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读后感

说来惭愧,高考都过去好久了,我这才想起来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都写的是什么东西,作为一个师范生,一个即将要踏入中学教师队伍的大学生,一个急切的想了解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的青年,我的这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现在可以比前几天找到更多可看的资料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多年前,也就是我要参加高考之前的那段时间,我整天的在看高考优秀作文,在研究高考优秀作文,看看究竟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独占鳌头,可惜我失败了,甚至高考的作文还差点跑了题。

多年后的今天,自认为在写字上比当年的我进步了很多的我再次翻开了高考优秀作文。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果然英雄出后辈,我为他们所取得的优秀成绩而狂喜不已,为应试教育的硕果累累而叹为观止,为中国文学界之可能后继有人而深感欣慰。渐渐的我的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出现了变化,当然也是在我看到第六篇“优秀”作文的时候才产生的,因为这第六篇是个0分的“优秀”作文。然后我又重新看了前面几篇确实优秀的作文,然后又广泛的浏览了十几篇其他的作文,然后又连带着看了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然后就突然的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之中。

我为这些90后的未来的作家、诗人、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们的能够写出这么优美的佳作而感到高兴是真的,我深深的为他们细腻的文笔所折服是真的,我看到他们年级轻轻却能穿越文字的隧道,纵横驾驭诸多佳言美句、诸多富丽辞藻、诸多文化缄言,并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索出诸多千古名句且运用自如而感到无以复加的高兴也的的确确是真的。可是我在为应试教育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功感到狂喜的同时,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他们所带来的巨大而深沉的破坏。

我记得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高考作文的改革形式是有原来的命题作文渐渐的过度到半命题作文,由半命题作文又渐渐的过度到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最后终于把题目删掉了,改成了材料作文也就是当年我高中时期的作文潮流。通过这种改革,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降低审题的难度,使大部分同学不会在审题上出现错误,从而正常的发挥自己所谓的语文素养或者说文学素养。当然许多出题的老师为了难为学生,总是弄一些不可理解的或晦涩难懂的材料,这样以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审题不准的现象,但这只是少部分现象。现在我发现许多的高考作文似乎都是命题的或者半命题的,这样也就意味着改革的方向又完完整整的倒转回头了,80年代的考题拿到现在反而成了潮流了。我非语文教育的专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命题形式好,我不知道,只是看着这种命题趋势有点被欺骗的感觉。之前我总觉得作文命题的最终趋势就是没有题目,只限定字数和时间,不限定主题和文体,当然这可能出现大批的抄袭或者提前准备的文章,具体的实施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我重新又思考了一下高考优秀作文,然后对比了一下我日常所看的一些作家的文章,我真的被那么轻微的震颤了一下,我发现那些作家们所写的东西跟高考作文比起来实在是太没有水准,甚至谈不上是文学作品,而只能说是草稿又或者就是写着自己看的杂想,根本没有那种潜心作文、工于笔墨的心态,也少有那种风格犀利、见解独到的文风,更不要说那种才华横溢、纵横古今的文采了。看到这里可能会深为我感到大谬不然,可能会说,高考作文岂能与作家美文相提并论,根本都不是一个档次,而且相去甚远。那么我要说,我的确知道是自己错了。

然后我就要问一个问题,就竟什么才能称作文学,如果说高考学生没有足够的功底写出作家那种风格的文章的话,那么为什么大凡高考优秀的作文,无一例外的都是那么小资,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有一种沧桑的眼神,一种渴求向上而又明显不足的情愫?而要在50分钟内旁征博引、工笔细描,潜意的构建出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我敢说其所做的努力绝不亚于任何一篇名家散文所花费的心思。既如此,何不简简单单的写一篇真实的文章,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正常的表达习惯来细细的描绘出所要的作文,反而要把每一个句子拆散了、揉碎了,然后杂进去搜肠刮肚而来的名言佳句和漂亮词语,然后语序混乱的组装起来,最后用这种句子来构思作文呢?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却发现大凡高考作文多数优秀皆出于此,于是得出结论,投阅卷老师之所好也。于是意识到这些文非出于本意,字非处于真心的高考优秀作文原来都只是阅卷老师的兴趣使然。那么敢问一句,诸多阅卷老师何以有如此的兴趣且是否明白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基本上每一篇比较流行的名家散文,每一篇大家公认的文学作品,都没有高考优秀作文那种工于词句的做法。因此也就无怪与当今社会难以看到能被大家所认可的青年作家了,不是我们的年轻人没有才华,实在是多年教育的误导以使他们忘记了如何用大家所共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思。

