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特产多》教案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学反思
《家乡的路》教案
《家乡的路》教学反思
《家乡的广场》教案
《家乡的广场》教学反思
《不一样的房子》教案
《不一样的房子》教学反思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知道重庆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
2.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
3.知道家乡的特产体现了重庆地方特色和民俗,又体现了人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师:1.多媒体课件
2.各种水果、食品的图片及实物
生:在生活中寻找到的风味小吃及土特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是哪儿吗?对了,重庆。瞧,这就是我们家乡重庆的版图。(出示重庆地区图)重庆地域辽阔,由江津、永川、潼南、梁平、璧山等40个区县组成;家乡重庆物产丰富,世世代代的重庆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产品。今天咱们一起去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
二、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1.认识了解家乡盛产的水果。
孩子们,家乡重庆盛产水果,咱们还是先到果园去看看吧!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果园里都有哪些特色水果呢?(课件出示短片)
孩子们看得多仔细呀,那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哪些水果?(生汇报,课件出示生介绍到的水果图片)
江津广柑:盛产于重庆江津,以其味浓汁多,酸甜适中,清新怡人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梁平柚子:有200多年的历史,皮薄肉嫩,而且营养非常丰富。 奉节脐橙:肉质细嫩化渣,汁多爽口,余味清香。
潼南黄桃: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果肉香甜可口。
2.了解家乡的各种风味小吃。
除了刚才认识的特产,咱们家乡还有很多特产呢!小朋友们课前收集到家乡的哪些特产呢?大家带来了吗?你带来的特色小吃叫什么名儿,介绍给大家。(生简单介绍名称)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米花糖(出示“江津米花糖”实物)米花糖是咱们重庆江津的著名小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以优质糯米、白糖、芝麻、花生仁
等精致而成,吃起来香甜酥脆、清香爽口。孩子们想尝尝吗?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先品尝!那请孩子们,听清我的要求:课前你们的小手都洗干净了吧,拿出自己准备的特色小吃捧在手里,先仔细看看外包装,沿着包装袋上沿的小口撕开袋子,取出一小块儿先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气味儿、再轻轻咬一口尝一尝味道,闭上眼睛慢慢地嚼,品出味儿了吗?好吃吗?吃出什么感觉了吗?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再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汇报收获:好了,孩子们,刚才大家讨论得可真激烈呀!现在谁来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呢?(指名说,师相机指导)看得出孩子们都很喜欢咱们家乡的特产,那你想夸夸你喜欢的特产吗?
3.了解家乡的工艺产品。
咱们家乡的特产历史悠久,除了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吃,更有无数工艺独特的艺术品,瞧,它们来了!(课件展示各种工艺品图片,师简单介绍名称,出示蜡染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孩子们请看,这就是我们久富盛名的黔江苗族蜡染,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苗族妇女用蜡染过的布料和蜡染布裁制成衣裙头巾、腰布等服饰品,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装饰品挂在墙上,美化居室。
4.故事会
孩子们,家乡的特产可真多呀,而且每一种特产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长寿沙田柚的来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父母请教,下来过后咱们再交流。
5.说一说
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家在哪儿吗?想知道吗?那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家在重庆璧山,咱们璧山也有不少名特产品呢,来,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璧山特产)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就是咱们璧山特有的七蕊黄花,把他带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吧!孩子们,等会儿老师上完课就得回璧山了,你们还知道身边的哪些特产吗?老师也想把他带回去和朋友们分享。(生说,师补充讲解)
6.小小推销员
孩子们说得可真好!你想当个小小推销员把家乡的特产推销给在座的老师吗?(想)那你现在就是小小推销员了,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想想办法让他们接受你们推销的产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小推销员”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我们重庆的特产介绍给大家。(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儿歌小结,深化情感。
听了“小小推销员”们的介绍,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咱们重
庆,认识咱们重庆,咱们重庆的明天会更美好!孩子们,让我们拍起手来为家乡歌唱吧!。
美丽重庆我家乡,
水果小吃甜又香。
工艺产品美名扬。
家乡盛名传四方。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学反思
璧山县东关小学 付 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所执教的是《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我的家乡特产多》。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 通过学习、交流知道重庆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2. 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3. 知道家乡的特产体现了重庆地方特色和民俗,又体现了人民生活的特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了教材配套的光盘及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家乡重庆的各种名优特产;通过观察、触摸、品尝,进一步认识这些特产;通过欣赏、倾听,懂得家乡特产是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等
特点,采用了寓教于活动的方法,设计了观看短片、品尝小吃、故事会儿、欣赏工艺品、“小小推销员”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效果还不错。(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故事会儿”这个环节我本来是预设在介绍完各种特产后进行的,但根据当时的课堂情景、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于是我把它提到了前面一个环节进行,看起来效果比预设的更好。)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孩子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品德习惯的培养,因为“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们在本堂课中有所收获就是我最大的目标!谢谢大家!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路》教案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李友琴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家乡有各种各样的路,知道他们的名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到家乡重庆道路的发展变换,并感受到由于道路的变化给重庆的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并立志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家乡重庆道路的发展变换,并感受到由于道路的变化给重庆的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具准备:
各种路的图片、背景音乐、画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咱们每天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要走过一条又一条路。有一条路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熟悉的路。看(出世人行天桥)他叫(生:人行天桥)早上,孩子们分别从天桥和校门口的石梯(出世石梯)跨入校门,开始一天的学习。课间我们来到中庭的花园路玩耍,有时老师还带着大家沿着长长的石梯路进入后山花园闻闻花香,听听鸟叫。开始做操了,一年级的孩子会顺着这条路去小操场做操。这条路孩子们熟悉吗?他叫残疾人通道。有了这条路残疾人也能自如的上下坡。
看,咱们珊瑚校园里有这么多路,我们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出示:人行天桥 石梯路 花园路 残疾人通道)他们都是咱们:生读题:家乡的路。
(二)认识身边的路
1.其实咱们家乡的路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每天上班也要走过这些路。出示图片:太阳刚刚升起,老师顺着小区的石板路来到人行道上,路边绿树成阴。然后, 走上一段石梯路(出示图片)又爬上斜坡,最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当我安全的从人行横道上走过时,我便来到学校见到了可爱的你们。
2.老师上班徒中走过了哪些路?(石板路 人行道路 石梯路 斜坡 人行横道)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路都是你们熟悉的路,生活在农村的小朋友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呢?(出示图片:田间小路 乡村公路)
走在这样的路上,会有哪些不方便呢?
