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模式的错位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技能学习为主,辅以相关信息知识学习的一门课程。相应的,其教学模式应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辅以知识教学的并举模式。但因信息技术这门课发展时间较短,加之受到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影响,许多信息技术老师错误采用知识教学的思维和模式对待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技能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知识教学 ;技能教学
一、从一篇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曾看到过一篇获奖的教学设计,内容是有关excel图表制作的。其教学过程大致是,先介绍常用的三种图表类型,然后教师演示制作一种类型图表,接下来就是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三种图表的制作。任务不可谓不丰富,但设计的都是些学生不熟悉的情境任务,有的还需要学生分析、思考、运算才能完成。比如有一任务,给出姚明nba几个赛季的统计数据,要求根据以上数据制作一张姚明各赛季场均得分折线图。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先分析表中各字段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思考“场均得分”的逻辑意义,再从干扰数据中找出所需数据,完成场均计算,最后再根据当堂课所学的制表操作完成折线图制作。这是一种典型的按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对待技能教学:先讲解原理(操作),然后再到应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原理(操作)。注重的是学生分析、思考、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技能教学的目标要求,也不符合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要求。技能的教学目标是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
贯、习惯化。技能的形成有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只有当学生操作熟练后,再通过实践应用,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或今后工作的工具。学生紧凭观看一遍演示操作,不经过模仿、整合、熟练阶段,就进入分析、应用阶段,这违反了技能的学习规律。联想到自己日常教学和交流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这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事件也不少见,因此有必要在此探讨一番。
二、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属于知识的范畴还是属于技能的范畴 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三个类别: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究竟应该算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解决好这个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认识并指导其教学。其实 “信息技术”中的“技术”一词已经指明了这门学课的类别性质,它是属于程序性知识,而非陈述性知识,即是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的形式间接推断其存在的知识,而非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非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学生学习它,就应当归属于技能学习的类别。教师教授这门学科,就应该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采用技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归属于知识学习的范畴,从而采用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三、信息技术教师不采用技能教学模式的原因
既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名称已经很明了的指明的这门学科
的教与学的方式,为什么还会有老师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虽然也明白其归属类别,但仍然以知识教学的模式去对待技能教学?这里面主要有学科、环境、个体三个方面的原因。
1.信息技术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属于技能的学习,但它不等同于纯粹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里面就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的技能”,还要学习信息学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区分信息技术课程相关任务,不能正确认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笼统地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都划归为知识学习一类,那么他自然只会采用知识教学这一种模式。事实上,有关知识学习的,教师当然应采用知识教学的模式;而有关技能学习的,就应当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而采用技能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深处在传统学科知识教育的大氛围中,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也影响到了信息技术教育中有关技能教学的有效施行 现时,各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以及活动开展方向都针对语文、数学、外语等这些高考科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科”。 在这些科目的教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识记、领会学科原理,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应用这些原理,分析其组织结构、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作出价值判断,也即如何完成认知
目标成为了研究的重心,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学科研究氛围,成为了校园学术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样学术研究氛围中,作为“副科”的信息技术,如果上的课不能注重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似乎就不入“主流”,难以“立住脚”。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明明可以采用简单明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任务达到操作熟练目标的,非得换用有“弯弯绕”,学生不熟悉,甚至很多女生根本就不喜欢的篮球情境任务,以此显示本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分析、应用能力的。这样的教学,看似是采用了信息技术学科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操作,但根本还是采用的知识教学的模式,以应用培养能力。
3.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能力的不同,也会左右其教学方式的使用 信息技术课走进学生课堂虽说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与其它学科相比,其诞生和发展时间算是相当短的了。很多的信息技术老师并不是从有关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出来,而是从物理、劳技甚至是语文、历史等其它科目转行而来,其原先所教学科所采用的知识教学的模式自然也被带进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的信息老师虽然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院校毕业,但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专业知识充足,但相关教育知识缺乏,其从教后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是从他当学生时代时的老师那儿感知、领悟或向非同行教师那儿学习而来,由于缺乏系统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对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区别以及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上的差别认识不清,从而导致用知识教学的模式对待技能学习。
