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案 自然地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日界线的画法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算 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代表地区、成因、特点和判别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及实例 自然灾害(地质、气象)

河流的补给形式、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水循环模式 地质作用及其代表地貌

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植被带和山地垂直植被带

人文地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 农业的分类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的五种导向型和代表工厂 对环境有污染工厂的选址 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传统和新工业区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及适运范围 中国的铁路网及及重点航线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国地理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位置和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绝大部分位于温带适合人类生存,适合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农业的多种

1

经营 2、疆域

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北(53°N):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跨纬度近50度

土 南(4°N):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领

东(135°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四至点

西(73°E): 新疆帕米尔高原最西端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3、临海和岛屿

渤海:濒临的省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 注入的河流:辽河、滦河、海河、黄河

以辽宁的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蓬莱角的连线与黄海为界

黄海:濒临的省份:辽宁、山东、江苏 注入的河流:鸭绿江、淮河

以长江口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为界 东海:濒临的省份:上海、浙江、福建 注入的河流:长江、钱塘江、闽江

以广东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连线与南海为界 南海:濒临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 注入的河流:珠江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领海面积37万km²,管辖海域面积300万km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岛屿海岸线长14000多千米。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背诵口诀: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边巴基斯,还有阿富汗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2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背诵口诀: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3、六大经济协作区的划分

东北区:黑、吉、辽 华北区:晋、内蒙古、京、津、冀 华东区:沪、苏、浙、赣、鲁、皖、闽 中南区:豫、鄂、湘、粤、桂、琼 西南区:川、滇、黔、渝、藏 西北区:陕、甘、青、宁、新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一、人口 1、人口数量

(1)2000年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的22%,居第一位。

(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国家:中、印、美、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

(2)人口超5000万的省:豫、鲁、粤、川、苏、冀、湘、鄂、皖 2、人口分布

(1)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世界43人/ Km²(最大的省:豫、鲁、台、苏)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自然: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能养活的人口多,所以人口密度大;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所以人口密度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 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人口少。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3)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4)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

华人:以居国外并加入以居国国籍的人 侨乡 :广东、福建

3、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方法: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分析: 二、民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2、分布:

(1)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3、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4、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第三节 中国地形

一、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柴)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昆仑祁连山横断山) 三

第二级阶梯: 三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级 三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阶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兴安太行巫雪峰) 梯 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三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 第三级阶梯 江汉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辽东丘陵 三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4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二、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燕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小兴安岭、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

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

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

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2 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三、影响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注:阶梯交界处的水电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 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 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四节 中国气候

一、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雨愈大。 二、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特点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南北太阳高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昼长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兴安岭除外)。 (3)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C等温线——秦岭—淮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几处等温线拐弯处:

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 兰州附近河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最低温处——漠河 (4)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

6

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

三、降水

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北800mm年降水量——长白山以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新疆西部迎风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雅鲁藏布江谷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湟水谷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南部湿润区的山地迎风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台湾岛、海南岛东西部降水差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风 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年均5.9mm,原因:地形、内陆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降水与建筑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时间分配规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4、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中旬:华南一带。注意南岭对雨带的影响

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7月中旬、八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长江以南。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冬半年——地形影响——锋面坡度小,降水面广,强度小。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5、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

6、干湿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区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区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区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海南岛西侧的半湿润区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甘肃、西藏、陕西、内蒙古 四、气候

1、气候分布

东部季风区 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

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台湾两省回归线以南 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2、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同纬度地区多沙漠的原因。

(2)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界限偏北。 (3)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动植物生长。

第五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河流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8

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4)内流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附:坎儿井的神奇

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坎

9

坎儿井示意图

1.竖井 2.暗渠 3.含水层(水源) 4.明渠

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

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二、湖泊

1、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2、

分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

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3、各湖泊所在省区:

青海湖——青海省 鄱阳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泽湖、太湖——江苏 巢湖——安徽 三、主要河流 10

注意:长江入海口附近流域变窄与黄河下游流域狭窄、泰山附近流域变大的原因。 2、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3、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4、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水灾特别严重。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

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于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号陆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李霍芬的赞美之词道出了都江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她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傲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随着开发西部宏伟战略的实施,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魅力无比的都江堰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国,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第二章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 北方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范围: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人口:面积20%、人口40%

