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功和电功律(第2课时)

电功和电功律(第2课时)

一、本节知识目标

1.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能正确应用电流、电压关系来确定电阻、功率的关系。

2. 能对电路的连接方式加以识别,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电路做出等效或简化的处理。 3. 理解对电路分析的基本思路,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方法。 二、难点讨论

1. 串联和并联电路(以两只电阻为例)

(1)电阻的串联 ① 基本特点

1)电路中的各处电流相等:I =I 1=I 2 2)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U =U 1=U 2 ② 重要推论

1)总电阻等于多分电阻之和:R =R 1+R 2

由U =U 1+U 2,两边都除以I 得

U U 1U 2U 1U 2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到R =R 1+R 2。 I I I I 1I 2

U U 1U 2

== R R 1R 2

2)电压按跟电阻成正比分配:

由欧姆定律改写I =I 1=I 2得:

U U 1U 2

===I R R 1R 2

P P 1P 2

==。 R R 1R 2

3)功律功率按跟电阻成正比分配:

由P =UI =I 2R 、I =I 1=I 2得::

P P 1P 22

===I R R 1R 2

4)总功率等于各电阻功率之和:P =P 1+P 2

由,两边都乘以电流I 得:UI =U 1I +U 2I =U 1I 1+U 2I 1=P 1+P 2。 (2)电阻的并联 ① 基本特点

1)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U =U 1=U 2 2)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I 1+I 2 ② 重要推论(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 1)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111=+。 R R 1R 2

2)电流按跟电阻成反比分配:IR =I 1R 1=I 2R 2 3)功率按跟电阻成反比分配:PR =P 1R 1+P 2R 2 4)总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P =P 1+P 2 2. 电路的识别与简化

在并联中必有节点,可用节点电流法(流入与流出的总电流必相等)来分析。在串联

中随着电流的流向,电阻上的电势逐渐降低,可用电势法来分析。

(1)理想的电流表内阻为零,看成短路。 (2)理想的电压表内阻无穷大,看成开路。 (3)电容器在电路执达稳定时,看成开路。

(4)凡等电势的点,既可看成两点用导线直接相连,也可看成两点间开路。 3. 电路的动态分析

(1)将电路等效位为有几个部分串联而成,确定电阻不变的部分和电阻变化的部分。 (2)先分析电阻不变的那部分串联电路,再由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分析电阻值变化的部分电路。

典型例题

【例1】将分别标有“100Ω、4W ”和“12.5Ω、8W ”的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则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________V,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A。这一并联电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解析】由P =U 2/R 得两电阻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0V 和10V 。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允许加的最高的电压为10V 。两电阻并联的电阻值R 并=

R 1R 2100⨯12. 5100

==

R 1+R 2100+12. 59

(Ω),故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m =

U 2100

==0.9(A )。这一并联电路的额定功率R 并100/9

P =I m ·U 2=0.9×100=9(W)。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路的额定功率也可用并联电路中电流、功率的分配关系求。由P =I 2R 得两电阻的额定电流分别是0.2A 和0.8A ,当加上最高电压10V 时I 2=0.8A,R 1中的实际电流I 1′=

R 212. 5I 2=×0.8=0.19(A ),I m = I 1′+I2=0.1+0.8=0.9(A)。R 1的实际功率

100R 1

P 1′=

R 212. 5

P 2=×8=1(W ),P = P1′+P 2=1+8=9(W )

100R 1

点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功率均按跟电阻成反比分配,与额定电流、额定功率无关。

【例2】如图15-3-1所示,电源U =15V不变,电阻R 1=2Ω、R 2=3Ω、R 3=6Ω,则当a 、b 间接一只理想电流表时,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当a 、b 间接一只理想的电压表时,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V。

【解析】当a 、b 设间电流表时,电路为R 2与R 3并联后再与R 1串联,电流表的读数为R 3的电流,R 2与R 3的并联值R 23=

R 2R 3R 233⨯62

==2(Ω)。U 23=U =×15=7.5

2+2R 2+R 33+6R 2+R 23

(V ),I 3=

U 237. 5

==1.25(A )。 6R 3

当a 、b 间接电压表时,电路为R 1与R 2串联,电压表读数为R 2两端的电压(R 3两端没有电压)。

R 23U 2=U =×15=9(V )