4.刚才我们认识的路都是人行走的路,咱们家乡重庆还修建了许多车辆行走的路。你身边都有哪些汽车走的路呢?(出示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盘山公路)
原来汽车也有这么多的路可走。他们叫:齐读这些路的名字。
6.汽车通行 的路,人能走吗?
师强调:高速公路上,人是绝对不能走的。
7.重庆有那么多的人行路,还有那么多的车行路,真是各式各样(板书:各式各样)
为什么家乡的路会有这么多种呢?
8.现在你们走的路都是宽敞、整洁的道路,可是在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里,他们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呢?(出示短片:以前的路)是呀,这样的路可真难走。
(三)感受路变生活变
1.李老师小时侯走的就是这样的路,那时生活贫困。田间小路特别难走。(出示图片:田间小路和盘龙大道的对比)后来乡村路变成了宽敞的盘龙大道,整齐的路灯象士兵站立两旁。真气派。他还接着全市闻名的洋人街。村民在洋人里生活的富足而愉快。路变了,我的生活也变了。
2.重庆的路变了,不仅变宽敞了还变的那么富有特色。
(出示视频和图片)重庆的特色路。
出示南傧路:宽敞的南滨路边绿树成荫,各种餐饮娱乐设施让人们生活变得丰富多才。品尝了美味味的食物,人们可漫步路边欣赏迷人的山城夜景。这路上撒满了人们的欢歌笑语。看到咱们家乡路的变化,你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辅仁彩色路:这是重庆交通大学的叔叔阿姨们设计出来的全国第一条彩色路。如果让你来创造,你想设计一条什么路?
出示科源路的短片。进行介绍
出示涂鸦一条街:重庆还有一条特别有意思的路,看。
3.是啊重庆的路变了,在家乡人勤劳的双手中变了。这变化太大了,让我们的生活都变了,昨天你们去采访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今天就有一位陈爷爷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他想亲口告诉你们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掌声有请陈爷爷。
师:从陈爷爷的讲诉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生活。那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生活因为路的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交流)
你们说了那么多的变化,老师听出来了这是:路变生活变。(板书)
(四)用双手画出自己喜欢的路。
生展示作品。
师:看了你们设计的路,老师对重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在你们的双手中家乡的路会越变越好,家乡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家乡的路
各式各样
路变生活变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路》教学反思
珊瑚实验小学 李友琴
《家乡的路》是《重庆社会》二年级教材中的第二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一下两个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家乡各种各样的路和路的变化。2.感受和体验家乡路变生活变。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我确定第一个目标为重点目标,第二个目标为难点目标。
为了突破重点目标,我充分利用孩子对校园的路非常熟悉的条件
为切入点让孩子了解路,并辅之以大量图片,同时以教师上班的路为载体,让孩子对路的认识更加丰富。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有序的认识人行路和车行路以及乡村路,并结合山城地形的特点让孩子对家乡路的认识更加立体起来。
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他们一生下来走的就是好路。对路的变化感受不深,更不能体会到生活的变化。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音像和图片资料,让孩子初步感受路的变化。
2.请陈爷爷走进课堂,增加了孩子的兴趣,也增强了对路变生活变的真实感。
3.课前布置孩子调查爸爸妈妈,既培养了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有能让他们从自己最亲的人身上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4.进行全班交流,扩充孩子的知识量。让他们从不同方面感受到路的变化。
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没有调动起来。孩子对路变生活变的感受还不够深刻。整堂课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放手不够,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珊瑚实验小学的孩子见识比较广,思维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有很多时候,孩子完全能回答并阐述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而我因为害怕孩子回答不上来,耽误课堂时间,就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自己把答案抛出。这样孩子思维的火花被教师冷酷的浇灭,孩子参与的热情也一下子减低,课堂氛
围每能调动起来。
(2)教师对学生的反映和引导不够机智。课堂上教师没能抓住孩子的思维进行巧妙的引导。对孩子的回答反映不够敏锐。主要是教师自己知识量较少,底气不足。面对孩子创造性的回答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广场》教案
合川区新华小学 赵兴勇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广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2.感受广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爱广场、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1.了解家乡的广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2.感受广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爱广场、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双面胶
学生: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感受广场美
孩子们,在1997年,我们的家乡—山城重庆成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年轻的直辖市。直辖十年来,重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横贯南北,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我们家乡不仅是房子,桥梁、道路发生了变化。重庆直辖以来,家乡的广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老师就想和小朋友一起欣赏欣赏家乡广场的美景,分享分享家乡广场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快乐(板书)。孩子你,快看,这是咱们的哪能个广场呀?(贴广场图)家乡的广场可不只这一个,不有很多美丽宽广、各具特色的广场,看(课件一):
设施齐备,空气清新的珊瑚广场;
像一艘前进的巨轮的朝天门广场;
我们祭奠先烈的红岩广场;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涪陵广场
还有热闹非凡的三峡广场,风景如画的人民广场……
看了家乡的广场,你感觉家乡的广场怎么样?
二、说一说 感受广场作用
A :说说广场上有意义的活动
师:这一个个美丽宽大的广场,美化了我们的城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时间:早晨
师:在空气清新的早晨,小鸟乐乐也飞到了广场的上空,它一边唱着歌儿,一边欣赏着早晨的广场。聪明的孩子们,请你们猜一猜,乐乐在广场看到了些什么呢?
生:乐乐会看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在广场上跳舞,他们在锻炼身体呢!(你想得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二)
师:像这样在广场上跳舞,你的家里有人参加过吗?
师:在这宽大的广场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空气又那么清新,大家想一想:这些晨练的人们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高兴啦!
师:乐乐除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在跳舞,还会看到人们做些什么呢?
生:……
师:你早上到过广场吗?你去干什么了?
生:……
师:你为什么为选择到广场上来?
小结:(课件)早晨的广场,到处都是人们锻炼的身影,大人,小孩都在尽情享受广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呀,广场还真是人们锻炼的好去处呢!
