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无论第一,第二或是第三产业,最根本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自主创新,创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甘肃经济情况分析 甘肃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提高,GDP由1978年的64.73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2669亿元,增长近40多倍。特别是去年大口径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获得了超过30%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91.55亿元和190.6亿元。我省经济发展从历史来看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横向相比,则处于绝对落后的状态,人均GDP长期位于全国倒数第二的位置,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例也越来越低,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巨大的,并且还在加速拉大! 导致经济落后的显性的原主要有:工业比例过高,其中重工业比重又占主要成分,达到4:1的比例,并且70%以上的工业都是国营企业。外资投入较低,外贸进出口量较少,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外资使用投向高效益项目少,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少;非公经济发展滞后,长期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当中。缺乏有创新和冒险意识的企业家、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隐性的原因有,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发展不足,发展思想保守,政府的政策以及干部经济管理水平。传统国有企业布局不合理,工商业基础薄弱,三产比重小,非公经济发展慢等等。 但我们也有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的地域特点,广袤复杂的山川地理,劳动力成本低,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相对优势的科技资源。但面对这么多优势,怎么才能让它变成发展经济优势?如何能让甘肃以更高的速度发展?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发展甘肃经济的战略选择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面对经济落后局面,我们要将甘肃放在全国大格局上,认真审视、谋划,制定我省今后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认真在分析我省到底存在什么优势,有什么特色,正确选择我们的发展道路。 我们认为甘肃省具备如下优势:一是甘肃既处在祖国版图中心,与6省区直接接壤,又是一个具有与外蒙接壤的省份,具有十分独特的山川地理。二是甘肃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包括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关键是如何打造、宣传、推介;三是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国家传统布局的工业基地,具备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有训练有素的大量产业工人。四是有较强的科技力量,特别是兰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较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人才优势。五是甘肃农业具有自己品质好,种类多的特点。 甘肃的经济发展,既要充分的利用、挖掘这些特色和优势,又要借鉴中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还要注意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发展经验。在强调“工业强省”的同时,还要将发展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上来,并对工业结构加大调整力度。尤其要改变重工业特别是初级原材料产品为主的比重,优先考虑发展轻工业产品和机械制造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发展自有品牌的产品。另外,要努力加强干部培训力度,引导各级干部不断的学习有关政治、管理、经济、市场、贸易、科技等有关知识,使各级干部能准确把握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建议按照以下内容来提炼我们的发展战略:营造环境,三产发展,非公经济,工业转型,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下面,我具体谈几点建议。 1.三产与非公经济发展 甘肃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有较大提高,与第二产业很接近,这是经济发展的正常态势。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从业人员都在70-80%之间。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就经营者本身来讲,其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不少民营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就政府管理层面来讲,对非公经济存在政策性歧视,乱执法,乱收费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就政府和非公经济关系来讲,与非公有制企业在管理上脱节,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了政府的领航掌舵。因此,甘肃省要把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与“工业强省”同样的地步。首要的问题是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各级政府要做好宏观政策的制定,并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服务、公平、法治的创业环境。其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制订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和具体微观的政策。2005年甘肃省政府颁布了发展非公经济的38条政策,这对促进甘肃非公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关键是这些政策如何让真正落实?有什么保证措施?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补充这些政策;不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发展非公经济的经验,鼓励非公经济参与甘肃省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谋划一些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予以重点支持,以期未来能成为甘肃省的主要经济支撑点;积极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在我省形成块状经济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对工业结构调整及转型 我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成份,占支配性地位。由于历史原因,轻工业占比例较低。重工业中初级原材料产品,如有色和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又占主要部分。这些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利润空间有限。特别是一些矿原料需要从国际国内进口企业,困难会更大。白银公司就是典型例子,在该公司全盛时期,由于自有矿产充足,开采成本低,曾连续18年产量及上交国家利润位于全国第一。但近年来,由于自有矿产严重不足,面临枯竭,所需矿原料都从国外或国内其它地区进口,导致生产成本很高,其利润很低。甘肃省发展较好的金川公司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同时自有矿产资源较为充分,开采成本较低,使其近年来的生产业绩表现出色。但此类公司根本的问题还是初级原材料产品比重大,产业链条极短,不利于长远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工业虽然总量很大,但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的税收比例并不大。这就是为什么甘肃省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是6%左右,而徘徊不前的原因。 而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则近年来逐步增加。所以,甘肃要在工业上有长远的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改变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发展第三产业及轻工业产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工业转型。 