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惊恐的少年儿童

作者:陈树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年09期

  事件发生后,人们纷纷探讨原因。但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材料看,造成这些血案的背后原因并不全面、翔实。我们从这些材料中只能看到,肇事者均为中年男性,其中三人处在病休、辞职或被辞退状态,三人被疑有精神病史、被确认为精神病患者或高度神经衰弱,一人已婚、一人未婚,肇事地点均为校园或校园附近,受害者主要为未成年人,其他情况则不详。依据这些材料,我们很难准确地找出他们肇事的具体原因。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妨碍我们从理论角度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社会工作学中有一个被称为心理暨社会的理论(又称内外影响力模式),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是由其自身的内部力量和其所在环境的各种外部力量交互作用而促成的。因而,在寻找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既要看到人们自身的因素,也要看到他们所处环境的因素,同时关注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正因如此,在预防人们的某种行为时,既要从人们自身着手,也要从环境方面下工夫。为预防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当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从潜在肇事者方面入手。潜在肇事者自身的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有可能成为他们肇事的动因,这些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使他们从潜在肇事者变为现实肇事者。这就要求我们在社区和单位等组建起一支队伍,形成一种机制,去排查潜在的肇事者,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把可能的悲剧遏制在萌芽状态。这支队伍,不但要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而且还要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人士。这种机制,不但要包括排查,而且还要包括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如此,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道防患于未然的防线,把此类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潜在肇事者变为现实肇事者除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根据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社会环境再细分为“问题社会环境”和“肇事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潜在肇事者所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他们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社区问题、单位问题、宏观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会促成潜在肇事者发生问题,加剧他们的问题,以致使他们铤而走险。后者是指潜在肇事者所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诸如校园安全防范的缺失、校园周边治安巡逻的缺位等。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为潜在肇事者制造事端提供了方便。针对问题社会环境,我们同样需要组建一支队伍、形成一种机制,从微观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层面,中观的社区和单位层面,以及宏观的社会层面都做出“社会诊断”,及时发现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动员和协调政府与社会力量一道加以解决。针对肇事社会环境,目前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加大对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工作;公安机关要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幼儿园要严格落实校长、园长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技防建设,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制造事端,等等。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或减少校园惨案的发生,我们需要从潜在肇事者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搭建起防患于未然的防线。其中,针对潜在肇事者和问题社会环境的防线重点是去积极解决潜在肇事者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肇事社会环境的防线重点是积极防范潜在肇事者制造事端。

作者介绍:陈树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教授

作者:陈树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年09期

  事件发生后,人们纷纷探讨原因。但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材料看,造成这些血案的背后原因并不全面、翔实。我们从这些材料中只能看到,肇事者均为中年男性,其中三人处在病休、辞职或被辞退状态,三人被疑有精神病史、被确认为精神病患者或高度神经衰弱,一人已婚、一人未婚,肇事地点均为校园或校园附近,受害者主要为未成年人,其他情况则不详。依据这些材料,我们很难准确地找出他们肇事的具体原因。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妨碍我们从理论角度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社会工作学中有一个被称为心理暨社会的理论(又称内外影响力模式),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是由其自身的内部力量和其所在环境的各种外部力量交互作用而促成的。因而,在寻找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时,既要看到人们自身的因素,也要看到他们所处环境的因素,同时关注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正因如此,在预防人们的某种行为时,既要从人们自身着手,也要从环境方面下工夫。为预防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当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从潜在肇事者方面入手。潜在肇事者自身的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有可能成为他们肇事的动因,这些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使他们从潜在肇事者变为现实肇事者。这就要求我们在社区和单位等组建起一支队伍,形成一种机制,去排查潜在的肇事者,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把可能的悲剧遏制在萌芽状态。这支队伍,不但要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干部,而且还要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人士。这种机制,不但要包括排查,而且还要包括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如此,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道防患于未然的防线,把此类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潜在肇事者变为现实肇事者除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根据已经发生的事件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社会环境再细分为“问题社会环境”和“肇事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是指潜在肇事者所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他们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社区问题、单位问题、宏观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会促成潜在肇事者发生问题,加剧他们的问题,以致使他们铤而走险。后者是指潜在肇事者所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诸如校园安全防范的缺失、校园周边治安巡逻的缺位等。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为潜在肇事者制造事端提供了方便。针对问题社会环境,我们同样需要组建一支队伍、形成一种机制,从微观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层面,中观的社区和单位层面,以及宏观的社会层面都做出“社会诊断”,及时发现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动员和协调政府与社会力量一道加以解决。针对肇事社会环境,目前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加大对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工作;公安机关要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幼儿园要严格落实校长、园长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加强技防建设,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制造事端,等等。

