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作者罗广斌之死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   歌乐山上枪声不断,烈焰腾空。   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实施疯狂的集体大屠杀,近300名革命志士在黎明前倒在了血泊里。这起血案,史称“11・27”大屠杀。   可谓奇迹的是,在近乎100%的死亡概率中,居然出现了10%的幸存者。在此次大屠杀中,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有35人在特务的枪口下侥幸脱险。此后,在相关重庆集中营的各种文字记载中,有了一个专用名词:“脱险志士”。在这35名脱险志士中,有19名是由罗广斌率领从白公馆监狱逃出来的。   在大屠杀前,罗广斌就已策反了白公馆看守杨钦典,杨钦典此前多次受到他的老乡、中共党员陈然的教育,还早就听说罗广斌的大哥是重庆国军兵团司令官,心里很敬佩。经罗广斌的劝说,非常惧怕善恶因果报应的杨钦典,在最后关头终于下决心放人。这样,罗广斌和难友们挣脱了死亡的阴影,盼来了黎明的曙光。   “五朵金花”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被安排在“重庆市追悼杨虎城将军暨遇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组织处工作。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刘德彬(大屠杀当日,从渣滓洞的死人堆中爬出脱险)。当时接受的任务是在一个月内将三百多位遇难者的材料整理好,作为烈士评定的参考依据和重庆集中营的档案材料。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组织抽调杨益言(罗广斌在渣滓洞时的难友,后被营救出狱)来帮助他俩工作。终于赶在追悼会期间,如期编印出了《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特刊,20万字,其中收录了罗广斌赶写的《血染白公馆》、刘德彬赶写的《火烧渣滓洞》等文。   不久,罗广斌、刘德彬、 杨益言三人被分配到共青团重庆市委,罗广斌还担任青联副主席一职。从1950年7月始,在罗广斌的提议主持下,由 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三人合作,开始了文学创作。他们首先写出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作品一面世,大受欢迎。众多读者来信表示:热切盼望读到更多的真实故事。然而,由于工作繁忙,三人根本没有时间继续进行创作。   到了1956年秋,罗广斌等正式向重庆市委写报告,希望批准给予他们三人一段时间的创作假期。报告得到批准,三人开始第二次合作,一起住进了南温泉公园红楼。三人夜以继日,马不停蹄,7个月后,三人脸庞瘦黑一圈,终于将长篇纪实文学《禁锢的世界》赶了出来。   1957年2月,他们将书稿的前18章寄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有一些篇章在《重庆日报》《中国青年报》上先行连载,《中国青年报》刊出的《小萝卜头》《江姐在狱中》受到读者的热烈喜爱。可惜的是,那时已调到工会系统工作的刘德彬被扣上了“工团主义”的帽子,在“反右”斗争中被认定犯有“严重右倾”,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被下放到长寿湖渔场劳动。   当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专程来重庆,约请罗广斌他们将《禁锢的世界》修改写作成《红岩》时,虽经罗广斌多方说情,最终也没能让刘德彬出来参与合作,这让罗广斌深感遗憾。后来拿到《红岩》的稿费时,罗广斌、杨益言没有忘记他们的战友加难友刘德彬,他们将其中一部分稿费拿出来购买纪念品和家具,分成三份三人均分;另一部分用于资助烈士遗孤;剩下的,全部交了党费。   罗广斌、杨益言发表在1963年5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创作谈文章中还专门提到:“最后几次改写和定稿时,刘德彬同志因工作关系未能参加。”   《红岩》出版后,虽说有人指出小说的背景有失真实,如中美技术合作所本是中美两国在抗战中为抗日而建立,在抗战胜利后便已撤销,后来的集中营和后来的大屠杀均与美国人无关系等等。但这样的杂音很快被淹没在一片赞扬声中。《红岩》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党史小说”、红色小说,“五朵金花”之一。   但是,罗广斌自己的命运却不太好。在《红岩》出版前,他也被下放到长寿湖渔场任副场长。后来,他回到市文联担任领导工作,除了将杨益言调来之外,坚持要求把刘德彬也调到了市文联。   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罗广斌在主持创作《红岩》之前,还写了一份给党组织的长达2万多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这是根据狱中同志讨论整理而成,而且是在1949年12月25日――重庆解放的第25天。