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六一诗话_看欧阳修和梅尧臣_陈安梅

第31卷 第4期2010年4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31 No.4

Apr.2010

[文章编号]1004)5856(2010)04)0078)04

从5六一诗话6看欧阳修和梅尧臣

陈安梅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5六一诗话6是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在此集中,欧阳修评论了众多作家及流派的著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诗歌创作主张。此集仅28则,其中提及梅尧臣的就有7则。文章主要从欧、梅二人的早年经历、思想爱好、创作主张及交往入手,探讨此种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5六一诗话6;欧阳修;梅尧臣;思想爱好;创作主张;交往[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被陈

寅恪评价为/宋诗的主要奠基者0。梅尧臣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中间力量,被刘克庄评为宋诗的/开山祖师0。欧生活于1007~1072年,梅生活于1002~1060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欧/四岁而孤0,/父为吏廉0,/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0(5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泷冈阡表6),寄居随州推官叔父欧阳晔任所。欧阳晔也是小官,家贫。梅尧臣5送刘郎中知广德军6云:/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05诗癖6中也云:/囊橐无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多新。0贫穷的生活,使他们接近苦难的人们,对时政弊端和百姓疾苦有切身的体验。欧阳修5食糟民6把/日饮官酒诚可乐0的官吏与/釜无糜粥度春秋0的贫民对比,并对/我饮酒,尔食糟0的不合理现象深感内疚。梅尧臣对现实的揭露更加深入,例如5田家语6:/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南

[收稿日期]2009-07-01

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0在这里,作者对人们所遭受的赋税徭役天灾人祸等迫害提出了悲愤的控诉,同时也指斥了统治者的无情和残暴。朱东润对此诗评价极高,认

[1]

为:/当时宋王朝蓋不知其遗害如此之甚。0是可以和杜甫的5三吏6、5三别6放在同一高度上的。

入仕后,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钦佩和拥护改革派的中心人物范仲淹,坚决反对保守派,欧阳修指责他们是/先荣而饱0,却不知为天下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0,而能忧天下的人/又皆远贱0(5读李翱文6)。给高若讷写了著名的5与高司谏书6,痛斥高若讷作为谏官,不仅不替范仲淹辩诬,反而/落井下石0,真是/君子之贱0,/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0。因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梅尧臣也坚决拥护改革派人物范仲淹,在/景佑党争0之时,写下5猛虎行6,直指保守派人物同时也是提拔其叔父的人物吕夷简为/当徒食人肉0。也写了5闻欧阳永叔谪夷陵6赞美/居常慷慨言0的欧阳修/直雪谏臣冤0。

欧、梅都喜欢交游、酬唱。在钱惟寅、谢绛

[](),,,,。

第4期陈安梅:从5六一诗话6看欧阳修和梅尧臣

79

幕府中他俩相识,并与一批文学之士尹洙、杨子聪、张应之、陈经、王几道等成为至交。写作了大量的应酬诗,梅尧臣现存诗2800余首,其中多数为交游、酬唱之作。欧阳修诗中也存在大量的此类作品。同时他俩都爱护人才、奖掖后进。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作为翰林学士主持礼部科举考试,梅尧臣为小试官。梅尧臣阅卷时读到苏轼的5刑赏忠厚之至论6极为赞赏,立刻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苏轼中进士后写了5上梅直讲书6表达知遇之恩,同时也表达了对欧阳修的崇敬景仰之情。梅尧臣阅后转送欧阳修,欧阳修为苏轼咄咄逼人的才气所打动,提笔给梅尧臣写道:/读轼书,不觉汗下,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0欧阳修和梅尧臣胸怀宽广,具有远见卓识和长者的慈爱。同期被他们提携奖掖的还有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王安国等一大批后起之秀,从而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积蓄了力量。

正因为欧、梅二人在身世经历、思想兴趣、情感爱憎等方面的这些相同点,才促成二人的相识,成为至交。这也是作者在5六一诗话6中提及梅尧臣时文字充满浓浓情感的原因。

5六一诗话6是通过诗话这种新体裁来表达诗歌理论的著作,因此,我们就不可回避地要谈到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诗歌创作理论。

