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钓鱼岛屿事件引发的思考

浅谈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策略

学号:080804113 姓名:商其勋 学院:理学院 摘要:看似软弱的中国外交,就好比太极拳,绵里藏针,这是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厚重底蕴,中国外交的懦弱实则是韬光养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外交,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发展

正文: 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韬光养晦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个褒义词,它对我国的外交甚至发展影响巨大。

岛屿争端与俄罗斯的对比

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俄罗斯与日本都存在岛屿的主权之争。中国在与日本的岛屿主权相争中,中国并没有强硬的一面,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外交部发言人各种词汇,“严重抗议”,“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严正交涉”,“表示关切”等等。真正在行动上的措施也就是在2010年9月7日那次中日撞船事件中,暂停一些活动和省部级交往这一层面的行动,然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进行关系修复等向日本示好的报道。

反观俄罗斯,俄罗斯和日本也存在岛屿主权争端,就是所谓“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从刚刚访问结束的越南飞至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州州府南萨哈林斯克,换乘小型飞机后抵达与日本有争议的北方四岛的国后岛,这一举动大大触动了日本的神经,按照俄罗斯总统的想法,岛屿是属于俄罗斯的,对外亦是宣称对岛屿的所有权,我登自己国家的领土有何不可呢,日本严重抗议怎么了,我就登了,日本敢怎么样?这就是俄罗斯的强硬外交,与中国的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

虽然在中国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中,足以看出中国不与任何一个国家站到对立面,在联合国的一些投票中,中国也是投了许多弃权票。甚至一些国家怒斥中国不敢承担起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懦弱而善良”的外交亦是有史可鉴,从秦始皇时代起,中国人的对外关系史就是一部防御史,长城可以做证。历史上很多时候,中国需要用宝贵的粮食、丝绸甚至公主来换取和平。在有记载以来的对外关系史中,中国一直奉行“厚往薄来”政策,朝贡关系实际上是中国用本国人民的血汗劳动换取一个虚无的面子,它给中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给另一方的却是巨大得惊人的利润。

近现代史上,也找不出中国这样心慈手软顾全大局凡事忍让的模范国家。拼光了家底惨胜日本之后,大陆和台湾立刻争先恐后地向日本人表现“以德报怨”的慷慨大度。中印战争中印度军队一触即溃,四散奔逃,第二天却发现中国军队已经退回自己境内,并且把俘虏的军车擦得锃明瓦亮,完璧奉还。在南海诸岛争端、钓鱼岛争端中,别的国家纷纷出动军舰,果断地进行武力占领。在本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时候,中国的大米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别的国家,用来结交第三世界朋友。

然而在大部分人看来中国无疑是愚蠢的,然而中国却在暗暗冷笑,冷笑外界的质疑。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论文化思想底蕴而言,中国比某些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不知道要厚重多少倍。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国出了诸多圣人。外国人懂什么叫 “大智若愚”吗?懂什么“上善若水”吗?老外的语言里更没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三分何等清闲”这样的闪光字句吗?相比之下,一些国家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动不动为了小利就兵刃相向,其实这是愚蠢的。如果他们翻翻中国古书,就会发现他们实行的是“霸道”,必定会败在“耻于言利”的“王道”脚下。中国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软弱,实际上却是无比强大,如太极拳一样,无形无迹,绵里藏针。

坚持韬光养晦的意义

从国际形势上来讲,俗话说,“树大招风”,即要想在同类中处于领先地位,承受伤害是在所难免的,而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恰恰受不得这种伤害。中国的实力虽然在与日俱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比起美国,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容不得任何国家来撼动他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强大十分敏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需要的是暗中壮大实力,而绝非逞一时之气。从中国周边环境来讲,有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和越南有南海诸岛之争,以及印度,韩国等等,所以要想长期发展,必定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这时候与邻国友好往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国际舞台,中国不应该与任何一个国家站到对立面,应该低调行事,不该过于崭露头角,在外交上更是强硬不得。

当中国在外交方面低调行事的时候,减轻了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危机感,受到的压制就会减小,同时避开了激烈的国际矛盾,这样便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也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强硬只会让自己屡屡碰壁,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邓小平曾表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而要强势崛起,在外交上太强硬,就必然会触及很多国家的利益,在利益面前,一切朋友都可能成为敌人,如果为了自己的崛起而落得个众叛亲离就得不偿失了。

从国内方面讲,中国现在急切地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进行发展,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如若不然,凭借着自己并不成熟的实力与其他大国一起扮演着主宰世界的角色,看起来是崛起了,强势了,但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同时要注意,我们所反对的强势崛起是指外交政策,而并不是反对中国壮大自己的实力,中国的实力需要强势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现在我们的实力自己心里清楚,其他国家也清楚,我相信要是此时中国真的宣布自己强势崛起了,没有几个国家敢从美国阵营跑过来把赌注压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实力还很弱,没有实力又谈什么强势崛起!所以,我们就更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当初美国早早地强势崛起,欧洲又岂能放任猛虎归山?而美国在二战中迟迟不参战,暗中积蓄力量,直到实力足以主宰战争才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这不也是通过

韬光养晦成功最好的例子吗?