3.关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甘肃省要快速发展也必须要得到中央的倾斜支持。中央过去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是东部发展的决定性原因,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现实选择的结果。但也拉大了西部特别是甘肃与东部的差距。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从各个方面看都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但总量还不能与东部相比。特别是甘肃省,过去为国家建设一直提供低价原材料,自有积累很少,加之其特殊的地理,多民族聚居特点更需要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向国家争取资金和政策;另外,要抢抓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突出招商引资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各类有实力的企业,使甘肃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发挥本省所具有航天,核工业和国防相关的工业基础和科技人才优势,争取中央在甘肃发展此类工业以支持本省经济发展。美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就将航空和军事工业放在西部,有力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
4.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确定甘肃省发展战略 我建议甘肃省采用区域发展战略新思路―优势集聚理论,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优势集聚,就是要结合甘肃实际,谋划建设几个富有特色的经济产业区域,发展具备条件的地区,形成若干经济圈,实现“集聚创造”和“集聚增值”,并带动甘肃整体经济的腾飞发展。根据甘肃地理和经济特点,我建议初步确定以下三个经济区域进行产业布局和发展:兰白(兰州―白银)经济圈;河西经济带和以天水为中心的经济圈。这里最主要的是兰白经济圈,省上已经提出了这个经济发展战略。该区域的经济总量接近甘肃总量的40%,集中了甘肃省主要的科技力量和高校。这一经济区如能很好布局和发展,对甘肃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压倒性作用。美国北卡州研究三角区的高科技转型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经济发展,无论第一,第二或是第三产业,最根本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自主创新,创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英国是第一个实施工业革命的国家,大量的科技发明用于工农业生产,是英国经济强大的根本保证。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由于大量仿制英国产品,且质量较差,而遭英国的制裁,被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标上“德国制造”标志。德国努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19世纪中后期,掌握了一大批核心技术,使得“德国制造”成为国际名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早期主要通过引进模仿西方技术,后期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使自己的汽车,电子产品成为国际名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但努力发展教育,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使之今日经济科技十分发达。新加坡仅是一个长宽25公里的岛国,300多万人口,但十分注重用科技推动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他们在计算机,生物制药,化工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在应用技术开发上有很好的表现。其早期的做法是,花重金直接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发展本国确定的高科技产品,效果好的惊人。其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外汇储备,都在国际前列。芬兰30年前还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由于开发了手机产业(诺基亚)使该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纵观世界,凡是发达的国家都有自己特有品牌的产品。特别是发达的小国家无不具有自己的独有品牌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如瑞士的钟表业,银行业;瑞典的沃尔沃车和机械产品;芬兰的诺基亚手机;荷兰的造船业。经验是一个地区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自主品牌。 也有另外一些相反的例子,如拉美国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外来投资拉动下经济快速发展,但都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结果导致后来的经济灾难。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的经历,除新加坡外,几乎每个国家都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的产品,几乎都是来料加工,最终导致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 美国作为最大的经济体,与他们的科技创新政策和体制密不可分。一是大量的科技投入,二是科研体制,三是航天和军事方面科研发展的民用化,四是鼓励创新实用技术的财税政策,五是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密切互动。 美国的硅谷发展是我们熟悉的例子。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目前它已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上世纪80年代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研究三角区。她位于美国的北卡州的三角地区。目前是美国三大高技术园区之一。她的发展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主要是美国北卡州将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官产学研模式的典型特征,使该州经济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从落后工业到高科技工业的转型,成为美国的经济亮点和高科技的代表。而数十年前,北卡州的人均GDP和我们一样,也是美国倒数第二! 以上各国经济发展例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用的经验。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要保持经济的友好又快发展需要自主创新,甘肃要实现经济的真正腾飞,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唯有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因此,甘肃要把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和增强自主创新作为一项重头戏来抓。在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方面,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持打科技牌,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创立自己的品牌,建设创新型甘肃。 当然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题目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经验。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应该还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关键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成功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1.政府引导推动是产学研合作的关键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各级政府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主导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意识。 (1)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政府主导下,加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本地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内容要更多的瞄准本地经济社会主战场,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进行科研课题。