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方剂名称

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

小茴香7粒(炒),干姜2分(炒),元胡1钱,没药2钱(研),当归3钱,川芎2钱,官桂1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2钱(炒)。

处方来源

《医林改错》卷下。

方剂主治

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3-5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方剂功效

去瘀,种子,安胎。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临床应用

1.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46例痊愈,4例显效,3例暂效,1例无效。

3.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疼痛拒按。C.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D.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脉见沉弦或沉涩。以上四点,兼或具备两三点者,即认定为本方适应证。六种不同的妇科病证均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皆获痊愈。服本方最少者十剂,最多者五十余剂。

4.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各家论述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附注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方剂名称

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

小茴香7粒(炒),干姜2分(炒),元胡1钱,没药2钱(研),当归3钱,川芎2钱,官桂1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2钱(炒)。

处方来源

《医林改错》卷下。

方剂主治

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3-5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方剂功效

去瘀,种子,安胎。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临床应用

1.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46例痊愈,4例显效,3例暂效,1例无效。

3.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疼痛拒按。C.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D.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脉见沉弦或沉涩。以上四点,兼或具备两三点者,即认定为本方适应证。六种不同的妇科病证均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皆获痊愈。服本方最少者十剂,最多者五十余剂。

4.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各家论述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附注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相关内容

  • 血府逐瘀汤应用举隅
  • ・364・ 血府逐瘀汤应用举隅 马 彬1, 张存悌2 (11沈阳市大东区结核防治所, 辽宁沈阳110042;21沈阳抗癌止痛研究所, 辽宁沈阳110011)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医案四则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5) 04-0364-01 血府逐瘀 ...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女性不孕症64例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采用此 方法 治疗 疱疹性 咽 炎 .化 脓性 扁桃体 炎 .支气 管炎 等 ,均 取得 了满 意的效 果 .说 明 了中西 药相 结合 .局部 治疗 与整 体治疗 相结 合 的方 法 ,对治疗 儿科 急性 上 呼 吸道感染 有 很大优 势 ,不但 ...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 发布日期: 2012-04-26 发布: www.xzbu.com [摘要]目的:观察以活气血通心肾为法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患顽固性失眠的286例患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显效166例,有效83例, ...

  • 常见中成药的合理对症应用
  • 常见中成药的合理对症应用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 肝 ...

  • 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58例
  •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a-01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以养血安神,滋阴降火,清热化痰取效,但部分失眠患者,用常法难以奏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结果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 ...

  • 血压昼夜节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指导_岳聪聪
  • 618 河北中医2014年4月第36卷第4期Hebei J TCM ,April 2014,Vol 36,No.4 综述 血压昼夜节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指导※ 权杜宇征△张丽丽王舒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天津300073)岳聪聪 王 [关键词]血压; 昼夜节律; 高血压; 综述 ...

  • 血府逐瘀汤治疗广泛性焦虑38例_贾智捷
  • 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第39卷第11期 ·2235· 血府逐瘀汤治疗广泛性焦虑38例 贾智捷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血府逐瘀汤加减: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2)11-2235-01广泛性 ...

  • 2015年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 2015年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高级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 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中医内科学试题量:7902道. 案例分析题:每个案例至少有3个提问,每个提问有6-12个备选答案,其中正确答案有1个或几个,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得1个得分点 ...

  • 急诊科设置
  •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发表者:李臣文(访问人次:1079) 一.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