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在工作项目中,工程测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测量施工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工期,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好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管理课题。
摘要...............................................................................................................21.工程概况..........................................................................................................41.1总体简介...................................................................................................41.2建筑设计概况...........................................................................................41.3结构设计概况...........................................................................................62.测量工作的总体原则......................................................................................62.1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72.2编制测量记录的基本准则.....................................................................72.3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准则.....................................................................72.4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73.测量准备..........................................................................................................84.场区控制网的测设..........................................................................................94.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94.2场区高程控制网的测设.........................................................................95.建筑物的定位放线........................................................................................106.±0.000m以下的施工测量...........................................................................107.±0.000m以上的施工测量...........................................................................128、复核、验线....................................................................................................149.测量人员现场安全管理措施........................................................................15参考文献...............................................................................................................16致谢.......................................................................................................................17
1.工程概况
1.1总体简介
表1
序号123456789
项
目
内
容
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性质资金来源计划工期质量目标
**********************************项目****************************************************************************************************************************************住宅自筹
552日历天;2010年12月15日~2012年6月20日。北京市结构长城杯
1.2建筑设计概况
表2
序号1
项
目
住宅楼
总建筑面积67396.48平方米;其中10#楼21475.54m;11#楼21475.54m2;14#楼21005.40m2;2号地下车库3440m2
由10#、11#、14#号住宅楼及2号车库构成,10#、11#号住宅楼均地上28层,14#号住宅楼地上21层。三栋住宅楼地下均1层。10#、11#、14#号住宅楼均有1层地下人防层及1层设备夹层,10#、11#号住宅楼地上28层。14#号住宅楼地上21层。地下室层高为5.4m;地上层高为2.80m;2号车库层高5.9m。
2
内容
建筑功能建筑面积(m2)建筑构成
2
3
4
建筑层数及层高
10#住宅楼:42.55m;
0.000绝对标高
11#住宅楼:42.10m;14#住宅楼:42.20m。2号地下车库:42.10m。10#楼:-6.750m;
5
建筑高度
基底标高
11#楼:-8.550m;14#楼:-8.350m。2号地下车库:
室内外高差檐
67
外装修屋
面
高外墙面
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
楼踢内
8
内装修
顶
棚面脚墙
10#、11#、14#楼:0.600m;
10#、11#楼:78.700m;14#楼:59.100m;平涂涂料墙面/面砖墙面水泥砂浆面层
防滑地砖面层(上人架空屋面)水泥楼地面/花岗石楼地面/防滑地砖楼地面
水泥踢脚/地砖踢脚
刮腻子喷涂墙面/釉面砖墙面/薄大理石板墙面/水泥砂浆墙面
板底刮腻子喷涂顶棚/乳胶漆顶棚/粘贴矿棉吸声顶棚/装饰石膏板吊顶/铝合金条板吊顶/保温顶棚
门
窗
断桥铝合金窗/塑钢节能保温窗/防火门/三防门/木门
防水等级ⅠⅡ级,钢筋混凝土自防水+2道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2道3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1.5mm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膜5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地下工程
9
防水工程
屋
面
卫生间
10
建筑节能
屋
面
80厚大模内置无网带槽聚苯板保温/95
外
墙
厚大模内置有网带槽聚苯板保温/30厚膨胀玻化微珍珠保温砂浆
地下设备夹层结构顶板下55厚玻璃棉板不封闭阳台、露台及空调
板凸窗板
上下粘贴30mm厚挤塑聚苯板上下粘贴40mm厚挤塑聚苯板
1.3结构设计概况
表3
序号
项
目
内
容
主体结构形式
1
结构形式
基础结构形式
234
抗震设计抗渗等级钢筋连接
抗震设防烈度
10#、11#、14#楼:剪力墙结构;2号地下车库:框架结构。10#、11#、14#楼:筏形基础;
2号地下车库: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8度
S8
主筋d≥18
基础底板、地下外墙等强滚轧直螺纹连接(A级)
5填充墙砌块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条板、加气混凝土条板。
2.测量工作的总体原则