罗广斌把报告交给了组织,完成了狱友们的郑重委托。因种种缘故,这份报告被定性为绝密材料,尘封达57年。   面对鲜花簇簇、好评如潮的《红岩》,成都的老作家马识途比所有的人更替罗广斌高兴。他以兄长之心、同志之情、同道之谊寄书重庆,要罗广斌老弟不要过分沉溺在一本书的成功之中,勉励他要继续学习创作,争取更大的光荣。   “最大的叛徒”   谁能预料,更大的罡风黑雨骤临了。   “文革”一开始,罗广斌便遭受冲击,身陷绝境。从此,他的噩梦再也没有醒过来。   时在青海卫生学校读书的罗广文(罗广斌的大哥)的大女儿罗佑群说,《红岩》第一次出版后,她也收到了一部幺叔(指罗广斌)亲手签名送的《红岩》,却没有张扬,因为父亲罗广文一贯教育说,凡事不得张扬。结果,幸好没有张扬,否则在“文革”期间就会被牵扯上了。   最大的英雄,被说成是最大的叛徒。罗广斌被打成“重庆的三家村”头目,遭迫害坠楼而死。那年他45岁。   在罗广斌坠楼的同时,在成都也遭造反派监禁的马识途,一天在被提审时,对方问他与重庆有何串联,叫马识途大惑不解。那个小头目说,你在重庆的死党已经“自绝于人民”了,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蒜?随即丢了一张造反派小报《惊雷》让他自己看。   马识途猛地抓起那张小报,死盯那张“死有余辜”照片,几乎昏厥。他强忍割心割肺之痛,费力地读完了全文,死盯细看照片,他的心底泣血、不断地呼喊着:“死不瞑目啊!”   马识途脸庞、手脚愈发麻木了,几乎近于瘫痪,眼睛像散了瞳一样。外面的世界时而清晰,时而混沌。此刻,他的身心内外一起被炸得粉碎,血肉模糊,魂魄俱散。   不知怎样煎熬到造反派将自己放掉,马识途回到凌乱的家中,暂时离开革命风暴中心,闭门闭窗闭眼呆坐了半晌,于混沌黑暗之中痛吟七绝一首,然后铺开宣纸濡墨书写:雾里忽传噩耗来,红岩今又血花开。文昭日月谁能掩?我为斯民哭英才……   笔者在采写时,罗佑群回忆:“幺叔的死,太可惜了,人到中年呀。真的,不然,他后来不晓得要写出多少作品。幺叔死后,当时形势严峻,婶婶和堂弟妹们无处安身。婶婶胡蜀兴还带着堂弟妹们跑到青海来躲藏了一段时间……”   然而,历史归于历史。在红岩英烈殉难57周年之际,2006年12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专门报道了红岩档案解密,引述了罗广斌代表红岩烈士撰写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八条意见,其中一条为:“警惕领导干部腐败。”这是迟到了57年的解密。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   歌乐山上枪声不断,烈焰腾空。   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实施疯狂的集体大屠杀,近300名革命志士在黎明前倒在了血泊里。这起血案,史称“11・27”大屠杀。   可谓奇迹的是,在近乎100%的死亡概率中,居然出现了10%的幸存者。在此次大屠杀中,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有35人在特务的枪口下侥幸脱险。此后,在相关重庆集中营的各种文字记载中,有了一个专用名词:“脱险志士”。在这35名脱险志士中,有19名是由罗广斌率领从白公馆监狱逃出来的。   在大屠杀前,罗广斌就已策反了白公馆看守杨钦典,杨钦典此前多次受到他的老乡、中共党员陈然的教育,还早就听说罗广斌的大哥是重庆国军兵团司令官,心里很敬佩。经罗广斌的劝说,非常惧怕善恶因果报应的杨钦典,在最后关头终于下决心放人。这样,罗广斌和难友们挣脱了死亡的阴影,盼来了黎明的曙光。   “五朵金花”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被安排在“重庆市追悼杨虎城将军暨遇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组织处工作。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刘德彬(大屠杀当日,从渣滓洞的死人堆中爬出脱险)。当时接受的任务是在一个月内将三百多位遇难者的材料整理好,作为烈士评定的参考依据和重庆集中营的档案材料。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组织抽调杨益言(罗广斌在渣滓洞时的难友,后被营救出狱)来帮助他俩工作。终于赶在追悼会期间,如期编印出了《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特刊,20万字,其中收录了罗广斌赶写的《血染白公馆》、刘德彬赶写的《火烧渣滓洞》等文。   不久,罗广斌、刘德彬、 杨益言三人被分配到共青团重庆市委,罗广斌还担任青联副主席一职。从1950年7月始,在罗广斌的提议主持下,由 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三人合作,开始了文学创作。他们首先写出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作品一面世,大受欢迎。