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向雄传原文及翻译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河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征召出来当都官从事,后来钟会死了无人收殓下葬,向雄迎丧并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现在钟会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占卜功过,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陷于违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文帝很高兴,与他交谈并饮宴后才让他回去。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累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吴奋、刘毅都是侍中,一同在宫廷门下,起初向雄不跟他们说话。武帝知道后,敕令向雄应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见之后说:“早先接受了诏令,君臣之义了结,可以吗?”说完便离去。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向雄:“我让你恢复君臣友好关系,你为什么故意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用礼义引荐人,用礼义摒退人,现在引荐人如同把人放在膝盖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渊。刘河内(刘毅)不成为我的敌人,已经是很万幸的了,又怎么能恢复君臣友好关系呢?”武帝同意了。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泰始年间(265--274),累官任秦州刺史,赐给他红色旗帜、曲柄伞、鼓吹等仪仗,赏他二十万钱。咸宁初年(275)入朝为御史中丞,迁为侍中,又出朝任征虏将军。太康初年(286),任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司马攸打算回到封国,向雄向天子进谏道:“ 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可不思量。”天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就自己离开了宫殿,后来因愤懑而死。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河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都为他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会把向雄从监狱里征召出来当都官从事,后来钟会死了无人收殓下葬,向雄迎丧并安葬了他。文帝司马昭召见向雄并责备他说:“以前王经死了,你在东市哭他,我不问罪。现在钟会叛逆,你又收殓安葬他,我如果再宽容你,将把王法放在哪里?”向雄说:“从前先王掩埋受刑人的骨骸尸体,仁德润泽朽骨,当时难道先占卜功过,然后才埋葬那些尸骨吗?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法令在上面制定,教化在下面发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陷于违背生死常理的地步呢?殿下如果把他的枯骨遗弃在荒野,作为将来的仁人贤士的口实,不也太令人惋惜吗?”文帝很高兴,与他交谈并饮宴后才让他回去。 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入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累迁为黄门侍郎。当时吴奋、刘毅都是侍中,一同在宫廷门下,起初向雄不跟他们说话。武帝知道后,敕令向雄应恢复君臣的友好关系。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见之后说:“早先接受了诏令,君臣之义了结,可以吗?”说完便离去。武帝听说后大怒,责问向雄:“我让你恢复君臣友好关系,你为什么故意绝交?”向雄说:“古代的君子用礼义引荐人,用礼义摒退人,现在引荐人如同把人放在膝盖上,摒退人如同把人推入深渊。刘河内(刘毅)不成为我的敌人,已经是很万幸的了,又怎么能恢复君臣友好关系呢?”武帝同意了。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忤诣,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泰始年间(265--274),累官任秦州刺史,赐给他红色旗帜、曲柄伞、鼓吹等仪仗,赏他二十万钱。咸宁初年(275)入朝为御史中丞,迁为侍中,又出朝任征虏将军。太康初年(286),任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司马攸打算回到封国,向雄向天子进谏道:“ 陛下虽然子弟多,可是有名望的人少。齐王守在京城,获益的确很多,不可不思量。”天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就自己离开了宫殿,后来因愤懑而死。


相关内容

  • [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 翠竹黄花图  王彀祥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

  • 晋书王隐传注释翻译
  • <晋书·王隐传>翻译注释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世(家世)寒素(贫寒).父铨(quán),历.... 阳∕令,少好学,有著述(著=述:撰写,编著)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履历,事迹),未就(完成)而卒.隐以儒素(儒家的素质.指符合儒家思.... 想的品格德行)自守,不交势 ...

  • 晋书 列传第十三山涛传.王戎传等(白话文翻译+原文)
  • 山遐传,山遐字彦林,任余姚令.当时江左刚奠定基业,法律禁令宽松,豪族大多隐藏户口,作为私家的奴仆.山遐用严峻的法律约束他们.到县里八十天,查出被隐藏人户一万多.县里人虞喜因为该叛户与市的罪,山遐想要对虞喜绳之以法.诸豪强没有不对山遐咬牙切齿的,对管事的人说,因为虞喜有高尚的节操,不应受屈辱.又因为山 ...

  • 准确识别和理解古诗文中的典故
  • 摘  要:引用典故是古诗文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分为明引和暗引.对于明引,人门容易看出来.而暗引是剪截古事古语,甚至是只融化为一个词或词组,这就易使人们误解文意.文章指出了<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三册>翻译不当或错误的地方十二处,提醒读者准确理解典故和古诗文. 关键词:暗引典故  &l ...

  • [周顗字伯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 ...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 <高三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 诗歌鉴赏的方法, 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 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

  • 思旧赋并序
  •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目录 1原文 2注释 3译文 4作者信息 折叠 编辑本段 原文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 ...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强化训练(三)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强化训练(三)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 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 ...

  •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成语故事与练习
  •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成语故事 三上 第33页 闻鸡起舞(祖逖) (一) 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 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 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选自<晋书·祖逖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