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维克多山(1904

摘 要:保罗·塞尚塞尚是法国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与凡高、高更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最伟大的先驱者。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代的艺术家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也是20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本文主要浅析其重要作品《圣·维克多山(1904-1906)》。

关键词:塞尚; 圣·维克多山; 自然; 真实

保罗·塞尚一生画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是风景画了。而他笔下出现次数最多的风景,大概就是位于他故乡法国南部埃克斯小镇上的圣维克多山了。1870年,他年轻时在画中第一次出现“圣·维克多山”的远景,后来远景逐渐拉近,直至占满整个画面,到1906年他去世前,取材于这座山的油画、水彩、素描据统计约达七十多件。

一、圣·维克多山(1904-1906)

圣·维克多山(1904-1906)是塞尚1906年完成的晚年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线条断断续续,细节经过抽离和洗练变得抽象。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却依然层次丰富,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而又沉稳宁静的感觉。整幅画面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冷色调的山景及天空在画面的2/3处,也是黄金分割线处与暖色调的中景分离,这样的构图在塞尚的《圣·维克山》系列中不止一幅。近景略带暗红的沉重稳厚的重色调沉沉地压在画面下端,将中景交错的橙色块、绿色衬托的更加跳跃鲜明,村庄的白墙红瓦隐蔽地点缀在深色与浅色之间,一条笔直的小路倾斜展开,向画面之外延伸而去。道路之后仿佛豁然开朗,阴沉的色调退居其次,橙、黄、绿及蓝等色调争相交错一般,带来愉悦欣喜的感觉,但又不失严谨。每一个模糊的色块被都处理得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极为严谨,被他朴实有序的笔触,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画面上,成为厚重而富有肌理变化的色块。隐约的地平线上,是背景的山和天空,峻峭的巨石,风云变幻的天空似乎要冲出画布,观众的心情随之激动,前景大气恢宏的暗色,又使人沉静下来。整个画面平稳有序,和谐整体,让人回味无穷。

塞尚晚期的画中各种景物的形状总是似清晰似模糊,似平面却又似乎可以无限延伸。在艺术家看来,“大自然始终一如既往,可它的外观一直变幻不停。”塞尚并不认同印象派,它虽不同于之前的写实艺术,却依然拘泥于现实世界,表现眼前所见,根本上仍然属于一种写实艺术。他不认为事物在光与色的表现中,不认为存在于艺术家瞬间的视觉印象中,他认为事物存在自己的逻辑秩序。塞尚说:“根据自然作画并非临摹对象,他是体现一个人的感觉。”他敬仰自然,接近自然,又不能奴隶自然,对于塞尚来说,自然蕴涵着所有的智慧与奥秘,但它呈现给人们的一切都不会长久,都是会消逝的。塞尚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即如何在平面的二度空间里利用色彩与造型的关系捕捉存在于自然表象之下的东西,他要让“自然在自己身上说话,自己完成”。从逻辑上说,这种想法一直向前推进的后果是:所有的表象终将消失,只剩下对把握本质起作用的形与色。事实上的结果也如此。光线、空间、体积急轮廓这些要素全都不再单独存在,而是融合到明亮、跳跃、深沉及稳健的色彩方块和笔触里,色彩与线条不再是复制物体的工具,而是本身就成为坚固的实体,它们在画布上获得了自足的独立。

一开始,塞尚的画并不为人们所接受,但后来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从中得到启发,认为艺术要“从其他一切外在要求的约束下解放出来。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塞尚的绘画探索与追求,就是要寻找一种绘画的真实,他希望将这些源头出来的东西转化为另外一种真实。人们仿佛在他的画中看到了一座比照片中更真实的“圣·维克多山”,跳出了形式的框架,挣脱了外在的束缚,拥有一种大自然的永恒感。

二、结语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观者,就有一千幅《圣维克多山》。人们总希望解读大师的作品,恐怕弗洛伊德也无法做到看出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所带的感情,只能大致的揣摩,尝试理解。因而,不同的人眼中会看到不同的塞尚,不同的圣·维克多山。

摘 要:保罗·塞尚塞尚是法国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与凡高、高更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最伟大的先驱者。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代的艺术家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也是20世纪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之父。本文主要浅析其重要作品《圣·维克多山(1904-1906)》。

关键词:塞尚; 圣·维克多山; 自然; 真实

保罗·塞尚一生画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是风景画了。而他笔下出现次数最多的风景,大概就是位于他故乡法国南部埃克斯小镇上的圣维克多山了。1870年,他年轻时在画中第一次出现“圣·维克多山”的远景,后来远景逐渐拉近,直至占满整个画面,到1906年他去世前,取材于这座山的油画、水彩、素描据统计约达七十多件。

一、圣·维克多山(1904-1906)