坚持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抄平),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积累。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并从有利
于施工出发,努力与其他施工单位协调配合,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2.1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2.1.1测量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测量的法令与规范,明确树立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设计图纸、文件、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2.1.3坚持测法科学、简捷,精度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仪器选择适当,使用精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2.1.4定位放线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经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好、管好设计图纸与有关资料。实测时应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应及时保护好桩位。
2.2编制测量记录的基本准则
2.2.1编制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2.2.2记录应填在规定的表格上,先将表头所列各项内容填好,熟悉表中所载各项内容和相应的填写位置。
2.2.3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清楚,保持记录的原始性,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转抄,以免转抄错误。
2.3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准则
2.3.1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2.3.2常用方法:复算校核、总和校核、几何条件校核、变换计算方法校核。
2.4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2.4.1依据原始、正确、有效,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有原始资料作为测量放线的基本依据。2.4.2测量设备、仪器应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
2.4.3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独立验线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观测人员、所用仪器、所用测法和观测线路等。
2.4.4验线的关键环节(最弱点位):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主轴线与其控制桩(引桩);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电梯井和建筑物结构大角垂直度等。
2.4.5误差处理: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若小于1/2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两者之差超过限差者,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是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3.测量准备
3.1测量依据:
3.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1.2《北京道济测绘有限公司提供的场地定位平面图及高程测量成果》3.1.3工程施工图纸。
3.1.4《建筑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3.2人员组织:
3.2.1测量主管:负责工作安排及制定测量方案;3.2.2施测人员:负责操作仪器及采集数据;3.2.4资料员:负责测量资料的整理及报验。3.3仪器配置计划:
序号1234567
设备名称全站仪J2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激光铅垂仪50m钢卷尺对讲机
型号GTS-102NBTD-2DS35MDZJ2-L
精度指标
2"2"3mm
数量1台1台2台2把1台2把3台
表4
用
途
主控线(点)细部控制线高程抄测高程抄测控制线上引距离丈量通讯联络
3.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设测量主管一名。测量人员要终于职守,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
3.5经纬仪测角,设角,排直线。为消除2C差值影响,必须采用正倒镜法观测并取中。3.6水准仪引点测量,前后视距力争相等(消除I角差值的影响)。
3.7测量结束后,应自检、互检,再交有关部门验线,经有关部门人员验线签字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8按公司有关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填写、上报测量资料。
3.9使用的仪器、钢尺必须具有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合格证书,并且保证在合格证书的有效时间范围内使用,到规定时间必须对使用的仪器到鉴定部门再次进行鉴定。
4.场区控制网的测设
4.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4.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布设平面控制网;选点应选定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网要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4.1.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在建筑物的周围布设一个矩形控制网。以控制网为基础,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的方法,定出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放测出楼座的控制桩,闭合校核后,再将其加密成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面规定:
等级一级
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误差1/15000
主轴线交角误差
±10//
4.2场区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4.2.1布网原则
在整个场地内主体结构附近设2~3个高程点,邻点间距30m左右,构成高程闭合控制网。
4.2.2精度要求
闭合差±5mm√N(N为测站数)
4.2.3观测方法
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用高差法将高程引测至场内,联测主体高程控制点或±0.000水平线后,符合到另一指定的水准点,当精度合格后,按测站数正比例分配闭合差。4.2.4测设±0.000m高程
用视线高法做出10#楼±0.000m高程为42.550米。用同样方法做出11#楼的±0.000m高程为42.100米,14#楼±0.000m高程为42.200米;2号地下车库±0.000m高程为42.100米。用红油漆标在三个楼附近的墙壁上。
5.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定位的基本原则
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为依据,并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边,坚持以精定粗、以长定短、以大定小的基本原则。计算并绘制建筑物四周主轴线交点图
