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二节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导学案
编号2.2.3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罗琼 审核:黄芊芊 使用时间:2011.10
一、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发展的普遍性
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唯物辩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4、重点:发展的实质; 难点: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
学习本框时,运可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的具体分析,归纳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然后从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中把握发展的实质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2、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分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三、课文梳理:(阅读课文P63-67,完成1-3题,10分钟完成,在课文找出即可)
1、世界包括几个领域?为什么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什么是发展?把握发展概念应注意哪两点?
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你过去是怎样判断新旧事物的?判别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有哪些?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求助吧。
四、知识拓展:
1、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两观点统一在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正是由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3、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五、自主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人类交通运输发展史:步行——马车——火车——飞机
牛顿的经典力学诞生后200多年,人们对些一直深信不疑,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涂,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林堡等人在某些领域得出了与牛顿的经典力学完全不同的结论。整个宇宙都江堰市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被打破了。
这些例子分别属于哪些领域?共同说明什么问题?(A级,请参看课文自主做。)
2、请同学们说说下列句子蕴涵什么哲理?哪种观点体现发展的观点(B级)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浪子回头金不换
3、下列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B级)
A、股份合作制 B、电脑算命 C、新出现的事物 D、1921年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 E、博客、QQ F、禽流感 G、木马程序 H、返祖现象(如生出“毛孩”)I、铁饭碗
总结:(1)新事物是指:
旧事物是指:
(2)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第一、
第二、
(3)在判断新旧事物 标准问题上,有哪些错误的标准?(各举一例子说明,自主)
5、趣味阅读: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是女主人推了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 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 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其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八、本框原理归纳:
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九、课堂练习
国内外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思想也随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上述事实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 )(A级)
A.一切事物都处于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B.物质和意识都是运动的主体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2、《刻舟求剑》故事中,“求剑人”之举之所以落空,主要原因是( ) (A级)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C.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是运动的 D.否认船、水、剑是物质。
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级)
A.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 B.事物变化过程中循环往复不间断的过程。
C.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和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勇于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 ) (A级)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办事物必须从实际出发
5、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之为“时代的发展”的观点是( ) (A级)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 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级)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运动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绝非任何变化都发展
7、 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B级)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8、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50年来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梁祝》的成功表明( ) (B级)
A.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 B.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
C.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D.艺术创新离不开中西合璧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共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惧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种新时尚。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B级)
第二课第二节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导学案
编号2.2.3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罗琼 审核:黄芊芊 使用时间:2011.10
一、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发展的普遍性
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唯物辩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4、重点:发展的实质; 难点: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
学习本框时,运可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的具体分析,归纳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然后从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中把握发展的实质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2、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分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
三、课文梳理:(阅读课文P63-67,完成1-3题,10分钟完成,在课文找出即可)
1、世界包括几个领域?为什么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什么是发展?把握发展概念应注意哪两点?
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你过去是怎样判断新旧事物的?判别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有哪些?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求助吧。
四、知识拓展:
1、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两观点统一在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正是由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3、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五、自主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人类交通运输发展史:步行——马车——火车——飞机
牛顿的经典力学诞生后200多年,人们对些一直深信不疑,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涂,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林堡等人在某些领域得出了与牛顿的经典力学完全不同的结论。整个宇宙都江堰市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被打破了。
这些例子分别属于哪些领域?共同说明什么问题?(A级,请参看课文自主做。)
2、请同学们说说下列句子蕴涵什么哲理?哪种观点体现发展的观点(B级)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浪子回头金不换
3、下列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B级)
A、股份合作制 B、电脑算命 C、新出现的事物 D、1921年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 E、博客、QQ F、禽流感 G、木马程序 H、返祖现象(如生出“毛孩”)I、铁饭碗
总结:(1)新事物是指:
旧事物是指:
(2)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第一、
第二、
(3)在判断新旧事物 标准问题上,有哪些错误的标准?(各举一例子说明,自主)
5、趣味阅读: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是女主人推了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 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 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其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八、本框原理归纳:
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九、课堂练习
国内外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思想也随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上述事实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 )(A级)
A.一切事物都处于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B.物质和意识都是运动的主体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2、《刻舟求剑》故事中,“求剑人”之举之所以落空,主要原因是( ) (A级)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C.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是运动的 D.否认船、水、剑是物质。
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级)
A.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 B.事物变化过程中循环往复不间断的过程。
C.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和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勇于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 ) (A级)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办事物必须从实际出发
5、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称之为“时代的发展”的观点是( ) (A级)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 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级)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运动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绝非任何变化都发展
7、 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B级)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8、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50年来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梁祝》的成功表明( ) (B级)
A.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 B.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
C.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D.艺术创新离不开中西合璧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共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惧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种新时尚。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B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