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道路建设与发展

地方道路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纽带。地方道路的建设,不仅能改善交通条件,美化城乡环境,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强地方道路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县地方道路状况

现在,我县的地方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唐海线、沿海公路(省道)为主骨架,以地方道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彻底替代了以往的“点、片”状公路,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截止到200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36.55公里,其中按路线等级分为:省道55.37公里、县道75.3公里、乡道89.8公里、专用道32.7公里,村道183.53公里;按路面结构分为:油路321.23公里、水泥路78.42公里,油路(水泥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7公里,比1995年每平方公里提高了0.2公里,全县11个农场、2个养殖场和145行政村全部通了油路和水泥路,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01年底实现“村村通”工程的目标。

二、制约我县地方道路发展的要素

我县地方道路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距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县的地方道路建设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1)缺乏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不稳不足。我县地方道路主要依靠“民工建勤、民办工助”的政策发展起来的,资金主要有养路费、国家扶持资金、民工、车辆建勤、受益单位和个人集资、地方财政拨款等形式。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修路的重要性虽早有认识,并迫切需求修路,但从目前来看,在实际运作中各项资金来源不足且不稳定。(2)地方道路技术等级标准低,服务水平较差。我县地方道路从公路等级看,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居多。从路面等级看,低级路面里程占比重较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公路服役期限过长,负荷过重,多数乡道、村道处于无人养护状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拖延了公路的改造周期,特别是早期修建成的油路,由于年久失修,损坏相当严重,使得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

三、我县地方道路发展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 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致使公路病还十分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十农场的地方道路,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该农场的道路由交通局专职人员进行管养,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地方道路归地方自行建养。由于十农场对养护资金不舍得投入,致使地方道路疏于管理。无专职人员养护,造成了坑槽满道、车辙遍布的现象,使昔日十分平整的公路成了颠簸难行的伤心路,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建设。该农场现已对这一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加强对道路的管理,现该农场路况已有所好转。

2、 村镇居民爱路护路意识差,不少沿线村镇的居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筑,开厂、设店,使多处公路形成了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有不少村民在公路两侧乱倒垃圾,乱堆物料,在公路用地内挖沙取土,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公路的使用。

3、 乡村道路建设工程质量差,造成后期养护工作的困难,也致使养护费用支出增加。

四、对做好地方道路发展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两个紧紧依靠”战略来发展地方道路。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发展地方道路的重要环节。从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上到位,决不能重干线而轻地方道路。要意识到加快地方道路发展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公路网、保证公路交通公路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地方道路的建设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这是近年来地方道路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地方道路的关键所在。按《公路法》规定,地方道路属于“民工建勤、民办公助”性质,投资主体为县、乡两级政府。因此要切实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进而发展成社会行为,强化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地方道路的重要手段,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公路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县乡公路稳步、快速的发展。

此外,道路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必然与经济协调地发展,因此制定技术标准和公路等级时,要以经济的发展为依据,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2、处理好建设资金不足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

建设资金的不足历来是困扰地方道路建设的重要问题和矛盾。要想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广开资金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资金,给投资人以相应的投资回报;二是利用农闲时间,实行民工建勤,以工抵资,农民易于接受;三是实行民办公助,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四是对修路项目和筹资措施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并实行强有力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增加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3、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始终是地方道路建设工作的生命线。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要进一步抓好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规定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对县乡公路工程,一律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重点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在乡村油(砼)路施工中继续坚持政府监督、施工单位工序自检、监理人员把关,群众代表跟踪施工现场的办法,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4、健全养护组织,建立各种制度,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交通主管部门突出行业管理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养护专业机构的作用。二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河北省县乡公路管理规定》,县道县修县养县管,乡路乡修乡养乡管,村路村修村养村管的原则,县、农场、村队要建立“一把手”负责任。按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年底前对各农场进行全面考核,完成任务指标的给适当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三是按国省干线养护那样,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做到路肩整齐、边坡稳定,边沟稳定,边沟排水畅通,路面清洁,路树齐全。还要加大对地方道路的路政管理力度要设立和管护好里程碑、百米桩及路界标志和标线,要加大对破坏公路设施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毁路现象的发生。

地方道路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纽带。地方道路的建设,不仅能改善交通条件,美化城乡环境,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强地方道路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县地方道路状况

现在,我县的地方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唐海线、沿海公路(省道)为主骨架,以地方道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彻底替代了以往的“点、片”状公路,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截止到200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36.55公里,其中按路线等级分为:省道55.37公里、县道75.3公里、乡道89.8公里、专用道32.7公里,村道183.53公里;按路面结构分为:油路321.23公里、水泥路78.42公里,油路(水泥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7公里,比1995年每平方公里提高了0.2公里,全县11个农场、2个养殖场和145行政村全部通了油路和水泥路,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01年底实现“村村通”工程的目标。

