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叙事艺术

  内容摘要:叙事视角在叙事作品中举足轻重,视角有全知、限知之分,从限知到达全知可看作一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方式就是视角的流动。“武松打虎”的故事较好地运用了流动视角,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关键词:视角 流动视角 叙事

  章回小说的流动视角起源于说话人的艺术,说话人须和他所叙述的人物视角重合,讲述起来才能够口到、手到、眼到、神到,角色变了,视角也随着流动。中国语言时态在外观上表现为一种“永远现在时”,语句中不时省略主语,都在配合着流动视角,使你仿佛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随书中人物一道去冒险、去行侠、去感知世界。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武松却执意要喝,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无所畏惧、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也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口出狂言:“就有大虫,我也不怕。”更为有趣的是当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时,武松竟以为店家要谋财害命,所以才拿大虫吓唬他。醉中的武松很有警惕性,虽然误解了店家的一番好意,却也说明其精细的一面。

  所有这些主要是从武松的视角来展示的,他并不清楚此店的酒力,尤其不知道景阳冈上老虎的厉害。换句话说,角色视角的限知性把武松一步一步地送上危险的境地,直至看到山神庙门上的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也只好顾着好汉面子,强行上山了。角色视角使人物在不知风险的状态中走入风险,以“不知”反衬粗中有细的性格,以“走入”正衬英雄豪迈的气质,一次无意冒险的醉酒成就了英雄千古的佳话。

  武松打虎时,叙事节奏陡然加快,使读者和书中人物一道进入紧张的情景。叙事节奏加快的一个秘密,是视角流动的速度加快了,即视角转换的频率加快了。这里频繁地交换着使用三个视角:武松,老虎,叙述者。当吊睛白额大虫随着风声跳出,武松叫声:“阿呀”,提着哨棒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这交织着虎的视角,不然怎么知道老虎又饥又渴?“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这是武松角色视角,要不怎么知道武松的惊悚,并且身上出了冷汗?“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文中武松与老虎的视角在不断转换,其流速之快,竟在一句、两句之间就实现了一次转换。可以推想,说书人在讲这段故事时,一定是时而装出虎的姿态,时而摆出人的架势,紧张而又热闹。在人、虎视角频繁转换之间,也闪动着叙述者本身的视角,比如在虎与人扑掀躲闪三两个回合之后,来了这么一句:“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就是叙述者自身的视角了。等武松挥拳打死了老虎,视角又变作武松的角色视角了。他怕大虫未死,捡起棒橛又打一回,想拖着死大虫下山冈,力竭手软,拖不动了。武松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后,眼看天色已黑,担心再有老虎上来,于是找到了毡笠儿,一步步挨下冈来,没想到,被两个蒙着虎皮的猎户吓得高叫“今番罢了”。武松打虎后的细心、疲惫、担心、惊吓通过武松的视角真实巧妙地展示出来。

  流动视角是“不定点透视”,属于多元视角,是若干个角色视角和叙述者视角在动态中的组合,主要以形写神,笔在此而意在彼,以虚实兼备的笔墨,写出意态、意念、意趣,提供的是一种写意画。金圣叹曾打过精妙的比方:“分明如狮子滚球相似,本只是一个球,却教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一时满棚人看狮子,眼都看花了,狮子却是并没交涉。人眼自射狮子,狮子眼自射球。盖滚着是狮子,而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如彼滚,实都是为球也。”“武松打虎”的故事,主要使用了流动视角,场面既惊险刺激,又真切感人,读者在享受语言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武松的壮举油然而生敬意。武松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与作者的叙事艺术是分不开的。

  杨玉颖,河北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附属小学教师。

  内容摘要:叙事视角在叙事作品中举足轻重,视角有全知、限知之分,从限知到达全知可看作一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方式就是视角的流动。“武松打虎”的故事较好地运用了流动视角,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关键词:视角 流动视角 叙事

  章回小说的流动视角起源于说话人的艺术,说话人须和他所叙述的人物视角重合,讲述起来才能够口到、手到、眼到、神到,角色变了,视角也随着流动。中国语言时态在外观上表现为一种“永远现在时”,语句中不时省略主语,都在配合着流动视角,使你仿佛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随书中人物一道去冒险、去行侠、去感知世界。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武松却执意要喝,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无所畏惧、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也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口出狂言:“就有大虫,我也不怕。”更为有趣的是当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时,武松竟以为店家要谋财害命,所以才拿大虫吓唬他。醉中的武松很有警惕性,虽然误解了店家的一番好意,却也说明其精细的一面。

