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第二章

一、感觉世界

视觉—眼

听觉—耳

嗅觉—鼻

味觉—舌

触觉—皮肤

四种基本味觉:

舌尖——甜

舌根——苦

舌侧——酸、咸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

(声源)

传播: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温度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2、声音在不同的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粉体内结石;

(2)探测海水深度;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三、乐音的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3.音色:声音的特色——辨别各种声音的依据

4.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至20000赫

5.噪声的防止:

(1)防止噪声产生(禁鸣喇叭)

(2)阻断它的传播(隔音屏、树林)

(3)防止它进入耳朵(戴上耳塞)

四、光和颜色

1、光源:正在自主发光的物体。

2、光能的传播: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光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影子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为3×10^5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由太阳光(白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一条彩色光带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白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结论一: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 的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结论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 的色光。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1.反射面通常光滑平整;

2.反射光线一般较集中,在某些区域的观察者有“刺眼”感觉;

3.太阳下看到波光粼粼属于镜面反射;

(2)漫反射:

1.反射面通常粗糙不平;

2. 反射光线一般较分散杂乱,各个位置的观察者都可以看到较柔和光线;

(3)注意:

1.漫反射光线通常总能进入人眼;镜面反射光线不一定能进入人眼,所以,有时发生漫反射的反射面更亮;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1)面镜:1.凹(内反) 会聚作用 实焦点 车灯等

2.凸(外反) 发散作用 虚焦点 后视镜等

4.平面镜:

(1)平面镜的两个作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像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

3)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等大)

4)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以镜面为对称轴。(正立)(虚像)

5)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5.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不等角—

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2.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特例—

光垂直入射时,将继续前行;此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直线上;

(2)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的例证:水中的筷子变弯、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看日出等。

(3)反射和折射对比表:

(4)透镜:

1.凸透镜:会聚光线的作用 过焦平行,平行过焦,光心不变

2.凹透镜:发散光线的作用 平行发散,发散平行,光心不变

3.粗测透镜的焦距:点燃蜡烛后远离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看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这时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

1、物进像退像变大,物退像进像变小;

2、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3、实像异侧成倒立,虚像同侧成正立。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4.成实像时,若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5.对凸透镜成像:实像必倒立,倒立必实像;

虚像必正立,正立必虚像;

物像在凸透镜异侧,必为倒立实像,

成倒立实像;物像必在凸透镜异侧;

物像在凸透镜同侧,必为正立虚像,

成正立虚像;物像必在凸透镜同侧;

实像必可呈现在光屏;能呈现在光屏必为实像

六、视觉:

1.眼的结构见书本P79,、79

2.人视觉上的限制:

(1)近点:晶状体最凸时,能看到的最近的点;

(2)远点:晶状体最扁时,能看到的最远的点;

(3)盲点:视网膜上神经穿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3.近视和远视:

(1)远视: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2)近视: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第三章

一、1.机械运动

1.)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是不同的。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的分类

曲线运动

机械 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方向不变)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快慢改变方向不变)

2.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常用的方法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

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v = s/t

3)速度的单位

记住关系式:1米 ∕秒 = 3.6 千米∕时

1米/秒的意义是: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4.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P92图3-9

二、力的存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

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两种情况。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

个力叫做弹力。形变越大,这个力越大。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我们常用的有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7、力的单位是牛,用符号N表示。

8、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取决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示意图

三、重力

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4.大小:G = mɡ

5.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用: 重垂线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质量=9.8N/kg

7.g=9.8牛/千克含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8.重力大小还与纬度、高度有关

9.质 量 与 重 力 的 比 较

四、牛顿第一定律

3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注:①一切物体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③或

原来静止 不受外力 保持静止

一切物体

原来运动 不受外力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

3.牛顿第一定律深刻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注:

(1)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无论是在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是“惯性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的作用。

(3)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五、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同体)

(2)大小相等。(等大)

(3)方向相反。(反向)

(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

注:虽然上述结论是在物体静止的情形时得出的,但它也同样适用于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情形。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同一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 体上。(不同受力物体)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4、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 力

静止

状态不变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改变 受力且不是平衡力

1.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

(2)滑动摩擦

(3)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5.增大摩擦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减小摩擦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变光滑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加润滑剂

(5)利用气垫 使接触面分离

(6)利用磁悬浮

七、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

3.压强

(1)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的定义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4)压强的单位:1 帕 = 1 牛/米^2

(5)公式变形:F=PS S=F/P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减小受力面积;

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大受力面积。

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

4.液体的压强

(1)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大量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内部都存在着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压强计

原理: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第四章

太阳:

1、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万℃,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500秒,约8分钟。

3、太阳大气(由里至外):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4、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使指南针不指南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气候,造成洪涝,旱灾⑤使地面上紫外线增强。

5、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2)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月球:

1.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主要是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一些是古老火山的爆发形成。