少数民族;聚居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机井与沟渠: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虽使农产品产量大增,但水源有限,而且用水多浪费。不少地方,河流断流,机井越打越深,前途令人忧虑。

中低产田特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多盐碱地、沙地,需要改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3)丰富的资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森林:天然林区——大、小兴安岭:红松、白桦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温带果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水果加工业——靠近原料产地(易变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

阜新、抚顺(辽宁)

开滦、峰峰(河北) 兖州(山东) 平顶山(河南)

大同、阳泉、西山(山西) 徐州(江苏) 神俯(陕西)

铁——鞍山、本溪(辽宁)

迁安(河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棉花——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纺织、服装。 粮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食品加工 (4)稠密的铁路网

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区。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主要有京哈、京沪、京广、京九、京包、陇海线。

运煤专线: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神黄线:神府——黄骅;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 (5)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

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北京钢铁和石化、天津制碱、唐山钢铁、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西安飞机。 (6)北方人民的生活

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的居民以小米为主食 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行——现代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玩——溜冰、滑雪

(7)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三大危害:旱涝、盐碱、风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黄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淮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流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华北春旱:太阳高度加大、降水少、植被差,升温快。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多风沙:降水少、植被差,地面干燥,多大风天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鱼塘——台田生态模式,立体开发。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引淡淋盐、井排井灌(抽取地下水,补充淡水)、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 (8)北京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西面有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 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主要工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微电子。

前景:控制工业发展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和高科技工业。

第二节 南方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面积人口:面积25%、人口55% 少数民族:壮、苗、彝、土家等 (2)鱼米之乡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土壤:长江以南广大丘陵,红壤广布,四川盆地紫色土,南方平原地区水稻土。

(3)经济作物和林果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甘蔗产区——两广、闽、台

天然橡胶产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分布最广)、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海南岛) 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木、樟树等 (4)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江西钨矿、铜矿;湖南铅锌矿、锑矿;广西铝矿;贵州汞矿;云南锡矿。 铁矿: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 煤矿: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

水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干支流。 (5)水运发达

长江: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7万千米; 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 京杭运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6)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的工业 (7)治水与治土

原因: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围湖造田等。 治理措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开发: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优势: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生物资源——生物品种多样;土地和土壤资源——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红壤分布面积大,需要改造(石灰、绿肥、沙子);水资源——河湖众多,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发展灌溉农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问题:生态建设任务繁重——能源短缺,乱伐森林;水土流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合利用: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8)南方人民的生活

食——大米为主食

住——注意通风散热,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 行——水陆运输发达 玩——游泳、龙舟竞赛

(9)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5、台湾省

(1)台湾省概况

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台湾岛——我国最大的海岛

四周的海洋和海峡:西面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山多而高: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玉山最高 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河短、水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降水量最多——火烧寮。 (3)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亚洲有名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农产: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亚热带水果之乡。 矿产:金、铜、煤、石油、天然气、天然硫磺。 水产和海盐(祖国东南盐仓):布袋盐场——北回归线西侧,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朗少雨,加之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西部平原地带,为晒盐提供便利。

(4)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人口、民族、城市

人口:人口密度超过50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民族:汉族最多(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北人口最多,高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6、香港和澳门

位置: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

组成: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及周围岛屿组成

面积、人口:总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570万,祖籍广东最多 香港 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

工业: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第三节 西北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

读图,熟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草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昆仑山,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泰山。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4)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大和草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5)灌溉农业

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6)矿藏和工业

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塔里木盆地勘探出储量丰富的油气田。

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酒泉的航天工业。 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7)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的公路和兰新、包兰铁路干线,南疆铁路。

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实施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

(8)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频繁。 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 (9)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最常见食品 住:向定居方向发展 关注点: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

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

“白”——棉花:光热条件好,绿洲灌溉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高。 3、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保护草场,植树种草)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水源。根本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5、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能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配不均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第四节 青藏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 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 水力发电

(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第五节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考纲要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点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5.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国土整治

概念:是为了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我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

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

①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洪是整治大江大河的首要任务

②跨流域调水: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到辽宁)、引黄工程等 ③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中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魇生态工程,还有长江中上游、沿海护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建设中 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6.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1)遥感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和延伸关键装置:传感器