大学和研究所的导向以及对研究人员的评估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在企业的工程中心要实质性的有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人员参与,大学培养的学生专业要考虑本地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方代表和领导要形成定期会商制度,以协调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和相互需求。 (2)政府要不断探索对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方式。把科技合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要大幅度增加科技研发经费,重点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实现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合作向项目、技术、人才全方位合作的转变。各级政府要设立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鼓励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利用自身开发技术开办公司,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创建产学研合作园区,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以园区为载体培育聚集创新资源,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知识、技术、资本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政府有关部门要变过去的坐等项目变为主动登门征集、挖掘、凝练项目,积极帮助企业寻求合作方、寻求人才,帮助他们形成企业研发中心,和科研院所做好项目对接,并积极向国家争取发展资金,助推产学研科技合作。 2.企业、科研院所主体作用是产学研合作的根本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关键是要调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在大中型企业普遍进行改制重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主动申报科技项目,积极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牵线搭桥,促成一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实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1)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实现技术转化。企业要坚持促进产业深度开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变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变单一突进为多头并进,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增长,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企业要将自主创新列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企业要主动寻求政府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与帮助,研究探索自身自主创新的思路。将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和新技术的发明结合起来。企业内部要鼓励激励创新发明,将大创新和小发明结合来。 (3)大学和科研院所要更多的转变过去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开展基础研究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应用研究上则相当薄弱。这个模式的好处是有利于开展基础研究,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应用研究则不利得多。原因是研究人员没有进行应用开发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对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的评价也没有体现在应用研究的贡献。研究人员仅通过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经费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科研需求。客观上研究人员没有主动和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因此政府和大学要协调政策,使得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人员的评价激励上要考虑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4)甘肃要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雄厚的科技力量,实施核心带动战略。兰州地区高校林立,学科门类齐全。包括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航天部兰州物理所等众多的大企业研究所和大专院校,其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不但是进行基础研究的重要力量,也应该成为一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问题是如何从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入手,利用这支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兰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总量接近占甘肃的40%。这个地区的核心是兰州市和白银市,两市的经济地域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借鉴美国北卡州研究三角区的官产学研模式,发展兰――白核心经济圈高科技产业,实现甘肃中部地区的优先发展战略,带动整个甘肃的经济腾飞是可能和必要的。 3.健全完善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保证 各级政府要创新工作机制,科学配置力量,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工作机构,确定责任部门、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将政府、企业、银行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推进体系。同时,注重完善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成立院地合作联络组,专门负责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不断拓宽院地合作途径。还要经常性的带领科技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负责人,走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沟通情况,寻求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将政府、企业、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有机组合起来。把组建各种类型的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强化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4.营造创新环境是产学研合作的前提 要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创新的重点来抓。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以财政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市场融资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保障体系,改进科技计划管理,集中有限资金,为支持引导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设立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鼓励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利用自身开发技术开办公司,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要建立完善科技奖励激励机制,对科技功臣和创新带头人进行重奖和表彰,注重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培养人才,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吸引人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自主创新报告会、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坚定广大干部群众抓科技、兴科技、用科技,建设创新型甘肃的信心和决心。使科技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新精神、创新力量在我省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体现。 (作者系白银市副市长)
