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幸福吗》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假日调查《你幸福吗》播出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记者在全国各地随机采访了3500余人,近九成受访者表示“幸福,咋不幸福呢”。与以往的主旋律色彩大相径庭,一些被称为“神回复”的镜头并没有被潜规则,而是原版播出,对此,喝彩的、吐槽的都有。暂且不表立场,不做评论,只分享一下看过后的几点思考:节目策划与舆论反应合拍么?猝不及防的下意识回答真实么?央视还能做些什么?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最美教师张莉莉等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经过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引起大众关于道德滑坡的讨论,郭美美、李刚门等事件发生后很快引起了社会关于官二代、富二代的讨论,纵观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舆论关于某一价值名词的深度讨论,各路学者纷纷出马发表见解看法。而此次《你幸福吗》的播出,大家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神回复”的系列视频上,“我姓曾”“我耳朵不好使”“我是务工人员,不知道这个问题”。大家都在关注着、热议着别人的语出惊人,又有多少人静下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真正思考一下什么是幸福。而节目策划人张宇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策划此节目的目的是“将人们来不及细想的“幸福话题”,直截了当的、真诚的提出来,唤起大家对幸福度的体味”,显然从舆论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完全中枪,但又何妨,有收视率了还管那么多干嘛。 用突然发问的方式让受访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做出下意识的回答,力求真实。这样的方式真的能够提升真实度么?我记得看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书,书中说人在潜意识的环境下往往最真实,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采访时,受访者究竟是意识环境还是潜意识环境?我试想过,把自己置于这样的情况下,多半是讲不出什么的,但我的回答应该也是,幸福啊。但也许这仅仅是一种向外的表达,而向内的想法往往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比如我刚失恋,事实上很难受,但若朋友拍着我的肩膀问我,嘿,还好吧?我还是会说,我很好,没事的。所以,一种是问心的真实,一种是问理的真实。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质疑,那就是受访者和访问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个人觉得也颇有道理。为了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老百姓的生活百态,央视派出七十路记者在全国各地随机采访三千五百余人,总的来说,效果还不错。但笔者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固执的偏向弱势群体,务工人员、留守儿童、大量的城市退休老年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受访者声音又有些不足,不禁要问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呢?基层中的官员呢?为什么不能把话筒递给权贵?进一步思考,我们要做的除了把老百姓的生活百态搬上荧屏,是否还要请社会学家分析这其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起更理性的思考,真正的助推社会的进步。PS:分享一下你看完央视《你幸福吗》后的想法吧!
说说《你幸福吗》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假日调查《你幸福吗》播出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记者在全国各地随机采访了3500余人,近九成受访者表示“幸福,咋不幸福呢”。与以往的主旋律色彩大相径庭,一些被称为“神回复”的镜头并没有被潜规则,而是原版播出,对此,喝彩的、吐槽的都有。暂且不表立场,不做评论,只分享一下看过后的几点思考:节目策划与舆论反应合拍么?猝不及防的下意识回答真实么?央视还能做些什么?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最美教师张莉莉等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经过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引起大众关于道德滑坡的讨论,郭美美、李刚门等事件发生后很快引起了社会关于官二代、富二代的讨论,纵观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舆论关于某一价值名词的深度讨论,各路学者纷纷出马发表见解看法。而此次《你幸福吗》的播出,大家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神回复”的系列视频上,“我姓曾”“我耳朵不好使”“我是务工人员,不知道这个问题”。大家都在关注着、热议着别人的语出惊人,又有多少人静下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真正思考一下什么是幸福。而节目策划人张宇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策划此节目的目的是“将人们来不及细想的“幸福话题”,直截了当的、真诚的提出来,唤起大家对幸福度的体味”,显然从舆论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完全中枪,但又何妨,有收视率了还管那么多干嘛。 用突然发问的方式让受访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做出下意识的回答,力求真实。这样的方式真的能够提升真实度么?我记得看过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书,书中说人在潜意识的环境下往往最真实,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采访时,受访者究竟是意识环境还是潜意识环境?我试想过,把自己置于这样的情况下,多半是讲不出什么的,但我的回答应该也是,幸福啊。但也许这仅仅是一种向外的表达,而向内的想法往往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比如我刚失恋,事实上很难受,但若朋友拍着我的肩膀问我,嘿,还好吧?我还是会说,我很好,没事的。所以,一种是问心的真实,一种是问理的真实。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质疑,那就是受访者和访问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个人觉得也颇有道理。为了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老百姓的生活百态,央视派出七十路记者在全国各地随机采访三千五百余人,总的来说,效果还不错。但笔者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固执的偏向弱势群体,务工人员、留守儿童、大量的城市退休老年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受访者声音又有些不足,不禁要问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呢?基层中的官员呢?为什么不能把话筒递给权贵?进一步思考,我们要做的除了把老百姓的生活百态搬上荧屏,是否还要请社会学家分析这其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起更理性的思考,真正的助推社会的进步。PS:分享一下你看完央视《你幸福吗》后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