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缺乏自爱

  这里有一系列的问题帮助你测试一下你的自爱程度。      (1)在朋友和家人眼里,你是否对问题过于敏感?      大多数正常人的感情在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几乎没有人会对外来的抵制与侮辱无动于衷。此时你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是不是比他人更易发火?我是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火?      (2)你是否喜欢与别人争论不休?      有些人缺乏自制力,总想和别人就某事争论一番,他们过于急切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那些自我意识很弱的人,一旦情绪激动起来,心中就会很难抑制住要把所有问题辩论个水落石出的愿望,他们常常参与到那些无益而浪费时间的辩论中,争论的主题是政治或宗教(当两派意见截然对立时,最好避免谈论这方面的内容)、书籍、伦理、道德、电影、电视节目、抚养孩子或其他任何感受强烈的题目。      (3)你是否总是持批评态度?      如果你对任何小事也持批评态度,这对你可是个致命的弱点。它表明你这个人对自己的估计很没水平,最差的批评家就是那些无意识中总是对自己吹毛求疵的人。这种人非常不喜欢自我,而且,当他因为讨厌自己之至时,他会将不满发泄到周围人身上。自责是一种长久形成的习惯,是可以打破的。      (4)你是否容忍他人及其观点?      那些无法容忍其他种族、宗教、观点或概念的人,实际上是在大声宣布自己是个充满敌意、自暴自弃的人物。格里叶・蒙塔尔班曾说,仅仅是灰色,就有深浅广千多种。既然光谱仪上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和深浅不同的同一色彩,我们也应该允许人具有各种不同的脾气和气质。      (5)你是否过于易动肝火?      你会轻易大发雷霆吗?怒气并不是什么恶事,就本质来说,人类的一切情感都是神圣的,都是人们保护自己的工具。内向的人在受了批评或污辱后,常感到无法表明他的冤枉,便把一切都埋在心底。最后就产生“自我仇恨”的心理状态。他埋没了满腹怒气与怨气,但它们并未消失,而是变成了自我沮丧或某种生理特征。那些被惹恼的人们,具有进取心的,则倾向于把怒气发泄出来,并认为对敌方发起一定的攻势才是正确的。而既非完全默认又非进取者,时常把不快压在心底,并以另外方式表露出来。      (6)你是否容易原谅人?      不爱自己的人,当然自我形象也不会好,乞求这种人的原谅就更难了。如果是他们首先提出和解,好象他们就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缺乏正确的自我形象与自爱观,他们便以恨和恶习取代一切:我无法原谅自己,因此也不能原谅任何人。这种不谅解的姿态对个性是极大的危害。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宁静安然时,他的各种生理器官才能正常运转。过度的持续压力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因素之一,如溃疡、心脏病、气喘、周期性偏头痛等。      (7)你是不是过于爱妒忌?      因为每个人都会产生妒忌心理,所以在此我们用了“过于”一词。占有欲和妒忌通常互相伴随,形影不离。它们常是幼年时的经历与所受影响的结果,这样的人常显得缺乏安全感。      (8)你是否认真听别人讲话?      我曾有一位朋友,具有出色的演说才能,当他吸引了别人使人们注意他时,他的眼睛才会放出光彩。而当大家的注意中心或谈论话题不再是他时,他那眼神又变暗淡了。这种人有些过分关注自我的重要性,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听别人的讲话,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却并非自爱的人。那些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的人,总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忘却自己。如果你能接受自己,喜爱自己,相信自己的话,你就会允许参与你的谈话并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他人的观点。      (9)你是否感到很难接受恭维?      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每3个人中就有2人不知如何对恭维的话作出反应。在被调查的24人中,有一半认为有责任以某种方式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恭维;30%的人认为不中和一下的话(即讲些客套话),他们就会显得十分自负;还有20%的人怀疑藏在这恭维奉承后面的真正动机。心理学上有这样一条基本定律可以解释这一前因后果:人们倾向于保持一个平衡的自我形象,而当这个自我形象失去平衡财,外来的赞叹往往使我们感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我们的自我认识不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要对他人的称赞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那么,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到底该说些什么才不会显得自负或自卑呢?一位自我意识正常的人既不说:“唉!我怎么觉得做得太糟了!”也不会讲:“不错,我也认为自己做得不错。”其实,只要说上简单的“谢谢”二字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够比照试一试,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应付这种令人发窘的局面了。   (陈建新摘自《青年参考》)