检核定位桩是否有松动或碰动,测设建筑物几个大角外做“#”字控制点:K1、K2、K3……K8,根据基础图及施工方案测设基础开挖线。
6.±0.000m以下的施工测量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桩移交手续,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校核,经校核无误后,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所给外皮角点的延长投测,并将控制桩向外延长10m左右,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控制桩(控制桩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依据。6.1轴线控制桩的校核
校测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止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精度要求。6.2轴线投测法
±0.000m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时可直接将两台经纬仪分别架于基槽边的控制桩上,引测点误差不可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
并用白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CFG桩的控制轴线。待防水保护层打灰后,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层上,投测出纵横的“#”字轴线。测设其他的设计轴线及细部轴线。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所需的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基坑线及相应的50CM控制线作为支摸板的依据。一层平面或每一段轴线测设完毕后,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楼层测量记录请监理验线。
6.3放线的允许误差
序号
1
2
3
4长度(L)宽度(W)单位(m)L(W)≤3030<L(W)≤6060<L(W)≤9090<L(W)允许误差(mm)±5±10±15±20表56.4±0.000m以下结构施工中的高程传递
6.4.1基坑底标高汇总表6
楼号
±0.000
垫层底标高10#楼42.550m35.650m(-6.900m)11#楼42.100m33.400m
(-8.700m)14#楼42.200m33.700m(-8.500m)2号车库42.100m
6.4.2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地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后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4.3±0.000m以下标高的施测
传递位置: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的条件,在同一平面引测的高程至少要有三处向下传递,以便于施工层校核使用;
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较稳定的部位,用视线高法将高程基准点标在塔吊的立面位置。在平面上用红油漆做三角标记,并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便于在施工中使用。
6.5地下部分放线及验线工作的协调
6.5.1基槽放线与验线
项目部测量员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书面技术交底,由工程测量定位桩测放出基槽上口开挖线。开挖过程中,测量员根据书面技术交底对高程、坡度、基槽下口线、人工清底厚度、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基槽摞底后,测量员根据定位桩向基底投测轴线控制桩,即将建筑物平面位置测放至基槽;同时,将地面水准高程引测至基槽内。经项目部技术、测量、质量、工长四方自检合格后,填写《基槽验线记录》,相关人员签字后,报请监理验线。基槽验线的主要内容:工作面预留宽度尺寸;基槽边坡坡度;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几何尺寸、相对位置;基槽内各部位平面高程。
6.5.2基础放线与验线
校核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在控制桩上用经纬仪投点法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落在垫层上的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根据基础施工图以各轴线为准,测设出施工用各种位置线(梁、柱、门窗洞口、电梯井、集水坑、设备基础等)。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测量资料请监理部门验线。
7.±0.000m以上的施工测量
±0.000m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采用激光铅垂仪从预留孔洞把主轴线的控制线投测至施工层上,然后由主轴线的控制线控制各轴线,再由主轴线放出其他细部线。
7.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内控点的布设:根据楼层施工中作业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内控点的布设。预埋铁件的埋设:根据平面内控点布置图,在10#、11#、14#设备管道层顶板上埋铁件,在各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施工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于轴线向上投测。预埋件的做法:预埋件由150mm×150mm×8mm的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0的钢筋,且与顶板钢筋焊接牢固;埋件制作如下图所示。
接收靶上有出厂时做好的方格网。
7.2轴线的竖向控制
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铅垂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内控点上,对中整平后,使仪
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接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铅垂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到同一施工层上。
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各点夹角是否为90º00/00",然后
用50m钢卷尺校测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与图纸相符,若相符则证明投测正确,否则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DJD2经纬仪依据控制点施测出各主轴线,并在楼板上弹出
墨线,主轴线闭合后再测设出细部轴线,墙体线、洞口线及50CM控制线。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与此相同。
7.3支模板时的测量
钢筋上标高的抄测:在露出的墙、柱钢筋上测出每层的结构50CM控制线,供支模
板后打灰时控制灰面高度及顶板支撑使用;
墙体建筑1米抄测:墙体拆模后,混凝土墙的1m水平标高控制线要及时抄测弹线,用于上一层顶板模板支撑时的标高控制。
7.4高程的传递
各楼层标高的传递,应用钢卷尺从首层的高程点±0.000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
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量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度评定,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8、复核、验线
8.1验线程序
首先自检合格后,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8.2基本要求
