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酒事

  在叶圣陶先生90华诞时,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叶老的问答是喝酒,而且要少喝勤喝。他一生喝了近80年的酒,但不饮烈性白酒,且喜欢喝慢酒,以微醺为最大限度。有一次郑振铎请他喝酒。郑振铎性格豪爽,爱喝快酒,一口一杯,颇有梁山好汉的气概。他举杯邀叶老:“圣陶干一杯,干一杯。”叶圣陶先生虽不赞同,说:“慢慢喝,饮酒的趣味在于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味。”但终于拗不过郑振铎的一再催促,接连干了几杯,喝得面红耳赤,几乎醉倒。文人相交,意气相投,性情中人,性情中事,读来让人感慨丛生!

  叶圣陶先生嗜好饮酒,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在他生前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能饮,朋友中知道的人不少……至今几乎不曾间断过。”当时叶圣陶已经80岁了。读叶圣陶的日记,几乎每天都有独自小饮以及和亲友共饮的记载。如在叶圣陶的《日记三抄》中,便有很多关于饮酒的描述。

  上世纪20年代,叶圣陶先生和郁达夫、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入会成员的条件之一竟是能饮黄酒三斤。想必当时的黄酒都为米酒,不会是酒精加香精加水勾兑的“劳什子”,但三斤而不醉确实也要有些酒量的。

  后来,叶圣陶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并主编《中学生》杂志,由他以及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章珊兄弟、范洗人、壬伯祥等人发起,开明书店成立了一个“酒会”,一顿能喝五斤以上绍酒者方可加入。每周周末举行会员“聚酒”,钱资所耗则由“酒会”会员分摊。其间,会员们一杯下肚,兴会淋漓,谈天说地,吟诗赋词,其乐融融。当时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勾也在开明书店任编辑,他的酒量仅三斤半,于是钱君勾问著名艺术家、“酒会”会员丰子恺可否入会,丰子恺请示“会长”叶圣陶。叶圣陶风趣地说:“君勾的酒量要打七折,就算是预备会员吧。”以后,叶圣陶路遇钱君勾说:“你也是一个酒会的会员了,要锻练酒量,早日把‘预备’两字拿掉啊!”

  上世纪40年代初期,叶圣陶寓居重庆郊外沙坪坝,他对当地的渝酒非常有好感。沙坪的渝酒是仿照绍兴酒而酿成的一种黄酒,味道当然比不上醇正浓郁的绍兴陈酒。但和朋友一起饮渝酒,情投意合,促膝谈心,各人擎杯在手,话兴愈浓,也确实深得古人所说的“酒中三昧”。当时在沙坪坝还有丰子恺、范洗人、沈仲九等开明同仁,叶圣陶经常与他们在一起饮渝酒,在宅旁地里现摘新鲜的蚕豆做下酒菜,可说是别有风味。

  建国前夕,叶圣陶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邀请,离开上海,绕道香港,随一批民主人士及文化名流乘船北上,进入解放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航行途中,叶圣陶与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历史学家宋云彬集资携带了一打白兰地,“宽打窄用”,作为旅途的“口粮”。经约定,每餐以尽一瓶为度。叶圣陶与宋云彬是开明书店的老朋友,当时每天公余,必在二马路一家酒店对酌。郑振铎也是“海量”,但他们每饮皆适可而止,图醉方休的吃酒实在是不符合他们饮酒本旨的。老报人徐铸成事前毫无准备,途中加入“揩油”。同行的著名诗人柳亚子等人戏称他们为“四人酒仙”。

  建国以后,叶圣陶寓居北京。在他院内长着一棵海棠树,每年4月19日,他总邀请老朋友著名学者王伯祥、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及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等人来家小聚,欣赏盛开的海棠花。届时,朱光潜带上一瓶英国白兰地,俞平伯准备一瓶桂花酒,菜肴中,叶圣陶必备一只自制酱鸭。

  叶圣陶先生爱酒嗜酒,却很少有人见他醉过。据说,他一生仅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的60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觉多贪了几杯,散席时他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还有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酒量,两人“酒逢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勉强自己走回家,也醉倒在床。

  晚年的叶圣陶,在―天劳累之后,和家人团聚一起共进晚餐时,必喝一杯葡萄酒或绍兴老酒,其乐在于一起交流日间见闻,通报些近况,交换一些意见,包括文艺界的新闻和对作品的看法。用叶圣陶的话说:“我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又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

  叶圣陶先生长寿与酒有缘,更得益于他心胸开阔,不拘于蝇头小利,不为受到一点委屈而牢骚满腹。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失败呢?叶老的一生历尽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自己的生活阳光普照,他说,“多少寂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在叶圣陶先生90华诞时,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叶老的问答是喝酒,而且要少喝勤喝。他一生喝了近80年的酒,但不饮烈性白酒,且喜欢喝慢酒,以微醺为最大限度。有一次郑振铎请他喝酒。郑振铎性格豪爽,爱喝快酒,一口一杯,颇有梁山好汉的气概。他举杯邀叶老:“圣陶干一杯,干一杯。”叶圣陶先生虽不赞同,说:“慢慢喝,饮酒的趣味在于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味。”但终于拗不过郑振铎的一再催促,接连干了几杯,喝得面红耳赤,几乎醉倒。文人相交,意气相投,性情中人,性情中事,读来让人感慨丛生!