众多读者来信表示:热切盼望读到更多的真实故事。然而,由于工作繁忙,三人根本没有时间继续进行创作。   到了1956年秋,罗广斌等正式向重庆市委写报告,希望批准给予他们三人一段时间的创作假期。报告得到批准,三人开始第二次合作,一起住进了南温泉公园红楼。三人夜以继日,马不停蹄,7个月后,三人脸庞瘦黑一圈,终于将长篇纪实文学《禁锢的世界》赶了出来。   1957年2月,他们将书稿的前18章寄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有一些篇章在《重庆日报》《中国青年报》上先行连载,《中国青年报》刊出的《小萝卜头》《江姐在狱中》受到读者的热烈喜爱。可惜的是,那时已调到工会系统工作的刘德彬被扣上了“工团主义”的帽子,在“反右”斗争中被认定犯有“严重右倾”,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被下放到长寿湖渔场劳动。   当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专程来重庆,约请罗广斌他们将《禁锢的世界》修改写作成《红岩》时,虽经罗广斌多方说情,最终也没能让刘德彬出来参与合作,这让罗广斌深感遗憾。后来拿到《红岩》的稿费时,罗广斌、杨益言没有忘记他们的战友加难友刘德彬,他们将其中一部分稿费拿出来购买纪念品和家具,分成三份三人均分;另一部分用于资助烈士遗孤;剩下的,全部交了党费。   罗广斌、杨益言发表在1963年5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创作谈文章中还专门提到:“最后几次改写和定稿时,刘德彬同志因工作关系未能参加。”   《红岩》出版后,虽说有人指出小说的背景有失真实,如中美技术合作所本是中美两国在抗战中为抗日而建立,在抗战胜利后便已撤销,后来的集中营和后来的大屠杀均与美国人无关系等等。但这样的杂音很快被淹没在一片赞扬声中。《红岩》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党史小说”、红色小说,“五朵金花”之一。   但是,罗广斌自己的命运却不太好。在《红岩》出版前,他也被下放到长寿湖渔场任副场长。后来,他回到市文联担任领导工作,除了将杨益言调来之外,坚持要求把刘德彬也调到了市文联。   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罗广斌在主持创作《红岩》之前,还写了一份给党组织的长达2万多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这是根据狱中同志讨论整理而成,而且是在1949年12月25日――重庆解放的第25天。罗广斌把报告交给了组织,完成了狱友们的郑重委托。因种种缘故,这份报告被定性为绝密材料,尘封达57年。   面对鲜花簇簇、好评如潮的《红岩》,成都的老作家马识途比所有的人更替罗广斌高兴。他以兄长之心、同志之情、同道之谊寄书重庆,要罗广斌老弟不要过分沉溺在一本书的成功之中,勉励他要继续学习创作,争取更大的光荣。   “最大的叛徒”   谁能预料,更大的罡风黑雨骤临了。   “文革”一开始,罗广斌便遭受冲击,身陷绝境。从此,他的噩梦再也没有醒过来。   时在青海卫生学校读书的罗广文(罗广斌的大哥)的大女儿罗佑群说,《红岩》第一次出版后,她也收到了一部幺叔(指罗广斌)亲手签名送的《红岩》,却没有张扬,因为父亲罗广文一贯教育说,凡事不得张扬。结果,幸好没有张扬,否则在“文革”期间就会被牵扯上了。   最大的英雄,被说成是最大的叛徒。罗广斌被打成“重庆的三家村”头目,遭迫害坠楼而死。那年他45岁。   在罗广斌坠楼的同时,在成都也遭造反派监禁的马识途,一天在被提审时,对方问他与重庆有何串联,叫马识途大惑不解。那个小头目说,你在重庆的死党已经“自绝于人民”了,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蒜?随即丢了一张造反派小报《惊雷》让他自己看。   马识途猛地抓起那张小报,死盯那张“死有余辜”照片,几乎昏厥。他强忍割心割肺之痛,费力地读完了全文,死盯细看照片,他的心底泣血、不断地呼喊着:“死不瞑目啊!”   马识途脸庞、手脚愈发麻木了,几乎近于瘫痪,眼睛像散了瞳一样。外面的世界时而清晰,时而混沌。此刻,他的身心内外一起被炸得粉碎,血肉模糊,魂魄俱散。   不知怎样煎熬到造反派将自己放掉,马识途回到凌乱的家中,暂时离开革命风暴中心,闭门闭窗闭眼呆坐了半晌,于混沌黑暗之中痛吟七绝一首,然后铺开宣纸濡墨书写:雾里忽传噩耗来,红岩今又血花开。文昭日月谁能掩?我为斯民哭英才……   笔者在采写时,罗佑群回忆:“幺叔的死,太可惜了,人到中年呀。真的,不然,他后来不晓得要写出多少作品。幺叔死后,当时形势严峻,婶婶和堂弟妹们无处安身。婶婶胡蜀兴还带着堂弟妹们跑到青海来躲藏了一段时间……”   然而,历史归于历史。在红岩英烈殉难57周年之际,2006年12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专门报道了红岩档案解密,引述了罗广斌代表红岩烈士撰写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八条意见,其中一条为:“警惕领导干部腐败。”这是迟到了57年的解密。