人员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爱岗敬业。
使用的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后应认真检查仪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检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管理上,人员和仪器配备合理,测法经济、高效。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内外资料齐全、清晰。
8.3发生错误的改正
发生错误,先从内外业入手查明原因,并及时改正。
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对发现的错误立即改正。
填写错误追踪记录。
8.4桩位及控制点保护
首先桩位必须选择在地基稳固、不易碰压和通视良好的地区。
各控制点应标识清楚,周围5m²范围和其照准方向严禁堆放东西。
测量人员应将各控制点图下发各科室,使现场施工人员明确桩位所在,以利保护。现场各施工人员有责任保护桩位。
测量人员定期检查桩位,一发现移动,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使用,并马上恢复。各施工区控制点保护应落实队、人保护。
9.测量人员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条规定的立法宗旨工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及北京市地方强制性《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9-2002)
9.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工作中每人要首先注意人身及仪器安全,做到自保互保,尽量减少主体作业。塔吊司机、信号员及项目中现场生产人员要配合测量人员安排,测量人员放线时,附近危及测量人员放线安全时,禁止上空起吊重物、绑扎钢筋、支模,防止坠落与摔砸。
9.2当有关人员不听劝阻,测量人员、仪器受到威胁时,有权暂停施测,并有权利及义务汇报有关领导,以免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9.3测量人员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或临边作业时要绑扎安全带。
9.4各施工层上作业要注意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安全。不得从洞口或井字架上下,防止坠落。
9.5上下沟槽、基坑或登高作业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邦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
9.6在脚手板上行走,防踩空或板悬挑。楼板临边放线,不要紧靠防护设备,严防高空坠落;机械运输时,不得在机械运输范围内作业
9.7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并与他人配合,不得正对他人抡锤。钢尺量距要远离电焊机和机电设备、铝质塔尺防止碰撞架空电线,防止触电事故。
9.8仪器不得安置在光滑水泥面,三脚架尖要插入土中或小坑内,以防滑到,司仪者不得远离仪器。在强光或安全网下要打伞防护。
9.9操作时必须精神集中,不得玩笑打闹或往低处掷物,以免伤人砸物。
参考文献
【1】******************************************项目工程施工图纸
【2】*************************************住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
【5】《建筑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姜晶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姜晶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搜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姜晶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那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得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在工作项目中,工程测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测量施工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引起工程局部返工甚至报废,并延误工期,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好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管理课题。
摘要...............................................................................................................21.工程概况..........................................................................................................41.1总体简介...................................................................................................41.2建筑设计概况...........................................................................................41.3结构设计概况...........................................................................................62.测量工作的总体原则......................................................................................62.1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72.2编制测量记录的基本准则.....................................................................72.3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准则.....................................................................72.4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73.测量准备..........................................................................................................84.场区控制网的测设..........................................................................................94.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94.2场区高程控制网的测设.........................................................................95.建筑物的定位放线........................................................................................106.±0.000m以下的施工测量...........................................................................107.±0.000m以上的施工测量...........................................................................128、复核、验线....................................................................................................149.测量人员现场安全管理措施........................................................................15参考文献...............................................................................................................16致谢.......................................................................................................................17
