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委《**市直单位县级领导班子述职考评工作方案》要求,现将我局一年来的履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打造独具特色“经济小巨人”的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强化大局意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财政改革有了新进展,班子执政能力有了新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积极培植财源,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2011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铜价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困难,我们正视严峻形势不悲观,抓住有利机遇不错过,咬紧发展目标不动摇,着力从激发财政增收的内在动力入手,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培植财源,努力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积极支持工业发展。安排新产业发展资金12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激励政策。根据对县(市、区)财政翻番、企业纳税大户奖励办法,安排企业纳税大户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县(市、区)财政收入翻番奖、乡镇超收奖等资金共计546万元,对纳税大户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市、区)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多纳税,激励县(市、区)加快发展。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税库横向联系,开展税源调查,及时把握和分析财政收支动态,提高收入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强化征收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这些有力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收入总量增长快。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6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与xx年19.6亿元相比较,基本实现两年翻番。二是收入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1%,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1.8%,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000元,达3276元,比上年增加683元,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设区市中列第三位。三是园区财政实力迅速壮大。全市工业园区提供财政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收4亿元,增长55.5%。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收入4.93亿元,增长115.1%,在xx年年翻了两番多的基础上,2011年又实现一年翻一番。四是县乡财政发展势头好。2011年贵溪市财政总收入以总量23亿元连续六年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位,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入跨上2亿元台阶;余江县财政总收入以84.5%的增幅在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二;乡镇财政异军突起,全市37个乡镇街办,过1000万元的乡镇26个,比上年增加13个,翻了一番。其中:过亿元的乡镇3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市所有乡镇财政总收入均超百万元,贵溪市实现乡乡过千万元。
(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30亿元,达32.3亿元,增长33.2%。比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超出16亿元。这既体现了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市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争取的结果。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强财政支出保障能力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措施。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一般预算标准定额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行综合财政预算,逐步将所有政府财政性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资金的统筹管理。预算安排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支出的需要。二是严把经费审核关,努力做好节支文章。对各部门、单位提出有关要求增加工作经费的报告,进行认真审核,从严把关,及时提出合理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加强市级重点工程预决算审查,审查金额6.89亿元,核减投资1.71亿元,核减率24.8%,为政府节约了大笔资金。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市直共完成采购预算金额5444万元,实际采购4673万元,节约资金771万元,节约率14.2%。三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对54个行政事业单位xx年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20项强农惠农资金的检查监督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教育、政法等各项经费跟踪检查,不断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生投入力度更大。为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0项民生指标,全市各级财政加大了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全市筹集资金2.6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5400万元,投入均超过xx年年一倍以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四个全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了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措施更加有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框架城市的发展思路,投入1.28亿元建设鹰雄大道,投入7000万元建设龙虎山大道延伸工程,投资4300万元对206国道天禄收费站至龙虎山景区一级公路进行改造。三项道路工程都已全面竣工通车。继续投入3000万元支持体育中心场馆建设。继续投入617万元,支持人民医院科技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市民就医条件,继续投入520万元进行公园改造,为市民休闲活动增添了新的场地。三是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财政支农支出3.19亿元,增长27.8%,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全市2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累计落实财政扶持资金3807万元,新建成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四是维稳投入进一步加大。2011年,用于公安政法信访经费达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筹集资金2300万元,为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已改制及困难企业7000名在职人员、1.1万名退休人员解决了医保、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对于2011年内实施的各项财政改革,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做好各项改革调研工作,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发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一是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面工作进展顺利。在xx年年6个试点部门(13个预算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将改革扩大到已编制部门预算的32个政府部门和10个党群部门的161个预算单位。二是以契税为龙头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三是建立了强农惠农政策中涉农补贴资金的“一卡通”制度,全面实现了“一卡通”县乡联网,健全了“一卡通”监督机制,确保了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顺利推进,取消了对国有农场在土地承包费外由农工自行缴纳的农业税和在土地承包费内由国有农场统一缴纳的农业税,使国有农场农工享受了与当地农民一样不再缴纳农业税的政策。五是积极推进“乡财县代管”改革。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行了“乡财县代管”。