  所有这些主要是从武松的视角来展示的,他并不清楚此店的酒力,尤其不知道景阳冈上老虎的厉害。换句话说,角色视角的限知性把武松一步一步地送上危险的境地,直至看到山神庙门上的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也只好顾着好汉面子,强行上山了。角色视角使人物在不知风险的状态中走入风险,以“不知”反衬粗中有细的性格,以“走入”正衬英雄豪迈的气质,一次无意冒险的醉酒成就了英雄千古的佳话。

  武松打虎时,叙事节奏陡然加快,使读者和书中人物一道进入紧张的情景。叙事节奏加快的一个秘密,是视角流动的速度加快了,即视角转换的频率加快了。这里频繁地交换着使用三个视角:武松,老虎,叙述者。当吊睛白额大虫随着风声跳出,武松叫声:“阿呀”,提着哨棒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这交织着虎的视角,不然怎么知道老虎又饥又渴?“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这是武松角色视角,要不怎么知道武松的惊悚,并且身上出了冷汗?“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文中武松与老虎的视角在不断转换,其流速之快,竟在一句、两句之间就实现了一次转换。可以推想,说书人在讲这段故事时,一定是时而装出虎的姿态,时而摆出人的架势,紧张而又热闹。在人、虎视角频繁转换之间,也闪动着叙述者本身的视角,比如在虎与人扑掀躲闪三两个回合之后,来了这么一句:“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就是叙述者自身的视角了。等武松挥拳打死了老虎,视角又变作武松的角色视角了。他怕大虫未死,捡起棒橛又打一回,想拖着死大虫下山冈,力竭手软,拖不动了。武松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后,眼看天色已黑,担心再有老虎上来,于是找到了毡笠儿,一步步挨下冈来,没想到,被两个蒙着虎皮的猎户吓得高叫“今番罢了”。武松打虎后的细心、疲惫、担心、惊吓通过武松的视角真实巧妙地展示出来。

  流动视角是“不定点透视”,属于多元视角,是若干个角色视角和叙述者视角在动态中的组合,主要以形写神,笔在此而意在彼,以虚实兼备的笔墨,写出意态、意念、意趣,提供的是一种写意画。金圣叹曾打过精妙的比方:“分明如狮子滚球相似,本只是一个球,却教狮子放出通身解数,一时满棚人看狮子,眼都看花了,狮子却是并没交涉。人眼自射狮子,狮子眼自射球。盖滚着是狮子,而狮子之所以如此滚,如彼滚,实都是为球也。”“武松打虎”的故事,主要使用了流动视角,场面既惊险刺激,又真切感人,读者在享受语言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武松的壮举油然而生敬意。武松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与作者的叙事艺术是分不开的。

  杨玉颖,河北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附属小学教师。


相关内容

  •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及叙事艺术
  • 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西方和中国的小说都经历了一个从类型化人物形象到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共同过程.中国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典范作品是<三国演义>,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典范作品是<红楼梦>.<水浒传>则是从类型化人物向个性化人物过渡的小说作品,一方面,它还保留着类型化小说强 ...

  • 论_水浒传_的叙事视角
  • 2001年5月第30卷第3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 . 30 No . 3 May , 2001 论<水浒传>的叙事视角 段江丽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 4100 ...

  • 作文:体验活动体验和(转载)
  •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 ...

  • 记叙文结构
  • 一.冰糖葫芦法 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以小棒穿插山楂成串叫卖,既美观又方便.借用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 ...

  • 解析_水浒传_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 解析<水浒传>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黄志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要:<水浒传>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 艺术趋于成熟.许多英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令人喜爱,而且在性格与环境的结合上,写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完成了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创造.水浒<传> ...

  • 论[水浒传]叙事概念
  • 2011年6月总第207期第6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学术 交流 Jun.,2011 SefialNo.207 No.6 AcademicExchange 论<水浒传>叙事概念 张春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文学作品 ...

  •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
  •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摘要]<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充分的反映出了农民起义的兴衰成败,以大量的历史形象.宏伟的结构.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展现出一 ...

  • 第十四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
  • 第十四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 (一)阅读书目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120)上古1976.1984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100)人民文学1975 施耐庵<水浒>(71)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陈曦钟等辑校<水浒传会评本>北 ...

  • 浅析[水浒传]的叙事结构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水浒传>的叙事结构 作者:肖志群 肖月星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11期 摘要:人物性格是<水浒传>叙事结构和组合方式建构的基础,我们研究<水浒传>的叙事结构,绝对不可能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