  这里有一系列的问题帮助你测试一下你的自爱程度。      (1)在朋友和家人眼里,你是否对问题过于敏感?      大多数正常人的感情在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几乎没有人会对外来的抵制与侮辱无动于衷。此时你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是不是比他人更易发火?我是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火?      (2)你是否喜欢与别人争论不休?      有些人缺乏自制力,总想和别人就某事争论一番,他们过于急切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那些自我意识很弱的人,一旦情绪激动起来,心中就会很难抑制住要把所有问题辩论个水落石出的愿望,他们常常参与到那些无益而浪费时间的辩论中,争论的主题是政治或宗教(当两派意见截然对立时,最好避免谈论这方面的内容)、书籍、伦理、道德、电影、电视节目、抚养孩子或其他任何感受强烈的题目。      (3)你是否总是持批评态度?      如果你对任何小事也持批评态度,这对你可是个致命的弱点。它表明你这个人对自己的估计很没水平,最差的批评家就是那些无意识中总是对自己吹毛求疵的人。这种人非常不喜欢自我,而且,当他因为讨厌自己之至时,他会将不满发泄到周围人身上。自责是一种长久形成的习惯,是可以打破的。      (4)你是否容忍他人及其观点?      那些无法容忍其他种族、宗教、观点或概念的人,实际上是在大声宣布自己是个充满敌意、自暴自弃的人物。格里叶・蒙塔尔班曾说,仅仅是灰色,就有深浅广千多种。既然光谱仪上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和深浅不同的同一色彩,我们也应该允许人具有各种不同的脾气和气质。      (5)你是否过于易动肝火?      你会轻易大发雷霆吗?怒气并不是什么恶事,就本质来说,人类的一切情感都是神圣的,都是人们保护自己的工具。内向的人在受了批评或污辱后,常感到无法表明他的冤枉,便把一切都埋在心底。最后就产生“自我仇恨”的心理状态。他埋没了满腹怒气与怨气,但它们并未消失,而是变成了自我沮丧或某种生理特征。那些被惹恼的人们,具有进取心的,则倾向于把怒气发泄出来,并认为对敌方发起一定的攻势才是正确的。而既非完全默认又非进取者,时常把不快压在心底,并以另外方式表露出来。      (6)你是否容易原谅人?      不爱自己的人,当然自我形象也不会好,乞求这种人的原谅就更难了。如果是他们首先提出和解,好象他们就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缺乏正确的自我形象与自爱观,他们便以恨和恶习取代一切:我无法原谅自己,因此也不能原谅任何人。这种不谅解的姿态对个性是极大的危害。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宁静安然时,他的各种生理器官才能正常运转。过度的持续压力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因素之一,如溃疡、心脏病、气喘、周期性偏头痛等。      (7)你是不是过于爱妒忌?      因为每个人都会产生妒忌心理,所以在此我们用了“过于”一词。占有欲和妒忌通常互相伴随,形影不离。它们常是幼年时的经历与所受影响的结果,这样的人常显得缺乏安全感。      (8)你是否认真听别人讲话?      我曾有一位朋友,具有出色的演说才能,当他吸引了别人使人们注意他时,他的眼睛才会放出光彩。而当大家的注意中心或谈论话题不再是他时,他那眼神又变暗淡了。这种人有些过分关注自我的重要性,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听别人的讲话,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却并非自爱的人。那些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的人,总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忘却自己。如果你能接受自己,喜爱自己,相信自己的话,你就会允许参与你的谈话并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他人的观点。      (9)你是否感到很难接受恭维?      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每3个人中就有2人不知如何对恭维的话作出反应。在被调查的24人中,有一半认为有责任以某种方式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恭维;30%的人认为不中和一下的话(即讲些客套话),他们就会显得十分自负;还有20%的人怀疑藏在这恭维奉承后面的真正动机。心理学上有这样一条基本定律可以解释这一前因后果:人们倾向于保持一个平衡的自我形象,而当这个自我形象失去平衡财,外来的赞叹往往使我们感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我们的自我认识不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要对他人的称赞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那么,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到底该说些什么才不会显得自负或自卑呢?一位自我意识正常的人既不说:“唉!我怎么觉得做得太糟了!”也不会讲:“不错,我也认为自己做得不错。”其实,只要说上简单的“谢谢”二字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够比照试一试,会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应付这种令人发窘的局面了。   (陈建新摘自《青年参考》)