论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模式的错位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技能学习为主,辅以相关信息知识学习的一门课程。相应的,其教学模式应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辅以知识教学的并举模式。但因信息技术这门课发展时间较短,加之受到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影响,许多信息技术老师错误采用知识教学的思维和模式对待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技能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知识教学 ;技能教学
一、从一篇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曾看到过一篇获奖的教学设计,内容是有关excel图表制作的。其教学过程大致是,先介绍常用的三种图表类型,然后教师演示制作一种类型图表,接下来就是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三种图表的制作。任务不可谓不丰富,但设计的都是些学生不熟悉的情境任务,有的还需要学生分析、思考、运算才能完成。比如有一任务,给出姚明nba几个赛季的统计数据,要求根据以上数据制作一张姚明各赛季场均得分折线图。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先分析表中各字段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思考“场均得分”的逻辑意义,再从干扰数据中找出所需数据,完成场均计算,最后再根据当堂课所学的制表操作完成折线图制作。这是一种典型的按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对待技能教学:先讲解原理(操作),然后再到应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原理(操作)。注重的是学生分析、思考、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技能教学的目标要求,也不符合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要求。技能的教学目标是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
贯、习惯化。技能的形成有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只有当学生操作熟练后,再通过实践应用,才能最终成为学生学习或今后工作的工具。学生紧凭观看一遍演示操作,不经过模仿、整合、熟练阶段,就进入分析、应用阶段,这违反了技能的学习规律。联想到自己日常教学和交流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这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事件也不少见,因此有必要在此探讨一番。
二、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属于知识的范畴还是属于技能的范畴 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三个类别: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究竟应该算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解决好这个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认识并指导其教学。其实 “信息技术”中的“技术”一词已经指明了这门学课的类别性质,它是属于程序性知识,而非陈述性知识,即是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的形式间接推断其存在的知识,而非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非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学生学习它,就应当归属于技能学习的类别。教师教授这门学科,就应该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采用技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归属于知识学习的范畴,从而采用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模式对待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三、信息技术教师不采用技能教学模式的原因
既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名称已经很明了的指明的这门学科
的教与学的方式,为什么还会有老师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虽然也明白其归属类别,但仍然以知识教学的模式去对待技能教学?这里面主要有学科、环境、个体三个方面的原因。
1.信息技术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 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属于技能的学习,但它不等同于纯粹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里面就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的技能”,还要学习信息学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区分信息技术课程相关任务,不能正确认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笼统地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都划归为知识学习一类,那么他自然只会采用知识教学这一种模式。事实上,有关知识学习的,教师当然应采用知识教学的模式;而有关技能学习的,就应当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而采用技能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深处在传统学科知识教育的大氛围中,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也影响到了信息技术教育中有关技能教学的有效施行 现时,各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重点以及活动开展方向都针对语文、数学、外语等这些高考科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科”。 在这些科目的教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识记、领会学科原理,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应用这些原理,分析其组织结构、进而形成知识体系,作出价值判断,也即如何完成认知
目标成为了研究的重心,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学科研究氛围,成为了校园学术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样学术研究氛围中,作为“副科”的信息技术,如果上的课不能注重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似乎就不入“主流”,难以“立住脚”。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一样,明明可以采用简单明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任务达到操作熟练目标的,非得换用有“弯弯绕”,学生不熟悉,甚至很多女生根本就不喜欢的篮球情境任务,以此显示本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分析、应用能力的。这样的教学,看似是采用了信息技术学科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操作,但根本还是采用的知识教学的模式,以应用培养能力。
3.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能力的不同,也会左右其教学方式的使用 信息技术课走进学生课堂虽说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与其它学科相比,其诞生和发展时间算是相当短的了。很多的信息技术老师并不是从有关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出来,而是从物理、劳技甚至是语文、历史等其它科目转行而来,其原先所教学科所采用的知识教学的模式自然也被带进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的信息老师虽然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院校毕业,但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专业知识充足,但相关教育知识缺乏,其从教后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是从他当学生时代时的老师那儿感知、领悟或向非同行教师那儿学习而来,由于缺乏系统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对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区别以及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上的差别认识不清,从而导致用知识教学的模式对待技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