时间:白天
师:白天的广场更热闹了,小鸟乐乐还舍不得离开广场,孩子们,你们知道小鸟乐乐都看到了些什么?
请孩子们一起讨论讨论,大家可以同方讨论,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当然,你还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交流。
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6月18日庆祝重庆直辖等等节假日里,广场上就变得更加热闹了。你知道在这些节假日,广场上有些什
么活动吗?(课件)
师:你白天到广场上去过吗?你去干什么了?给大家讲讲,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师:难怪乐乐舍不得离开,白天广场上的活动真是太精彩了!(课件四)看: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飞风筝,放飞理想;孩子们在广场上挥舞画笔,描绘明天;志愿者们在广场上为公益事业做宣传;人们在广场上放飞鸽子,放飞气球,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走出校园的孩子们在广场上观看节目;重庆直辖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广场上隆重举行。
小结:广场就像一位博大的母亲,接纳着成千上万的儿女。广场是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理想场所。
时间:晚上
师:白天一晃就过去了,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乐乐也累了,它停在了一座高高的大楼上,本想休息休息,可广场上的音乐声又吸引了它。(课件五)
师: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乐乐在晚上的广场上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你晚上去过广场吗?你去干什么了?
师:广场上可以开展这么多有意义的活动,广场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活动的场所,在广场上,留下了人们快乐的身影,留下了人们欢乐的笑声。
B :说说广场的公共设施
师:为了更好地方便市民,广场上或广场周围有许多的公共设施供大家使用。看:(课件六)设计独特的凳子,坚固实用的健身器材,便捷的公用电话,可爱的垃圾筒,漂亮的路灯。
师:你们使用过这些公共设施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
用的?。
师:广场的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老师还发现,广场周围有大片的绿化带,你知道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吗?
师小结:是呀,直辖十年来,家乡的广场越来越美了,越来越多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你想对广场说一句什么话?
三、评一评 爱护广场
广场在带给我们欢乐与方便的同时,自身也在受到污损和伤害。为了让广场永远干净、漂亮,让广场更好地方便市民,有许多人在为此默默奉献着。你知道哪些人在为广场服务,他们为广场做了些什么?你做过爱护广场的事吗?说来听听!
A :说一说
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爱护我们的广场,爱护广场的公共设施。不信你们看。(课件七)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踩踏草坪!
师:你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不对!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广场周围的草坪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空气,我们怎么忍心去破坏它们呢?
B :演一演
师:(课件八)这位胸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把垃圾随手扔在了地上。
师:孩子们,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说?
生:……
C :查一查
师:孩子们做得不错,虽然重庆直辖以来,人们的素质大大提高了,但广场上也出现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还发现有哪些破坏广场公共设施、公共卫生的人或事?
生……
师:你当时看见了,是怎么做的?
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广场无私地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你以后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
教师小结:昨天,我在珊瑚小学的动物园和植物园去看了看,地面干净,活动设施完好无损,让老师不得不佩服你们珊瑚小学的孩子们,看来直辖以来,同学们的素质也大提高了。相信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在孩子们的带动下,重庆市民都能积极地行动起来,爱广场,爱家乡,让我们家乡的广场更美丽,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你们有信心吗?
四、画一画 展望广场
师:(课件九)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感受到了广场的一些不足,如面积太小、绿化地不多、活动设施不完善等等。孩子们,你希望广场上还应该有些什么?哪能些设施还应该进行改进?
生:……
师:下面请孩子们也来当当小设计师,画一画你喜欢的广场。 A :学生画
B :学生介绍并贴在黑板上。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的设计相当不错。谁愿意上来介绍介绍自己的设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假如你们的设
计能够实现,那我们家乡的广场将会更美丽。
教师总结:孩子们,直辖十年来,家乡的广场变美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相信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在重庆直辖二十年时,人们的文化生活会更丰富,家乡的广场会更美,家乡会更美!
板书: 家乡的广场
爱
广场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广场》教学反思
合川区新华小学 赵兴勇
爱 家 乡
《家乡的广场》是《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本课是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广场,能够通过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感悟广场的美,体验广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并有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为了实现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看一看 感受广场美
2.记者行动 感受广场作用
3.评一评 爱护广场
4.画一画 展望未来广场
为了让这几个活动达到目的,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第一次给自己上课的新老师,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所以,我首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广场画面,让学生产生了亲切感,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二、多媒体再现生活,促进学生感悟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呢?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以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图像,以艳丽的色彩,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久的注意力,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本堂课,我适时地出现多媒体课件,克服了空洞的说教,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形式激发了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中接受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关注了他们的兴趣需要,真正贴近学生生活。采用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欣赏重庆的广场、讨论、表演、绘画。具体表现在:第一个活动观看图片,浏览重庆的广场,感受家乡广场的美。第二个活动通过小鸟乐乐在广场上的见闻,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广场上的活动及公共设施,感受广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方便。第三个活动让学生评一评,演一演,查一查,让学生懂得要爱护广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个活动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广场,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每一个活动都使教学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教师生活化的教学中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
当然,本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手段还有待提高,评价的方式还有待多样化。
2.如何让预设与生成达到统一,是我课后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不一样的房子》教案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 代勤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去人们的住房简陋、生活条件差。
2.知道家乡的吊脚楼是世界级的设计,是家乡独特的一景。
3.知道现在的住房和房内设施的变化,通过对不同住房条件的对比,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课前活动:
1.指导学生向长辈了解他们年轻时住的房子和房内有什么设施,以及简陋住房、设施下的生活情况。
2.和长辈们一起寻找过去旧房子的照片,现在房子及房内设施的照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讲现在的住房
1.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区? (播放小区视频, 配乐曲, 教师解说) 昨天, 我第一次来到南岸区, 来到了漂亮的珊瑚小学, 来到你们中间, 很荣幸, 我得到了一个小朋友的热情邀请, 请我到他家去做客。他家住在-----路上,远望——走进大门——绿化和配套设施——住房(定格在小区全景图上)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区?
对,这就是△△家的小区,是△△家居住的房子,你们的家住的房子和这房子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不一样的房子(师指示课题)
2.夸一夸:我家的住房
(1)请△△夸夸自己的房子。
是呀,我们每人的家和别人的家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房子也有所不同。△△家的住房不但外观漂亮,环境优美,而且有很多配套设施,住着真舒服!
