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规鉴定细菌离不开形态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对鉴定细菌起着“导航”作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予重视。

来源:微生物之家

菌鉴定的原则之一就是用最少的试验完成鉴定。细菌形态学检查是最基本、简单、快速的常规鉴定方法。细菌形态学包括细菌细胞形态学和细菌菌落形态学。细菌形态学正确描述依赖于方法、培养基、培养时间、染色试剂等,培养基和培养时间不同会影响细菌的形态。观察细菌的典型形态,应该是将细菌接种在该细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上、放入该细菌最适生长环境中(包括温度和所需气体条件)进行孵育,孵育时间应视细菌的生长速度而定,大部分常见的细菌以培养24h为宜,有些细菌需要更长时间的孵育才能显现出典型的菌落特征。有时为了鉴别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需要观察细菌在特殊的培养基(包括显色培养基)上或在特定环境下(气体、温度和光线等)培养的形态特征。

菌落特征观察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菌落。对菌落进行描述应包括菌落大小(分大、中、小,以1mm为界)、形状、高度、边缘、表面状态、密度(透明度)、硬度(用接种环刮取菌落时的感觉)、菌落内部结构、颜色、光泽以及与培养基表面的黏附程度,还应包括菌落的溶血、气味和色素产生情况等特性。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是为了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有些特征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具有属或种的鉴别价值,如肺炎链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的脐窝状菌落(如图1所示)、伴放线凝集杆菌菌落特殊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侵蚀艾肯菌的斗笠样菌落、斯氏假单胞菌皱纹样菌落、变形杆菌迁徙样菌落、铜绿假单胞菌的水溶性色素、紫色色杆菌的脂溶性色素(如图3所示)、粘质沙雷菌的红色色素(如图4所示)、产吲哚金黄杆菌产生的吲哚气味、嗜血杆菌产生的鼠穴气味、诺卡菌产生的腐土气味、厌氧菌产生的腐氨气味、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的黄色荧光素、某些厌氧菌可产生砖红色荧光素等。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气体的影响(粘质沙雷菌在厌氧环境下不产色),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光线的影响(某些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是光产色或暗产色)。

对细菌菌落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是细菌鉴定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病原菌定量或半定量 在对标本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接种后,通过菌落计数可获得定量或半定量结果,细菌的定量在尿液分析和疗效动态观察中具有临床意义,半定量适用于开放性标本的结果分析(确定优势菌)。

1.2 确定病原菌 开放性标本受炎症组织周围皮肤、黏膜的常居菌丛污染的可能性较大,观察培养结果时应根据标本直接涂片镜检结果,结合菌落形态特征来确定病原菌。

1.3 解释血培养镜检结果 分析阳性血培养瓶的转种结果时,应结合对阳性培养液直接涂片的镜检结果,如果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不符,应考虑操作错误或是污染所致。

1.4 确定鉴定方向 根据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及快速辅助试验(氧化酶、触酶、凝固酶等)结果,可确定鉴定方向。

菌体形态观察

革兰染色细胞形态学是细菌分类学的基础,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仍然使用细胞形态学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掌握细胞形态学的标准方法能够为准确鉴定细菌提供可靠保证。对细菌菌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是细菌鉴定的第二步骤,其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解释培养结果、确定鉴定方向 无论是液体培养(如血培养、标本直接增菌培养)或是固体培养(接种琼脂平板),都应该将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确定培养物的性质,即可快速报告,也是为下一步的鉴定指明方向。图5所示为血培养阳性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

2.2 鉴别细菌的手段 细菌菌体形态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可对细菌进行鉴别。例如,在选择性巧克力平板(加万古霉素)上生长的草绿色溶血菌落,是乳杆菌还是肠球菌(VRE)只要涂片镜检就很容易区分;鲍曼不动杆与克雷白菌属细菌的菌落形态相似,区别在于前者为革兰阴性球杆菌(接近球菌),后者为革兰阴性杆菌;丹毒丝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与草绿色链球菌很相像,但镜下形态差别很大。图6所示为红斑丹毒丝菌的革兰染色镜下形态。

2.3 鉴定方向及试剂选择的依据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方向均不同,鉴定试剂选择也不同。

2.4 药敏组合选择的依据 CLSI文件规定,每一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抗菌药物组合供选择。要准确进行药敏组合选择,就必须有准确的细胞形态学结果作支持。

菌体特殊结构的观察

3.1 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裹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不同的细菌其荚膜成分也有一定差异,一般由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组成。荚膜作为细菌的毒力因子有必要对其染色观察,但荚膜染色对于临床标本分离菌株的鉴定价值并不大。图7所示为大肠埃希菌荚膜染色结果。

3.2 鞭毛 观察细菌鞭毛对于细菌鉴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依据鞭毛位置和数量,细菌分为单端极鞭毛菌、单端双鞭毛菌、单端丛鞭毛菌、周鞭毛菌、侧鞭毛菌。鞭毛是细菌的动力器官,大多数情况下可用动力试验验证细菌鞭毛的存在,但动力试验无法代替鞭毛染色在细菌鉴定中的地位。图8所示为霍乱弧菌鞭毛染色结果。

