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掘"东夏国"遗存 瓮城呈"弓"状|考古|考古发掘

原标题:中国首次发掘古“东夏国”遗存

新华网长春9月28日电(记者周长庆 刘硕)最新考古发掘证实,位于东北吉林省图们市的磨盘村山城是中国古代“东夏国”的“南京”治所。这是中国首次对“东夏国”这个仅存在19年的地方政权的遗存进行发掘。

“东夏国”建于公元1215年,是金末元初一个名为“蒲鲜万奴”的女真人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其疆域东至日本海,西至长白山区张广才岭一带,北到松花江中游,南至今朝鲜的咸境道。牡丹江、图们江、绥芬河流域是其主要活动区域。公元1233年,“东夏国”被蒙古军队所灭。

据《元史·石抹阿辛传》记载:査剌“从国王军征万奴,围南京,城坚如立铁,查剌命偏将先警其东北,亲奋长槊大呼,登西南角,摧其飞橹,手斩陴卒数十人,大军乘之,遂克南京”。这是中国现存关于“东夏国”的极少数文献记载之一。

磨盘村山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长白山脉的山间盆地和狭长的河谷平原,城墙沿山脊而筑,周长达4549米,城墙内部面积104公顷。为制定磨盘村山城的总体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部门成立考古队,从去年9月开始对该山城进行发掘。

考古发现,这座山城开辟在城东墙、北墙、西墙处的三座主要城门均有瓮城,另在东南墙、西北墙上设有两个便门。城内遗迹极为丰富,中心部位的宫殿区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殿址自南向北顺坡依次排列,两侧另有若干配殿,宫殿区的周边还有三座小城以及部分居住址遗迹。

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在城内发现兽面瓦当、滴水檐瓦以及钱币、箭镞、铁斧等500多件文物,多为金代所制。部分出土文物花纹清晰,保存完好。专家认为,山城内出土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玉质带式等文物,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可靠性,证实了该城址就是金末元初“东夏国”的“南京”治所。

考古人员测量发现,磨盘村山城现存城墙遗迹高达3.4米,推测城墙正常高度当在4米左右,其中城门附近城墙顶端到基础的高度最高达5.5米。目前山城的城墙主体保存基本完好,大多被土壤覆盖。

记者在磨盘村山城三座殿址中的第二座殿址发掘现场看到,宫殿址总面积近300平方米,50余块直径在60公分左右的础石排列密集。据延边州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丁原翔介绍,这种极为特殊的宫殿建筑格局目前还不明确,不排除曾存在地梁等构件的可能。

山城北门址及瓮门址是考古人员今年重点发掘的区域之一。该瓮城整体呈“弓”状。考古人员在北门址及瓮门址的门道内均发现了不多见的地栿(地栿上原有叉排木柱)以及部分门板残片。

据磨盘村山城考古队领队、延边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强介绍,历经800余年时间,城门内的地栿木质依然保存较好,这在东北考古发掘过程中实属罕见。接下来将邀请专家对这些木质遗存进行妥善保护。

专家认为,此次磨盘村山城考古发掘是中国首次对“东夏国”遗存进行的发掘清理,开启了学术界对东夏国遗存的认知,并以确凿的考古新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又补充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吉林省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磨盘村山城的保护规划。考古人员还将对山城开展进一步考古发掘和大面积考古勘探工作,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山城的形制、布局以及宫殿区的建筑格局,为其保护方案的实施和未来的可持续利用夯实基础。

原标题:中国首次发掘古“东夏国”遗存

新华网长春9月28日电(记者周长庆 刘硕)最新考古发掘证实,位于东北吉林省图们市的磨盘村山城是中国古代“东夏国”的“南京”治所。这是中国首次对“东夏国”这个仅存在19年的地方政权的遗存进行发掘。

“东夏国”建于公元1215年,是金末元初一个名为“蒲鲜万奴”的女真人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其疆域东至日本海,西至长白山区张广才岭一带,北到松花江中游,南至今朝鲜的咸境道。牡丹江、图们江、绥芬河流域是其主要活动区域。公元1233年,“东夏国”被蒙古军队所灭。

据《元史·石抹阿辛传》记载:査剌“从国王军征万奴,围南京,城坚如立铁,查剌命偏将先警其东北,亲奋长槊大呼,登西南角,摧其飞橹,手斩陴卒数十人,大军乘之,遂克南京”。这是中国现存关于“东夏国”的极少数文献记载之一。

磨盘村山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长白山脉的山间盆地和狭长的河谷平原,城墙沿山脊而筑,周长达4549米,城墙内部面积104公顷。为制定磨盘村山城的总体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部门成立考古队,从去年9月开始对该山城进行发掘。