△△同学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家吗?
(2)孩子们,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 你能夸夸自己家,介绍介绍你家的住房吗?(教师相机出示同类型的住房图片:平房、电梯房、普通楼房……)
抽生说,及时提炼学生的发言。(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知道家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都有欢乐、有温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房子的外观、周围环境、配套设施)
(3)同桌内夸夸自家的住房。
还有这么多的孩子都想说,那就把你住在房子里的快乐和同桌分享吧!
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 我明白了孩子们住在不同的房子里。有的住在宽敞高大的电梯房里, 有的住在干净整洁的普通楼房里, 有的住在美观舒适的小区住房里, 还有的住在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里, 不管住在什么地方, 都有不同的快乐。
3.赏一赏:现在的住房
(1)同学们,我们家乡重庆幅员辽阔,土地宽广,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不同的地区建造了不同的房子,你们看这是农村常见的住房……(课件配合),这是城镇常见的住房……(课件配合),直辖十年来,我们的家乡重庆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起许多房子!就拿我们南岸区来说吧,一座座高楼、一个个小区建起来了!
想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重庆市新建的各种各样的房子)
(2)孩子们,我们的家乡多美,南岸的住房多漂亮呀!是啊,我们现在的住房高大宽敞,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边说边板画)人们生活也很方便。
活动二 看看过去的住房
1.看一看:过去的住房
那,过去的住房是什么样儿呢?想去看看吗?好,跟我来。(点击五张老照片)
老师介绍:这是用茅草搭建的茅草房,这是用木板建造的木板房,这是用泥土做墙的土墙房,这是过去城市里的吊脚楼,还有很多人合用的公用厨房。
看到这些老房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相机引导)
2.听一听:换房的故事
我看到这些老房子,就想起了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教师讲述:小时候,我住在这样的土墙房里,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我的小被子出现了几个小洞,急得我哇哇大哭,你猜怎么回事儿?原来是家里的老鼠在作怪,趁我晚上睡着了就偷偷咬坏了我的小被子。十年前,我在一个附属小学教书,住在这样的木板房里,房子里住了很多人,每家只有一间房,几家人合用一个厨房,厕所离得很远,生活很不方便。但大家相处得十分友好,我记得那时候隔壁的王奶奶特别喜欢我,每次有好吃的总要给我留一些,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很温暖。01年,我调到了城里,自己买了房子,虽然不大,但是比以前方便多了,心里满足极了!
3.说一说:过去的房子
孩子们,昨天晚上你们回家问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呢?住在里面有什么不方便吗?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小结:看来,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确实有很多不一样。过去的住房矮矮的、窄窄的、生活起来也有很多不方便。(边说边板画)
4.是啊,过去的一些房子大多已经消失了,但还有一些房子被保留了下来,连现在修建的一些新房子也沿用了这样的建筑风格,猜一猜它是什么房子?(吊脚楼)(播放视频:吊脚楼)
孩子们,你觉得我们家乡的吊脚楼特别吗?特别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住房有什么好处?
小结:咱们重庆的先辈们真是聪明啊,根据重庆的独特气候和山城的地理特点发明建造了吊脚楼,吊脚楼是咱们家乡世界级的建筑设计,是家乡独特的一景。
活动三 比比不一样的房子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就来做个熟悉的游戏吧!在这个游戏中去找找,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有哪些不一样?
1.玩一玩:小星星——亮晶晶
游戏的名字就叫:小星星——亮晶晶 怎么玩呢?我们边拍手边说“小星星——亮晶晶,小星星——眨眼睛”,说完后大家迅速地找一找,找到不一样的地方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过去的住房……现在的住房……准备好,游戏开始了!
(1)全班师生一起做游戏:小星星——亮晶晶
(提供不同外观、不同建材、不同住房周边环境方面的图片,供师生一起找)
(1)分小组做游戏。(提供住房内部设施的图片:厨房、客厅、卧室、饭厅、卫生间、书房,学生小组找)
(2)汇报各小组发现的不一样。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不一样,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2.谈一谈:生活中的不一样。
孩子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刚才呀,你们发现了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有这么多的不一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说点什么呢?
小结:是呀,我们今天真幸福,真快乐!我们现在的房子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越来越美好,真是不一样的房子有不一样的生活啊!(板书:不一样的生活)
活动四 说说不一样的生活
1.做一做:文明小业主
(1)那,居住在这样舒适而方便的房子里,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业主呢?(点击小区图片)
(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对保安有礼貌、搞好邻里关系、严禁高空抛物、不影响别人的生活)
(2)小结:. 你们说的都不错,老师相信,有你们这么多文明的小业主,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想一想:未来的房子
我们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谁来说一说。
3.总结:(播放视频)
不一样的房子让我们享受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房子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幸福和快乐。随着时代的进步,家乡经济的发展,我们
的房子会更漂亮,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不一样的房子》教学反思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 代勤学
《不一样的房子》这一课是地方教材《重庆生活》第3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它主要利用了图片,展示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
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对过去的住房不了解,没有亲身感受,生活经验也不丰富……教学本课,升华孩子的情感有一定难度。在备课时,我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围绕“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理念,预设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安排了四个教学活动。
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我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基础,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补充了学生熟悉的现在住房的影像资料,以辅助教学。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现在的住房,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住房外观的漂亮、
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激发孩子想了解过去住房的欲望,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让孩子逐步了解过去人们的住房条件,体会那时人们生活的不方便,并在此环节将重庆堪称世界级的设计——吊脚楼介绍给孩子们,激发他们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小星星——亮晶晶”的游戏,让孩子们全员参与,让他们在玩中、实践中学会发现,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寻找发现过去住房和现在住房的不一样,通过比较外观、环境、内外设施的不一样,感受生活的不一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业主,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住房,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上,我感到珊瑚小学的孩子非常聪明、素质好、知识面宽,我对孩子们的一些回答预设还不够,点拨还不够。通过这次赛课,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案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学反思
《家乡的路》教案
《家乡的路》教学反思
《家乡的广场》教案
《家乡的广场》教学反思
《不一样的房子》教案
《不一样的房子》教学反思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知道重庆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
2.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