1.工程概况
1.1总体简介
表1
序号123456789
项
目
内
容
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性质资金来源计划工期质量目标
**********************************项目****************************************************************************************************************************************住宅自筹
552日历天;2010年12月15日~2012年6月20日。北京市结构长城杯
1.2建筑设计概况
表2
序号1
项
目
住宅楼
总建筑面积67396.48平方米;其中10#楼21475.54m;11#楼21475.54m2;14#楼21005.40m2;2号地下车库3440m2
由10#、11#、14#号住宅楼及2号车库构成,10#、11#号住宅楼均地上28层,14#号住宅楼地上21层。三栋住宅楼地下均1层。10#、11#、14#号住宅楼均有1层地下人防层及1层设备夹层,10#、11#号住宅楼地上28层。14#号住宅楼地上21层。地下室层高为5.4m;地上层高为2.80m;2号车库层高5.9m。
2
内容
建筑功能建筑面积(m2)建筑构成
2
3
4
建筑层数及层高
10#住宅楼:42.55m;
0.000绝对标高
11#住宅楼:42.10m;14#住宅楼:42.20m。2号地下车库:42.10m。10#楼:-6.750m;
5
建筑高度
基底标高
11#楼:-8.550m;14#楼:-8.350m。2号地下车库:
室内外高差檐
67
外装修屋
面
高外墙面
不上人屋面上人屋面
楼踢内
8
内装修
顶
棚面脚墙
10#、11#、14#楼:0.600m;
10#、11#楼:78.700m;14#楼:59.100m;平涂涂料墙面/面砖墙面水泥砂浆面层
防滑地砖面层(上人架空屋面)水泥楼地面/花岗石楼地面/防滑地砖楼地面
水泥踢脚/地砖踢脚
刮腻子喷涂墙面/釉面砖墙面/薄大理石板墙面/水泥砂浆墙面
板底刮腻子喷涂顶棚/乳胶漆顶棚/粘贴矿棉吸声顶棚/装饰石膏板吊顶/铝合金条板吊顶/保温顶棚
门
窗
断桥铝合金窗/塑钢节能保温窗/防火门/三防门/木门
防水等级ⅠⅡ级,钢筋混凝土自防水+2道3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2道3mm厚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1.5mm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膜5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地下工程
9
防水工程
屋
面
卫生间
10
建筑节能
屋
面
80厚大模内置无网带槽聚苯板保温/95
外
墙
厚大模内置有网带槽聚苯板保温/30厚膨胀玻化微珍珠保温砂浆
地下设备夹层结构顶板下55厚玻璃棉板不封闭阳台、露台及空调
板凸窗板
上下粘贴30mm厚挤塑聚苯板上下粘贴40mm厚挤塑聚苯板
1.3结构设计概况
表3
序号
项
目
内
容
主体结构形式
1
结构形式
基础结构形式
234
抗震设计抗渗等级钢筋连接
抗震设防烈度
10#、11#、14#楼:剪力墙结构;2号地下车库:框架结构。10#、11#、14#楼:筏形基础;
2号地下车库: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8度
S8
主筋d≥18
基础底板、地下外墙等强滚轧直螺纹连接(A级)
5填充墙砌块
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空心条板、加气混凝土条板。
2.测量工作的总体原则
坚持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抄平),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积累。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并从有利
于施工出发,努力与其他施工单位协调配合,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2.1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2.1.1测量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测量的法令与规范,明确树立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设计图纸、文件、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2.1.3坚持测法科学、简捷,精度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仪器选择适当,使用精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2.1.4定位放线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经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好、管好设计图纸与有关资料。实测时应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应及时保护好桩位。
2.2编制测量记录的基本准则
2.2.1编制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2.2.2记录应填在规定的表格上,先将表头所列各项内容填好,熟悉表中所载各项内容和相应的填写位置。
2.2.3记录应当场及时填写清楚,保持记录的原始性,不允许先写在草稿纸上后转抄,以免转抄错误。
2.3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准则
2.3.1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2.3.2常用方法:复算校核、总和校核、几何条件校核、变换计算方法校核。
2.4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2.4.1依据原始、正确、有效,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应有原始资料作为测量放线的基本依据。2.4.2测量设备、仪器应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
2.4.3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独立验线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观测人员、所用仪器、所用测法和观测线路等。
2.4.4验线的关键环节(最弱点位):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主轴线与其控制桩(引桩);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电梯井和建筑物结构大角垂直度等。
2.4.5误差处理: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若小于1/2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两者之差超过限差者,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是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3.测量准备
3.1测量依据:
3.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1.2《北京道济测绘有限公司提供的场地定位平面图及高程测量成果》3.1.3工程施工图纸。
3.1.4《建筑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3.2人员组织:
3.2.1测量主管:负责工作安排及制定测量方案;3.2.2施测人员:负责操作仪器及采集数据;3.2.4资料员:负责测量资料的整理及报验。3.3仪器配置计划:
序号1234567
设备名称全站仪J2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激光铅垂仪50m钢卷尺对讲机
型号GTS-102NBTD-2DS35MDZJ2-L
精度指标
2"2"3mm
数量1台1台2台2把1台2把3台
表4
用
途
主控线(点)细部控制线高程抄测高程抄测控制线上引距离丈量通讯联络
3.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设测量主管一名。测量人员要终于职守,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
3.5经纬仪测角,设角,排直线。为消除2C差值影响,必须采用正倒镜法观测并取中。3.6水准仪引点测量,前后视距力争相等(消除I角差值的影响)。
3.7测量结束后,应自检、互检,再交有关部门验线,经有关部门人员验线签字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8按公司有关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填写、上报测量资料。
3.9使用的仪器、钢尺必须具有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合格证书,并且保证在合格证书的有效时间范围内使用,到规定时间必须对使用的仪器到鉴定部门再次进行鉴定。
4.场区控制网的测设
4.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4.1.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布设平面控制网;选点应选定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网要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4.1.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在建筑物的周围布设一个矩形控制网。以控制网为基础,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的方法,定出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放测出楼座的控制桩,闭合校核后,再将其加密成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面规定:
等级一级
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误差1/15000
主轴线交角误差
±10//
4.2场区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4.2.1布网原则
在整个场地内主体结构附近设2~3个高程点,邻点间距30m左右,构成高程闭合控制网。
4.2.2精度要求
闭合差±5mm√N(N为测站数)
4.2.3观测方法
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用高差法将高程引测至场内,联测主体高程控制点或±0.000水平线后,符合到另一指定的水准点,当精度合格后,按测站数正比例分配闭合差。4.2.4测设±0.000m高程
用视线高法做出10#楼±0.000m高程为42.550米。用同样方法做出11#楼的±0.000m高程为42.100米,14#楼±0.000m高程为42.200米;2号地下车库±0.000m高程为42.100米。用红油漆标在三个楼附近的墙壁上。
5.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定位的基本原则
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桩为依据,并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边,坚持以精定粗、以长定短、以大定小的基本原则。计算并绘制建筑物四周主轴线交点图
检核定位桩是否有松动或碰动,测设建筑物几个大角外做“#”字控制点:K1、K2、K3……K8,根据基础图及施工方案测设基础开挖线。
6.±0.000m以下的施工测量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桩移交手续,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校核,经校核无误后,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所给外皮角点的延长投测,并将控制桩向外延长10m左右,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控制桩(控制桩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依据。6.1轴线控制桩的校核
校测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止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精度要求。6.2轴线投测法
±0.000m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时可直接将两台经纬仪分别架于基槽边的控制桩上,引测点误差不可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
并用白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CFG桩的控制轴线。待防水保护层打灰后,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层上,投测出纵横的“#”字轴线。测设其他的设计轴线及细部轴线。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所需的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基坑线及相应的50CM控制线作为支摸板的依据。一层平面或每一段轴线测设完毕后,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楼层测量记录请监理验线。
6.3放线的允许误差
序号
1
2
3
4长度(L)宽度(W)单位(m)L(W)≤3030<L(W)≤6060<L(W)≤9090<L(W)允许误差(mm)±5±10±15±20表56.4±0.000m以下结构施工中的高程传递
6.4.1基坑底标高汇总表6
楼号
±0.000
垫层底标高10#楼42.550m35.650m(-6.900m)11#楼42.100m33.400m
(-8.700m)14#楼42.200m33.700m(-8.500m)2号车库42.100m
6.4.2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地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后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4.3±0.000m以下标高的施测
传递位置: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的条件,在同一平面引测的高程至少要有三处向下传递,以便于施工层校核使用;
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较稳定的部位,用视线高法将高程基准点标在塔吊的立面位置。在平面上用红油漆做三角标记,并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便于在施工中使用。
6.5地下部分放线及验线工作的协调
6.5.1基槽放线与验线
项目部测量员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书面技术交底,由工程测量定位桩测放出基槽上口开挖线。开挖过程中,测量员根据书面技术交底对高程、坡度、基槽下口线、人工清底厚度、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基槽摞底后,测量员根据定位桩向基底投测轴线控制桩,即将建筑物平面位置测放至基槽;同时,将地面水准高程引测至基槽内。经项目部技术、测量、质量、工长四方自检合格后,填写《基槽验线记录》,相关人员签字后,报请监理验线。基槽验线的主要内容:工作面预留宽度尺寸;基槽边坡坡度;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几何尺寸、相对位置;基槽内各部位平面高程。