2+3R 1+R 2

R 3 a b

【例3】如图15-3-2所示,电阻R 1=2Ω,R 2=4Ω。

电容C =5μF。电源电压U =6V不变,分别求电件电键断开和闭合两种情况下,电路大稳定状态后电容器的带电量和电源对电路提供的功率。

【解析】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当电路达稳定状态时,相当于一个断路元件。

S 断开时,C 通过R 3接在R 1联两端,C 两端的电压为R 1两端电压U 1=

图15-3-1

R 1

R 2

R 12

U =×6=2(V ),电容器

2+4R 1+R 2

2

2

带电量Q 1=CU 1=5×10-6×2=1×10-5(C ),下极板带正电,电源提供的功率P 1=

S

6U

==6(W )。

R 1+R 22+4

并接在

R 2

两端,电日电容器带电量

闭合时,C

Q 2=CU 2=C ×

R 24

U =5×10-6××6=2×10-5(C )上板带正电,电源提供的功率

2+4R 1+R 2

62U 2U 2

P 2=+=6+=12(W )

6R 1+R 2R 3

【例4】如图15-3-3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当可变电阻R 3的滑动端P 自左向右

滑动的过程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各电阻的电流分别值怎样变化?

【解析】分析步骤几要点:

(1)确定电路的组成,电路由两部分串联而成,

一部分为R 1,另一部分又有两条支路组成,一条支路为R 4,再一条支路为R 2与R 3串联的电路,这条支路的电

阻变化(P 向右移动时R 3变小)导致总电阻的减小。 (2)由欧姆定律确定阻值不变的部分电路的物理量变化。R 3↓→总电阻R ↓→总电流I =

U

↑→U 1=IR 1↑即通R

过R 1的电流增大,R 1两端的电压升高。

(3)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阻值变化的部分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如这部分电路中再包含有阻值不变和变化的电路,仍应先分析阻值不变的电路)。U 1↑→U 右=U 4=U -U 1↓→I 4=

U 4

↓;I ↑、I 4↓→I 2=I 3=I -I 4↑→U 2=I 2R 2↑;U 右↓、U 2↑→U 3=U 右-U 2↓。 R 4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在种即自己家中更换电路中的熔断丝时,考虑到家中有几盏照明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用点电器的实际需要和安全,应选用熔断丝的电流约为( ) A. 50A B. 10A C. 5A

D. 1A

2. 图15-3-4所示的电路中,L 1、L 2是两个不同的小

灯泡,a 、b 间有恒定的电压,他们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有滑动时,发生的现象是( ) 图15-3-4

A. L 1亮度不变,L 2变暗 B. L 1变暗,L 2变亮

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 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

3. 如图15-3-5所示,电阻R 1、R 2、R 3的功率相等,则它们的阻值之比R 1:R 2:R 3等于( )

R 2

A. 1:1:1

B. 1:2:2

C. 1:4:4 D. 4:1:1

4. 电阻R 1、R 2、R 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 1=10Ω,图15-3-5

R 3=5Ω,R 1两端电压为12V ,则( )

A. 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0.6A B. 电阻R 2的阻值为20Ω

C. 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 D. 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

5. 电阻R 1和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的电流强度是通

过R 2的电流强度的n 倍,则当R 1和R 2串联在电路中时,R 1两端的电压U 1和U 2两端的电压U 2之比为( )

B A A. n :1 R 1

B. 1:n

15-3-6 C. n 2:1

D. 1:n 2

6. 三只电阻值相等连接成图15-3-6所示的电路图,由于某种原因,其中有一只电阻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导致R AB >R BC ,则可能的原因是( )

A. R 1变小 B. R 2变小 C. R 3变大 D. R 3变小

7. 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R 1和R 2串联后接在电压恒为12V 的

电路中,现把一只内阻不是很大的电压表接在R 1两端,示数为8V 。

如图15-3-7所示。如果把该电压表改接到R 2的两端,则电压表的

实市示数( )

图15-3-7

A. 小于4V

B. 等于4V C. 大于4V 而小于8V D. 等于或大于8V

R

8. 在图15-3-7所示的电路中, 接在滑动变阻器R ab 两端的电压恒为2V ,滑动片P 处在ab 的正中央,下列四种情况中,R 上的电压最接近1V 的前情况是( )

图15-3-7

A. R ab =200Ω,R =100Ω B. R ab =200Ω,R =400kΩ C. R ab =10kΩ,R =100Ω D. R ab =10kΩ,R =400kΩ

9. 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细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图15-3-8所示,则( )