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技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过程 (2)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全球定位系统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简称GPS

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范围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

2、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工业: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孤、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二、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3)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我国怒江——萨尔温江、我国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

宗教:佛教很多,仰光大金塔、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3)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2)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利用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2)工业布局

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4、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

人口主要集中在爪哇岛,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万隆:1955年亚非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南亚

1、概述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发源西亚)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河流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我国,名为雅鲁藏布江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

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气候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

(南亚次大陆)

2、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古老高原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

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钢铁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城市 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班加罗尔:全球第五大信息技术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四、中亚

概述

(1)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部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今)。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2)居民与经济

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物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五、西亚和北非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A油田 地中海、红海沿岸

路 线 B波斯湾 西欧、北美(运输量最大)

苏伊士运河 好望角 油管

C波斯湾 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1)亚非的“陆桥”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先进的灌溉农业

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4、埃及

(1)尼罗河的赠礼

位置和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长173千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先后被法国、英国控制,1956年收回(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美国控制,1999年收回。)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自然环境

(1)地形

高原为主: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东非大裂谷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形成:地壳运动中断裂形成,是一个大的地堑

马六甲海峡

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

(2)气候

特点:炎热多雨热带大陆,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3)矿产:南非黄金产量、扎伊尔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几内亚铝土矿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赞比亚重要铜矿出口国、尼日利亚非洲石油产量最大。

2、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中部、南部是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3、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教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七、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2)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3)地形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

深受冰川影响: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 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

(4)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5)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河网较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少。

主要河流:

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

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湖泊: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2、国家和居民

(1)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匈牙利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3)经济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4)发达的旅游业

3、德国

(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

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3)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鲁尔区的兴衰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

衰落原因 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

污染严重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

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综合整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

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

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4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墨尼黑:南部中心,新兴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3)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5)资源丰富: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6)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8)交通:铁路为主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贝阿铁路:共青城—苏维埃港

(9)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九、北美

1、概述

(1)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太西洋。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东部高原。

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

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5)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2、美国

(1)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自然条件特点

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故热带产品需进口)

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是世界第四长河。

水能资源最丰富:哥伦比亚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3)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4)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农业大国,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热带农产品需进口,农业高度机械化,生产地区专门化,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5)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

十、拉丁美洲

1、政区和自然环境

(1)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3)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

(4)气候

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地形影响大: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

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

(5)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

(6)自然资源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鲁附近的渔场、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2、居民和经济

(1)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 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人口

分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 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 。

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巴西

(1)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3)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巴西和巴拉圭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伊泰普电站。

(4)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十一、大洋洲

1、概述

(1)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

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2)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2、澳大利亚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艾尔湖。

(3)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5)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十二、南极洲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

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纬度高、地势高、高压中心,冰层反射太阳光。

暖季:11月~次年3月。

4、资源和科研宝地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31

地理学案 自然地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日界线的画法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算 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代表地区、成因、特点和判别 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及实例 自然灾害(地质、气象)

河流的补给形式、洋流的成因和分布、水循环模式 地质作用及其代表地貌

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植被带和山地垂直植被带

人文地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化 农业的分类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的五种导向型和代表工厂 对环境有污染工厂的选址 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传统和新工业区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及适运范围 中国的铁路网及及重点航线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国地理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位置和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绝大部分位于温带适合人类生存,适合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农业的多种

1

经营 2、疆域

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北(53°N):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跨纬度近50度

土 南(4°N):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领

东(135°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四至点

西(73°E): 新疆帕米尔高原最西端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3、临海和岛屿

渤海:濒临的省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 注入的河流:辽河、滦河、海河、黄河

以辽宁的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蓬莱角的连线与黄海为界

黄海:濒临的省份:辽宁、山东、江苏 注入的河流:鸭绿江、淮河

以长江口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为界 东海:濒临的省份:上海、浙江、福建 注入的河流:长江、钱塘江、闽江

以广东南澳岛至台湾鹅銮鼻连线与南海为界 南海:濒临的省份:广东、广西、海南 注入的河流:珠江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领海面积37万km²,管辖海域面积300万km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岛屿海岸线长14000多千米。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背诵口诀: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边巴基斯,还有阿富汗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2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背诵口诀: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3、六大经济协作区的划分