相关内容

  • "红岩"告诉了我们什么?(图)
  • --长篇纪实文学<忠诚与背叛>读后 在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认真地读了<忠诚与背叛>一书.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洋洋四十万言,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品通过 ...

  • 红岩测验卷及答案
  • 中考名著阅读--红岩(经典革命小说) 名著<红岩> 1.(______)是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2.最后是(_____)带领解放军来的? 3.在<红岩>,主要关押共产党的地方是(______和______) 5.(_____)写的"自白书"? 6.五星红旗 ...

  • 红岩水浒传专项测试题
  • <红岩><水浒传>专项测试题(教师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情节与林冲上梁山有关的是 ( B ) A.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B.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拼命三郎火烧祝家庄 2.(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两个情节是 ( C E ) A.三顾茅庐 B.三进大观园 C. ...

  • [忠诚与背叛]:艺术地昭示信仰的力量
  • 忠诚与背叛 何建明.厉华,重庆出版社,2011 信仰的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怎么讲都不为过,挖掘和张扬信仰之力,是当代作家义不容辞的使命.红岩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大量叙述.解读,红岩被群众广泛接受.永远铭记,是我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新世纪不知不觉已进入10个年 ...

  • 红岩读书报告
  • <红岩>读后感 这几天拜读<红岩>,就如之前了解到的一样,这是一部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 ...

  • [红岩]相关习题
  • <红岩>测试题 一.填空★☆: 1.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答案:罗广斌 ...

  • [红岩]读后感2
  • <红岩精神>读后心得体会 2011年五月,我阅读了<红岩精神>这本书,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让我的精神与心灵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洗礼,让我对共产党前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怒涛洗净千年迹,江山从此属万众.„„愿以我血献厚土,换 ...

  • 高考名著阅读[红岩]
  • 高考名著阅读之<红岩> 一.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年--1967年),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 ...

  • 红梅赞说课稿
  • <梅花魂>教案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实验小学 张静 教材背景: <梅花魂>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以"思乡"为主题的一篇文章. 教学课题:<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