当时西昆体盛行,欧阳修在5六一诗话6第8则里谈到:/盖自扬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不行。0第21则又谈到:/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0而这种诗体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所以他又接着谈到:/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0梅尧臣也评价西昆派是/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0。欧阳修非常推崇的石介在5怪说6中更为猛烈地指出西昆派是/穷妍及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0。因此,他们强烈要求进行诗文革新。

欧、梅诗文革新运动的理论和韩愈是一脉相承的,都非常推崇韩愈的文章,欧阳修其5六一诗话6有一大段阐释论析韩诗的文字,现录: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0也。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故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5此日足可惜6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5病中赠张十八6之类是也。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惬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欧、梅对韩文笔力的雄健,内容表达的完美,表现力感染力之强,以及他的长于记叙精于说理都是非常推崇的。因此,他们在创作上都效法韩愈。清人王士祺说:/宋承唐季衰陋之后,至欧阳文忠公始拔流俗,七言长句高处直追昌黎,自王介甫辈皆不如也。0清人田雯说:/七言古诗,至唐未式微甚矣!欧阳文忠公崛起宋代,直接杜、韩之流而光大之,诗之幸也。0钱基博先生论梅尧臣诗说:/宋初诗人,台阁之昆体,专宗李商隐,其气靡。山林之处士,不出姚合,其势仄自苏舜钦始窥李杜,而宋诗之势始雄,气始舒。至梅尧臣专攻韩

[2]

孟,而宋诗之体始峻,笔始遒。0/5宛陵先生集6六十卷,而5诗集6占五十九卷。五言瘦硬而腴,其原自出孟郊;而悍怒以诡,则上攀韩

[2]

愈。0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继续,梅尧臣自觉承接韩愈,扭转了宋初浮靡空乏诗风,故南宋刘克庄尊梅尧臣为宋诗/开山

[3]

祖师0。

欧、梅对韩文/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0的推崇与他们一贯重视语言的锤炼有关。欧阳修5六一诗话6第12则谈到梅尧臣曾经对他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0对于梅尧臣的/意新语工0的诗歌理论,欧阳修是赞同的,在后文他接着说道:/语之工者固如是。0然后引梅尧臣的话来表述诗怎样才算是达到/意新语/,

80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

言也0。这样,/意新语工0便统一起来而落实到词语的铸造和组织上。/语工0即指上文所谓用语经锤炼后不涉于浅俗,并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0。/意新0首先是指语意之新,为/前人所未道者0;其次是指语意之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0。而诗作是否具有/言外之意0,即在于是否/语工0。因此,欧阳修在5六一诗话6中极为推崇晚唐诗人周朴的/月煅季炼0,杜诗的一字不能移易,赵师民的/诗思尤精0。

欧阳修重视语言的修饰,反对过于浅俗。5六一诗话6第2则谈到,/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0,/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5车并6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0乎?闻者传以为笑.。0第14则谈到吕文穆公/挑尽寒灯梦不成0之被胡旦讥为/乃是一渴睡汉耳0。为什么诗意会被这样误解呢?欧阳修指出是因为/其语多得于容易0。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不重视语言的修饰,而致过于浅俗。在第15则中他又引梅尧臣的话来申明这个观点,梅尧臣说:/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5赠渔父6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有5咏诗者6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0

欧、梅在诗的风格上都讲求闲远古淡。5六一诗话6第4则谈到/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0。第13则谈到:/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0欧阳修在5水谷夜行6诗里写道:/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0,/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0。从欧阳修对梅尧臣诗风的评价/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0,可以看出他对这种风格的推崇。这里虽然说的是梅圣俞的诗歌审美追求,其实也正是欧阳修的诗歌理论主张。在欧阳修现存的诗中,他的很多律诗风格大都闲远古淡。钱钟书

[4]