圣·维克多山(1904-1906)是塞尚1906年完成的晚年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线条断断续续,细节经过抽离和洗练变得抽象。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却依然层次丰富,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而又沉稳宁静的感觉。整幅画面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冷色调的山景及天空在画面的2/3处,也是黄金分割线处与暖色调的中景分离,这样的构图在塞尚的《圣·维克山》系列中不止一幅。近景略带暗红的沉重稳厚的重色调沉沉地压在画面下端,将中景交错的橙色块、绿色衬托的更加跳跃鲜明,村庄的白墙红瓦隐蔽地点缀在深色与浅色之间,一条笔直的小路倾斜展开,向画面之外延伸而去。道路之后仿佛豁然开朗,阴沉的色调退居其次,橙、黄、绿及蓝等色调争相交错一般,带来愉悦欣喜的感觉,但又不失严谨。每一个模糊的色块被都处理得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极为严谨,被他朴实有序的笔触,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画面上,成为厚重而富有肌理变化的色块。隐约的地平线上,是背景的山和天空,峻峭的巨石,风云变幻的天空似乎要冲出画布,观众的心情随之激动,前景大气恢宏的暗色,又使人沉静下来。整个画面平稳有序,和谐整体,让人回味无穷。

塞尚晚期的画中各种景物的形状总是似清晰似模糊,似平面却又似乎可以无限延伸。在艺术家看来,“大自然始终一如既往,可它的外观一直变幻不停。”塞尚并不认同印象派,它虽不同于之前的写实艺术,却依然拘泥于现实世界,表现眼前所见,根本上仍然属于一种写实艺术。他不认为事物在光与色的表现中,不认为存在于艺术家瞬间的视觉印象中,他认为事物存在自己的逻辑秩序。塞尚说:“根据自然作画并非临摹对象,他是体现一个人的感觉。”他敬仰自然,接近自然,又不能奴隶自然,对于塞尚来说,自然蕴涵着所有的智慧与奥秘,但它呈现给人们的一切都不会长久,都是会消逝的。塞尚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即如何在平面的二度空间里利用色彩与造型的关系捕捉存在于自然表象之下的东西,他要让“自然在自己身上说话,自己完成”。从逻辑上说,这种想法一直向前推进的后果是:所有的表象终将消失,只剩下对把握本质起作用的形与色。事实上的结果也如此。光线、空间、体积急轮廓这些要素全都不再单独存在,而是融合到明亮、跳跃、深沉及稳健的色彩方块和笔触里,色彩与线条不再是复制物体的工具,而是本身就成为坚固的实体,它们在画布上获得了自足的独立。

一开始,塞尚的画并不为人们所接受,但后来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从中得到启发,认为艺术要“从其他一切外在要求的约束下解放出来。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塞尚的绘画探索与追求,就是要寻找一种绘画的真实,他希望将这些源头出来的东西转化为另外一种真实。人们仿佛在他的画中看到了一座比照片中更真实的“圣·维克多山”,跳出了形式的框架,挣脱了外在的束缚,拥有一种大自然的永恒感。

二、结语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观者,就有一千幅《圣维克多山》。人们总希望解读大师的作品,恐怕弗洛伊德也无法做到看出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所带的感情,只能大致的揣摩,尝试理解。因而,不同的人眼中会看到不同的塞尚,不同的圣·维克多山。


相关内容

  • 塞尚圣维克多山修改
  • 名称: 圣维克多山 时期: 1904-1906年 创作者: 保罗. 小清新 国家: 法国 规格: 73cm×91cm 材料: 油画 存藏处: 费城美术馆 保罗·塞尚:(Paul C ézanne ,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历有"新艺术之父"和&qu ...

  • 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5]: 第4课 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与导入 多媒体出示<蒙娜丽莎>.<马蒂斯夫人像>,请同学们欣赏 ...

  • 穿着父亲的鞋子拿诺奖
  • W 五彩文苑UCAIWENYUAN 栏目编辑:蒙卉江 2014年2月号总第191期 穿着父亲的鞋子拿诺奖 文/郝金红 他的学生时代是在贫穷和别人的嘲笑中度过的. 他读书很用功,也很聪明,因此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就引起了一些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的嫉妒,他的麻烦也就接踵而至.在威廉皇家学院读书时,他遭 ...

  • 现代国际关系史
  • 浅析十月革命 历史文化学院 2011级历史三班 2011410901 郑璐 浅析十月革命 摘要: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制度由理想 ...

  • 中国图书馆分类1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 A1 .著作 ∙ A11 选集.文集 ∙ A119 选读 ∙ A12 单行著作 ∙ A121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1848年以前) ∙ A122 革命风暴的高涨与低落时期(1848-1863年) ∙ A123 第一国际和 ...

  • 浅析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作者:李振友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6期 摘 要: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随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

  • 必读的经典之书
  • 必读的经典之书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

  • 人类必读的经典书籍
  • 下面是一些必读的经典书籍,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 ...

  • 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大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
  • 1.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人应该赶紧地生活,因为疾病或者别的什么意外,随时会夺去你的生命的.--&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