一篇又一篇美文从高考的考场中留漏出来,然而这一篇篇华美的文章背后总有那么一点点无奈的眼神和不情愿的心态,当这些无奈和不愿都渐渐的抹去甚而变得情愿的时候,只怕从此再无文学可言矣。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此恨绵绵无绝期——《呼啸山庄》读后感

说来惭愧,高考都过去好久了,我这才想起来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都写的是什么东西,作为一个师范生,一个即将要踏入中学教师队伍的大学生,一个急切的想了解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的青年,我的这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现在可以比前几天找到更多可看的资料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多年前,也就是我要参加高考之前的那段时间,我整天的在看高考优秀作文,在研究高考优秀作文,看看究竟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独占鳌头,可惜我失败了,甚至高考的作文还差点跑了题。

多年后的今天,自认为在写字上比当年的我进步了很多的我再次翻开了高考优秀作文。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果然英雄出后辈,我为他们所取得的优秀成绩而狂喜不已,为应试教育的硕果累累而叹为观止,为中国文学界之可能后继有人而深感欣慰。渐渐的我的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出现了变化,当然也是在我看到第六篇“优秀”作文的时候才产生的,因为这第六篇是个0分的“优秀”作文。然后我又重新看了前面几篇确实优秀的作文,然后又广泛的浏览了十几篇其他的作文,然后又连带着看了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然后就突然的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之中。

我为这些90后的未来的作家、诗人、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们的能够写出这么优美的佳作而感到高兴是真的,我深深的为他们细腻的文笔所折服是真的,我看到他们年级轻轻却能穿越文字的隧道,纵横驾驭诸多佳言美句、诸多富丽辞藻、诸多文化缄言,并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索出诸多千古名句且运用自如而感到无以复加的高兴也的的确确是真的。可是我在为应试教育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功感到狂喜的同时,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他们所带来的巨大而深沉的破坏。

我记得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高考作文的改革形式是有原来的命题作文渐渐的过度到半命题作文,由半命题作文又渐渐的过度到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最后终于把题目删掉了,改成了材料作文也就是当年我高中时期的作文潮流。通过这种改革,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降低审题的难度,使大部分同学不会在审题上出现错误,从而正常的发挥自己所谓的语文素养或者说文学素养。当然许多出题的老师为了难为学生,总是弄一些不可理解的或晦涩难懂的材料,这样以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审题不准的现象,但这只是少部分现象。现在我发现许多的高考作文似乎都是命题的或者半命题的,这样也就意味着改革的方向又完完整整的倒转回头了,80年代的考题拿到现在反而成了潮流了。我非语文教育的专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命题形式好,我不知道,只是看着这种命题趋势有点被欺骗的感觉。之前我总觉得作文命题的最终趋势就是没有题目,只限定字数和时间,不限定主题和文体,当然这可能出现大批的抄袭或者提前准备的文章,具体的实施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我重新又思考了一下高考优秀作文,然后对比了一下我日常所看的一些作家的文章,我真的被那么轻微的震颤了一下,我发现那些作家们所写的东西跟高考作文比起来实在是太没有水准,甚至谈不上是文学作品,而只能说是草稿又或者就是写着自己看的杂想,根本没有那种潜心作文、工于笔墨的心态,也少有那种风格犀利、见解独到的文风,更不要说那种才华横溢、纵横古今的文采了。看到这里可能会深为我感到大谬不然,可能会说,高考作文岂能与作家美文相提并论,根本都不是一个档次,而且相去甚远。那么我要说,我的确知道是自己错了。