说过欧公/五律往往似梅宛陵0,陈善(5扪虱新语6)亦云:/欧公文字,寄兴高远0,并且详细评说了欧阳修诗风清新闲远的渊源。

欧阳修和梅尧臣是至交,欧阳修曾把他俩的关系比成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所以作者在5六一诗话6中通过一些文字也表达了对好友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梅尧臣与欧阳修于仁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阳相识。此后二人互相唱和历三十年不衰,这两人数百篇相互酬赠寄送的诗文、书简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出来。例如梅尧臣景祐元年(1034)应进士举不第时写的5聚蚊6诗,一开始先描述了周围环境的恶劣,/聚空雷殷殷,舞庭烟幂幂。蛛网徒尔施,螗斧讵能磔。猛蝎亦助恶,腹毒将肆螫0。接着又陈述了自己/不能有两翅,索索缘暗壁0的苦闷和失意。但作者是不甘沉沦的,在诗末用/甍甍勿久恃,会有东方白0来表达自己对前途抱有信心。欧阳修不愧是梅尧臣的知己,接着写了5和圣俞聚蚊6诗,在开头表达了对老友处境的理解和同情,/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散帙复归卧,咏言聊写情0,接着宽慰他/富贵非苟得0,赞赏他/抱节居茅衡0,最后也不忘勉励他/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自古佳丽国,能助诗人情。喧嚣不可久,片席何时征0。又如欧阳修写的5圣俞会饮6/遗编最爱孙武说,往往曹杜遭夷芟。关西

[5]

幕府不能辟,陇山败将死可惭0,道出了梅尧臣报国无门的愤懑。欧阳修在庆历六年(1046)提出/诗穷而后工0来慰藉45岁的梅尧臣,并为他的前程而积极奔走,使他最后升迁为国子监直讲。

欧、梅以文会友,互相学习提高。欧阳修对梅尧臣的诗作评价极高,他在5梅诗集序6中说梅尧臣/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0。5六一诗话6第4则对梅圣俞5赋河豚鱼诗6评价/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0,/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而成,遂为绝唱0。在第5则提到了老友梅尧臣诗作的名气,说苏子瞻/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5春雪诗6。此诗在5圣俞集6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0,当身为学生的子瞻考虑到自己的老师/尤知圣俞者0,而/因以见遗0时,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笔墨所难以形容的,/余家旧畜琴一张,乃宝历三年

第4期陈安梅:从5六一诗话6看欧阳修和梅尧臣

81

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0,二人感情之深厚于此可见一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岂是一悲痛所能概括的。所以在第7则中作者就很自然地提到老友的死亡,/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0!第20则在谈到晏元献公时又再一次提到梅尧臣,/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又-絮暖5此鱼6鱼繁,豉添莼菜紫。.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0在这里虽然评价的是晏元献公和梅尧臣二人的相知,这其实也道出了作者的心声。

5六一诗话6作于熙宁四年欧阳修65岁致仕后,这时他定居颍州。其5续思颍诗序6说:/皇二年,余方留守南都,已约梅圣俞买田于颍上。其诗曰:幽游琴酒逐渔钓,上下林壑相攀跻。及身强健始为乐,莫待衰病须扶携。此盖余之本志也。时年四十有四。其后丁家艰,服除还朝,遂入翰林为学士,忽忽七八年间,归颍之志虽未遑也,然未尝一日少忘焉,故其诗曰: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盖叹前言之未践也。时年五十有二。自是误被选擢,叨尘二府,遂历三朝,,今者蒙上哀怜,察其实病

且衰矣,既不责其避事,又曲从其便私,免并得蔡,俾以偷安,,而复蔡颍连疆,因得以为归老

[2]

之渐,冀少偿其夙愿,兹又莫之幸焉。0可见,定居颍州是他多年的一个愿望,但这时梅尧臣早已作古,昔日交往的朋友也很多逝去,他自己也年老多病,物是人非世事无常,这常常会令他感到痛苦和孤独。因此,第20则发出/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0来表达对亡友的怀念及叹息之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欧阳修与梅尧臣在早年经历及思想爱好方面的相似,才使两人在以后的交往中走到一起,互相唱和切磋,成为至交。又由于在创作主张上有那么多的一致性,欧阳修才会在自己的诗歌理论著作中,通过梅尧臣的诗歌理论主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二人非他人所能比的交情与欧阳修晚年定居颍州的状况,也是5六一诗话6中提及梅尧臣次数最多的原因。

[参 考 文 献]

[1]梅尧臣.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3]刘克荘.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4]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2.