东北区:黑、吉、辽 华北区:晋、内蒙古、京、津、冀 华东区:沪、苏、浙、赣、鲁、皖、闽 中南区:豫、鄂、湘、粤、桂、琼 西南区:川、滇、黔、渝、藏 西北区:陕、甘、青、宁、新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一、人口 1、人口数量

(1)2000年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的22%,居第一位。

(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国家:中、印、美、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

(2)人口超5000万的省:豫、鲁、粤、川、苏、冀、湘、鄂、皖 2、人口分布

(1)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世界43人/ Km²(最大的省:豫、鲁、台、苏)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自然: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能养活的人口多,所以人口密度大;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所以人口密度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 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人口少。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3)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4)华侨: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

华人:以居国外并加入以居国国籍的人 侨乡 :广东、福建

3、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方法: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分析: 二、民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2、分布:

(1)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3、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4、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第三节 中国地形

一、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柴)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昆仑祁连山横断山) 三

第二级阶梯: 三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级 三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阶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兴安太行巫雪峰) 梯 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三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 第三级阶梯 江汉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辽东丘陵 三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4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二、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燕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小兴安岭、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

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

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

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2 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三、影响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关注:阶梯交界处的水电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 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 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四节 中国气候

一、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雨愈大。 二、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特点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南北太阳高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昼长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兴安岭除外)。 (3)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C等温线——秦岭—淮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几处等温线拐弯处:

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 兰州附近河谷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最低温处——漠河 (4)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

6

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

三、降水

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北800mm年降水量——长白山以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新疆西部迎风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雅鲁藏布江谷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湟水谷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南部湿润区的山地迎风坡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台湾岛、海南岛东西部降水差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风 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年均5.9mm,原因:地形、内陆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降水与建筑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时间分配规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4、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中旬:华南一带。注意南岭对雨带的影响

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7月中旬、八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长江以南。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冬半年——地形影响——锋面坡度小,降水面广,强度小。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5、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

6、干湿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区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区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区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海南岛西侧的半湿润区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甘肃、西藏、陕西、内蒙古 四、气候

1、气候分布

东部季风区 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

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台湾两省回归线以南 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2、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同纬度地区多沙漠的原因。

(2)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界限偏北。 (3)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动植物生长。

第五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河流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8

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4)内流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附:坎儿井的神奇

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坎

9

坎儿井示意图

1.竖井 2.暗渠 3.含水层(水源) 4.明渠

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

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二、湖泊

1、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2、

分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

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3、各湖泊所在省区:

青海湖——青海省 鄱阳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泽湖、太湖——江苏 巢湖——安徽 三、主要河流 10

注意:长江入海口附近流域变窄与黄河下游流域狭窄、泰山附近流域变大的原因。 2、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3、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4、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水灾特别严重。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

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于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号陆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李霍芬的赞美之词道出了都江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她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傲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随着开发西部宏伟战略的实施,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魅力无比的都江堰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国,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第二章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 北方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范围: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人口:面积20%、人口40%

少数民族;聚居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机井与沟渠: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虽使农产品产量大增,但水源有限,而且用水多浪费。不少地方,河流断流,机井越打越深,前途令人忧虑。

中低产田特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多盐碱地、沙地,需要改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3)丰富的资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森林:天然林区——大、小兴安岭:红松、白桦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温带果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水果加工业——靠近原料产地(易变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

阜新、抚顺(辽宁)

开滦、峰峰(河北) 兖州(山东) 平顶山(河南)

大同、阳泉、西山(山西) 徐州(江苏) 神俯(陕西)

铁——鞍山、本溪(辽宁)

迁安(河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棉花——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纺织、服装。 粮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食品加工 (4)稠密的铁路网

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区。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主要有京哈、京沪、京广、京九、京包、陇海线。

运煤专线: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神黄线:神府——黄骅;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 (5)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

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北京钢铁和石化、天津制碱、唐山钢铁、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西安飞机。 (6)北方人民的生活

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的居民以小米为主食 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行——现代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玩——溜冰、滑雪

(7)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三大危害:旱涝、盐碱、风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黄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淮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流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华北春旱:太阳高度加大、降水少、植被差,升温快。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多风沙:降水少、植被差,地面干燥,多大风天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鱼塘——台田生态模式,立体开发。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引淡淋盐、井排井灌(抽取地下水,补充淡水)、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 (8)北京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西面有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 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主要工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微电子。

