色时应该优先考虑选用。
(2)“少量”原则,指拼色时尤其是拼线颜色,染料支数应该尽量少,一般不宜超过三支,这样便于色光的调整和控制,同时对拼色染料的组分(指混合染料)应了解,尽量选用原组分中染料补充或者调整色光。
(3)“微调”原则,色光调整是以“余色”为理论依据的。所以利用余色原理来调整色光只能是微量的,如果用量稍多,色泽变暗,影响鲜艳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色相。
(4)“就近选择”与“一补二全”原则,指拼色时无论是主色还试辅助颜色都应该选择和目标最接近的染料。同时应尽量选用一支染料获得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效果。
实验前首先要了解不同的染料的染色方法,适合的染色工艺。
直接染料是以双偶氮和三偶氮结构为主,分子结构较大,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可溶于水。主要应用于棉、黏胶纤维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纤
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从而上染纤维。活性染料根据活性基的不同分为X 型、K 型、KN 型。X 型反应性较强,上染速率很快,染色温度较低。K 型反应性较弱,所需的上染温度较高。KN 型染料的性能和染色条件介于X 型和K 型之间。故针对不同的染料要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活性染料适用棉等纤维素纤维。
分散染料是非离子型的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具有升华性。分散染料主要是对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进行染色。
在了解染料染色条件的同时要掌握对实验中现象的分析,对关键步骤问题的研究同时完成实验任务。
本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按给定染料打单色递增样;按给定三原色打色三角;和按给定布样打版。
二、设计目的与任务
1、目的
通过不同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小样设计,使其熟悉不同纤维常用各类料的染色性能,掌握染色工艺,对其所用的染料的色谱、色光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染料的提升力,同时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的使用方法。 2、材料、药品、仪器
材料:纯棉织物 药品:直接染料、食盐
仪器:容量瓶、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 3、内容
1)打样单色递增 2)配色
3)配色的应用-仿色打样
三、设计要求
1、单色递增要求
1) 选择好染料和织物 2)选择染色的方法 3)设计实验工艺 ①工艺配方:
每个染料按0.1%、0.2%、0.5%、1.0%、1.5%、2.0%、2.5%、3.0%、4.0%、5.0%打样
②工艺曲线及贴样见样板一
5) 观察每只燃料的提升力,分析染料浓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
2、配色要求
1)配色的含义: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拼混起来,得到一种特定的、所要求的颜色或改变某一颜色的色光,则这就是配色,印染行业称为拼色。
2)、拼色是按减法混色进行,拼混染料的个数越多,颜色越暗、越灰。 3)配色三原色(红、黄。蓝) 拼色:一次色、二次色、三次色。 一次色:一般为红、黄、蓝。
二次色:两种原色经过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颜色。 三次色:一两种二次色进行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黑色想拼混。 [1]、二次色不是按等量进行拼色。 [2]、三次色拼法较复杂。
一次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 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棕) (橄榄) (咖啡) 4)、在拼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纤维的性质;因纤维的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因此必须选用与纤维性质相适应的染料
[2] 拼色用的染料要属于同意类型,便于使用同一方法进行染色 [3] 拼色用染料的性能要相似。例如染色温度、亲和力、扩散率、坚牢度等都要想死,否则会形成色差或洗涤后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
[4] 拼色燃料的种数要尽量少。一般以三种以下拼混较好,便于控制色光,稳定色光和减少色差。
[5] 按以下浓度配比进行染色。
[6]工艺曲线及贴样见贴板二
[7] 观察拼色样的色光变化趋势,分析色光与染料浓度的关系 3、仿色打样的要求
1)仿色打样即仿样配色,是指工厂根据客户来样进行合理的配色打样,符合
来样要求的一种手段。
2)仿样配色前必须了解客户来样织物的纤维名称、组织规格、染色牢度要求
和需要在何种光源下对色等等。
3)仿色打小样力求快(快速、及时)、准(准确率、色光客户认可、大小样之
间差异不大)、省(工艺简单、选料合理、成本低)
4)一般情况下,大的小样与客户来样色泽深浅基本一致色光座控制在4级以
上 5) 对样的方法 选用对应的光源; 样板必须保持不透光;
样板和标准版摆放在灯箱的中央; 把标准板放在样板的右侧;
把样板与标准版呈垂直于看色者平性摆放; 对色时样板与目视方向呈45˚角。 四、总结
两周的实验训练了我们的实验分析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只有资料充分,思路清晰,才能有条不紊的完成实验内容,否则一边做一边想,不仅影响做实验的心情,更影响实验的进程。试验前先要选材,用什么布,涤纶织物还是纯棉织物。还有就是决定使用何种染料,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工艺,主要上染的纤维也不同,例如分散染料主要用于涤纶染色,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只能在高温高压染色机进行,而不能使用水浴锅,且涤纶染色工艺复杂,所需时间较长。数据计算先于实验开始,先将要称取染料、助剂的量,以及各种染料用量的比例算清楚。也要注意溶液浓度的把握,浓度太高则移取量少不精确;浓度太低,移取两大,影响浴比,且要耗费时
间再配溶液。再有就是注意实验步骤,加助剂和升温时间要控制好,不然就出现实验错误 。通过两周的实验可以看出染色的废液造成的污染不可小觑。且实验室相对于工厂来说,染料还只是小用量,可以想见,染整行业的污染有多严重。要解决污染的问题,非得靠技术不可,例如缩小浴比、提高上染率等,最好是染料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当然目前污水是不可避免的,处理污水的技术也要提高。现在的社会奔着环保的方向发展,能使更多有利于环保的产品生产出,我坚信我们有能力战胜环境的问题。 五、参考文献
染整工艺实验与教程[陈英]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染整工艺实验与原理下册[赵涛]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第二版[董振礼等]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纤维化学与物理[蔡再生]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设计评语
化学化工学院大型综合实验评分表
不及格(60分以下)五档制评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