  叶圣陶先生嗜好饮酒,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在他生前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能饮,朋友中知道的人不少……至今几乎不曾间断过。”当时叶圣陶已经80岁了。读叶圣陶的日记,几乎每天都有独自小饮以及和亲友共饮的记载。如在叶圣陶的《日记三抄》中,便有很多关于饮酒的描述。

  上世纪20年代,叶圣陶先生和郁达夫、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入会成员的条件之一竟是能饮黄酒三斤。想必当时的黄酒都为米酒,不会是酒精加香精加水勾兑的“劳什子”,但三斤而不醉确实也要有些酒量的。

  后来,叶圣陶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并主编《中学生》杂志,由他以及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章珊兄弟、范洗人、壬伯祥等人发起,开明书店成立了一个“酒会”,一顿能喝五斤以上绍酒者方可加入。每周周末举行会员“聚酒”,钱资所耗则由“酒会”会员分摊。其间,会员们一杯下肚,兴会淋漓,谈天说地,吟诗赋词,其乐融融。当时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勾也在开明书店任编辑,他的酒量仅三斤半,于是钱君勾问著名艺术家、“酒会”会员丰子恺可否入会,丰子恺请示“会长”叶圣陶。叶圣陶风趣地说:“君勾的酒量要打七折,就算是预备会员吧。”以后,叶圣陶路遇钱君勾说:“你也是一个酒会的会员了,要锻练酒量,早日把‘预备’两字拿掉啊!”

  上世纪40年代初期,叶圣陶寓居重庆郊外沙坪坝,他对当地的渝酒非常有好感。沙坪的渝酒是仿照绍兴酒而酿成的一种黄酒,味道当然比不上醇正浓郁的绍兴陈酒。但和朋友一起饮渝酒,情投意合,促膝谈心,各人擎杯在手,话兴愈浓,也确实深得古人所说的“酒中三昧”。当时在沙坪坝还有丰子恺、范洗人、沈仲九等开明同仁,叶圣陶经常与他们在一起饮渝酒,在宅旁地里现摘新鲜的蚕豆做下酒菜,可说是别有风味。

  建国前夕,叶圣陶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邀请,离开上海,绕道香港,随一批民主人士及文化名流乘船北上,进入解放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航行途中,叶圣陶与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历史学家宋云彬集资携带了一打白兰地,“宽打窄用”,作为旅途的“口粮”。经约定,每餐以尽一瓶为度。叶圣陶与宋云彬是开明书店的老朋友,当时每天公余,必在二马路一家酒店对酌。郑振铎也是“海量”,但他们每饮皆适可而止,图醉方休的吃酒实在是不符合他们饮酒本旨的。老报人徐铸成事前毫无准备,途中加入“揩油”。同行的著名诗人柳亚子等人戏称他们为“四人酒仙”。

  建国以后,叶圣陶寓居北京。在他院内长着一棵海棠树,每年4月19日,他总邀请老朋友著名学者王伯祥、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及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等人来家小聚,欣赏盛开的海棠花。届时,朱光潜带上一瓶英国白兰地,俞平伯准备一瓶桂花酒,菜肴中,叶圣陶必备一只自制酱鸭。

  叶圣陶先生爱酒嗜酒,却很少有人见他醉过。据说,他一生仅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的60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觉多贪了几杯,散席时他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还有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酒量,两人“酒逢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勉强自己走回家,也醉倒在床。

  晚年的叶圣陶,在―天劳累之后,和家人团聚一起共进晚餐时,必喝一杯葡萄酒或绍兴老酒,其乐在于一起交流日间见闻,通报些近况,交换一些意见,包括文艺界的新闻和对作品的看法。用叶圣陶的话说:“我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又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

  叶圣陶先生长寿与酒有缘,更得益于他心胸开阔,不拘于蝇头小利,不为受到一点委屈而牢骚满腹。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挫折与失败呢?叶老的一生历尽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自己的生活阳光普照,他说,“多少寂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相关内容

  •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换一句说,便是偏重读书,忘了人生.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 ...

  • 论叶圣陶教育短篇小说的艺术品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叶圣陶教育短篇小说的艺术品质 作者:康午生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4期 摘要:由古至今,在我们众所周知的童话文学者中,被我们所熟悉的叶圣陶先生,创作了无数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色彩的文 ...

  • 李叔同与叶圣陶(6P)
  • 正文 拜见大师 早在李叔同于<太平洋报>办副刊时,叶圣陶就对李叔同的书画艺术留有深刻的印象.李叔同出家后,叶圣陶曾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弘一大师的情况.至于叶圣陶与李叔同的相识,还是在李叔同出家以后得益于丰子恺的介绍.他在<两法师>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十分感兴趣之余,自然来了见 ...

  • 莫欺九尺须眉白
  • 叶圣陶老人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乡下读书,正是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子.印象中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蔼然长者文化老人在度过了其将近一个世纪的长长的一生之后,悄然离去.叶圣陶连同他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和冰心老人的<小桔灯>一样,留在我们心中的就是明达.纯朴.敦厚 ...

  •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教育名家之一,他的为人生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观点,是一笔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和理论财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适切的指导作用. ...

  • 文风墨韵:善写小篆的叶圣陶
  • 叶圣陶也是作家中的善书者. 同许多长于书法的现代作家一样,叶圣陶常说自己不懂书法.这当然是谦虚,却不仅仅是谦虚,潜台词大概是:一,自己并没有专攻书法,不必去争这个书法家的名头:二,个人写个人的字,好坏得别人说,不应当自居行家:三,给别人写字是推脱不过,本无意炫耀. 叶圣陶生于1894年." ...

  •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火]阅读答案
  • <很现代的叶圣陶>阅读答案 [香港]彦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 ...

  •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3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案3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 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 ...

  • 叶圣陶名言警句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吴县.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