2、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倍,是太阳直径的1/400倍,月球体积为

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

离1/400。

3、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昼夜温差大,听不到声音,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没有生命,没有天气变化。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引力是地球

的1/6。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太阳系:

1、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各天体按一定的椭圆轨道绕日自西向东运动。

2按与太阳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体积最大:木星、土星;有光环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最多:木星、土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唯一逆向自转行星:金星。木星上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土星的光环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3、彗星包括彗核、彗发、彗尾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彗核主要由岩石碎片和固体微粒和冰块构成。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4、流星现象,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

宇宙:

1、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2、银河系:侧看:中间厚,四周薄像铁饼,俯视:大旋涡,有四条螺旋臂。

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3、宇宙的层次结构: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总星系)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

5、 希腊人把天空划分48个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在赤道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部的星座。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6、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在小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南天星空中天狼星是最亮的星。

7、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8、北斗七星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9、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6等星肉眼可以看到最暗的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如太阳是-26.7星等。

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是反射太阳光,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周期:29.53天。

3、新月(初一朔日),峨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朔日)。

4、上上西,下下东,上弦月、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5、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八月十五)、重阳(九月初九)。

6、时间:新月:6:00-18:00,上弦月12:00-24:00,满月18:00-6:00,下弦月24:00-12:00.

7、位置:月球从太阳开始逆时针转。

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概念: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日食形成条件:地球、月球、太阳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且月球居中;日食的过程:从日轮西缘开始遮掩,东缘结束(西亏东复);日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初一;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偏食(黑)、日环食;持续

时间:几分钟。

2、月食的概念: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月食形成的原理: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月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月轮东缘开始西缘结束(东亏西复);月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十五、十六;月食的类型:月偏食(古铜色)、月全食;持续时间:一般1-2小时。

3、 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

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

4、 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同的。

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白昼变成黑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黑夜变成白昼的界线。

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0夹角。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中午最大,杆影最短。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五带的划分: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平均较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所以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

5、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七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第二章

一、感觉世界

视觉—眼

听觉—耳

嗅觉—鼻

味觉—舌

触觉—皮肤

四种基本味觉:

舌尖——甜

舌根——苦

舌侧——酸、咸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

(声源)

传播: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

传播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温度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2、声音在不同的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粉体内结石;

(2)探测海水深度;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三、乐音的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3.音色:声音的特色——辨别各种声音的依据

4.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至20000赫

5.噪声的防止:

(1)防止噪声产生(禁鸣喇叭)

(2)阻断它的传播(隔音屏、树林)

(3)防止它进入耳朵(戴上耳塞)

四、光和颜色

1、光源:正在自主发光的物体。

2、光能的传播: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光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例: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影子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为3×10^5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由太阳光(白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一条彩色光带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白光(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结论一: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 的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结论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 的色光。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1.反射面通常光滑平整;

2.反射光线一般较集中,在某些区域的观察者有“刺眼”感觉;

3.太阳下看到波光粼粼属于镜面反射;

(2)漫反射:

1.反射面通常粗糙不平;

2. 反射光线一般较分散杂乱,各个位置的观察者都可以看到较柔和光线;

(3)注意:

1.漫反射光线通常总能进入人眼;镜面反射光线不一定能进入人眼,所以,有时发生漫反射的反射面更亮;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1)面镜:1.凹(内反) 会聚作用 实焦点 车灯等

2.凸(外反) 发散作用 虚焦点 后视镜等

4.平面镜:

(1)平面镜的两个作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像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

3)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等大)

4)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以镜面为对称轴。(正立)(虚像)

5)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5.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不等角—

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2.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特例—

光垂直入射时,将继续前行;此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直线上;

(2)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的例证:水中的筷子变弯、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看日出等。

(3)反射和折射对比表:

(4)透镜:

1.凸透镜:会聚光线的作用 过焦平行,平行过焦,光心不变

2.凹透镜:发散光线的作用 平行发散,发散平行,光心不变

3.粗测透镜的焦距:点燃蜡烛后远离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看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这时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成像规律:

规律:

1、物进像退像变大,物退像进像变小;

2、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3、实像异侧成倒立,虚像同侧成正立。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4.成实像时,若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5.对凸透镜成像:实像必倒立,倒立必实像;

虚像必正立,正立必虚像;

物像在凸透镜异侧,必为倒立实像,

成倒立实像;物像必在凸透镜异侧;

物像在凸透镜同侧,必为正立虚像,

成正立虚像;物像必在凸透镜同侧;

实像必可呈现在光屏;能呈现在光屏必为实像

六、视觉:

1.眼的结构见书本P79,、79

2.人视觉上的限制:

(1)近点:晶状体最凸时,能看到的最近的点;

(2)远点:晶状体最扁时,能看到的最远的点;

(3)盲点:视网膜上神经穿出的地方,无感光细胞;

3.近视和远视:

(1)远视: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2)近视: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第三章