3.知道家乡的特产体现了重庆地方特色和民俗,又体现了人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师:1.多媒体课件
2.各种水果、食品的图片及实物
生:在生活中寻找到的风味小吃及土特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是哪儿吗?对了,重庆。瞧,这就是我们家乡重庆的版图。(出示重庆地区图)重庆地域辽阔,由江津、永川、潼南、梁平、璧山等40个区县组成;家乡重庆物产丰富,世世代代的重庆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产品。今天咱们一起去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
二、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1.认识了解家乡盛产的水果。
孩子们,家乡重庆盛产水果,咱们还是先到果园去看看吧!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果园里都有哪些特色水果呢?(课件出示短片)
孩子们看得多仔细呀,那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哪些水果?(生汇报,课件出示生介绍到的水果图片)
江津广柑:盛产于重庆江津,以其味浓汁多,酸甜适中,清新怡人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梁平柚子:有200多年的历史,皮薄肉嫩,而且营养非常丰富。 奉节脐橙:肉质细嫩化渣,汁多爽口,余味清香。
潼南黄桃: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果肉香甜可口。
2.了解家乡的各种风味小吃。
除了刚才认识的特产,咱们家乡还有很多特产呢!小朋友们课前收集到家乡的哪些特产呢?大家带来了吗?你带来的特色小吃叫什么名儿,介绍给大家。(生简单介绍名称)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米花糖(出示“江津米花糖”实物)米花糖是咱们重庆江津的著名小吃,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以优质糯米、白糖、芝麻、花生仁
等精致而成,吃起来香甜酥脆、清香爽口。孩子们想尝尝吗?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先品尝!那请孩子们,听清我的要求:课前你们的小手都洗干净了吧,拿出自己准备的特色小吃捧在手里,先仔细看看外包装,沿着包装袋上沿的小口撕开袋子,取出一小块儿先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气味儿、再轻轻咬一口尝一尝味道,闭上眼睛慢慢地嚼,品出味儿了吗?好吃吗?吃出什么感觉了吗?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再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汇报收获:好了,孩子们,刚才大家讨论得可真激烈呀!现在谁来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呢?(指名说,师相机指导)看得出孩子们都很喜欢咱们家乡的特产,那你想夸夸你喜欢的特产吗?
3.了解家乡的工艺产品。
咱们家乡的特产历史悠久,除了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吃,更有无数工艺独特的艺术品,瞧,它们来了!(课件展示各种工艺品图片,师简单介绍名称,出示蜡染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孩子们请看,这就是我们久富盛名的黔江苗族蜡染,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苗族妇女用蜡染过的布料和蜡染布裁制成衣裙头巾、腰布等服饰品,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装饰品挂在墙上,美化居室。
4.故事会
孩子们,家乡的特产可真多呀,而且每一种特产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长寿沙田柚的来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父母请教,下来过后咱们再交流。
5.说一说
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家在哪儿吗?想知道吗?那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家在重庆璧山,咱们璧山也有不少名特产品呢,来,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璧山特产)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就是咱们璧山特有的七蕊黄花,把他带回家,介绍给爸爸妈妈认识吧!孩子们,等会儿老师上完课就得回璧山了,你们还知道身边的哪些特产吗?老师也想把他带回去和朋友们分享。(生说,师补充讲解)
6.小小推销员
孩子们说得可真好!你想当个小小推销员把家乡的特产推销给在座的老师吗?(想)那你现在就是小小推销员了,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想想办法让他们接受你们推销的产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小推销员”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我们重庆的特产介绍给大家。(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儿歌小结,深化情感。
听了“小小推销员”们的介绍,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咱们重
庆,认识咱们重庆,咱们重庆的明天会更美好!孩子们,让我们拍起手来为家乡歌唱吧!。
美丽重庆我家乡,
水果小吃甜又香。
工艺产品美名扬。
家乡盛名传四方。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的家乡特产多》教学反思
璧山县东关小学 付 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所执教的是《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我的家乡特产多》。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 通过学习、交流知道重庆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2. 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3. 知道家乡的特产体现了重庆地方特色和民俗,又体现了人民生活的特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了教材配套的光盘及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家乡重庆的各种名优特产;通过观察、触摸、品尝,进一步认识这些特产;通过欣赏、倾听,懂得家乡特产是重庆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等
特点,采用了寓教于活动的方法,设计了观看短片、品尝小吃、故事会儿、欣赏工艺品、“小小推销员”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效果还不错。(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故事会儿”这个环节我本来是预设在介绍完各种特产后进行的,但根据当时的课堂情景、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于是我把它提到了前面一个环节进行,看起来效果比预设的更好。)
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孩子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品德习惯的培养,因为“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们在本堂课中有所收获就是我最大的目标!谢谢大家!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路》教案
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李友琴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家乡有各种各样的路,知道他们的名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到家乡重庆道路的发展变换,并感受到由于道路的变化给重庆的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并立志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家乡重庆道路的发展变换,并感受到由于道路的变化给重庆的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具准备:
各种路的图片、背景音乐、画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咱们每天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要走过一条又一条路。有一条路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熟悉的路。看(出世人行天桥)他叫(生:人行天桥)早上,孩子们分别从天桥和校门口的石梯(出世石梯)跨入校门,开始一天的学习。课间我们来到中庭的花园路玩耍,有时老师还带着大家沿着长长的石梯路进入后山花园闻闻花香,听听鸟叫。开始做操了,一年级的孩子会顺着这条路去小操场做操。这条路孩子们熟悉吗?他叫残疾人通道。有了这条路残疾人也能自如的上下坡。
看,咱们珊瑚校园里有这么多路,我们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出示:人行天桥 石梯路 花园路 残疾人通道)他们都是咱们:生读题:家乡的路。
(二)认识身边的路
1.其实咱们家乡的路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每天上班也要走过这些路。出示图片:太阳刚刚升起,老师顺着小区的石板路来到人行道上,路边绿树成阴。然后, 走上一段石梯路(出示图片)又爬上斜坡,最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当我安全的从人行横道上走过时,我便来到学校见到了可爱的你们。
2.老师上班徒中走过了哪些路?(石板路 人行道路 石梯路 斜坡 人行横道)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路都是你们熟悉的路,生活在农村的小朋友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呢?(出示图片:田间小路 乡村公路)
走在这样的路上,会有哪些不方便呢?