6.5.2基础放线与验线
校核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在控制桩上用经纬仪投点法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落在垫层上的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根据基础施工图以各轴线为准,测设出施工用各种位置线(梁、柱、门窗洞口、电梯井、集水坑、设备基础等)。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测量资料请监理部门验线。
7.±0.000m以上的施工测量
±0.000m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采用激光铅垂仪从预留孔洞把主轴线的控制线投测至施工层上,然后由主轴线的控制线控制各轴线,再由主轴线放出其他细部线。
7.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内控点的布设:根据楼层施工中作业流水段的划分,进行内控点的布设。预埋铁件的埋设:根据平面内控点布置图,在10#、11#、14#设备管道层顶板上埋铁件,在各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施工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于轴线向上投测。预埋件的做法:预埋件由150mm×150mm×8mm的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0的钢筋,且与顶板钢筋焊接牢固;埋件制作如下图所示。
接收靶上有出厂时做好的方格网。
7.2轴线的竖向控制
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铅垂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内控点上,对中整平后,使仪
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接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铅垂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到同一施工层上。
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各点夹角是否为90º00/00",然后
用50m钢卷尺校测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与图纸相符,若相符则证明投测正确,否则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DJD2经纬仪依据控制点施测出各主轴线,并在楼板上弹出
墨线,主轴线闭合后再测设出细部轴线,墙体线、洞口线及50CM控制线。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与此相同。
7.3支模板时的测量
钢筋上标高的抄测:在露出的墙、柱钢筋上测出每层的结构50CM控制线,供支模
板后打灰时控制灰面高度及顶板支撑使用;
墙体建筑1米抄测:墙体拆模后,混凝土墙的1m水平标高控制线要及时抄测弹线,用于上一层顶板模板支撑时的标高控制。
7.4高程的传递
各楼层标高的传递,应用钢卷尺从首层的高程点±0.000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
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量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度评定,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8、复核、验线
8.1验线程序
首先自检合格后,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8.2基本要求
人员必须配备专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爱岗敬业。
使用的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后应认真检查仪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检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管理上,人员和仪器配备合理,测法经济、高效。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内外资料齐全、清晰。
8.3发生错误的改正
发生错误,先从内外业入手查明原因,并及时改正。
对由此所施测的一切结果进行检核。
对发现的错误立即改正。
填写错误追踪记录。
8.4桩位及控制点保护
首先桩位必须选择在地基稳固、不易碰压和通视良好的地区。
各控制点应标识清楚,周围5m²范围和其照准方向严禁堆放东西。
测量人员应将各控制点图下发各科室,使现场施工人员明确桩位所在,以利保护。现场各施工人员有责任保护桩位。
测量人员定期检查桩位,一发现移动,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使用,并马上恢复。各施工区控制点保护应落实队、人保护。
9.测量人员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条规定的立法宗旨工程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及北京市地方强制性《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9-2002)
9.1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工作中每人要首先注意人身及仪器安全,做到自保互保,尽量减少主体作业。塔吊司机、信号员及项目中现场生产人员要配合测量人员安排,测量人员放线时,附近危及测量人员放线安全时,禁止上空起吊重物、绑扎钢筋、支模,防止坠落与摔砸。
9.2当有关人员不听劝阻,测量人员、仪器受到威胁时,有权暂停施测,并有权利及义务汇报有关领导,以免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9.3测量人员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或临边作业时要绑扎安全带。
9.4各施工层上作业要注意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安全。不得从洞口或井字架上下,防止坠落。
9.5上下沟槽、基坑或登高作业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邦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
9.6在脚手板上行走,防踩空或板悬挑。楼板临边放线,不要紧靠防护设备,严防高空坠落;机械运输时,不得在机械运输范围内作业
9.7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并与他人配合,不得正对他人抡锤。钢尺量距要远离电焊机和机电设备、铝质塔尺防止碰撞架空电线,防止触电事故。
9.8仪器不得安置在光滑水泥面,三脚架尖要插入土中或小坑内,以防滑到,司仪者不得远离仪器。在强光或安全网下要打伞防护。
9.9操作时必须精神集中,不得玩笑打闹或往低处掷物,以免伤人砸物。
参考文献
【1】******************************************项目工程施工图纸
【2】*************************************住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
【5】《建筑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姜晶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姜晶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搜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姜晶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那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得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