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2007年第11期 文章编号:

科技管理研究 2007N o 11

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

1000-7695(2007) 11-0101-03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苗 红, 黄鲁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2)

摘要:文章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并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

康评价的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对应的生态学含义。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存在的关系, 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新途径和方法, 尤其是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人类科技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工具。黄鲁成教授从生态学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次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本文在此基础上, 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问题。

合理的评价方法与理论可以发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薄弱环节, 引导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传统的科技创新观过于强调获取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和经济增长这三个目标, 把创新的商业化和价值实现作为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唯一标准, 把区域经济增长作为区域技术创新机制优劣、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这种面向 增长 (知识与技术增长、经济增长) 的区域创新系统, 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即如何将这些增长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区域创新系统, 势必产生不顾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急功近利的弊端, 不但会造成区域资源的缺乏、生态危机的加剧, 从长远看甚至可能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 削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系统健康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的隐喻标准, 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一种方式。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是当今生态学最具活力的一个前沿课题。运用生态健康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问题, 不仅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状态的描述更为全面, 而且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关键种群的波动增强、生物结构的退化、疾病的广泛发生等。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生态系统, 取决于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稳定关系, 以及这些关系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与互相影响, 最终产生出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以及其中物质流、能量流的平稳运行与流畅互补。

1 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概念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技术创新复合组织与技术创新复合环境通过创新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是在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论述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方法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描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技术创新复合组织和技术创新复合环境内部、技术创新复合组织和技术创新复合环境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良性循环互动, 表现在能维持其组织且保持自我运作能力、整体功能状态、系统对长期或突发的外部扰动的抵抗力。生态系统健康是系统管理的目标。通过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我们可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 寻求系统发展的不合理因素, 为系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把握这一概念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能维持其组织且保持自我运作能力。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创新能力持续稳定, 这就需要系统的技术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系统结构稳定、受外部干扰后能自我恢复等。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大量引进外部技术而很少有创新成果, 技术创新系统将丧失活力; 创新种群结构经常较大变动, 创新活动难以持续; 创新种群结构过于单一, 会导致系统内部竞争过于激烈, 系统运作风险较大; 创新种群种类过多, 主体间联系过于松散, 会导致系统结构不稳定。由于任何一个种群都是开放的,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干扰, 如果对于外界的变化不能调节适应, 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发挥完善的整体功能。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优化有支持推动作用, 而不是以危害其他系统的健康为代价谋取本系统更高的健康水平。人类活动作用驱动着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等特征发生演变, 如果这种演变结果达不到其社会价值和期望,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就会对人类社会健康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危害, 这就

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 1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的提出, 在很大程度上拟人化地引用了人体健康的概念。 健康 不仅适用于人类, 也可应用于生态系统这样一个包含生命的超有机体的复杂组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 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20世纪40年代Leopo ld 提出 土地健康 的概念, 并对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研究, 到80年代后期, 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和探索, 生态系统健康学正在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类健康学相互交叉和整合的一门学科。1989年R apport 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他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就是指生态系统组织未受到损害或减弱, 系统远离 生态系统胁迫综合症 (Ecosystem D i stress Syndrom e), 如生产力的下

收稿日期:2007-01-09, 修回日期:2007-04-1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J Y090)

102

苗 红等: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 我们运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状态进行类比分析。对于一个生态系统, 要进行健康评价必须要有相应的标准。尽管对评价标准的争论颇多, 对不同的生态系统尺度选择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公认的标准应该具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临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影响等八个方面, 它们分属于生物物理范畴、社会经济范畴、人类健康范畴以及一定的时间、空间范畴,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个方面。我们从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描述, 见表1。

是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同时, 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健康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必需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而且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以能维持健康的人类群体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对外部胁迫具有抵抗力。所谓外部胁迫是自然、经济、社会给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带来的各种风险的总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有:市场风险、资源供给风险、政策风险等。一个健康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应具有较强的承受外来风险的能力, 才能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保持持续创新并得以生存。

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的行为

表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类比分析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能量输入和营养循环容量, 其外在表现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状况、群落覆盖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的商业转化能力, 其外在表现为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发明专利数量等。

技术创新主体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多样性, 以及创新主体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包括创新主体辛普森指数、主导产业优势度、产业链形成及产业集群程度。

是系统保持持续创新, 抵御技术、市场、金融、政策等风险得以生存的能

恢复力

在生态系统中表现为系统抵抗外部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力, 包括系统承受外来风险的能力, 以及自救能力, 即创新主体在受到干扰后自我恢复的能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