4.刚才我们认识的路都是人行走的路,咱们家乡重庆还修建了许多车辆行走的路。你身边都有哪些汽车走的路呢?(出示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盘山公路)
原来汽车也有这么多的路可走。他们叫:齐读这些路的名字。
6.汽车通行 的路,人能走吗?
师强调:高速公路上,人是绝对不能走的。
7.重庆有那么多的人行路,还有那么多的车行路,真是各式各样(板书:各式各样)
为什么家乡的路会有这么多种呢?
8.现在你们走的路都是宽敞、整洁的道路,可是在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里,他们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呢?(出示短片:以前的路)是呀,这样的路可真难走。
(三)感受路变生活变
1.李老师小时侯走的就是这样的路,那时生活贫困。田间小路特别难走。(出示图片:田间小路和盘龙大道的对比)后来乡村路变成了宽敞的盘龙大道,整齐的路灯象士兵站立两旁。真气派。他还接着全市闻名的洋人街。村民在洋人里生活的富足而愉快。路变了,我的生活也变了。
2.重庆的路变了,不仅变宽敞了还变的那么富有特色。
(出示视频和图片)重庆的特色路。
出示南傧路:宽敞的南滨路边绿树成荫,各种餐饮娱乐设施让人们生活变得丰富多才。品尝了美味味的食物,人们可漫步路边欣赏迷人的山城夜景。这路上撒满了人们的欢歌笑语。看到咱们家乡路的变化,你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辅仁彩色路:这是重庆交通大学的叔叔阿姨们设计出来的全国第一条彩色路。如果让你来创造,你想设计一条什么路?
出示科源路的短片。进行介绍
出示涂鸦一条街:重庆还有一条特别有意思的路,看。
3.是啊重庆的路变了,在家乡人勤劳的双手中变了。这变化太大了,让我们的生活都变了,昨天你们去采访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今天就有一位陈爷爷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他想亲口告诉你们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掌声有请陈爷爷。
师:从陈爷爷的讲诉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生活。那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生活因为路的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生交流)
你们说了那么多的变化,老师听出来了这是:路变生活变。(板书)
(四)用双手画出自己喜欢的路。
生展示作品。
师:看了你们设计的路,老师对重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在你们的双手中家乡的路会越变越好,家乡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家乡的路
各式各样
路变生活变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路》教学反思
珊瑚实验小学 李友琴
《家乡的路》是《重庆社会》二年级教材中的第二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一下两个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家乡各种各样的路和路的变化。2.感受和体验家乡路变生活变。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我确定第一个目标为重点目标,第二个目标为难点目标。
为了突破重点目标,我充分利用孩子对校园的路非常熟悉的条件
为切入点让孩子了解路,并辅之以大量图片,同时以教师上班的路为载体,让孩子对路的认识更加丰富。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有序的认识人行路和车行路以及乡村路,并结合山城地形的特点让孩子对家乡路的认识更加立体起来。
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他们一生下来走的就是好路。对路的变化感受不深,更不能体会到生活的变化。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音像和图片资料,让孩子初步感受路的变化。
2.请陈爷爷走进课堂,增加了孩子的兴趣,也增强了对路变生活变的真实感。
3.课前布置孩子调查爸爸妈妈,既培养了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有能让他们从自己最亲的人身上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4.进行全班交流,扩充孩子的知识量。让他们从不同方面感受到路的变化。
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没有调动起来。孩子对路变生活变的感受还不够深刻。整堂课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放手不够,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珊瑚实验小学的孩子见识比较广,思维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有很多时候,孩子完全能回答并阐述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而我因为害怕孩子回答不上来,耽误课堂时间,就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权利,自己把答案抛出。这样孩子思维的火花被教师冷酷的浇灭,孩子参与的热情也一下子减低,课堂氛
围每能调动起来。
(2)教师对学生的反映和引导不够机智。课堂上教师没能抓住孩子的思维进行巧妙的引导。对孩子的回答反映不够敏锐。主要是教师自己知识量较少,底气不足。面对孩子创造性的回答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广场》教案
合川区新华小学 赵兴勇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广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2.感受广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爱广场、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1.了解家乡的广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2.感受广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爱广场、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双面胶
学生: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感受广场美
孩子们,在1997年,我们的家乡—山城重庆成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年轻的直辖市。直辖十年来,重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桥梁横贯南北,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我们家乡不仅是房子,桥梁、道路发生了变化。重庆直辖以来,家乡的广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老师就想和小朋友一起欣赏欣赏家乡广场的美景,分享分享家乡广场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快乐(板书)。孩子你,快看,这是咱们的哪能个广场呀?(贴广场图)家乡的广场可不只这一个,不有很多美丽宽广、各具特色的广场,看(课件一):
设施齐备,空气清新的珊瑚广场;
像一艘前进的巨轮的朝天门广场;
我们祭奠先烈的红岩广场;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涪陵广场
还有热闹非凡的三峡广场,风景如画的人民广场……
看了家乡的广场,你感觉家乡的广场怎么样?
二、说一说 感受广场作用
A :说说广场上有意义的活动
师:这一个个美丽宽大的广场,美化了我们的城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时间:早晨
师:在空气清新的早晨,小鸟乐乐也飞到了广场的上空,它一边唱着歌儿,一边欣赏着早晨的广场。聪明的孩子们,请你们猜一猜,乐乐在广场看到了些什么呢?
生:乐乐会看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在广场上跳舞,他们在锻炼身体呢!(你想得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二)
师:像这样在广场上跳舞,你的家里有人参加过吗?
师:在这宽大的广场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空气又那么清新,大家想一想:这些晨练的人们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高兴啦!
师:乐乐除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在跳舞,还会看到人们做些什么呢?
生:……
师:你早上到过广场吗?你去干什么了?
生:……
师:你为什么为选择到广场上来?
小结:(课件)早晨的广场,到处都是人们锻炼的身影,大人,小孩都在尽情享受广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呀,广场还真是人们锻炼的好去处呢!
时间:白天
师:白天的广场更热闹了,小鸟乐乐还舍不得离开广场,孩子们,你们知道小鸟乐乐都看到了些什么?
