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doc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升学比例的提高,加上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也逐年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源不足导致生源素质下降的局面。有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强烈;有的学生道德修养严重欠缺;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加强对学生基本文明行为的教育,让学生在中职学校这个公共生活圈中学习道德、体会道德、实践道德,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本文试从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出发,对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绝大部分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的九年里,不知接受了多少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参加了多少回主题鲜明的班团队活动,经历了多少次社会实践活动,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一提到“德育”,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其实,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义理解片面化、狭窄化了。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而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已趋向成熟,并随着人际交往区域的不断增大,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如果单纯地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和规范,容易使他们对所受教育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从而导致其道德观的疑虑甚至混乱,进而会感到世界的虚伪和社会的灰暗,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排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在接受教育时,出现了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现象。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对他们的作用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相对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其效果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的作用会逐渐减弱。

二、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一、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中职生绝大部分年龄在15—17岁之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学校要从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入手,在保持和进行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增加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新时期的是非观、幸福观、职业道德、就业观等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接受规律的研究,改进教育方法,避免单纯的说教,克服假大空及重理论轻实际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观念,形成对生命、意志、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养成乐观开朗、珍惜时间、勇敢顽强、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

第二、德育工作要有中职特色,不能照搬普高经验。

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段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身心特点上与普通高中学生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必然有共性,德育工作也应该借鉴普通高中成功的经验。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差异极大,而且学生思想、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区别。对这样一类特殊群体,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从而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抓住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第三、从适应社会实际、适应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让中职德育工作更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既是制定和颁布《大纲》的初衷,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德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关键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学习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指出,要使中职德育工作真正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就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

现在的中职学生,独立意识非常强,特别是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他们摒弃权威,讨厌大人对他指手划脚。明知是自己分析错了,也要自己思考后改正,而不要正确的现成答案。对于这样的学生,不妨顺应他们的性格特点,提出某个道德问题,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索,以期达到德育的目的。

另外,发现、发挥学生长处,突出职业道德,在明确的岗位目标下开展职教德育,可以让德育有的放矢。 贴近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渗透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德育突出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第四、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新生教育报告会、毕业生典型成功创业经验介绍、职校生技能大赛等系列专业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创业信念。通过“我爱祖国”、“七一”、“十一”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出尊师周、家庭美德周、环境保护周和成人仪式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资源,组织富有职校特色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倾向,成立广告、经贸等兴趣小组,开展美术、摄影、声乐舞蹈等活动。每学年可根据实际举办如“五月的鲜花”大型活动及“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既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通过值周劳动、卫生包干等校内服务活动,培养服务意识。同时,组织学生走向社区,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公益劳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接近生活。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树立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的观念,增强学生自治能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现在的中职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知,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德育方法要有成效,就必须要抓住本质,有针对性。可成立“爱校值勤礼仪服务队”和“校园文明礼仪督察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注重发展学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道德完善。比如各班团支部结对社区、福利院、聋哑学校,定时服务、探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愉悦,体验被人重视甚至依赖的满足感。再比如利用寒暑假期,让学生成小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理解父母为培养自己所付出劳动的艰辛,珍惜现有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

约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手段。

总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新的历史时期必然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这一挑战,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升学比例的提高,加上社会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也逐年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源不足导致生源素质下降的局面。有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强烈;有的学生道德修养严重欠缺;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努力加强对学生基本文明行为的教育,让学生在中职学校这个公共生活圈中学习道德、体会道德、实践道德,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本文试从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出发,对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绝大部分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的九年里,不知接受了多少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参加了多少回主题鲜明的班团队活动,经历了多少次社会实践活动,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第一,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一提到“德育”,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其实,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义理解片面化、狭窄化了。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其年龄特点而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已趋向成熟,并随着人际交往区域的不断增大,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如果单纯地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和规范,容易使他们对所受教育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从而导致其道德观的疑虑甚至混乱,进而会感到世界的虚伪和社会的灰暗,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排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在接受教育时,出现了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现象。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对他们的作用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相对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其效果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的作用会逐渐减弱。

二、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一、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中职生绝大部分年龄在15—17岁之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学校要从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入手,在保持和进行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增加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新时期的是非观、幸福观、职业道德、就业观等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接受规律的研究,改进教育方法,避免单纯的说教,克服假大空及重理论轻实际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观念,形成对生命、意志、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养成乐观开朗、珍惜时间、勇敢顽强、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

