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禅师语录壁观

赵州禅师语录(32)

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师云:“曾有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得。”

[壁观:冯学成居士著]三祖《信心铭》的语句,在赵州语录里出现过十多条,可见赵州对《信心铭》的重视。而“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先后引用了四次,更表明其为《信心铭》的纲枢所在。这点,当在后面有关条目中详加观照。

自百丈禅师始,就有引述《信心铭》的记载,这里所云“是时人窠窟”,可知其传播之广。赵州也被多次询及,故云:“曾有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得。”什么是老赵州“分疏不得”之处,留与后面相同条目中一并说吧。于此,白云守端禅师曾有颂云:

分疏不下五年强,

一叶舟中载大唐。

渺渺兀然风波里,

谁知别有好思量。

师问座主:“所习何业?”云:“讲《维摩经》。”师云:“《维摩经》道步步是道场,座主在什么处?”主无对。师令全益代座主语,全益云:“只者一问,可识道场么?”师云:“你身在道场里,心在什么处?速道取!”云:“和尚不是觅学人心?”师云:“是。”云:“只这一问一答,是什么?”师云:“老僧不在心所里,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解。”云:“既不在心所里,和尚为什么觅?”师云:“为你道不得。”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不解,作么生道不得?”师云:“吃我涕唾。”

[冯师云:]

《维摩经》是中国佛教信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鸠摩罗什翻译以来,对中国各界影响极大,并影响着禅宗的发展。但宗门中人与经论师对经典的领会并不一样,宗师们会其神韵,经师们会其义理,更次者仅会其文句。赵州这里用《维摩经》中一句话,就使那座主无言以对。“步步是道潮,《维摩经·菩萨品》有云: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断爱憎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卅七道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谛是道场,不誑世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无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这里,《维摩经》共从三十三处说“道潮,乃至“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该座主精于是经,自知“道潮所指泛于一切。当赵州问他“在什么处”时,以至惶然不知所答。其后赵州又与其弟-子全益反复问答,却似排演了一扯维摩经》与人观看。

全益代语云:“只者一问,可识道场么?”即“一念知一切法是道潮,“举足下足,当知从道场来”,故一问一答又何得不是道常赵州拶云:“你身在道场里,心在什么处?速道龋”此问如抽筋剥皮,直指修行要害,发人深剩全益却知转身处,反欲穿赵州鼻孔,云:“和尚不是觅学人心?”赵州云:“是。”全益云:“只者一问一答,是什么?”赵州惯于千变万化于无形,云:“老僧不在心所里,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解。”心所者,心所有法也,包括了心法的一切对象和内容。既是如此,赵州在何处?何处见赵州?“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又是什么法?全益却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故云:“既不在心所里,和尚为什么觅?”赵州反扭住话头云:“为你道不得。”全益亦有脱身之术,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不解。”“不解”,阿弥陀佛,赵州亦无可奈何矣!奈赵州偏会无处生非,云:“吃我涕唾。”全益借力打力,是“吃涕唾”否?于此问答,可见赵州门风之一二矣。

波波新颂:

一问一答细参详,步步生莲舌底香。

无赖最是赵州老,涕唾横飞古道常

赵州禅师语录(32)

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师云:“曾有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得。”

[壁观:冯学成居士著]三祖《信心铭》的语句,在赵州语录里出现过十多条,可见赵州对《信心铭》的重视。而“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先后引用了四次,更表明其为《信心铭》的纲枢所在。这点,当在后面有关条目中详加观照。

自百丈禅师始,就有引述《信心铭》的记载,这里所云“是时人窠窟”,可知其传播之广。赵州也被多次询及,故云:“曾有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得。”什么是老赵州“分疏不得”之处,留与后面相同条目中一并说吧。于此,白云守端禅师曾有颂云:

分疏不下五年强,

一叶舟中载大唐。

渺渺兀然风波里,

谁知别有好思量。

师问座主:“所习何业?”云:“讲《维摩经》。”师云:“《维摩经》道步步是道场,座主在什么处?”主无对。师令全益代座主语,全益云:“只者一问,可识道场么?”师云:“你身在道场里,心在什么处?速道取!”云:“和尚不是觅学人心?”师云:“是。”云:“只这一问一答,是什么?”师云:“老僧不在心所里,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解。”云:“既不在心所里,和尚为什么觅?”师云:“为你道不得。”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不解,作么生道不得?”师云:“吃我涕唾。”

[冯师云:]

《维摩经》是中国佛教信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鸠摩罗什翻译以来,对中国各界影响极大,并影响着禅宗的发展。但宗门中人与经论师对经典的领会并不一样,宗师们会其神韵,经师们会其义理,更次者仅会其文句。赵州这里用《维摩经》中一句话,就使那座主无言以对。“步步是道潮,《维摩经·菩萨品》有云:

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断爱憎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卅七道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谛是道场,不誑世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无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这里,《维摩经》共从三十三处说“道潮,乃至“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该座主精于是经,自知“道潮所指泛于一切。当赵州问他“在什么处”时,以至惶然不知所答。其后赵州又与其弟-子全益反复问答,却似排演了一扯维摩经》与人观看。