二、制约我县地方道路发展的要素

我县地方道路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距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县的地方道路建设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1)缺乏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不稳不足。我县地方道路主要依靠“民工建勤、民办工助”的政策发展起来的,资金主要有养路费、国家扶持资金、民工、车辆建勤、受益单位和个人集资、地方财政拨款等形式。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修路的重要性虽早有认识,并迫切需求修路,但从目前来看,在实际运作中各项资金来源不足且不稳定。(2)地方道路技术等级标准低,服务水平较差。我县地方道路从公路等级看,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居多。从路面等级看,低级路面里程占比重较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公路服役期限过长,负荷过重,多数乡道、村道处于无人养护状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拖延了公路的改造周期,特别是早期修建成的油路,由于年久失修,损坏相当严重,使得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

三、我县地方道路发展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 没有专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致使公路病还十分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如十农场的地方道路,在养护体制改革以前,该农场的道路由交通局专职人员进行管养,道路的病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公路基本上能够保持顺、畅、洁;养护体制改革以后,地方道路归地方自行建养。由于十农场对养护资金不舍得投入,致使地方道路疏于管理。无专职人员养护,造成了坑槽满道、车辙遍布的现象,使昔日十分平整的公路成了颠簸难行的伤心路,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建设。该农场现已对这一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加强对道路的管理,现该农场路况已有所好转。

2、 村镇居民爱路护路意识差,不少沿线村镇的居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筑,开厂、设店,使多处公路形成了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有不少村民在公路两侧乱倒垃圾,乱堆物料,在公路用地内挖沙取土,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公路的使用。

3、 乡村道路建设工程质量差,造成后期养护工作的困难,也致使养护费用支出增加。

四、对做好地方道路发展工作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两个紧紧依靠”战略来发展地方道路。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发展地方道路的重要环节。从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上到位,决不能重干线而轻地方道路。要意识到加快地方道路发展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完善公路网、保证公路交通公路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地方道路的建设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这是近年来地方道路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地方道路的关键所在。按《公路法》规定,地方道路属于“民工建勤、民办公助”性质,投资主体为县、乡两级政府。因此要切实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进而发展成社会行为,强化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地方道路的重要手段,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公路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县乡公路稳步、快速的发展。

此外,道路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必然与经济协调地发展,因此制定技术标准和公路等级时,要以经济的发展为依据,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2、处理好建设资金不足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

建设资金的不足历来是困扰地方道路建设的重要问题和矛盾。要想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广开资金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企业、团体及个人资金,给投资人以相应的投资回报;二是利用农闲时间,实行民工建勤,以工抵资,农民易于接受;三是实行民办公助,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四是对修路项目和筹资措施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并实行强有力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增加资金的使用透明度。

3、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始终是地方道路建设工作的生命线。为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要进一步抓好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规定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对县乡公路工程,一律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重点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在乡村油(砼)路施工中继续坚持政府监督、施工单位工序自检、监理人员把关,群众代表跟踪施工现场的办法,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4、健全养护组织,建立各种制度,加强养护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交通主管部门突出行业管理工作力度,切实发挥养护专业机构的作用。二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河北省县乡公路管理规定》,县道县修县养县管,乡路乡修乡养乡管,村路村修村养村管的原则,县、农场、村队要建立“一把手”负责任。按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制,年底前对各农场进行全面考核,完成任务指标的给适当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三是按国省干线养护那样,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做到路肩整齐、边坡稳定,边沟稳定,边沟排水畅通,路面清洁,路树齐全。还要加大对地方道路的路政管理力度要设立和管护好里程碑、百米桩及路界标志和标线,要加大对破坏公路设施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毁路现象的发生。


相关内容

  • 欧盟十国乡村建设见闻录
  • 欧盟十国乡村建设见闻录(三)--那里的乡村社区有四大形体特征 Walk into the Rural Communities of the Countries in EU -- Four Physical Features of Those Rural Communities 作者: 叶齐茂 作者: ...

  • 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正文4
  • 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特指定<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 1.2.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 ...

  •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试 行) 江苏省建设厅 2006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产业经济 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就在于谋求共同的利益.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必须从区域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 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

  • 海南省城乡热带风貌设计导则
  • 海南省城乡热带风貌设计导则 (征求意见稿) 海 南 省 建 设 厅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省勘察设计协会 2008.10 目 录 1 总则 2 总体目标 3 城市(镇) 区 3.1建设目标 3.2规划控制 3.3建筑设计 3.4园林绿化 3.5市政设施 ...

  •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
  • 第一章 总 则 1.1目的 为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我市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特制定<徐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

  • 我国土地管理体制怎么改?
  • --关于重庆"地票制度"的一个延伸讨论 集体建设用地如何实现市场化,各地有不同的探索,重庆的地票制度是其中一种方式.若做仔细分析,这一制度其实不利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 一.公共领域的问题慎用市场办法 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性价格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在需求一定的 ...

  • 交通运输工程学论文
  • 衡阳县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综述 一. 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判断 衡阳县因为规模较小,其交通问题未能够引起重视,而衡阳县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般而言,城市越大,与外界的联系越多,区内交通.区际交通越多,过境交通较少:相反,城市 ...

  • 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
  • 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 一.前言 "景观"是指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分开来讲,景观是由"景"与"观"两部分构成的,前者包含自然景色和人文景物,后者指人们所处位置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景物进行观赏的视点,景观是指在"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