对邻近系统的破坏(影响)

在生态系统中表现为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功能, 如涵养水源、水体净化、提供旅游娱乐、减少水土流失。

健康的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邻近系统的破坏为零, 而不健康的系统会对相连的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生态系统的变化会通过许多途径影响人类健康, 人类的健康本身可作为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态系统健康的反映。与人类相关又对人类影响小或没有影响的生态系统为健康的系统。

所有被管理的生态系统依赖于外部输入来维持其生产力。健康的生态系统对外部的输入会大量减少。

健康生态系统可用于收获可更新资源、旅游、保护水源等各种用途和管

管理选择

理, 退化的和不健康的生态系统不再具有多种用途和管理选择, 而仅能发挥某一方面的功能。

对应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存在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影响, 如对自然环境质量的保护、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对人类社会环境质量的改善等角度进行描述。其中, 自然环境质量对应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修复净化功能, 可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G D P 能耗、环保投资指数等方面衡量; 社会经济贡献对应生态系统生产、创造功能, 可从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人均工业增加值等方面衡量。

人类社会环境质量对应生态系统的人类社会环境改善功能, 可从创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衡量。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有良好的自我维持能力, 一个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没有自主创新而依赖大量外部技术才能维持一定的产出时, 则这个生态系统就是不健康的。

健康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技术创新产生的经济功能, 而且表现出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功能等多种功能。

活力

组织

在生态系统中表现为复杂性, 由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相关性(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 的程度决定。

外部输入减少

根据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类比分析, 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整理如表2

由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具有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 建立其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生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以上原则, 根据表2的分析, 本文从系统的自组织健康程度、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的外部胁迫三个角度考虑, 建立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并提出评价指标对应的生态学含义。

表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

目标层A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

准则层B 系统自组织健康程

组织准则层C 活力

指标层D

创新主体数量占系统企业总数比重每十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系统销售产值比重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

对应生态学含义创新群落盖度第一生产力生产者生长发育状况物种多样性

苗 红等: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续上表

主导产业优势度

优势物种/系统特色

103

产业链形成状态

自我恢复能力

系统预警机制完备度产品项目技术水准R &D 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R &D 人员数占职工总数比重

系统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质量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GDP 能耗环保投资指数

社会经济贡献人类社会环境质量

外部胁迫

输入输出胁迫宏观管理胁迫

总资产贡献率人均工业增加值对创业环境满意度对生活环境满意度资源供给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

共生竞争状况系统免疫力系统竞争力系统维持力

生产环境修复净化功能

生产、创造价值功能人类社会环境改善功能外部胁迫

较满意的个体比例(对创业环境程度比较满意的个体数/样

本数) 来表示。对生活环境满意度指对系统居住环境、通信、医疗、娱乐等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统计用对生活环境程度比较满意的个体比例(对生活环境程度比较满意的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政策风险是指社会政治、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等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不利影响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统计用政策风险较小的个体比例(政策风险较小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市场风险是指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 市场接受的时间、市场寿命及市场开发所需资源投入强度等难以确定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统计用市场风险较小个体比例(市场风险较小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资源供给风险是指由于供应方原因无法获得资金、人力、原辅材料、设备、技术的进口许可等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统计用资源供给风险较小个体比例(资源供给风险较小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

3 结束语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评价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分析, 为系统评价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黄鲁成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

2003(1):23-25

[2]孔红梅, 赵景柱, 马克明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4):486-490

[3]闫旭骞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 2004

[4]LEOPOLD A W il d erness as a l and l aboratory [J].L i vi ng W il der n ess , 1941(6) 3

[5]RAPP ORT D J W hat con stitutes ecosyste m healt h? [M].Pers p ec

tives i n B i ology and M ed i ci n e , 1989(33):120-132

[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要点[B /L].http ://www cat 898 com

[7]RAPPORT D J Ecosys t e m H ea l th [M ].Oxford:B l ackw ell S ci

ence 1998

[8]COSTANZ A R, NORTON B G, HAS H ELL B D E cosyste m H ealt h :