前景:控制工业发展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和高科技工业。

第二节 南方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面积人口:面积25%、人口55% 少数民族:壮、苗、彝、土家等 (2)鱼米之乡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土壤:长江以南广大丘陵,红壤广布,四川盆地紫色土,南方平原地区水稻土。

(3)经济作物和林果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甘蔗产区——两广、闽、台

天然橡胶产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分布最广)、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海南岛) 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木、樟树等 (4)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江西钨矿、铜矿;湖南铅锌矿、锑矿;广西铝矿;贵州汞矿;云南锡矿。 铁矿: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 煤矿: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

水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干支流。 (5)水运发达

长江: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7万千米; 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 京杭运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6)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的工业 (7)治水与治土

原因: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围湖造田等。 治理措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开发: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优势: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生物资源——生物品种多样;土地和土壤资源——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红壤分布面积大,需要改造(石灰、绿肥、沙子);水资源——河湖众多,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发展灌溉农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问题:生态建设任务繁重——能源短缺,乱伐森林;水土流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合利用: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8)南方人民的生活

食——大米为主食

住——注意通风散热,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 行——水陆运输发达 玩——游泳、龙舟竞赛

(9)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5、台湾省

(1)台湾省概况

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台湾岛——我国最大的海岛

四周的海洋和海峡:西面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山多而高: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玉山最高 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河短、水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降水量最多——火烧寮。 (3)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亚洲有名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农产: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亚热带水果之乡。 矿产:金、铜、煤、石油、天然气、天然硫磺。 水产和海盐(祖国东南盐仓):布袋盐场——北回归线西侧,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朗少雨,加之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西部平原地带,为晒盐提供便利。

(4)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人口、民族、城市

人口:人口密度超过50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民族:汉族最多(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北人口最多,高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6、香港和澳门

位置: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

组成: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及周围岛屿组成

面积、人口:总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570万,祖籍广东最多 香港 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

工业: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第三节 西北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

读图,熟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草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昆仑山,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泰山。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4)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大和草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5)灌溉农业

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6)矿藏和工业

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塔里木盆地勘探出储量丰富的油气田。

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酒泉的航天工业。 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7)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的公路和兰新、包兰铁路干线,南疆铁路。

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实施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

(8)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频繁。 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 (9)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最常见食品 住:向定居方向发展 关注点: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

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

“白”——棉花:光热条件好,绿洲灌溉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高。 3、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保护草场,植树种草)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水源。根本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5、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能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配不均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第四节 青藏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 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 水力发电

(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第五节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考纲要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点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

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5.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国土整治

概念:是为了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我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

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

①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洪是整治大江大河的首要任务

②跨流域调水: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到辽宁)、引黄工程等 ③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中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魇生态工程,还有长江中上游、沿海护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建设中 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6.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1)遥感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和延伸关键装置:传感器

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技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过程 (2)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全球定位系统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简称GPS

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范围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

2、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工业: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孤、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二、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3)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我国怒江——萨尔温江、我国澜沧江——湄公河)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

宗教:佛教很多,仰光大金塔、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3)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2)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利用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2)工业布局

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4、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

人口主要集中在爪哇岛,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万隆:1955年亚非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南亚

1、概述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发源西亚)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河流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我国,名为雅鲁藏布江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

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气候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

(南亚次大陆)

2、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地势低平的古老高原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

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钢铁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城市 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班加罗尔:全球第五大信息技术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四、中亚

概述

(1)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部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今)。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2)居民与经济

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物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五、西亚和北非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A油田 地中海、红海沿岸

路 线 B波斯湾 西欧、北美(运输量最大)

苏伊士运河 好望角 油管

C波斯湾 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1)亚非的“陆桥”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先进的灌溉农业

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4、埃及

(1)尼罗河的赠礼

位置和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长173千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先后被法国、英国控制,1956年收回(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美国控制,1999年收回。)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自然环境

(1)地形

高原为主: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东非大裂谷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形成:地壳运动中断裂形成,是一个大的地堑

马六甲海峡

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

(2)气候

特点:炎热多雨热带大陆,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3)矿产:南非黄金产量、扎伊尔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几内亚铝土矿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赞比亚重要铜矿出口国、尼日利亚非洲石油产量最大。