责任编辑:张新潮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OuyangXiu

andMeiYaochenFromSixOnePoetry

CHENAn-mei

(Zhangzhou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

Abstract:SixOnePoetry,theearliestpoetry,wasthebeginningofnewgenreofpoeticcri-t

icism.OuyangXiumadecommentsonmanypoetsaswellaspoemswithhisownideaonpoemwriting.Among28articles,thereare7aboutMeiYaochen.Thereasonofthisphenomenonisstudiedherefromtheperspectiveoftheirearlierexperience,though,twritingmethod,andtheirfriendship.

Keywords:SixOnePoetry;OuyangXiu;MeiYaochen;thoughtsandhobbies;poem-com-posingopinions;interaction

第31卷 第4期2010年4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31 No.4

Apr.2010

[文章编号]1004)5856(2010)04)0078)04

从5六一诗话6看欧阳修和梅尧臣

陈安梅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5六一诗话6是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在此集中,欧阳修评论了众多作家及流派的著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诗歌创作主张。此集仅28则,其中提及梅尧臣的就有7则。文章主要从欧、梅二人的早年经历、思想爱好、创作主张及交往入手,探讨此种现象的成因。

[关键词]5六一诗话6;欧阳修;梅尧臣;思想爱好;创作主张;交往[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欧阳修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被陈

寅恪评价为/宋诗的主要奠基者0。梅尧臣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中间力量,被刘克庄评为宋诗的/开山祖师0。欧生活于1007~1072年,梅生活于1002~1060年,二人年龄相差不大。欧/四岁而孤0,/父为吏廉0,/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0(5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泷冈阡表6),寄居随州推官叔父欧阳晔任所。欧阳晔也是小官,家贫。梅尧臣5送刘郎中知广德军6云:/昔在少年时,辛勤事诸父。05诗癖6中也云:/囊橐无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多新。0贫穷的生活,使他们接近苦难的人们,对时政弊端和百姓疾苦有切身的体验。欧阳修5食糟民6把/日饮官酒诚可乐0的官吏与/釜无糜粥度春秋0的贫民对比,并对/我饮酒,尔食糟0的不合理现象深感内疚。梅尧臣对现实的揭露更加深入,例如5田家语6:/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南

[收稿日期]2009-07-01

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0在这里,作者对人们所遭受的赋税徭役天灾人祸等迫害提出了悲愤的控诉,同时也指斥了统治者的无情和残暴。朱东润对此诗评价极高,认

[1]

为:/当时宋王朝蓋不知其遗害如此之甚。0是可以和杜甫的5三吏6、5三别6放在同一高度上的。

入仕后,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钦佩和拥护改革派的中心人物范仲淹,坚决反对保守派,欧阳修指责他们是/先荣而饱0,却不知为天下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0,而能忧天下的人/又皆远贱0(5读李翱文6)。给高若讷写了著名的5与高司谏书6,痛斥高若讷作为谏官,不仅不替范仲淹辩诬,反而/落井下石0,真是/君子之贱0,/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0。因而受到牵连,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梅尧臣也坚决拥护改革派人物范仲淹,在/景佑党争0之时,写下5猛虎行6,直指保守派人物同时也是提拔其叔父的人物吕夷简为/当徒食人肉0。也写了5闻欧阳永叔谪夷陵6赞美/居常慷慨言0的欧阳修/直雪谏臣冤0。

欧、梅都喜欢交游、酬唱。在钱惟寅、谢绛

[](),,,,。

第4期陈安梅:从5六一诗话6看欧阳修和梅尧臣

79

幕府中他俩相识,并与一批文学之士尹洙、杨子聪、张应之、陈经、王几道等成为至交。写作了大量的应酬诗,梅尧臣现存诗2800余首,其中多数为交游、酬唱之作。欧阳修诗中也存在大量的此类作品。同时他俩都爱护人才、奖掖后进。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作为翰林学士主持礼部科举考试,梅尧臣为小试官。梅尧臣阅卷时读到苏轼的5刑赏忠厚之至论6极为赞赏,立刻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苏轼中进士后写了5上梅直讲书6表达知遇之恩,同时也表达了对欧阳修的崇敬景仰之情。梅尧臣阅后转送欧阳修,欧阳修为苏轼咄咄逼人的才气所打动,提笔给梅尧臣写道:/读轼书,不觉汗下,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0欧阳修和梅尧臣胸怀宽广,具有远见卓识和长者的慈爱。同期被他们提携奖掖的还有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王安国等一大批后起之秀,从而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积蓄了力量。