A. 串联时,阻值大的作粗调

15-3-8

B. 串联时,阻值大的作微调

C. 并联时,阻值大的作微调 D. 并联时,阻值大的作粗调 10. 把两个相同的电灯分别接成图

15-3-9中的(a ) 、(b ) 两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P a 、P b ,两个变阻器消耗的电

功率分别是P a ′、P b ′,则可以判定

( ) A. P a =2 Pb

图15-3-9 B. P a =2P b

C. P a ′=2P b ′ D. P a ′>P b ′ 二、填空题

11. 电阻R 1:R 2:R 3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5-3-10所示,若将它们串联接如电路后,他它们的电压之比U 1:U 2:U 3=_________,功率之比P 1:P 2:P 3=_________。

12. 电阻R 1和R 2并联后接入电路,已知R 1=4Ω,R 1的功率P 1=1W,干路中的电流强度I =1.5A,则R 2=_________Ω,电路的总功率P =_________W。

13. 如图15-3-11所示,R 1=12kΩ,R 2=8kΩ,R 3=20kΩ,R 4=600Ω。当变阻器的滑动头至最上端和最下端时,A 、B 间的总电阻分别是________Ω、________Ω,变阻器的滑动头在移动过程中,A 、B 间电阻的最大值是________Ω。

电功和电功律(第2课时)

一、本节知识目标

1.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能正确应用电流、电压关系来确定电阻、功率的关系。

2. 能对电路的连接方式加以识别,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电路做出等效或简化的处理。 3. 理解对电路分析的基本思路,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方法。 二、难点讨论

1. 串联和并联电路(以两只电阻为例)

(1)电阻的串联 ① 基本特点

1)电路中的各处电流相等:I =I 1=I 2 2)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U =U 1=U 2 ② 重要推论

1)总电阻等于多分电阻之和:R =R 1+R 2

由U =U 1+U 2,两边都除以I 得

U U 1U 2U 1U 2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到R =R 1+R 2。 I I I I 1I 2

U U 1U 2

== R R 1R 2

2)电压按跟电阻成正比分配:

由欧姆定律改写I =I 1=I 2得:

U U 1U 2

===I R R 1R 2

P P 1P 2

==。 R R 1R 2

3)功律功率按跟电阻成正比分配:

由P =UI =I 2R 、I =I 1=I 2得::

P P 1P 22

===I R R 1R 2

4)总功率等于各电阻功率之和:P =P 1+P 2

由,两边都乘以电流I 得:UI =U 1I +U 2I =U 1I 1+U 2I 1=P 1+P 2。 (2)电阻的并联 ① 基本特点

1)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U =U 1=U 2 2)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I 1+I 2 ② 重要推论(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 1)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111=+。 R R 1R 2

2)电流按跟电阻成反比分配:IR =I 1R 1=I 2R 2 3)功率按跟电阻成反比分配:PR =P 1R 1+P 2R 2 4)总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P =P 1+P 2 2. 电路的识别与简化

在并联中必有节点,可用节点电流法(流入与流出的总电流必相等)来分析。在串联

中随着电流的流向,电阻上的电势逐渐降低,可用电势法来分析。

(1)理想的电流表内阻为零,看成短路。 (2)理想的电压表内阻无穷大,看成开路。 (3)电容器在电路执达稳定时,看成开路。

(4)凡等电势的点,既可看成两点用导线直接相连,也可看成两点间开路。 3. 电路的动态分析

(1)将电路等效位为有几个部分串联而成,确定电阻不变的部分和电阻变化的部分。 (2)先分析电阻不变的那部分串联电路,再由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分析电阻值变化的部分电路。

典型例题

【例1】将分别标有“100Ω、4W ”和“12.5Ω、8W ”的两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则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________V,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__A。这一并联电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解析】由P =U 2/R 得两电阻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0V 和10V 。两电阻并联时两端的电压相等,允许加的最高的电压为10V 。两电阻并联的电阻值R 并=

R 1R 2100⨯12. 5100

==

R 1+R 2100+12. 59

(Ω),故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m =

U 2100

==0.9(A )。这一并联电路的额定功率R 并100/9

P =I m ·U 2=0.9×100=9(W)。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路的额定功率也可用并联电路中电流、功率的分配关系求。由P =I 2R 得两电阻的额定电流分别是0.2A 和0.8A ,当加上最高电压10V 时I 2=0.8A,R 1中的实际电流I 1′=

R 212. 5I 2=×0.8=0.19(A ),I m = I 1′+I2=0.1+0.8=0.9(A)。R 1的实际功率

100R 1

P 1′=

R 212. 5

P 2=×8=1(W ),P = P1′+P 2=1+8=9(W )