3.3 芽胞 芽胞的形态包括芽胞形状、芽胞位置和孢子囊膨大。芽胞形态分为圆柱形、椭圆形、球形,芽胞位置分为端生、近端生、中生或近中生。根据芽胞的形态学可以进行芽胞杆菌属和梭菌属的鉴定。芽胞染色并不优于革兰染色,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芽胞优于芽胞染色和革兰染色。图9所示为艰难梭菌芽胞染色结果。

3.4 异染颗粒 其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可随菌龄的延长而变大。多聚磷酸盐颗粒对某些染料有特殊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而得名异染颗粒。如用甲苯胺蓝、次甲基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棒状杆菌和某些芽胞杆菌常含有这种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位于菌体两端,故又称极体,有助于该菌的鉴定。图10所示为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染色结果。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规鉴定细菌离不开形态学检查,很难想象革兰染色和形态学检查错误会得到正确的鉴定结果,形态学检查对鉴定细菌起着“导航”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予重视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规鉴定细菌离不开形态学检查,形态学检查对鉴定细菌起着“导航”作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予重视。

来源:微生物之家

菌鉴定的原则之一就是用最少的试验完成鉴定。细菌形态学检查是最基本、简单、快速的常规鉴定方法。细菌形态学包括细菌细胞形态学和细菌菌落形态学。细菌形态学正确描述依赖于方法、培养基、培养时间、染色试剂等,培养基和培养时间不同会影响细菌的形态。观察细菌的典型形态,应该是将细菌接种在该细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上、放入该细菌最适生长环境中(包括温度和所需气体条件)进行孵育,孵育时间应视细菌的生长速度而定,大部分常见的细菌以培养24h为宜,有些细菌需要更长时间的孵育才能显现出典型的菌落特征。有时为了鉴别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需要观察细菌在特殊的培养基(包括显色培养基)上或在特定环境下(气体、温度和光线等)培养的形态特征。

菌落特征观察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菌落。对菌落进行描述应包括菌落大小(分大、中、小,以1mm为界)、形状、高度、边缘、表面状态、密度(透明度)、硬度(用接种环刮取菌落时的感觉)、菌落内部结构、颜色、光泽以及与培养基表面的黏附程度,还应包括菌落的溶血、气味和色素产生情况等特性。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是为了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有些特征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具有属或种的鉴别价值,如肺炎链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的脐窝状菌落(如图1所示)、伴放线凝集杆菌菌落特殊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侵蚀艾肯菌的斗笠样菌落、斯氏假单胞菌皱纹样菌落、变形杆菌迁徙样菌落、铜绿假单胞菌的水溶性色素、紫色色杆菌的脂溶性色素(如图3所示)、粘质沙雷菌的红色色素(如图4所示)、产吲哚金黄杆菌产生的吲哚气味、嗜血杆菌产生的鼠穴气味、诺卡菌产生的腐土气味、厌氧菌产生的腐氨气味、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的黄色荧光素、某些厌氧菌可产生砖红色荧光素等。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气体的影响(粘质沙雷菌在厌氧环境下不产色),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光线的影响(某些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是光产色或暗产色)。

对细菌菌落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是细菌鉴定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病原菌定量或半定量 在对标本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接种后,通过菌落计数可获得定量或半定量结果,细菌的定量在尿液分析和疗效动态观察中具有临床意义,半定量适用于开放性标本的结果分析(确定优势菌)。

1.2 确定病原菌 开放性标本受炎症组织周围皮肤、黏膜的常居菌丛污染的可能性较大,观察培养结果时应根据标本直接涂片镜检结果,结合菌落形态特征来确定病原菌。

1.3 解释血培养镜检结果 分析阳性血培养瓶的转种结果时,应结合对阳性培养液直接涂片的镜检结果,如果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不符,应考虑操作错误或是污染所致。

1.4 确定鉴定方向 根据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及快速辅助试验(氧化酶、触酶、凝固酶等)结果,可确定鉴定方向。

菌体形态观察

革兰染色细胞形态学是细菌分类学的基础,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仍然使用细胞形态学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掌握细胞形态学的标准方法能够为准确鉴定细菌提供可靠保证。对细菌菌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是细菌鉴定的第二步骤,其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解释培养结果、确定鉴定方向 无论是液体培养(如血培养、标本直接增菌培养)或是固体培养(接种琼脂平板),都应该将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确定培养物的性质,即可快速报告,也是为下一步的鉴定指明方向。图5所示为血培养阳性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