请孩子们一起讨论讨论,大家可以同方讨论,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当然,你还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交流。
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6月18日庆祝重庆直辖等等节假日里,广场上就变得更加热闹了。你知道在这些节假日,广场上有些什
么活动吗?(课件)
师:你白天到广场上去过吗?你去干什么了?给大家讲讲,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师:难怪乐乐舍不得离开,白天广场上的活动真是太精彩了!(课件四)看: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飞风筝,放飞理想;孩子们在广场上挥舞画笔,描绘明天;志愿者们在广场上为公益事业做宣传;人们在广场上放飞鸽子,放飞气球,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走出校园的孩子们在广场上观看节目;重庆直辖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广场上隆重举行。
小结:广场就像一位博大的母亲,接纳着成千上万的儿女。广场是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理想场所。
时间:晚上
师:白天一晃就过去了,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乐乐也累了,它停在了一座高高的大楼上,本想休息休息,可广场上的音乐声又吸引了它。(课件五)
师: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乐乐在晚上的广场上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你晚上去过广场吗?你去干什么了?
师:广场上可以开展这么多有意义的活动,广场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活动的场所,在广场上,留下了人们快乐的身影,留下了人们欢乐的笑声。
B :说说广场的公共设施
师:为了更好地方便市民,广场上或广场周围有许多的公共设施供大家使用。看:(课件六)设计独特的凳子,坚固实用的健身器材,便捷的公用电话,可爱的垃圾筒,漂亮的路灯。
师:你们使用过这些公共设施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
用的?。
师:广场的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老师还发现,广场周围有大片的绿化带,你知道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吗?
师小结:是呀,直辖十年来,家乡的广场越来越美了,越来越多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你想对广场说一句什么话?
三、评一评 爱护广场
广场在带给我们欢乐与方便的同时,自身也在受到污损和伤害。为了让广场永远干净、漂亮,让广场更好地方便市民,有许多人在为此默默奉献着。你知道哪些人在为广场服务,他们为广场做了些什么?你做过爱护广场的事吗?说来听听!
A :说一说
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爱护我们的广场,爱护广场的公共设施。不信你们看。(课件七)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踩踏草坪!
师:你认为他做得对吗?
生:不对!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广场周围的草坪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空气,我们怎么忍心去破坏它们呢?
B :演一演
师:(课件八)这位胸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把垃圾随手扔在了地上。
师:孩子们,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说?
生:……
C :查一查
师:孩子们做得不错,虽然重庆直辖以来,人们的素质大大提高了,但广场上也出现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还发现有哪些破坏广场公共设施、公共卫生的人或事?
生……
师:你当时看见了,是怎么做的?
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广场无私地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你以后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
教师小结:昨天,我在珊瑚小学的动物园和植物园去看了看,地面干净,活动设施完好无损,让老师不得不佩服你们珊瑚小学的孩子们,看来直辖以来,同学们的素质也大提高了。相信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在孩子们的带动下,重庆市民都能积极地行动起来,爱广场,爱家乡,让我们家乡的广场更美丽,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你们有信心吗?
四、画一画 展望广场
师:(课件九)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感受到了广场的一些不足,如面积太小、绿化地不多、活动设施不完善等等。孩子们,你希望广场上还应该有些什么?哪能些设施还应该进行改进?
生:……
师:下面请孩子们也来当当小设计师,画一画你喜欢的广场。 A :学生画
B :学生介绍并贴在黑板上。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的设计相当不错。谁愿意上来介绍介绍自己的设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都是优秀的设计师,假如你们的设
计能够实现,那我们家乡的广场将会更美丽。
教师总结:孩子们,直辖十年来,家乡的广场变美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相信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在重庆直辖二十年时,人们的文化生活会更丰富,家乡的广场会更美,家乡会更美!
板书: 家乡的广场
爱
广场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家乡的广场》教学反思
合川区新华小学 赵兴勇
爱 家 乡
《家乡的广场》是《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本课是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广场,能够通过访问、亲身体验、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感悟广场的美,体验广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并有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为了实现活动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看一看 感受广场美
2.记者行动 感受广场作用
3.评一评 爱护广场
4.画一画 展望未来广场
为了让这几个活动达到目的,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第一次给自己上课的新老师,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所以,我首先播放了学生熟悉的广场画面,让学生产生了亲切感,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二、多媒体再现生活,促进学生感悟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呢?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以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图像,以艳丽的色彩,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久的注意力,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本堂课,我适时地出现多媒体课件,克服了空洞的说教,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形式激发了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中接受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三、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关注了他们的兴趣需要,真正贴近学生生活。采用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欣赏重庆的广场、讨论、表演、绘画。具体表现在:第一个活动观看图片,浏览重庆的广场,感受家乡广场的美。第二个活动通过小鸟乐乐在广场上的见闻,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广场上的活动及公共设施,感受广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方便。第三个活动让学生评一评,演一演,查一查,让学生懂得要爱护广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个活动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广场,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每一个活动都使教学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教师生活化的教学中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
当然,本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手段还有待提高,评价的方式还有待多样化。
2.如何让预设与生成达到统一,是我课后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不一样的房子》教案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 代勤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去人们的住房简陋、生活条件差。
2.知道家乡的吊脚楼是世界级的设计,是家乡独特的一景。
3.知道现在的住房和房内设施的变化,通过对不同住房条件的对比,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课前活动:
1.指导学生向长辈了解他们年轻时住的房子和房内有什么设施,以及简陋住房、设施下的生活情况。
2.和长辈们一起寻找过去旧房子的照片,现在房子及房内设施的照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讲讲现在的住房
1.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区? (播放小区视频, 配乐曲, 教师解说) 昨天, 我第一次来到南岸区, 来到了漂亮的珊瑚小学, 来到你们中间, 很荣幸, 我得到了一个小朋友的热情邀请, 请我到他家去做客。他家住在-----路上,远望——走进大门——绿化和配套设施——住房(定格在小区全景图上)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区?
对,这就是△△家的小区,是△△家居住的房子,你们的家住的房子和这房子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不一样的房子(师指示课题)
2.夸一夸:我家的住房
(1)请△△夸夸自己的房子。
是呀,我们每人的家和别人的家都有不一样的地方,房子也有所不同。△△家的住房不但外观漂亮,环境优美,而且有很多配套设施,住着真舒服!