第二、德育工作要有中职特色,不能照搬普高经验。

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段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身心特点上与普通高中学生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必然有共性,德育工作也应该借鉴普通高中成功的经验。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差异极大,而且学生思想、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区别。对这样一类特殊群体,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从而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抓住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第三、从适应社会实际、适应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让中职德育工作更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既是制定和颁布《大纲》的初衷,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德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关键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学习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指出,要使中职德育工作真正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就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

现在的中职学生,独立意识非常强,特别是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他们摒弃权威,讨厌大人对他指手划脚。明知是自己分析错了,也要自己思考后改正,而不要正确的现成答案。对于这样的学生,不妨顺应他们的性格特点,提出某个道德问题,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索,以期达到德育的目的。

另外,发现、发挥学生长处,突出职业道德,在明确的岗位目标下开展职教德育,可以让德育有的放矢。 贴近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渗透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德育突出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第四、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新生教育报告会、毕业生典型成功创业经验介绍、职校生技能大赛等系列专业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创业信念。通过“我爱祖国”、“七一”、“十一”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出尊师周、家庭美德周、环境保护周和成人仪式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资源,组织富有职校特色的活动。根据学生兴趣倾向,成立广告、经贸等兴趣小组,开展美术、摄影、声乐舞蹈等活动。每学年可根据实际举办如“五月的鲜花”大型活动及“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既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通过值周劳动、卫生包干等校内服务活动,培养服务意识。同时,组织学生走向社区,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公益劳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接近生活。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树立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的观念,增强学生自治能力,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现在的中职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知,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德育方法要有成效,就必须要抓住本质,有针对性。可成立“爱校值勤礼仪服务队”和“校园文明礼仪督察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注重发展学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道德完善。比如各班团支部结对社区、福利院、聋哑学校,定时服务、探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愉悦,体验被人重视甚至依赖的满足感。再比如利用寒暑假期,让学生成小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理解父母为培养自己所付出劳动的艰辛,珍惜现有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诸如此类的活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

约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手段。

总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新的历史时期必然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这一挑战,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关内容

  • 中职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德育论文
  • 中职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中职生实际学习现状调查分析入手,列举了现在中职生表现出的各种学习心理障碍 ,分析了各种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并对各种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合教学实践,就解决中职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教学方面相应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 毕业论文 中职生上课状况调查报告
  • 本科毕业论文封面式样 分类号 UDC 单位代码 10644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2010020130 本科毕业论文 达州市中专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以达州市铁路中学为例 学生姓名: 许超 二级学院: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 级: 2010级一班 学 号: 2010020 ...

  • 对中职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再认识
  • 对中职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再认识 李春燕 (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芝飘溅萋篓娶霎篓勰搿嚣霹藏=三耄戛一蓁摹善茎嚣萎§搋釜曩耋重墨羹蔓瑟三 造就一吴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 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 教育方法,即从传统的单纯由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 ...

  • 职业技术教育学[316套]
  • 21世纪初欧盟VET政策研究 ICT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职教路径 STC:21世纪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向 WebLog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WY学习法中等职业学校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 "卫星式"校企合作中职办学模式研究--温州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启示 &quo ...

  • 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_2281
  • [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集启发性与实践性为一身的教学方法,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需以实践为主导,而案例教学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说会计专业与案例教学法可谓完美组合.本文试以中职学院会计专业为例,阐述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说明案例教学在中 ...

  •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摘 要:本文浅析了内涵建设的概念.内容和规律,并以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为例,论述了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及推进对策. 关键词:中职:内涵建设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中职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学生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随着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 ...

  • 电子书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
  • 墼鱼!垒塑垫!Q生lQ旦筮8鲞筮5塑I鲤旦通煎鱼她坚鹜鱼鱼M£n啦缝鲎选:鲤Q照鹱踅!Q:里吐墨:醴璺5 ・317・ 电子书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030001) 田夏秋王明洋薛倩胡盟皎郭婷婷昌敏闫虎雏钱小松粱旭东 [摘要] 为了解阅读电子书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者将山西医科 ...

  •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论文
  • 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谈 摘 要: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最基层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班主任良好的素质.工作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重要性 自身建设 班级管理 对策建议 班级管理是中职学 ...

  • 论文评审意见(2)
  • 论文选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和分析了山东省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 对策,思路较为清晰,方法较为可取,反应了作者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 法,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的某些观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