正因为欧、梅二人在身世经历、思想兴趣、情感爱憎等方面的这些相同点,才促成二人的相识,成为至交。这也是作者在5六一诗话6中提及梅尧臣时文字充满浓浓情感的原因。

5六一诗话6是通过诗话这种新体裁来表达诗歌理论的著作,因此,我们就不可回避地要谈到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诗歌创作理论。

当时西昆体盛行,欧阳修在5六一诗话6第8则里谈到:/盖自扬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不行。0第21则又谈到:/杨大年与钱刘数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0而这种诗体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所以他又接着谈到:/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于语僻难晓。殊不知自是学者之弊。0梅尧臣也评价西昆派是/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0。欧阳修非常推崇的石介在5怪说6中更为猛烈地指出西昆派是/穷妍及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0。因此,他们强烈要求进行诗文革新。

欧、梅诗文革新运动的理论和韩愈是一脉相承的,都非常推崇韩愈的文章,欧阳修其5六一诗话6有一大段阐释论析韩诗的文字,现录:

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0也。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故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盖其得韵宽,则波澜横溢,泛入傍韵,乍还乍离,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5此日足可惜6之类是也。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5病中赠张十八6之类是也。余尝与圣俞论此,以谓譬如善驭良马者,通衢广陌,纵横驰逐,惬意所之。至于水曲蚁封,疾徐中节,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欧、梅对韩文笔力的雄健,内容表达的完美,表现力感染力之强,以及他的长于记叙精于说理都是非常推崇的。因此,他们在创作上都效法韩愈。清人王士祺说:/宋承唐季衰陋之后,至欧阳文忠公始拔流俗,七言长句高处直追昌黎,自王介甫辈皆不如也。0清人田雯说:/七言古诗,至唐未式微甚矣!欧阳文忠公崛起宋代,直接杜、韩之流而光大之,诗之幸也。0钱基博先生论梅尧臣诗说:/宋初诗人,台阁之昆体,专宗李商隐,其气靡。山林之处士,不出姚合,其势仄自苏舜钦始窥李杜,而宋诗之势始雄,气始舒。至梅尧臣专攻韩

[2]

孟,而宋诗之体始峻,笔始遒。0/5宛陵先生集6六十卷,而5诗集6占五十九卷。五言瘦硬而腴,其原自出孟郊;而悍怒以诡,则上攀韩

[2]

愈。0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继续,梅尧臣自觉承接韩愈,扭转了宋初浮靡空乏诗风,故南宋刘克庄尊梅尧臣为宋诗/开山

[3]

祖师0。

欧、梅对韩文/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0的推崇与他们一贯重视语言的锤炼有关。欧阳修5六一诗话6第12则谈到梅尧臣曾经对他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0对于梅尧臣的/意新语工0的诗歌理论,欧阳修是赞同的,在后文他接着说道:/语之工者固如是。0然后引梅尧臣的话来表述诗怎样才算是达到/意新语/,

80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

言也0。这样,/意新语工0便统一起来而落实到词语的铸造和组织上。/语工0即指上文所谓用语经锤炼后不涉于浅俗,并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0。/意新0首先是指语意之新,为/前人所未道者0;其次是指语意之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0。而诗作是否具有/言外之意0,即在于是否/语工0。因此,欧阳修在5六一诗话6中极为推崇晚唐诗人周朴的/月煅季炼0,杜诗的一字不能移易,赵师民的/诗思尤精0。

欧阳修重视语言的修饰,反对过于浅俗。5六一诗话6第2则谈到,/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0,/尝有一联云:-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有戏之者云:-昨日通衢遇一辎5车并6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0乎?闻者传以为笑.。0第14则谈到吕文穆公/挑尽寒灯梦不成0之被胡旦讥为/乃是一渴睡汉耳0。为什么诗意会被这样误解呢?欧阳修指出是因为/其语多得于容易0。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不重视语言的修饰,而致过于浅俗。在第15则中他又引梅尧臣的话来申明这个观点,梅尧臣说:/诗句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5赠渔父6一联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有5咏诗者6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耳,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诗。.人皆以为笑也。0