N e w G oals for Environm en t alM an age m en t [J].W ash i ngt on D C :

land Press , 1992

Is

在表3中, 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是用来反映某一区域创

新群落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的指标。常用而有效的是辛普森(s i m pson) 指数:D =1- [Ni (Ni -1) ]/N (N-1) (D [0, 1]) 。式中N 为总个体数, N i 为按产业领域(如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 划分的个体数。一般情况下, 辛普森指数越大, 系统的组织结构越稳定。主导产业优势度主要反映各创新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优势度越大, 说明优势产业的地位越突出, 创新系统特色越鲜明,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销售产值前三位行业的销售产值之和/销售产值。产业链形成状态是描述创新群落关联程度的指标。产业链是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 产业关联性越强, 链条越紧密, 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 通过调查统计用创新个体间关联度(系统内存在产品或技术销售或合作协议的个体数量/个体总量) 来衡量。预警机制是创新主体主动对可能面临的危机所作的各种准备。预警机制越完善, 创新主体受到干扰或损害时, 自我恢复的时间越短。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预警机制的完备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具有完备的预警机制的创新主体数/创新主体总数。产品项目技术水准是反映系统现有技术水平的指标, 产品项目技术水准越高, 系统竞争力越强,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系统拥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项目/项目总数。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系统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 说明系统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的指标,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总资产贡献率(%)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 100%, 其中,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2。创业环境满意度指系统中个体对区域管理、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开放度等创业环境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统计用对创业环境程度比

作者简介:苗红(1977-), 女, 吉林镇赉人,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黄鲁成(1956-), 男, 河北徐水人,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科技管理。

(本文责编:陈 夏)

2007年第11期 文章编号:

科技管理研究 2007N o 11

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 M anage m ent R esearch

1000-7695(2007) 11-0101-03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苗 红, 黄鲁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2)

摘要:文章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并进行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

康评价的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对应的生态学含义。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存在的关系, 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新途径和方法, 尤其是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人类科技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工具。黄鲁成教授从生态学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次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本文在此基础上, 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问题。

合理的评价方法与理论可以发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薄弱环节, 引导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传统的科技创新观过于强调获取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和经济增长这三个目标, 把创新的商业化和价值实现作为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唯一标准, 把区域经济增长作为区域技术创新机制优劣、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这种面向 增长 (知识与技术增长、经济增长) 的区域创新系统, 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即如何将这些增长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区域创新系统, 势必产生不顾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急功近利的弊端, 不但会造成区域资源的缺乏、生态危机的加剧, 从长远看甚至可能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 削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系统健康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的隐喻标准, 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一种方式。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是当今生态学最具活力的一个前沿课题。运用生态健康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问题, 不仅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状态的描述更为全面, 而且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关键种群的波动增强、生物结构的退化、疾病的广泛发生等。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生态系统, 取决于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稳定关系, 以及这些关系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与互相影响, 最终产生出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以及其中物质流、能量流的平稳运行与流畅互补。

1 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概念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技术创新复合组织与技术创新复合环境通过创新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是在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论述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方法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描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技术创新复合组织和技术创新复合环境内部、技术创新复合组织和技术创新复合环境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良性循环互动, 表现在能维持其组织且保持自我运作能力、整体功能状态、系统对长期或突发的外部扰动的抵抗力。生态系统健康是系统管理的目标。通过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我们可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 寻求系统发展的不合理因素, 为系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把握这一概念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能维持其组织且保持自我运作能力。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创新能力持续稳定, 这就需要系统的技术创新活动充满活力、系统结构稳定、受外部干扰后能自我恢复等。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大量引进外部技术而很少有创新成果, 技术创新系统将丧失活力; 创新种群结构经常较大变动, 创新活动难以持续; 创新种群结构过于单一, 会导致系统内部竞争过于激烈, 系统运作风险较大; 创新种群种类过多, 主体间联系过于松散, 会导致系统结构不稳定。由于任何一个种群都是开放的,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干扰, 如果对于外界的变化不能调节适应, 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发挥完善的整体功能。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优化有支持推动作用, 而不是以危害其他系统的健康为代价谋取本系统更高的健康水平。人类活动作用驱动着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等特征发生演变, 如果这种演变结果达不到其社会价值和期望,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就会对人类社会健康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危害, 这就

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 1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健康理念的提出, 在很大程度上拟人化地引用了人体健康的概念。 健康 不仅适用于人类, 也可应用于生态系统这样一个包含生命的超有机体的复杂组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 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20世纪40年代Leopo ld 提出 土地健康 的概念, 并对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研究, 到80年代后期, 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和探索, 生态系统健康学正在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类健康学相互交叉和整合的一门学科。1989年R apport 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他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就是指生态系统组织未受到损害或减弱, 系统远离 生态系统胁迫综合症 (Ecosystem D i stress Syndrom e), 如生产力的下

收稿日期:2007-01-09, 修回日期:2007-04-1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J Y090)