一、1.机械运动

1.)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结论是不同的。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的分类

曲线运动

机械 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方向不变)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快慢改变方向不变)

2.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常用的方法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

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v = s/t

3)速度的单位

记住关系式:1米 ∕秒 = 3.6 千米∕时

1米/秒的意义是: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4.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P92图3-9

二、力的存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

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两种情况。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

个力叫做弹力。形变越大,这个力越大。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我们常用的有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7、力的单位是牛,用符号N表示。

8、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取决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示意图

三、重力

1.概念: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4.大小:G = mɡ

5.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用: 重垂线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质量=9.8N/kg

7.g=9.8牛/千克含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8.重力大小还与纬度、高度有关

9.质 量 与 重 力 的 比 较

四、牛顿第一定律

3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注:①一切物体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③或

原来静止 不受外力 保持静止

一切物体

原来运动 不受外力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研究方法:实验加推理

3.牛顿第一定律深刻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注:

(1)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无论是在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是“惯性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的作用。

(3)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惯性有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

五、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同体)

(2)大小相等。(等大)

(3)方向相反。(反向)

(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

注:虽然上述结论是在物体静止的情形时得出的,但它也同样适用于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情形。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 体上。(同一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 体上。(不同受力物体)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4、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 力

静止

状态不变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改变 受力且不是平衡力

1.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

(2)滑动摩擦

(3)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5.增大摩擦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减小摩擦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变光滑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加润滑剂

(5)利用气垫 使接触面分离

(6)利用磁悬浮

七、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

3.压强

(1)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的定义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4)压强的单位:1 帕 = 1 牛/米^2

(5)公式变形:F=PS S=F/P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减小受力面积;

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大受力面积。

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

4.液体的压强

(1)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大量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内部都存在着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压强计

原理: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第四章

太阳:

1、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万℃,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500秒,约8分钟。

3、太阳大气(由里至外):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4、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使指南针不指南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气候,造成洪涝,旱灾⑤使地面上紫外线增强。

5、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2)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月球:

1.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主要是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一些是古老火山的爆发形成。

2、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倍,是太阳直径的1/400倍,月球体积为

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

离1/400。

3、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昼夜温差大,听不到声音,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没有生命,没有天气变化。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引力是地球

的1/6。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太阳系:

1、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各天体按一定的椭圆轨道绕日自西向东运动。

2按与太阳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体积最大:木星、土星;有光环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最多:木星、土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唯一逆向自转行星:金星。木星上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土星的光环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3、彗星包括彗核、彗发、彗尾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彗核主要由岩石碎片和固体微粒和冰块构成。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4、流星现象,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

宇宙:

1、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2、银河系:侧看:中间厚,四周薄像铁饼,俯视:大旋涡,有四条螺旋臂。

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3、宇宙的层次结构: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总星系)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

5、 希腊人把天空划分48个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在赤道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部的星座。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6、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在小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南天星空中天狼星是最亮的星。

7、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8、北斗七星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9、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6等星肉眼可以看到最暗的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如太阳是-26.7星等。

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是反射太阳光,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周期:29.53天。

3、新月(初一朔日),峨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朔日)。

4、上上西,下下东,上弦月、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5、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八月十五)、重阳(九月初九)。

6、时间:新月:6:00-18:00,上弦月12:00-24:00,满月18:00-6:00,下弦月24:00-12:00.

7、位置:月球从太阳开始逆时针转。

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概念: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日食形成条件:地球、月球、太阳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且月球居中;日食的过程:从日轮西缘开始遮掩,东缘结束(西亏东复);日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初一;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偏食(黑)、日环食;持续

时间:几分钟。

2、月食的概念: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月食形成的原理: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月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月轮东缘开始西缘结束(东亏西复);月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十五、十六;月食的类型:月偏食(古铜色)、月全食;持续时间:一般1-2小时。

3、 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

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

4、 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同的。

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白昼变成黑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黑夜变成白昼的界线。

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0夹角。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中午最大,杆影最短。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五带的划分: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平均较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所以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

5、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相关内容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认识太阳> [教材来源]大象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 时]34课时 [设 计 者]王治平/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背景分析] ...

  •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 ...

  • 六年级科学下册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3教案苏教版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 科学探究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度价值观.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 ...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宇宙 第四课 日食和月食 我上课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四课时<日食和月食>.我对本节课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设计.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内容. 关于宇宙的知识,要在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是有限的,也是有难度的,可能 ...

  • 人教版初中单元同步作文
  •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2011-07-06)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所了 ...

  • 八年级初二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 学校 201 ------201 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二生物 教 学 计 划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 ...

  • 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瓶子大学问2教案 冀教版
  •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有序的生态系统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 ...

  • 三年级科学下册安全用电1教案青岛版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 ...

  • 四年级下册[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 <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飞行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总体的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的具体探究能力训练.围 ...

  •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双庙明德 崔香伏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两个个单元,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