相关内容

  • 讨厌自己,怎么办?
  • 心理导读:我不喜欢自己的外表,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不喜欢自己的家庭,不喜欢自己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出生地--这些我都改变不了,我该怎么办? 1.带来意义: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我能理解这种感受. 村上春树在他那本书<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提到自己年轻时,曾经光着身子对着镜子,数着自己身上觉得 ...

  • 1.1自尊自爱
  • 第一单元 塑造自我 1.1自尊自爱 第一课时 自尊自爱 健康人格 自尊与知耻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认识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2.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 ...

  • 女生安全教育及自我防护演讲稿
  • 女生安全教育及自我防护演讲稿 各位女同学: 大家下午好!接受学校领导的安排,今天下午我将代表学校女工委跟同学们就女生安全教育及自我防护方面作一些沟通交流,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首先我想通报一个案例:2009年4月8日上午8时30分,贵州省习水县一起嫖宿幼女案在习水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7名犯罪 ...

  • 康德是如何看待美德的
  • 哲学・伦理 PHlLOSOPHYANDETHlCS 康德是如何看待美德的 --法则与美德:批判视野中的美德伦理 郁乐 一.美德伦理的主张与特征 美德(virtue)①.古老的唤起人们美好印象的概念.与德性.道德等概念有着细微却清晰可辨的区别:美德指超出一般合乎道德的履行义务行为,如偿还债务仅是义务, ...

  • 第六讲 相互尊重
  • 第四课 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友好.彼此喜欢,在心理上产生好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这一切都是从相互尊重开始的.在军队中,军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调适目的 1. 了解相互尊重的意义: 2. 培养 ...

  • 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和人的劳动,一切价值都是为人服务的.既然人是世界价值评价的主体,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规划和设计,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人本原理强调,国家.社区和集团的振兴,都应该体现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力这个主题.因为人的价值是世界上一切价值的根源.源泉.当前,社会上广泛而又普遍使用的口号有 ...

  • 自尊自爱 完善自我doc
  • 自尊自爱 完善自我 --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女生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学习.今天我们交流的主题是:"自尊自爱 完善自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女生".主要是结合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做到自尊自爱,健康快乐的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我的观点和 ...

  • 预防艾滋病靠洁身自爱不靠避孕套
  • 预防艾滋病靠洁身自爱不靠避孕套 朱 琪 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性行为混乱,因此防止性传播就成了最关键的措施.现在有这样一种不加解释的宣传,说是"只要使用避孕套,就可以防止艾滋病".这便给人们这样一种误导:"不管是卖淫嫖娼.性乱,还是经常变换性交对象的其他性行为,只要用 ...

  • 创业者的心态模式
  • 创业者的心态模式------ 纪世瀛心态的重要性目前,社会中许多人的心态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问题.心态所具有的影响力:通过两个实验来论证保持良好心态要懂得哲学辩证法!创业者的心态也参与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良好心态.永不言败是你一生的财富!第一篇良好心态 -----17 种积极进取乐于创新热爱生活热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