△△同学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家吗?
(2)孩子们,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 你能夸夸自己家,介绍介绍你家的住房吗?(教师相机出示同类型的住房图片:平房、电梯房、普通楼房……)
抽生说,及时提炼学生的发言。(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知道家不管是什么样的房子都有欢乐、有温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房子的外观、周围环境、配套设施)
(3)同桌内夸夸自家的住房。
还有这么多的孩子都想说,那就把你住在房子里的快乐和同桌分享吧!
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 我明白了孩子们住在不同的房子里。有的住在宽敞高大的电梯房里, 有的住在干净整洁的普通楼房里, 有的住在美观舒适的小区住房里, 还有的住在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里, 不管住在什么地方, 都有不同的快乐。
3.赏一赏:现在的住房
(1)同学们,我们家乡重庆幅员辽阔,土地宽广,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不同的地区建造了不同的房子,你们看这是农村常见的住房……(课件配合),这是城镇常见的住房……(课件配合),直辖十年来,我们的家乡重庆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起许多房子!就拿我们南岸区来说吧,一座座高楼、一个个小区建起来了!
想欣赏一下吧!(播放视频:重庆市新建的各种各样的房子)
(2)孩子们,我们的家乡多美,南岸的住房多漂亮呀!是啊,我们现在的住房高大宽敞,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边说边板画)人们生活也很方便。
活动二 看看过去的住房
1.看一看:过去的住房
那,过去的住房是什么样儿呢?想去看看吗?好,跟我来。(点击五张老照片)
老师介绍:这是用茅草搭建的茅草房,这是用木板建造的木板房,这是用泥土做墙的土墙房,这是过去城市里的吊脚楼,还有很多人合用的公用厨房。
看到这些老房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师相机引导)
2.听一听:换房的故事
我看到这些老房子,就想起了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教师讲述:小时候,我住在这样的土墙房里,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我的小被子出现了几个小洞,急得我哇哇大哭,你猜怎么回事儿?原来是家里的老鼠在作怪,趁我晚上睡着了就偷偷咬坏了我的小被子。十年前,我在一个附属小学教书,住在这样的木板房里,房子里住了很多人,每家只有一间房,几家人合用一个厨房,厕所离得很远,生活很不方便。但大家相处得十分友好,我记得那时候隔壁的王奶奶特别喜欢我,每次有好吃的总要给我留一些,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很温暖。01年,我调到了城里,自己买了房子,虽然不大,但是比以前方便多了,心里满足极了!
3.说一说:过去的房子
孩子们,昨天晚上你们回家问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呢?住在里面有什么不方便吗?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小结:看来,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确实有很多不一样。过去的住房矮矮的、窄窄的、生活起来也有很多不方便。(边说边板画)
4.是啊,过去的一些房子大多已经消失了,但还有一些房子被保留了下来,连现在修建的一些新房子也沿用了这样的建筑风格,猜一猜它是什么房子?(吊脚楼)(播放视频:吊脚楼)
孩子们,你觉得我们家乡的吊脚楼特别吗?特别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住房有什么好处?
小结:咱们重庆的先辈们真是聪明啊,根据重庆的独特气候和山城的地理特点发明建造了吊脚楼,吊脚楼是咱们家乡世界级的建筑设计,是家乡独特的一景。
活动三 比比不一样的房子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就来做个熟悉的游戏吧!在这个游戏中去找找,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有哪些不一样?
1.玩一玩:小星星——亮晶晶
游戏的名字就叫:小星星——亮晶晶 怎么玩呢?我们边拍手边说“小星星——亮晶晶,小星星——眨眼睛”,说完后大家迅速地找一找,找到不一样的地方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过去的住房……现在的住房……准备好,游戏开始了!
(1)全班师生一起做游戏:小星星——亮晶晶
(提供不同外观、不同建材、不同住房周边环境方面的图片,供师生一起找)
(1)分小组做游戏。(提供住房内部设施的图片:厨房、客厅、卧室、饭厅、卫生间、书房,学生小组找)
(2)汇报各小组发现的不一样。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不一样,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2.谈一谈:生活中的不一样。
孩子们,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刚才呀,你们发现了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有这么多的不一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说点什么呢?
小结:是呀,我们今天真幸福,真快乐!我们现在的房子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越来越美好,真是不一样的房子有不一样的生活啊!(板书:不一样的生活)
活动四 说说不一样的生活
1.做一做:文明小业主
(1)那,居住在这样舒适而方便的房子里,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业主呢?(点击小区图片)
(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对保安有礼貌、搞好邻里关系、严禁高空抛物、不影响别人的生活)
(2)小结:. 你们说的都不错,老师相信,有你们这么多文明的小业主,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2.想一想:未来的房子
我们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谁来说一说。
3.总结:(播放视频)
不一样的房子让我们享受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房子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幸福和快乐。随着时代的进步,家乡经济的发展,我们
的房子会更漂亮,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重庆市地方课程《重庆生活》二年级上册
《不一样的房子》教学反思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 代勤学
《不一样的房子》这一课是地方教材《重庆生活》第3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它主要利用了图片,展示过去的住房和现在的住房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
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对过去的住房不了解,没有亲身感受,生活经验也不丰富……教学本课,升华孩子的情感有一定难度。在备课时,我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围绕“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理念,预设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安排了四个教学活动。
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我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基础,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改变了教材的编排顺序,补充了学生熟悉的现在住房的影像资料,以辅助教学。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现在的住房,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住房外观的漂亮、
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激发孩子想了解过去住房的欲望,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让孩子逐步了解过去人们的住房条件,体会那时人们生活的不方便,并在此环节将重庆堪称世界级的设计——吊脚楼介绍给孩子们,激发他们作为重庆人的自豪感。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小星星——亮晶晶”的游戏,让孩子们全员参与,让他们在玩中、实践中学会发现,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寻找发现过去住房和现在住房的不一样,通过比较外观、环境、内外设施的不一样,感受生活的不一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业主,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住房,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上,我感到珊瑚小学的孩子非常聪明、素质好、知识面宽,我对孩子们的一些回答预设还不够,点拨还不够。通过这次赛课,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