欧、梅在诗的风格上都讲求闲远古淡。5六一诗话6第4则谈到/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0。第13则谈到:/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0欧阳修在5水谷夜行6诗里写道:/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0,/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0。从欧阳修对梅尧臣诗风的评价/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0,可以看出他对这种风格的推崇。这里虽然说的是梅圣俞的诗歌审美追求,其实也正是欧阳修的诗歌理论主张。在欧阳修现存的诗中,他的很多律诗风格大都闲远古淡。钱钟书

[4]

说过欧公/五律往往似梅宛陵0,陈善(5扪虱新语6)亦云:/欧公文字,寄兴高远0,并且详细评说了欧阳修诗风清新闲远的渊源。

欧阳修和梅尧臣是至交,欧阳修曾把他俩的关系比成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所以作者在5六一诗话6中通过一些文字也表达了对好友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梅尧臣与欧阳修于仁宗天圣九年(1031)在洛阳相识。此后二人互相唱和历三十年不衰,这两人数百篇相互酬赠寄送的诗文、书简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出来。例如梅尧臣景祐元年(1034)应进士举不第时写的5聚蚊6诗,一开始先描述了周围环境的恶劣,/聚空雷殷殷,舞庭烟幂幂。蛛网徒尔施,螗斧讵能磔。猛蝎亦助恶,腹毒将肆螫0。接着又陈述了自己/不能有两翅,索索缘暗壁0的苦闷和失意。但作者是不甘沉沦的,在诗末用/甍甍勿久恃,会有东方白0来表达自己对前途抱有信心。欧阳修不愧是梅尧臣的知己,接着写了5和圣俞聚蚊6诗,在开头表达了对老友处境的理解和同情,/抱琴不暇抚,挥麈无由停。散帙复归卧,咏言聊写情0,接着宽慰他/富贵非苟得0,赞赏他/抱节居茅衡0,最后也不忘勉励他/江南美山水,水木正秋明。自古佳丽国,能助诗人情。喧嚣不可久,片席何时征0。又如欧阳修写的5圣俞会饮6/遗编最爱孙武说,往往曹杜遭夷芟。关西

[5]

幕府不能辟,陇山败将死可惭0,道出了梅尧臣报国无门的愤懑。欧阳修在庆历六年(1046)提出/诗穷而后工0来慰藉45岁的梅尧臣,并为他的前程而积极奔走,使他最后升迁为国子监直讲。

欧、梅以文会友,互相学习提高。欧阳修对梅尧臣的诗作评价极高,他在5梅诗集序6中说梅尧臣/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0。5六一诗话6第4则对梅圣俞5赋河豚鱼诗6评价/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0,/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而成,遂为绝唱0。在第5则提到了老友梅尧臣诗作的名气,说苏子瞻/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5春雪诗6。此诗在5圣俞集6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0,当身为学生的子瞻考虑到自己的老师/尤知圣俞者0,而/因以见遗0时,作者当时的心情是笔墨所难以形容的,/余家旧畜琴一张,乃宝历三年

第4期陈安梅:从5六一诗话6看欧阳修和梅尧臣

81

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0,二人感情之深厚于此可见一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岂是一悲痛所能概括的。所以在第7则中作者就很自然地提到老友的死亡,/一言之谑,后遂果然,斯可叹也0!第20则在谈到晏元献公时又再一次提到梅尧臣,/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又-絮暖5此鱼6鱼繁,豉添莼菜紫。.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0在这里虽然评价的是晏元献公和梅尧臣二人的相知,这其实也道出了作者的心声。

5六一诗话6作于熙宁四年欧阳修65岁致仕后,这时他定居颍州。其5续思颍诗序6说:/皇二年,余方留守南都,已约梅圣俞买田于颍上。其诗曰:幽游琴酒逐渔钓,上下林壑相攀跻。及身强健始为乐,莫待衰病须扶携。此盖余之本志也。时年四十有四。其后丁家艰,服除还朝,遂入翰林为学士,忽忽七八年间,归颍之志虽未遑也,然未尝一日少忘焉,故其诗曰: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盖叹前言之未践也。时年五十有二。自是误被选擢,叨尘二府,遂历三朝,,今者蒙上哀怜,察其实病