  综上所述,为了预防或减少校园惨案的发生,我们需要从潜在肇事者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搭建起防患于未然的防线。其中,针对潜在肇事者和问题社会环境的防线重点是去积极解决潜在肇事者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肇事社会环境的防线重点是积极防范潜在肇事者制造事端。

作者介绍:陈树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教授


相关内容

  • 心理学电影推荐
  • 心理学电影推介 来源:互联网 顾名思义,心理学电影必须与心理学这门学科有关,而非一种朴素的.感性的文艺心理的揣摩.照此说来,这类电影大致有两种形式:其一,导演的目的在于展现某种心理学原理或者典型心理障碍,例如<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雨人& ...

  • 对于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反思
  • 对于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反思 初二(1)班 廖淳 41号 如今,"校园安全"成为了人们聊天的新名词.可见,校园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如果不好好保护这些"花儿",不仅对青少年的心理有危害,也会造成社会的一种恐慌.我们上学校学习应该是愉快 ...

  • [指南荐读]DSM-5之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 在"每当人多的时候就感到害怕,这也是一种病?"一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焦虑障碍的多种分类.在本文中,将根据DSM-5内容,详细介绍较为常见的两类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障碍. " 1.惊恐障碍 诊断标准 A. 反复出现不可预测的惊恐发作.一次惊恐发作是突然发生的强 ...

  • DSM5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 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A . 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会产生与其发育阶段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至少符 合以下表现中的3种. 1. 当预期或经历与家庭或主要依恋对象分别时,产生反复的过度的痛苦. 2. 持续性和过度的担心会失去主要依恋对象,或担心他们可能受到诸如疾病.受伤.灾难 或死亡伤害. ...

  • 一只惊恐的小鸟
  • 一只惊恐的小鸟 龙归中学教师 谭汝凡 今天中午2点钟左右,家里飞进来一只小鸟. 当时我们午睡即将起床,正在赖床的时刻,突然从饭厅里传来几声清脆而响亮的的鸟叫声.我们感到有些愕然,这么多年来,家里并没有饲养小鸟鸽子之类的小宠物.这几声清脆的鸟叫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于是赶紧起床,寻找声音的来源:只见饭 ...

  • [床下有人2]观后感
  • 青春恐怖片,始终是世界各国影坛中不可或缺且地位可观的风潮之一.近年来随着华语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这一类型或者说这类题材,更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俊男靓女们和着惊恐的尖叫声,伴着或血腥暴-力或骇人惊悚的可怕画面,在一个个悬疑四起的情节中,有的似无头苍蝇死命乱撞,有的智慧无畏,敢于挑战黑暗甚至所谓的&qu ...

  • 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 常见异常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在全世界范围人群中至少1%的人有可能在其一生中发生此心理障碍.在我国90年代北京地区的统计患病率为0.97%.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所以中学生和大学生正是在此病的高发年龄阶段,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或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发病率 ...

  • 3天两名17岁少女卫生间产子,均为同一学校学生
  • 17岁少女卫生间产子--3天之内,沈阳接连发生两起类似事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两起事件中的两名17岁少女,竟然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网易教育频道综合:沈阳晚报报道,17岁少女卫生间产子--3天之内,沈阳接连发生两起类似事件.12月22日,一名17岁女孩因腹痛到辽宁中医就诊,结果在医院的卫生间内,她竟产 ...

  • 大龄儿童高空坠落伤的心理护理
  • 摘要:目的:探讨两年余因高空坠落引发多发性骨折住院的大龄儿童应激效应的程度和缓解心理打击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34例高空坠落引发多发性骨折需住院的大龄儿童行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30例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有效缓解.结论:通过对高空坠落伤后的大龄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援助能明显改善患儿的恐惧.无助和抑郁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