经济发展,无论第一,第二或是第三产业,最根本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自主创新,创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甘肃经济情况分析 甘肃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提高,GDP由1978年的64.73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2669亿元,增长近40多倍。特别是去年大口径和地方财政收入都获得了超过30%的增长率,分别达到391.55亿元和190.6亿元。我省经济发展从历史来看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横向相比,则处于绝对落后的状态,人均GDP长期位于全国倒数第二的位置,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例也越来越低,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巨大的,并且还在加速拉大! 导致经济落后的显性的原主要有:工业比例过高,其中重工业比重又占主要成分,达到4:1的比例,并且70%以上的工业都是国营企业。外资投入较低,外贸进出口量较少,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外资使用投向高效益项目少,出口高附加值产品少;非公经济发展滞后,长期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当中。缺乏有创新和冒险意识的企业家、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隐性的原因有,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发展不足,发展思想保守,政府的政策以及干部经济管理水平。传统国有企业布局不合理,工商业基础薄弱,三产比重小,非公经济发展慢等等。 但我们也有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的地域特点,广袤复杂的山川地理,劳动力成本低,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相对优势的科技资源。但面对这么多优势,怎么才能让它变成发展经济优势?如何能让甘肃以更高的速度发展?这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发展甘肃经济的战略选择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面对经济落后局面,我们要将甘肃放在全国大格局上,认真审视、谋划,制定我省今后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认真在分析我省到底存在什么优势,有什么特色,正确选择我们的发展道路。 我们认为甘肃省具备如下优势:一是甘肃既处在祖国版图中心,与6省区直接接壤,又是一个具有与外蒙接壤的省份,具有十分独特的山川地理。二是甘肃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包括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关键是如何打造、宣传、推介;三是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国家传统布局的工业基地,具备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有训练有素的大量产业工人。四是有较强的科技力量,特别是兰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较多,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人才优势。五是甘肃农业具有自己品质好,种类多的特点。 甘肃的经济发展,既要充分的利用、挖掘这些特色和优势,又要借鉴中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还要注意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发展经验。在强调“工业强省”的同时,还要将发展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上来,并对工业结构加大调整力度。尤其要改变重工业特别是初级原材料产品为主的比重,优先考虑发展轻工业产品和机械制造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发展自有品牌的产品。另外,要努力加强干部培训力度,引导各级干部不断的学习有关政治、管理、经济、市场、贸易、科技等有关知识,使各级干部能准确把握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建议按照以下内容来提炼我们的发展战略:营造环境,三产发展,非公经济,工业转型,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下面,我具体谈几点建议。 1.三产与非公经济发展 甘肃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有较大提高,与第二产业很接近,这是经济发展的正常态势。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从业人员都在70-80%之间。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就经营者本身来讲,其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不少民营企业实现温饱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就政府管理层面来讲,对非公经济存在政策性歧视,乱执法,乱收费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就政府和非公经济关系来讲,与非公有制企业在管理上脱节,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了政府的领航掌舵。因此,甘肃省要把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与“工业强省”同样的地步。首要的问题是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各级政府要做好宏观政策的制定,并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服务、公平、法治的创业环境。其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制订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和具体微观的政策。2005年甘肃省政府颁布了发展非公经济的38条政策,这对促进甘肃非公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关键是这些政策如何让真正落实?有什么保证措施?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补充这些政策;不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发展非公经济的经验,鼓励非公经济参与甘肃省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谋划一些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予以重点支持,以期未来能成为甘肃省的主要经济支撑点;积极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在我省形成块状经济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对工业结构调整及转型 我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成份,占支配性地位。由于历史原因,轻工业占比例较低。重工业中初级原材料产品,如有色和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又占主要部分。这些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利润空间有限。特别是一些矿原料需要从国际国内进口企业,困难会更大。白银公司就是典型例子,在该公司全盛时期,由于自有矿产充足,开采成本低,曾连续18年产量及上交国家利润位于全国第一。但近年来,由于自有矿产严重不足,面临枯竭,所需矿原料都从国外或国内其它地区进口,导致生产成本很高,其利润很低。甘肃省发展较好的金川公司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同时自有矿产资源较为充分,开采成本较低,使其近年来的生产业绩表现出色。但此类公司根本的问题还是初级原材料产品比重大,产业链条极短,不利于长远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重工业虽然总量很大,但为国家和地方提供的税收比例并不大。这就是为什么甘肃省的地方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是6%左右,而徘徊不前的原因。 而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则近年来逐步增加。所以,甘肃要在工业上有长远的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改变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发展第三产业及轻工业产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工业转型。 3.关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甘肃省要快速发展也必须要得到中央的倾斜支持。