100R 1

点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功率均按跟电阻成反比分配,与额定电流、额定功率无关。

【例2】如图15-3-1所示,电源U =15V不变,电阻R 1=2Ω、R 2=3Ω、R 3=6Ω,则当a 、b 间接一只理想电流表时,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当a 、b 间接一只理想的电压表时,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_V。

【解析】当a 、b 设间电流表时,电路为R 2与R 3并联后再与R 1串联,电流表的读数为R 3的电流,R 2与R 3的并联值R 23=

R 2R 3R 233⨯62

==2(Ω)。U 23=U =×15=7.5

2+2R 2+R 33+6R 2+R 23

(V ),I 3=

U 237. 5

==1.25(A )。 6R 3

当a 、b 间接电压表时,电路为R 1与R 2串联,电压表读数为R 2两端的电压(R 3两端没有电压)。

R 23U 2=U =×15=9(V )

2+3R 1+R 2

R 3 a b

【例3】如图15-3-2所示,电阻R 1=2Ω,R 2=4Ω。

电容C =5μF。电源电压U =6V不变,分别求电件电键断开和闭合两种情况下,电路大稳定状态后电容器的带电量和电源对电路提供的功率。

【解析】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当电路达稳定状态时,相当于一个断路元件。

S 断开时,C 通过R 3接在R 1联两端,C 两端的电压为R 1两端电压U 1=

图15-3-1

R 1

R 2

R 12

U =×6=2(V ),电容器

2+4R 1+R 2

2

2

带电量Q 1=CU 1=5×10-6×2=1×10-5(C ),下极板带正电,电源提供的功率P 1=

S

6U

==6(W )。

R 1+R 22+4

并接在

R 2

两端,电日电容器带电量

闭合时,C

Q 2=CU 2=C ×

R 24

U =5×10-6××6=2×10-5(C )上板带正电,电源提供的功率

2+4R 1+R 2

62U 2U 2

P 2=+=6+=12(W )

6R 1+R 2R 3

【例4】如图15-3-3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当可变电阻R 3的滑动端P 自左向右

滑动的过程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各电阻的电流分别值怎样变化?

【解析】分析步骤几要点:

(1)确定电路的组成,电路由两部分串联而成,

一部分为R 1,另一部分又有两条支路组成,一条支路为R 4,再一条支路为R 2与R 3串联的电路,这条支路的电

阻变化(P 向右移动时R 3变小)导致总电阻的减小。 (2)由欧姆定律确定阻值不变的部分电路的物理量变化。R 3↓→总电阻R ↓→总电流I =

U

↑→U 1=IR 1↑即通R

过R 1的电流增大,R 1两端的电压升高。

(3)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确定阻值变化的部分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如这部分电路中再包含有阻值不变和变化的电路,仍应先分析阻值不变的电路)。U 1↑→U 右=U 4=U -U 1↓→I 4=

U 4

↓;I ↑、I 4↓→I 2=I 3=I -I 4↑→U 2=I 2R 2↑;U 右↓、U 2↑→U 3=U 右-U 2↓。 R 4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 某同学在种即自己家中更换电路中的熔断丝时,考虑到家中有几盏照明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用点电器的实际需要和安全,应选用熔断丝的电流约为( ) A. 50A B. 10A C. 5A

D. 1A

2. 图15-3-4所示的电路中,L 1、L 2是两个不同的小

灯泡,a 、b 间有恒定的电压,他们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有滑动时,发生的现象是( ) 图15-3-4

A. L 1亮度不变,L 2变暗 B. L 1变暗,L 2变亮

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 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

3. 如图15-3-5所示,电阻R 1、R 2、R 3的功率相等,则它们的阻值之比R 1:R 2:R 3等于( )

R 2

A. 1:1:1

B. 1:2:2

C. 1:4:4 D. 4:1:1

4. 电阻R 1、R 2、R 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 1=10Ω,图15-3-5

R 3=5Ω,R 1两端电压为12V ,则( )

A. 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0.6A B. 电阻R 2的阻值为20Ω

C. 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 D. 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

5. 电阻R 1和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的电流强度是通

过R 2的电流强度的n 倍,则当R 1和R 2串联在电路中时,R 1两端的电压U 1和U 2两端的电压U 2之比为( )