全益代语云:“只者一问,可识道场么?”即“一念知一切法是道潮,“举足下足,当知从道场来”,故一问一答又何得不是道常赵州拶云:“你身在道场里,心在什么处?速道龋”此问如抽筋剥皮,直指修行要害,发人深剩全益却知转身处,反欲穿赵州鼻孔,云:“和尚不是觅学人心?”赵州云:“是。”全益云:“只者一问一答,是什么?”赵州惯于千变万化于无形,云:“老僧不在心所里,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知解。”心所者,心所有法也,包括了心法的一切对象和内容。既是如此,赵州在何处?何处见赵州?“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又是什么法?全益却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故云:“既不在心所里,和尚为什么觅?”赵州反扭住话头云:“为你道不得。”全益亦有脱身之术,云:“法过眼耳鼻舌身意而不解。”“不解”,阿弥陀佛,赵州亦无可奈何矣!奈赵州偏会无处生非,云:“吃我涕唾。”全益借力打力,是“吃涕唾”否?于此问答,可见赵州门风之一二矣。

波波新颂:

一问一答细参详,步步生莲舌底香。

无赖最是赵州老,涕唾横飞古道常


相关内容

  • 个性微博经典语录
  • 曾经我们经历多少风雨,如今却敌不过如水平淡。你向往风雨,可风雨总在记忆里,你抓住往事,可往事早已飘散在风雨中。我们都是平淡无奇的人,不属于那些变幻莫测的爱情。想像是美妙的,只能让人窒息,现实是平淡的,却能让我们相爱。你的爱是我心灵栖息的港湾,没有牵手的温暖,我只能在孤独中流转。 一只龟的四个哲思1. ...

  • 禅宗五宗七家语录
  • 众所周知,从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禅宗一直是单传;六祖以后,才出现五宗七家的繁荣局面: 六祖慧能传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传百丈怀海,百丈怀海传黄檗希运、沩山灵祐。沩山灵祐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黄檗希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临济义玄传兴化存奖,兴化存奖传南院慧颙,南院慧颙传 ...

  • 禅宗公案大全 5
  • (2012-06-04 16:26:22) 转载▼ 标签: 禅宗公案 杂谈 分类: 道禅/Taoism 121. 云门一字关 有人问:"什么是道?"云门答:"去." "什么是禅?" 云门答:"是." "生死到来时,如何回避?"云门又手一摊说:"还我生死来." "父母不同意不能出家,那怎样才能出家?" ...

  • 高峰妙禅师语录
  • 若论此一段奇特之事。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如握拳展掌。浑不犯纤毫之力。只为心猿扰扰。意马喧喧。恣纵三毒无明。妄执人我等相。如水浇冰。愈加浓厚。障却自己灵光。决定无由得现。 若是生铁铸就底汉。的实要明。亦非造次。直须发大志。立大愿。杀却心猿意马。断除妄想尘劳。如在急水滩头泊舟相似。不顾危亡得失。人我是非 ...

  • 寻访柏林寺真际禅师塔
  • 柏林禅寺――眼前这所北方地区最大的寺院,果然恢弘壮观.之前曾听闻某人说寺院修得金碧辉煌.红得闪人,但我跟朋友行走在甬道之上,感觉的却是轻风徐来的悠然.除了旁边不时有三五大婶吆喝着卖香之外,偌大的寺院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清幽的,大婶们也只是在香炉四周活动,并且声音不敢放大.所以,那些回廊.鼓楼以及经阁之前 ...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 夹山寺入院小参。师云。收光摄彩信天真。事事圆成物物新。内既无心外无相。更于何处觅通津。还有透得赵州关底么。试出众相见。问。承师有言逶得赵州关。如何是夹山关。师云。退身三百步。进云。恁么则九天云静鹤飞高。师云。岂干阇黎事。进云。共相证据也何妨。师云。持聋作哑。师乃云。牛头没马头回。全彰照用。金乌急玉兔 ...

  • 禅宗六则: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 禅宗六则: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古琴茶舍 分类:禅茶 放下著 "著"是虚词,起强调作用,无实际意义.而"放下",应该是"不要记在 心里." 释迦二十九岁离家接受苦难的修行.到了三十五岁时,则连修行也一并不谈. 这就是抛弃苦与乐.迷与信等对 ...

  • 坛经两则教案
  • <坛经>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坛经>的学习,了解禅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导入:提及佛教,作为河南人,首先想到的地方是?少林寺为禅宗祖庭,什么是禅宗?达摩于梁武帝统治时到中国传法,自己的禅法并不能并梁武帝接受,于是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广度信众,静心悟法, ...

  • 禅的训练中的五个步骤
  • 1 禅,我们可以说,是这么一种奇异的题材,关于它,不论我们说多少或写多少,仍旧无法穷尽它的内容.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想如此,我们可以举起一根手指,或咳嗽一声,或眨眨眼或发一个无意义的声音,而就能证明它. 因此,有人说,即使所有的海水都变成墨汁,所有的山都变成笔,整个世界都变成纸,如果用来写禅,仍旧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