中央过去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是东部发展的决定性原因,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现实选择的结果。但也拉大了西部特别是甘肃与东部的差距。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从各个方面看都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但总量还不能与东部相比。特别是甘肃省,过去为国家建设一直提供低价原材料,自有积累很少,加之其特殊的地理,多民族聚居特点更需要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向国家争取资金和政策;另外,要抢抓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突出招商引资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各类有实力的企业,使甘肃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发挥本省所具有航天,核工业和国防相关的工业基础和科技人才优势,争取中央在甘肃发展此类工业以支持本省经济发展。美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就将航空和军事工业放在西部,有力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
4.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确定甘肃省发展战略 我建议甘肃省采用区域发展战略新思路―优势集聚理论,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优势集聚,就是要结合甘肃实际,谋划建设几个富有特色的经济产业区域,发展具备条件的地区,形成若干经济圈,实现“集聚创造”和“集聚增值”,并带动甘肃整体经济的腾飞发展。根据甘肃地理和经济特点,我建议初步确定以下三个经济区域进行产业布局和发展:兰白(兰州―白银)经济圈;河西经济带和以天水为中心的经济圈。这里最主要的是兰白经济圈,省上已经提出了这个经济发展战略。该区域的经济总量接近甘肃总量的40%,集中了甘肃省主要的科技力量和高校。这一经济区如能很好布局和发展,对甘肃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压倒性作用。美国北卡州研究三角区的高科技转型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经济发展,无论第一,第二或是第三产业,最根本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通过自主创新,创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英国是第一个实施工业革命的国家,大量的科技发明用于工农业生产,是英国经济强大的根本保证。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由于大量仿制英国产品,且质量较差,而遭英国的制裁,被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标上“德国制造”标志。德国努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19世纪中后期,掌握了一大批核心技术,使得“德国制造”成为国际名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早期主要通过引进模仿西方技术,后期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使自己的汽车,电子产品成为国际名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但努力发展教育,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使之今日经济科技十分发达。新加坡仅是一个长宽25公里的岛国,300多万人口,但十分注重用科技推动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他们在计算机,生物制药,化工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在应用技术开发上有很好的表现。其早期的做法是,花重金直接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发展本国确定的高科技产品,效果好的惊人。其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外汇储备,都在国际前列。芬兰30年前还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由于开发了手机产业(诺基亚)使该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纵观世界,凡是发达的国家都有自己特有品牌的产品。特别是发达的小国家无不具有自己的独有品牌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如瑞士的钟表业,银行业;瑞典的沃尔沃车和机械产品;芬兰的诺基亚手机;荷兰的造船业。经验是一个地区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自主品牌。 也有另外一些相反的例子,如拉美国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外来投资拉动下经济快速发展,但都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结果导致后来的经济灾难。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的经历,除新加坡外,几乎每个国家都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的产品,几乎都是来料加工,最终导致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 美国作为最大的经济体,与他们的科技创新政策和体制密不可分。一是大量的科技投入,二是科研体制,三是航天和军事方面科研发展的民用化,四是鼓励创新实用技术的财税政策,五是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密切互动。 美国的硅谷发展是我们熟悉的例子。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目前它已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上世纪80年代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研究三角区。她位于美国的北卡州的三角地区。目前是美国三大高技术园区之一。她的发展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主要是美国北卡州将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官产学研模式的典型特征,使该州经济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从落后工业到高科技工业的转型,成为美国的经济亮点和高科技的代表。而数十年前,北卡州的人均GDP和我们一样,也是美国倒数第二! 以上各国经济发展例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用的经验。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要保持经济的友好又快发展需要自主创新,甘肃要实现经济的真正腾飞,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唯有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因此,甘肃要把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和增强自主创新作为一项重头戏来抓。在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方面,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持打科技牌,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创立自己的品牌,建设创新型甘肃。 当然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题目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经验。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应该还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关键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成功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1.政府引导推动是产学研合作的关键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各级政府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主导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意识。 (1)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政府主导下,加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本地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内容要更多的瞄准本地经济社会主战场,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进行科研课题。