这些改革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委《**市直单位县级领导班子述职考评工作方案》要求,现将我局一年来的履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打造独具特色“经济小巨人”的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强化大局意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财政改革有了新进展,班子执政能力有了新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积极培植财源,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2011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铜价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困难,我们正视严峻形势不悲观,抓住有利机遇不错过,咬紧发展目标不动摇,着力从激发财政增收的内在动力入手,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培植财源,努力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积极支持工业发展。安排新产业发展资金12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激励政策。根据对县(市、区)财政翻番、企业纳税大户奖励办法,安排企业纳税大户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县(市、区)财政收入翻番奖、乡镇超收奖等资金共计546万元,对纳税大户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市、区)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多纳税,激励县(市、区)加快发展。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税库横向联系,开展税源调查,及时把握和分析财政收支动态,提高收入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强化征收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这些有力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收入总量增长快。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6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与xx年19.6亿元相比较,基本实现两年翻番。二是收入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1%,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1.8%,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000元,达3276元,比上年增加683元,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设区市中列第三位。三是园区财政实力迅速壮大。全市工业园区提供财政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收4亿元,增长55.5%。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收入4.93亿元,增长115.1%,在xx年年翻了两番多的基础上,2011年又实现一年翻一番。四是县乡财政发展势头好。2011年贵溪市财政总收入以总量23亿元连续六年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位,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入跨上2亿元台阶;余江县财政总收入以84.5%的增幅在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二;乡镇财政异军突起,全市37个乡镇街办,过1000万元的乡镇26个,比上年增加13个,翻了一番。其中:过亿元的乡镇3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市所有乡镇财政总收入均超百万元,贵溪市实现乡乡过千万元。
(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30亿元,达32.3亿元,增长33.2%。比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超出16亿元。这既体现了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市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争取的结果。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强财政支出保障能力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措施。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一般预算标准定额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行综合财政预算,逐步将所有政府财政性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资金的统筹管理。预算安排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支出的需要。二是严把经费审核关,努力做好节支文章。对各部门、单位提出有关要求增加工作经费的报告,进行认真审核,从严把关,及时提出合理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加强市级重点工程预决算审查,审查金额6.89亿元,核减投资1.71亿元,核减率24.8%,为政府节约了大笔资金。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市直共完成采购预算金额5444万元,实际采购4673万元,节约资金771万元,节约率14.2%。三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对54个行政事业单位xx年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20项强农惠农资金的检查监督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教育、政法等各项经费跟踪检查,不断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生投入力度更大。为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0项民生指标,全市各级财政加大了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全市筹集资金2.6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5400万元,投入均超过xx年年一倍以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四个全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了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措施更加有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框架城市的发展思路,投入1.28亿元建设鹰雄大道,投入7000万元建设龙虎山大道延伸工程,投资4300万元对206国道天禄收费站至龙虎山景区一级公路进行改造。三项道路工程都已全面竣工通车。继续投入3000万元支持体育中心场馆建设。继续投入617万元,支持人民医院科技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市民就医条件,继续投入520万元进行公园改造,为市民休闲活动增添了新的场地。三是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财政支农支出3.19亿元,增长27.8%,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全市2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累计落实财政扶持资金3807万元,新建成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四是维稳投入进一步加大。2011年,用于公安政法信访经费达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筹集资金2300万元,为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已改制及困难企业7000名在职人员、1.1万名退休人员解决了医保、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对于2011年内实施的各项财政改革,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做好各项改革调研工作,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发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一是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面工作进展顺利。在xx年年6个试点部门(13个预算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将改革扩大到已编制部门预算的32个政府部门和10个党群部门的161个预算单位。二是以契税为龙头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三是建立了强农惠农政策中涉农补贴资金的“一卡通”制度,全面实现了“一卡通”县乡联网,健全了“一卡通”监督机制,确保了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顺利推进,取消了对国有农场在土地承包费外由农工自行缴纳的农业税和在土地承包费内由国有农场统一缴纳的农业税,使国有农场农工享受了与当地农民一样不再缴纳农业税的政策。五是积极推进“乡财县代管”改革。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行了“乡财县代管”。这些改革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