102

苗 红等: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 我们运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状态进行类比分析。对于一个生态系统, 要进行健康评价必须要有相应的标准。尽管对评价标准的争论颇多, 对不同的生态系统尺度选择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公认的标准应该具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临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影响等八个方面, 它们分属于生物物理范畴、社会经济范畴、人类健康范畴以及一定的时间、空间范畴,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个方面。我们从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角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描述, 见表1。

是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同时, 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健康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必需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而且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以能维持健康的人类群体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对外部胁迫具有抵抗力。所谓外部胁迫是自然、经济、社会给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带来的各种风险的总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有:市场风险、资源供给风险、政策风险等。一个健康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应具有较强的承受外来风险的能力, 才能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保持持续创新并得以生存。

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的行为

表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类比分析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能量输入和营养循环容量, 其外在表现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状况、群落覆盖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的商业转化能力, 其外在表现为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发明专利数量等。

技术创新主体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多样性, 以及创新主体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包括创新主体辛普森指数、主导产业优势度、产业链形成及产业集群程度。

是系统保持持续创新, 抵御技术、市场、金融、政策等风险得以生存的能

恢复力

在生态系统中表现为系统抵抗外部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力, 包括系统承受外来风险的能力, 以及自救能力, 即创新主体在受到干扰后自我恢复的能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

对邻近系统的破坏(影响)

在生态系统中表现为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功能, 如涵养水源、水体净化、提供旅游娱乐、减少水土流失。

健康的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邻近系统的破坏为零, 而不健康的系统会对相连的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生态系统的变化会通过许多途径影响人类健康, 人类的健康本身可作为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生态系统健康的反映。与人类相关又对人类影响小或没有影响的生态系统为健康的系统。

所有被管理的生态系统依赖于外部输入来维持其生产力。健康的生态系统对外部的输入会大量减少。

健康生态系统可用于收获可更新资源、旅游、保护水源等各种用途和管

管理选择

理, 退化的和不健康的生态系统不再具有多种用途和管理选择, 而仅能发挥某一方面的功能。

对应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存在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影响, 如对自然环境质量的保护、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对人类社会环境质量的改善等角度进行描述。其中, 自然环境质量对应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修复净化功能, 可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G D P 能耗、环保投资指数等方面衡量; 社会经济贡献对应生态系统生产、创造功能, 可从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人均工业增加值等方面衡量。

人类社会环境质量对应生态系统的人类社会环境改善功能, 可从创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衡量。

健康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要有良好的自我维持能力, 一个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没有自主创新而依赖大量外部技术才能维持一定的产出时, 则这个生态系统就是不健康的。

健康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仅表现在由于技术创新产生的经济功能, 而且表现出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功能等多种功能。

活力

组织

在生态系统中表现为复杂性, 由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相关性(共生、互利共生和竞争) 的程度决定。

外部输入减少

根据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类比分析, 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整理如表2

由于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具有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 建立其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生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结合以上原则, 根据表2的分析, 本文从系统的自组织健康程度、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的外部胁迫三个角度考虑, 建立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并提出评价指标对应的生态学含义。

表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

目标层A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

准则层B 系统自组织健康程

组织准则层C 活力

指标层D

创新主体数量占系统企业总数比重每十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系统销售产值比重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

对应生态学含义创新群落盖度第一生产力生产者生长发育状况物种多样性

苗 红等: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续上表

主导产业优势度

优势物种/系统特色

103

产业链形成状态

自我恢复能力

系统预警机制完备度产品项目技术水准R &D 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R &D 人员数占职工总数比重

系统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质量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单位GDP 能耗环保投资指数

社会经济贡献人类社会环境质量

外部胁迫

输入输出胁迫宏观管理胁迫

总资产贡献率人均工业增加值对创业环境满意度对生活环境满意度资源供给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

共生竞争状况系统免疫力系统竞争力系统维持力

生产环境修复净化功能

生产、创造价值功能人类社会环境改善功能外部胁迫

较满意的个体比例(对创业环境程度比较满意的个体数/样

本数) 来表示。对生活环境满意度指对系统居住环境、通信、医疗、娱乐等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统计用对生活环境程度比较满意的个体比例(对生活环境程度比较满意的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政策风险是指社会政治、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等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不利影响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统计用政策风险较小的个体比例(政策风险较小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市场风险是指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 市场接受的时间、市场寿命及市场开发所需资源投入强度等难以确定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统计用市场风险较小个体比例(市场风险较小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资源供给风险是指由于供应方原因无法获得资金、人力、原辅材料、设备、技术的进口许可等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 通过调查统计用资源供给风险较小个体比例(资源供给风险较小个体数/样本数) 来衡量。