大学和研究所的导向以及对研究人员的评估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在企业的工程中心要实质性的有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人员参与,大学培养的学生专业要考虑本地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方代表和领导要形成定期会商制度,以协调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和相互需求。 (2)政府要不断探索对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方式。把科技合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要大幅度增加科技研发经费,重点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缺乏等困难和问题,实现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合作向项目、技术、人才全方位合作的转变。各级政府要设立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鼓励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利用自身开发技术开办公司,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创建产学研合作园区,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以园区为载体培育聚集创新资源,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知识、技术、资本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政府有关部门要变过去的坐等项目变为主动登门征集、挖掘、凝练项目,积极帮助企业寻求合作方、寻求人才,帮助他们形成企业研发中心,和科研院所做好项目对接,并积极向国家争取发展资金,助推产学研科技合作。 2.企业、科研院所主体作用是产学研合作的根本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关键是要调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在大中型企业普遍进行改制重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主动申报科技项目,积极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牵线搭桥,促成一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实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1)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实现技术转化。企业要坚持促进产业深度开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变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变单一突进为多头并进,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增长,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转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企业要将自主创新列为自身发展的头等大事。企业要主动寻求政府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与帮助,研究探索自身自主创新的思路。将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和新技术的发明结合起来。企业内部要鼓励激励创新发明,将大创新和小发明结合来。 (3)大学和科研院所要更多的转变过去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开展基础研究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应用研究上则相当薄弱。这个模式的好处是有利于开展基础研究,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应用研究则不利得多。原因是研究人员没有进行应用开发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对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的评价也没有体现在应用研究的贡献。研究人员仅通过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经费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科研需求。客观上研究人员没有主动和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的压力和动力。因此政府和大学要协调政策,使得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人员的评价激励上要考虑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4)甘肃要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雄厚的科技力量,实施核心带动战略。兰州地区高校林立,学科门类齐全。包括实力雄厚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航天部兰州物理所等众多的大企业研究所和大专院校,其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不但是进行基础研究的重要力量,也应该成为一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问题是如何从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入手,利用这支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兰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总量接近占甘肃的40%。这个地区的核心是兰州市和白银市,两市的经济地域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借鉴美国北卡州研究三角区的官产学研模式,发展兰――白核心经济圈高科技产业,实现甘肃中部地区的优先发展战略,带动整个甘肃的经济腾飞是可能和必要的。 3.健全完善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保证 各级政府要创新工作机制,科学配置力量,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工作机构,确定责任部门、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将政府、企业、银行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推进体系。同时,注重完善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成立院地合作联络组,专门负责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不断拓宽院地合作途径。还要经常性的带领科技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负责人,走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沟通情况,寻求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将政府、企业、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有机组合起来。把组建各种类型的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强化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4.营造创新环境是产学研合作的前提 要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创新的重点来抓。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以财政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市场融资为补充的科技创新投入保障体系,改进科技计划管理,集中有限资金,为支持引导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设立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鼓励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利用自身开发技术开办公司,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要建立完善科技奖励激励机制,对科技功臣和创新带头人进行重奖和表彰,注重在科技项目实施中培养人才,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吸引人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自主创新报告会、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坚定广大干部群众抓科技、兴科技、用科技,建设创新型甘肃的信心和决心。使科技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新精神、创新力量在我省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得到体现。 (作者系白银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