然后我就要问一个问题,就竟什么才能称作文学,如果说高考学生没有足够的功底写出作家那种风格的文章的话,那么为什么大凡高考优秀的作文,无一例外的都是那么小资,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有一种沧桑的眼神,一种渴求向上而又明显不足的情愫?而要在50分钟内旁征博引、工笔细描,潜意的构建出一篇高考优秀作文,我敢说其所做的努力绝不亚于任何一篇名家散文所花费的心思。既如此,何不简简单单的写一篇真实的文章,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正常的表达习惯来细细的描绘出所要的作文,反而要把每一个句子拆散了、揉碎了,然后杂进去搜肠刮肚而来的名言佳句和漂亮词语,然后语序混乱的组装起来,最后用这种句子来构思作文呢?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却发现大凡高考作文多数优秀皆出于此,于是得出结论,投阅卷老师之所好也。于是意识到这些文非出于本意,字非处于真心的高考优秀作文原来都只是阅卷老师的兴趣使然。那么敢问一句,诸多阅卷老师何以有如此的兴趣且是否明白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基本上每一篇比较流行的名家散文,每一篇大家公认的文学作品,都没有高考优秀作文那种工于词句的做法。因此也就无怪与当今社会难以看到能被大家所认可的青年作家了,不是我们的年轻人没有才华,实在是多年教育的误导以使他们忘记了如何用大家所共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思。

一篇又一篇美文从高考的考场中留漏出来,然而这一篇篇华美的文章背后总有那么一点点无奈的眼神和不情愿的心态,当这些无奈和不愿都渐渐的抹去甚而变得情愿的时候,只怕从此再无文学可言矣。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此恨绵绵无绝期——《呼啸山庄》读后感


相关内容

  • [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作文精选
  • 不管<透明的红萝卜>是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这部小说仍是值得一看的.在此,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精选了莫言作品读后感给大家.更多关于透明的红萝卜的高中作文尽在巨人作文网. <透明的红萝卜>读后感600字高中作文 <透明的红萝卜>读 ...

  • 作文:笑猫日记之寻找黑骑士 读后感
  • -> 三年级作文大全  > 笑猫日记之寻找黑骑士读后感 作文:笑猫日记之寻找黑骑士读后感800字 作者:游客 你也可以投稿哦-  关注人气:25℃ [导读] 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有一只猫,他会笑,还记得吗?翻开书,里面有一幅幅漂亮的图画,还有角色档案...本文<笑猫日记之寻找黑骑士读 ...

  • 读后感作文写法与教学设计
  • 读后感作文写法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好处. 2.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3.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一篇文章,能抓住书(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处理好"读" ...

  •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读后感
  •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读后感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师生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 ...

  • 读后感讲评(2)
  • 2015 年上学期莲花学校教学案(五年级语文学科) 全期累计编号:第 主备教师 学习内容 赵婵娟 授课教师 赵婵娟 使用时间 节 第 周 星期 (2015 年 月 日)第 节 课型 习作讲评 写一篇读后感 知识与技能 第 4 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运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2016(暑假阅读活动推荐图书)
  • 必读图书(一年级) 选读图书(一年级) 阅读要求:开学后交200字以内的读后感1篇,优秀作品有机会入选图书――<感想敢言>文集(2016卷). 必读图书(一年级) 选读图书(一年级) 阅读要求:开学后交200字以内的读后感1篇,优秀作品有机会入选图书――<感想敢言>文集(20 ...

  • 关于战争的作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读后感_750字
  •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救出了两个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聂荣臻将军把两个孤女留在自己那里,还给她们找吃的.要知道当时正处抗日战争时期,但聂将军认为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起初,孩子对那里的环境感到陌生,心里感到恐惧.但最后被聂将军的和善可亲感动了.她们回国长大后,专程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日本 ...

  • 五年级上册作文备课1
  • 第一单元习作 我读书的故事 一.习作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二).合作展示 ...

  •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读后感 作文 900字1000字 初中作文 公文...
  •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读后感 作文 900字1000字 初中作文 公文...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读后感 确实,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等能等来的,必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而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学生,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科学,去了解科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接近科学了解科学呢?我把汗水撒给了<学生 ...

  • 作文讲座:第十六讲引议联结有感于读
  • 作文讲座:第十六讲 引议联结 有感于读时间: 2008年10月29日 作者: 来源: 第十六讲引议联结有感于读 知识要点: 1.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 2.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