考古发现,这座山城开辟在城东墙、北墙、西墙处的三座主要城门均有瓮城,另在东南墙、西北墙上设有两个便门。城内遗迹极为丰富,中心部位的宫殿区中轴线上有三座宫殿殿址自南向北顺坡依次排列,两侧另有若干配殿,宫殿区的周边还有三座小城以及部分居住址遗迹。

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在城内发现兽面瓦当、滴水檐瓦以及钱币、箭镞、铁斧等500多件文物,多为金代所制。部分出土文物花纹清晰,保存完好。专家认为,山城内出土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玉质带式等文物,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可靠性,证实了该城址就是金末元初“东夏国”的“南京”治所。

考古人员测量发现,磨盘村山城现存城墙遗迹高达3.4米,推测城墙正常高度当在4米左右,其中城门附近城墙顶端到基础的高度最高达5.5米。目前山城的城墙主体保存基本完好,大多被土壤覆盖。

记者在磨盘村山城三座殿址中的第二座殿址发掘现场看到,宫殿址总面积近300平方米,50余块直径在60公分左右的础石排列密集。据延边州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丁原翔介绍,这种极为特殊的宫殿建筑格局目前还不明确,不排除曾存在地梁等构件的可能。

山城北门址及瓮门址是考古人员今年重点发掘的区域之一。该瓮城整体呈“弓”状。考古人员在北门址及瓮门址的门道内均发现了不多见的地栿(地栿上原有叉排木柱)以及部分门板残片。

据磨盘村山城考古队领队、延边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强介绍,历经800余年时间,城门内的地栿木质依然保存较好,这在东北考古发掘过程中实属罕见。接下来将邀请专家对这些木质遗存进行妥善保护。

专家认为,此次磨盘村山城考古发掘是中国首次对“东夏国”遗存进行的发掘清理,开启了学术界对东夏国遗存的认知,并以确凿的考古新发现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又补充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吉林省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磨盘村山城的保护规划。考古人员还将对山城开展进一步考古发掘和大面积考古勘探工作,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山城的形制、布局以及宫殿区的建筑格局,为其保护方案的实施和未来的可持续利用夯实基础。


相关内容

  • 水洞沟景区中文导游词
  • 导游词语音版1 编号001 博物馆概况,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到水洞沟景区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它的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名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它摒弃了传统展馆的展示形式,以大型雕塑.超大型半景画.幻影成像.实景.文物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 ...

  • 文物2013年07期--再谈梁思永先生与中国考古学_纪念_省略_暨昂昂溪文化学术研讨会_上的发言_张忠培
  • 再谈梁思永先生与中国考古学 ---"纪念梁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 暨昂昂溪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忠培(故宫博物院教授) 梁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已经80周年了.今年,是梁思永先生106岁华诞,遗憾的是,56年前,他就已和我们分手,告别了人间.梁先生只活了50年.他的 ...

  • 田野考古教案
  • 第一单元田野考古的基础理论(10学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 [教学重点]:田野考古学的界说.基本概念.工作的方式.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遗存.遗物.遗迹的概念区别和正确使用.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 -.什么是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 ...

  • 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研究--植物考古资料
  • 一 世界有四个农业起源中心区,即西亚.中国.非洲北部和中南美洲,其中西亚是小麦的故乡.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新月地带(Fertile Crescent),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存出土于EPPNB(早前陶新石器时代 ...

  • 田野考古学
  • 田 野 考 古 学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 陈洪海 副教授 第一章 田野考古学概说 1-1,考古学的研究体系 1-1-1,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1-1-1-1,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考古学虽然不拒绝文献资料,但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实物资料来复原历史.而研究技术和方法又是考古资料的特性决定了的.概括 ...

  • 考古学通论 汇总
  • 考古学通论 一.考古学: 1. 考古学的定义: ①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获得的.考古 ...

  • 关于牛河梁遗址的重新认识
  • 作者:安志敏 考古与文物 2003年03期 一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是我国东北发现的重要史前遗址之一.自1983年开始发掘以来,以"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的发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86年由于考古学家发表的众多讲话和传媒的互动配合,形成了一个热点.以红山文化为基础而提出了&quo ...

  • 考古学概论复习资料
  • 1.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2. 遗迹是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生居死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设施,多属于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3. 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多属于可移动性的器物. 4. 遗迹和遗物统称为文化遗 ...

  • 南京古建筑修复工作调研
  • 目录 1背景介绍 .................................................................................................................... 2 1.1 调查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