2.2 鉴别细菌的手段 细菌菌体形态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可对细菌进行鉴别。例如,在选择性巧克力平板(加万古霉素)上生长的草绿色溶血菌落,是乳杆菌还是肠球菌(VRE)只要涂片镜检就很容易区分;鲍曼不动杆与克雷白菌属细菌的菌落形态相似,区别在于前者为革兰阴性球杆菌(接近球菌),后者为革兰阴性杆菌;丹毒丝菌在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与草绿色链球菌很相像,但镜下形态差别很大。图6所示为红斑丹毒丝菌的革兰染色镜下形态。

2.3 鉴定方向及试剂选择的依据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方向均不同,鉴定试剂选择也不同。

2.4 药敏组合选择的依据 CLSI文件规定,每一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抗菌药物组合供选择。要准确进行药敏组合选择,就必须有准确的细胞形态学结果作支持。

菌体特殊结构的观察

3.1 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裹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不同的细菌其荚膜成分也有一定差异,一般由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组成。荚膜作为细菌的毒力因子有必要对其染色观察,但荚膜染色对于临床标本分离菌株的鉴定价值并不大。图7所示为大肠埃希菌荚膜染色结果。

3.2 鞭毛 观察细菌鞭毛对于细菌鉴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依据鞭毛位置和数量,细菌分为单端极鞭毛菌、单端双鞭毛菌、单端丛鞭毛菌、周鞭毛菌、侧鞭毛菌。鞭毛是细菌的动力器官,大多数情况下可用动力试验验证细菌鞭毛的存在,但动力试验无法代替鞭毛染色在细菌鉴定中的地位。图8所示为霍乱弧菌鞭毛染色结果。

3.3 芽胞 芽胞的形态包括芽胞形状、芽胞位置和孢子囊膨大。芽胞形态分为圆柱形、椭圆形、球形,芽胞位置分为端生、近端生、中生或近中生。根据芽胞的形态学可以进行芽胞杆菌属和梭菌属的鉴定。芽胞染色并不优于革兰染色,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芽胞优于芽胞染色和革兰染色。图9所示为艰难梭菌芽胞染色结果。

3.4 异染颗粒 其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可随菌龄的延长而变大。多聚磷酸盐颗粒对某些染料有特殊反应,产生与所用染料不同的颜色,因而得名异染颗粒。如用甲苯胺蓝、次甲基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棒状杆菌和某些芽胞杆菌常含有这种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位于菌体两端,故又称极体,有助于该菌的鉴定。图10所示为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染色结果。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规鉴定细菌离不开形态学检查,很难想象革兰染色和形态学检查错误会得到正确的鉴定结果,形态学检查对鉴定细菌起着“导航”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者应予重视


相关内容

  • 医学微生物学[1]
  •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一大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类群,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中的地位:六界系统:病毒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大类微生物: 1.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

  •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
  • 兽医微生物学-在线作业_A 一 单项选择题 1. 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甲烷 硫化氢 二氧化碳 氨气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知识点: 2.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5.0 5.0 甲烷 0 绪 论|0 绪 论 种类繁多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

  • 011-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
  • 011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考试大纲 ①-基本知识:②-相关专业知识:③-专业知识:④-专业实践能力 医学伦理学 单元细目 1.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道德2.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 3.医学伦理道德 的评价和监督了解①要点要求科目 单 元细 目要 点要求 熟悉 熟悉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

  • 临床医学检验试题及答案6
  • 医学检验试题(六) 问答题 1. 简述非发酵菌包括的主要菌属. 答:(1)假单胞菌属: (2)不动杆菌属: (3)产碱杆菌属: (4)莫拉氏菌属: (5)黄杆菌属: (6)艾肯氏菌属: (7)金氏菌属: 2. 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的水溶性色素有几种? 答:(1)绿脓素:(2)青脓素:(3)黑脓素:(4 ...

  •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习题
  •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习题 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在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免 ...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 报名编号: 设计题目:乳酸菌的鉴定与乳酸菌的抑菌性设计作者: 准考证号: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吉林大学生物制药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解西臣 [1**********]2 长春市高新区锦河街155号 摘 要 乳酸菌是一类以糖为原料,主要产物为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其重要性已经引起 ...

  • 水生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 水生动物检疫操作规程 鱼类细菌性病原分析(盲检)方法 1.总则 本方法适应于口岸动植物检疫局实验室对进境鱼类的检疫.对渔场的鱼类进行产地健康检查和送检病鱼的病原分析. 根据本操作规程,可以初步推测性鉴定鱼乳酸杆菌(Lactobacterums piscicola). 链球(Streptococcus ...

  •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讲稿)
  •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 一.病原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要求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但对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标本的来源,实验室常不能直接加以控制,因此,临床医师和护士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细菌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基本原则包括: ( ...

  • 细菌的生化鉴定
  • 试验三 细菌的生化鉴定 试验目的:掌握常用细菌生化鉴定方法和结果判定 熟悉细菌生化反应的临床意义, 试验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电冰箱.蒸汽高压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鼓风电干燥箱.电磁炉.微波炉.生物安全柜等 试验材料:菌种:大肠埃希菌 培养基:EMB.KIA.葡萄糖.乳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