且衰矣,既不责其避事,又曲从其便私,免并得蔡,俾以偷安,,而复蔡颍连疆,因得以为归老

[2]

之渐,冀少偿其夙愿,兹又莫之幸焉。0可见,定居颍州是他多年的一个愿望,但这时梅尧臣早已作古,昔日交往的朋友也很多逝去,他自己也年老多病,物是人非世事无常,这常常会令他感到痛苦和孤独。因此,第20则发出/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0来表达对亡友的怀念及叹息之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欧阳修与梅尧臣在早年经历及思想爱好方面的相似,才使两人在以后的交往中走到一起,互相唱和切磋,成为至交。又由于在创作主张上有那么多的一致性,欧阳修才会在自己的诗歌理论著作中,通过梅尧臣的诗歌理论主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二人非他人所能比的交情与欧阳修晚年定居颍州的状况,也是5六一诗话6中提及梅尧臣次数最多的原因。

[参 考 文 献]

[1]梅尧臣.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3]刘克荘.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4]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92.

责任编辑:张新潮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OuyangXiu

andMeiYaochenFromSixOnePoetry

CHENAn-mei

(Zhangzhou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

Abstract:SixOnePoetry,theearliestpoetry,wasthebeginningofnewgenreofpoeticcri-t

icism.OuyangXiumadecommentsonmanypoetsaswellaspoemswithhisownideaonpoemwriting.Among28articles,thereare7aboutMeiYaochen.Thereasonofthisphenomenonisstudiedherefromtheperspectiveoftheirearlierexperience,though,twritingmethod,andtheirfriendship.

Keywords:SixOnePoetry;OuyangXiu;MeiYaochen;thoughtsandhobbies;poem-com-posingopinions;interaction


相关内容

  • 魏晋人物品评与诗话之滥觞--中国文学网
  • 张海明 内容提要 关于诗话之起源,主要有源自钟嵘<诗品>说和源自唐人<本事诗>说两种.两说皆不无道理,但从宋初诗话之体例.内容与形成过程来看,魏晋人物品评.雅谈及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小说的影响似更值得关注.姑不论钟嵘<诗品>与魏晋人物品评及雅谈之 ...

  • 第一部诗话
  • 第一部诗话 我国第一部诗话是<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退居汝阴时所作.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水县)人.四岁丧父,家境贫苦,但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 ...

  • 欧阳修诗论综述
  • 摘 要:欧阳修是北宋初期重要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其诗论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本文从欧阳修的序文.<诗话>和诗歌创作实践中探讨和总结其诗论思想的内涵和理论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穷而后工:诗话:意新语工:义理: ...

  • 唐宋八大家简介--欧阳修(主要成就)
  • 思想贡献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 ...

  •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王文辉
  •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 王文辉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郑州 450046) 摘 要:严羽的诗学思想主要见于<沧浪诗话>等,<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它改变了北宋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以记述诗人创作轶事为主要内容和供消遣的随 ...

  • [现代诗学]总序 语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诗学>总序陆耀东 中国诗学的理论形 态如何估计和评价,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说:它零星的感悟多,鉴赏性的随感 多,即使精彩,也不过是古光片羽,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也有人云:它比西方 的诗学更精彩,表面上看,它大多没有表达成严密的理论体 ...

  • 欧阳修的文学教育与宋代文学的发展
  • [摘要]本文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还从作家与创作两方面着力进行文学教育.他从塑造士人品格和精神境界入手,培养了关注现实.关心百事的新型文士,同时使以意为主.平易流畅的诗文新 ...

  • "夜半钟声"之宋人考证举要
  • [摘 要]唐人张继的诗歌<枫桥夜泊>千古流传,其意境清美,情味隽永,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都有将此诗选入.历代文人对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夜半钟声"是有是无,也存有争论,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史上的"公案".笔者在文中主要就两宋文 ...

  • 国学经典书库目录
  • 国学经典书库 • 十三经 周易 礼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穀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 • 经部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易纬是类谋 东坡易传 韩诗外传 仪礼注疏 春秋穀梁传注疏 孟子集注 论语注疏 春秋繁露 易纬坤灵图 周易正义 毛诗正义 礼记正义 孝经注疏 中庸集注 孟子注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