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国策,是极其正确而长远的一个国策,结合当时国家形式和基本国情,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强大了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如果没有实力整天和别的国家争各种利益,无疑是自取灭亡,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更会将国家处于危险的局势之中。同时改革开放急需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开拓海外市场,争取多方外援。因此中国必须低调行事,对外广结善缘,减少阻力摩擦,以便获取各种资源加速经济发展,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也是中国韬光养晦出成果的第一个十年:

经济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是唯一独立寒秋岿然不动、给世界注射定心剂的大国。在世界金融与资本市场上,人民币首次成为比美元吃香的国际货币。谁也没料到,当年仅有区区几十万美元外汇储备的穷国,如今竟然成了美国最大债主。

军事科技上,中国军力扩张令人震撼。核与导弹战略武器日新月异,航空航天发展迅速,现代化国防部队更是可以独当一面了。

在外交上,中国广开新的领域成为国际舞台要角,亮相在各种区域性与全球性国际盛会上。想当年西方G8首脑会晤根本没把北京放在眼里,如今中国在G20峰会上已似众星捧月。

于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智若愚,同时更是韬光养晦这个外交国策的正确性使得中国发展迅速。

浅谈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策略

学号:080804113 姓名:商其勋 学院:理学院 摘要:看似软弱的中国外交,就好比太极拳,绵里藏针,这是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厚重底蕴,中国外交的懦弱实则是韬光养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外交,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发展

正文: 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韬光养晦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个褒义词,它对我国的外交甚至发展影响巨大。

岛屿争端与俄罗斯的对比

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俄罗斯与日本都存在岛屿的主权之争。中国在与日本的岛屿主权相争中,中国并没有强硬的一面,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外交部发言人各种词汇,“严重抗议”,“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严正交涉”,“表示关切”等等。真正在行动上的措施也就是在2010年9月7日那次中日撞船事件中,暂停一些活动和省部级交往这一层面的行动,然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进行关系修复等向日本示好的报道。

反观俄罗斯,俄罗斯和日本也存在岛屿主权争端,就是所谓“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从刚刚访问结束的越南飞至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州州府南萨哈林斯克,换乘小型飞机后抵达与日本有争议的北方四岛的国后岛,这一举动大大触动了日本的神经,按照俄罗斯总统的想法,岛屿是属于俄罗斯的,对外亦是宣称对岛屿的所有权,我登自己国家的领土有何不可呢,日本严重抗议怎么了,我就登了,日本敢怎么样?这就是俄罗斯的强硬外交,与中国的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

虽然在中国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中,足以看出中国不与任何一个国家站到对立面,在联合国的一些投票中,中国也是投了许多弃权票。甚至一些国家怒斥中国不敢承担起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懦弱而善良”的外交亦是有史可鉴,从秦始皇时代起,中国人的对外关系史就是一部防御史,长城可以做证。历史上很多时候,中国需要用宝贵的粮食、丝绸甚至公主来换取和平。在有记载以来的对外关系史中,中国一直奉行“厚往薄来”政策,朝贡关系实际上是中国用本国人民的血汗劳动换取一个虚无的面子,它给中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给另一方的却是巨大得惊人的利润。

近现代史上,也找不出中国这样心慈手软顾全大局凡事忍让的模范国家。拼光了家底惨胜日本之后,大陆和台湾立刻争先恐后地向日本人表现“以德报怨”的慷慨大度。中印战争中印度军队一触即溃,四散奔逃,第二天却发现中国军队已经退回自己境内,并且把俘虏的军车擦得锃明瓦亮,完璧奉还。在南海诸岛争端、钓鱼岛争端中,别的国家纷纷出动军舰,果断地进行武力占领。在本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时候,中国的大米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别的国家,用来结交第三世界朋友。

然而在大部分人看来中国无疑是愚蠢的,然而中国却在暗暗冷笑,冷笑外界的质疑。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论文化思想底蕴而言,中国比某些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不知道要厚重多少倍。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国出了诸多圣人。外国人懂什么叫 “大智若愚”吗?懂什么“上善若水”吗?老外的语言里更没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三分何等清闲”这样的闪光字句吗?相比之下,一些国家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动不动为了小利就兵刃相向,其实这是愚蠢的。如果他们翻翻中国古书,就会发现他们实行的是“霸道”,必定会败在“耻于言利”的“王道”脚下。中国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软弱,实际上却是无比强大,如太极拳一样,无形无迹,绵里藏针。