3 结束语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评价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分析, 为系统评价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

[1]黄鲁成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

2003(1):23-25

[2]孔红梅, 赵景柱, 马克明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4):486-490

[3]闫旭骞 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 2004

[4]LEOPOLD A W il d erness as a l and l aboratory [J].L i vi ng W il der n ess , 1941(6) 3

[5]RAPP ORT D J W hat con stitutes ecosyste m healt h? [M].Pers p ec

tives i n B i ology and M ed i ci n e , 1989(33):120-132

[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要点[B /L].http ://www cat 898 com

[7]RAPPORT D J Ecosys t e m H ea l th [M ].Oxford:B l ackw ell S ci

ence 1998

[8]COSTANZ A R, NORTON B G, HAS H ELL B D E cosyste m H ealt h :

N e w G oals for Environm en t alM an age m en t [J].W ash i ngt on D C :

land Press , 1992

Is

在表3中, 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是用来反映某一区域创

新群落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的指标。常用而有效的是辛普森(s i m pson) 指数:D =1- [Ni (Ni -1) ]/N (N-1) (D [0, 1]) 。式中N 为总个体数, N i 为按产业领域(如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材料) 划分的个体数。一般情况下, 辛普森指数越大, 系统的组织结构越稳定。主导产业优势度主要反映各创新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优势度越大, 说明优势产业的地位越突出, 创新系统特色越鲜明,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销售产值前三位行业的销售产值之和/销售产值。产业链形成状态是描述创新群落关联程度的指标。产业链是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 产业关联性越强, 链条越紧密, 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 通过调查统计用创新个体间关联度(系统内存在产品或技术销售或合作协议的个体数量/个体总量) 来衡量。预警机制是创新主体主动对可能面临的危机所作的各种准备。预警机制越完善, 创新主体受到干扰或损害时, 自我恢复的时间越短。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预警机制的完备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具有完备的预警机制的创新主体数/创新主体总数。产品项目技术水准是反映系统现有技术水平的指标, 产品项目技术水准越高, 系统竞争力越强,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系统拥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项目/项目总数。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系统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 说明系统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的指标,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总资产贡献率(%) =(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 100%, 其中,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2。创业环境满意度指系统中个体对区域管理、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开放度等创业环境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统计用对创业环境程度比

作者简介:苗红(1977-), 女, 吉林镇赉人,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黄鲁成(1956-), 男, 河北徐水人,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科技管理。

(本文责编:陈 夏)


相关内容

  • 宁夏沿黄城市带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 摘要:以宁夏沿黄城市带为例,运用AHP法和模糊数学法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沿黄城市带健康度为0.32,属于不健康.根据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功能的分析,设计出了它的健康恢复技术方案.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健康恢复技术方案: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宁夏沿黄城市带 中图分类号:X82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
  • 杨 洁等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 杨 洁 毕 军 顾朝林 周鲸波 1,2 1 3 4 (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2.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江苏苏州215011;3.南京大学城资系,江苏南 ...

  •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26卷第2期干旱区地理 V0126No2 2003年6月 ARID 1,AND GEOGRAPHY ]un 2003 文章编号:1000-6060(2003)02-0166-07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徐燕 周华荣 (中国科学院新葺匠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生态 ...

  • 贵州土地石漠化原因及防治初探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0fAnhui埘.Sei.2008.36(28):12490-12491 责任编辑陈红红责任校对傅真治 贵州土地石漠化原因及防治初探 梁丹丹,张兆干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以贵州为研究区域,介绍了贵州土地石漠化的概念与现状,分析了贵州 ...

  • 流域水环境问题与保护方法初探
  • 流域水环境问题与保护方法初探 ----以重庆市梁滩河为例 Preliminary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rotection Methods under Watershed scale -----Liangtan River in Cho ...

  • A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
  • 城市生态 [文章编号]1006-3862(2001)06-0054-05 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 Eco-citybuildingandindicatorsystem 郭秀锐 杨居荣 毛显强 李向前 GUOXiu-ruiYANGJu-rongMAOXian-giangLIXiang-gian (北 ...

  •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发展策略研究
  •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 发展策略研究 熊鹰,李艳梅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长沙410114) 摘要: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状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出发,确定|r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 ...

  •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探讨
  • 第25卷第3期2008年6月长江科学院院报 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Vd.25No.3Jun.2008 文章编号:1001-5485(2008)03-0062-05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探讨 刘洪鹄1,赵玉明2.王秀颖2.冯艳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