2、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中部、南部是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3、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教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七、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2)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3)地形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

深受冰川影响: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 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

(4)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5)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河网较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少。

主要河流:

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

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湖泊: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2、国家和居民

(1)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匈牙利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3)经济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4)发达的旅游业

3、德国

(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

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3)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鲁尔区的兴衰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

衰落原因 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

污染严重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

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综合整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

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

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4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墨尼黑:南部中心,新兴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3)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5)资源丰富: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6)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8)交通:铁路为主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贝阿铁路:共青城—苏维埃港

(9)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九、北美

1、概述

(1)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太西洋。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东部高原。

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

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5)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2、美国

(1)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自然条件特点

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故热带产品需进口)

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是世界第四长河。

水能资源最丰富:哥伦比亚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3)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4)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农业大国,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热带农产品需进口,农业高度机械化,生产地区专门化,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5)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

十、拉丁美洲

1、政区和自然环境

(1)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3)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

(4)气候

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地形影响大: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

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

(5)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

(6)自然资源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鲁附近的渔场、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2、居民和经济

(1)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 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人口

分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 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 。

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巴西

(1)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3)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巴西和巴拉圭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伊泰普电站。

(4)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十一、大洋洲

1、概述

(1)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

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2)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2、澳大利亚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艾尔湖。

(3)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5)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十二、南极洲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

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纬度高、地势高、高压中心,冰层反射太阳光。

暖季:11月~次年3月。

4、资源和科研宝地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31


相关内容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计划攻略大全
  • 高三高考备考必备复习资料:一轮复习文综 计划攻略大全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花费时间最长,也是最为重要的复习阶段,这一 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面复习的效果,甚至决定着自己 的高考成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做好文综第一轮复习,可以采 用以下一些方法. 文综总体战略纲要 一. 学习的根本规律-思路清晰 ...

  •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 2017年高考全国III 卷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试题早已呈现在师生面前.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现我对本次高考地理试卷进行分析,除了参考部分专家的观点外,还有一些我个人主观的想法,说的不妥之处,还望大家能包涵和指点!本报告包括"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 ...

  • 浅析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 浅析近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特点 探讨09年复习应考对策 内容摘要:本理性地分析了近三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总结出地理试题仍以主干知识为命题重点,注重考查创新能力.图表思维能力.空间综合分析能力等特点.提出了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对策. 关键词:浅析 高考文综地理 命题特点 探讨 ...

  • [地理问答]怎样复习高考地理
  • 地理高考命题突出主干知识,充分强调能力考查,重点表现在对地图能力.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等几种主要能力的考查.命题素材皆来自现实社会,且绝大多数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发生的地理事象.命题形式是以文字.图表等对其包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深度考查. 为了帮助大家搞好201 ...

  • 云投稿: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索
  • 高考区域地理教学策略探 索 刘三春 (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内蒙古托克托 摘要:区域地理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组合,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背景材料.区域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确定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阐述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满足高考 ...

  •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杨建瑛 2011年宁夏高考文综试卷仍采用全国新课标卷,除宁夏外,吉林.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新疆.湖南.湖北.江西等九省区也使用本套试卷. 一. 总体评价 试卷与去年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题目不偏不怪,无超纲内容."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quo ...

  • 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邱俊娟)
  • 2014高考地理真题研究以及教学启示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高考是湖北省进入新课标以来第三次高考,该卷依据地理新课标,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图形为载体,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 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地理试题,题型稳定,总体感觉难度适中,仅客观性试题7,9题较难,主观性 ...

  • 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学
  • 高三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 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把握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与选拔性考试的区别和联系.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 ...

  •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 教无定法而有法,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将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期望共同提高. 我认为要搞好教学:首先掌握学科特色与地位,提高个人能力是教学的前提. 对地理学科来说具有强大的综合性-----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无所不含,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从学科的关联性来看,设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 ...

  •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
  • 高考地理答案中常出现的问题研究及矫正策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我在新高一的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你喜欢地理吗?为什么?有将近50%的学生不喜欢或者不确定喜不喜欢地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知识繁杂而凌乱2.记不住地名.弄不清位置3.听不懂或者听懂了但表达不清楚4.看了答案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