坚持韬光养晦的意义

从国际形势上来讲,俗话说,“树大招风”,即要想在同类中处于领先地位,承受伤害是在所难免的,而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恰恰受不得这种伤害。中国的实力虽然在与日俱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比起美国,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容不得任何国家来撼动他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强大十分敏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需要的是暗中壮大实力,而绝非逞一时之气。从中国周边环境来讲,有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和越南有南海诸岛之争,以及印度,韩国等等,所以要想长期发展,必定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这时候与邻国友好往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国际舞台,中国不应该与任何一个国家站到对立面,应该低调行事,不该过于崭露头角,在外交上更是强硬不得。

当中国在外交方面低调行事的时候,减轻了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危机感,受到的压制就会减小,同时避开了激烈的国际矛盾,这样便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也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强硬只会让自己屡屡碰壁,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邓小平曾表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而要强势崛起,在外交上太强硬,就必然会触及很多国家的利益,在利益面前,一切朋友都可能成为敌人,如果为了自己的崛起而落得个众叛亲离就得不偿失了。

从国内方面讲,中国现在急切地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进行发展,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如若不然,凭借着自己并不成熟的实力与其他大国一起扮演着主宰世界的角色,看起来是崛起了,强势了,但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同时要注意,我们所反对的强势崛起是指外交政策,而并不是反对中国壮大自己的实力,中国的实力需要强势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现在我们的实力自己心里清楚,其他国家也清楚,我相信要是此时中国真的宣布自己强势崛起了,没有几个国家敢从美国阵营跑过来把赌注压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实力还很弱,没有实力又谈什么强势崛起!所以,我们就更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当初美国早早地强势崛起,欧洲又岂能放任猛虎归山?而美国在二战中迟迟不参战,暗中积蓄力量,直到实力足以主宰战争才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这不也是通过

韬光养晦成功最好的例子吗?

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国策,是极其正确而长远的一个国策,结合当时国家形式和基本国情,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强大了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如果没有实力整天和别的国家争各种利益,无疑是自取灭亡,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更会将国家处于危险的局势之中。同时改革开放急需引进西方资金技术,开拓海外市场,争取多方外援。因此中国必须低调行事,对外广结善缘,减少阻力摩擦,以便获取各种资源加速经济发展,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也是中国韬光养晦出成果的第一个十年:

经济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是唯一独立寒秋岿然不动、给世界注射定心剂的大国。在世界金融与资本市场上,人民币首次成为比美元吃香的国际货币。谁也没料到,当年仅有区区几十万美元外汇储备的穷国,如今竟然成了美国最大债主。

军事科技上,中国军力扩张令人震撼。核与导弹战略武器日新月异,航空航天发展迅速,现代化国防部队更是可以独当一面了。

在外交上,中国广开新的领域成为国际舞台要角,亮相在各种区域性与全球性国际盛会上。想当年西方G8首脑会晤根本没把北京放在眼里,如今中国在G20峰会上已似众星捧月。

于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智若愚,同时更是韬光养晦这个外交国策的正确性使得中国发展迅速。


相关内容

  • 历史文物主义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视 角 下 钓 鱼 岛 问 题 研 究 农村与区域发展 李小强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钓鱼岛问题研究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李小强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

  • 近代史作业 从钓鱼岛看中日关系
  •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 班级:资源勘查工程111班 姓名:程斌 学号:[1**********] [摘要]: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1972年美国将 ...

  • 关于战争的演讲稿
  • 篇一:汇率战争演讲稿 一.开头活跃现场气氛 1. 向听众问好,介绍自己的演讲题目(汇率战争) 拿出一张人民币 请问在场的人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东西&.有谁知道?大声地告诉我! 好!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个东西,而且似乎大家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极其灿烂的笑容.那我再问大家一句,有没有人想要这个 ...

  • 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体会
  •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体会 年 级 2012 级 学 院 建管学院 专 业 工程造价 学 号 20120759 姓 名 张朋帅 关于钓鱼岛事件的体会 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 ...

  • 破解中日东海能源争端难题
  • [摘要]东海能源争端问题,是中日两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延续和具体体现,并成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热点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经过多轮磋商,终于达成协议,发表了关于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声明,这使得长时间引发中日关系紧张的矛盾焦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然而,由于涉及到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一 ...

  • 历史上的钓鱼岛
  • 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 到了14世纪,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 1372年,中国人杨载首先驻足钓鱼岛.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对钓鱼岛有详细记载.其间明 ...

  • 辩论内容3
  • 开篇立论稿: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在钓鱼岛事件中,面对日本的挑衅应该使用武力还击!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面对 ...

  • 浅谈钓鱼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 <形势与政策> 课 程 论 文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 钓鱼岛事件考验中国智慧 任课教师:彭德镔 学生姓名:张景丰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学 号:2010050594 2011年2月 题目:钓鱼岛事件考验中国智慧 摘要: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

  • 中国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 摘要:中菲黄岩岛事件要求我国加快出台国家海洋發展战略.国家海洋發展战略对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海洋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具有特别指导意义.由于东海问题.南海问题的形成和显现有特定的背景和原因,对其的处理不仅考验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智慧,也关系我国由区域性海洋大国向世界性海洋大国的成功转型,更关系我国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