B A A. n :1 R 1

B. 1:n

15-3-6 C. n 2:1

D. 1:n 2

6. 三只电阻值相等连接成图15-3-6所示的电路图,由于某种原因,其中有一只电阻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导致R AB >R BC ,则可能的原因是( )

A. R 1变小 B. R 2变小 C. R 3变大 D. R 3变小

7. 阻值较大的定值电阻R 1和R 2串联后接在电压恒为12V 的

电路中,现把一只内阻不是很大的电压表接在R 1两端,示数为8V 。

如图15-3-7所示。如果把该电压表改接到R 2的两端,则电压表的

实市示数( )

图15-3-7

A. 小于4V

B. 等于4V C. 大于4V 而小于8V D. 等于或大于8V

R

8. 在图15-3-7所示的电路中, 接在滑动变阻器R ab 两端的电压恒为2V ,滑动片P 处在ab 的正中央,下列四种情况中,R 上的电压最接近1V 的前情况是( )

图15-3-7

A. R ab =200Ω,R =100Ω B. R ab =200Ω,R =400kΩ C. R ab =10kΩ,R =100Ω D. R ab =10kΩ,R =400kΩ

9. 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细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图15-3-8所示,则( )

A. 串联时,阻值大的作粗调

15-3-8

B. 串联时,阻值大的作微调

C. 并联时,阻值大的作微调 D. 并联时,阻值大的作粗调 10. 把两个相同的电灯分别接成图

15-3-9中的(a ) 、(b ) 两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P a 、P b ,两个变阻器消耗的电

功率分别是P a ′、P b ′,则可以判定

( ) A. P a =2 Pb

图15-3-9 B. P a =2P b

C. P a ′=2P b ′ D. P a ′>P b ′ 二、填空题

11. 电阻R 1:R 2:R 3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5-3-10所示,若将它们串联接如电路后,他它们的电压之比U 1:U 2:U 3=_________,功率之比P 1:P 2:P 3=_________。

12. 电阻R 1和R 2并联后接入电路,已知R 1=4Ω,R 1的功率P 1=1W,干路中的电流强度I =1.5A,则R 2=_________Ω,电路的总功率P =_________W。

13. 如图15-3-11所示,R 1=12kΩ,R 2=8kΩ,R 3=20kΩ,R 4=600Ω。当变阻器的滑动头至最上端和最下端时,A 、B 间的总电阻分别是________Ω、________Ω,变阻器的滑动头在移动过程中,A 、B 间电阻的最大值是________Ω。


相关内容

  • 高二物理寒假教学计划
  • 高二物理 教学计划 内容安排 高二物理选修 3-1:静电场(1.5 课时) .恒定电流(1.5 课时) .磁场(1.5 课时) . 高二物理选修 3-2:电磁感应(1.5 课时) .交变电流.传感器(1 课时) 电磁场综合训练(1 课时) 新课:动量(1 课时)冲量(1 课时) 安排原因 复习高二第 ...

  • 第一中学高二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文
  •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电磁感应现象(A ) [教学内容] 一.预习作业 1.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启发下,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发现的. 2. 磁通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高中物理2.1电源和电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1
  • 选修3-1第二章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②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 ...

  •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复习教案
  •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复习教案 一.电磁感应现象 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以上表述是充分必要条件.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满足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就必然产生感应电流:反之,只要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电路一定是闭合的,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也一定发 ...

  • 高二物理恒定电流经典试题
  • 高二物理 恒定电流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某电解池,如果在1s 时间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0×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面积为0.1m 2的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强度是:( ) A .0A B.0.8A C.1.6A D.3.2A 2.关于电功和电热的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 班级:高二( )班: 学号: 姓名: 选修3-2电磁感应 第1.2节电磁感应的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自主学习] 1.奥斯特实验的启迪:自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现象后,根据对称性思考,物理学 家提出能否利用磁生电呢? 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经过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成功.他将"磁生 ...

  •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第一章知识点
  • 1.1电荷 库仑定律 一.电荷 电荷守恒 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1.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转移.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并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

  • 高二物理试题
  • 1.如图所示,在直线MN 上有一个点电荷,A .B 是直线MN 上的两点,两点的间距为L , 场强大小分别为E 和2E. 则A A .该点电荷一定在A 点的右侧 B .该点电荷一定在A 点的左侧 C .A 点场强方向一定沿直线向左 D .A 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 点的电势 2.电工穿的高压作业服是用铜 ...

  •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
  •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 罗章俊 一.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数物理基础差, 底子溥,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除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外还应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则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高二物理选修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