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

规划层次图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至203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即市域范围,总面积13787.6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其中,中心城区总面积1507平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2)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

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

规划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我国西北各省区的联动和与内地的多种联系,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面向中西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

(4)新型工业化战略

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使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3)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城市性质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二)城市职能 (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

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城市性质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

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二)城市职能

(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

(2)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3)我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

(4)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中心;

(5)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6)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7)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

(8)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四、城市规模

根据预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4)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

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

六、城市用地布局

(一)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按照“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的原则。向南严格控制,优化和整治;向北为主要发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向东强化与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预留发展空间。

(二)城市空间结构

在全市构建城北新区、高铁新区、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区、西山新区、老城区六大组团。中心城区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思路,构筑“一轴、双核、多心”的空间结构。“一轴”为连接老城区和城北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双核”为老城区、城北新区两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多心”为多个专业型公共服务中心。

(三)中心城区主要片区功能定位

城北新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外事交流、空港商务、保税物流、行政办公五大核心功能;高铁新区结合高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为我国西北地区门户枢纽,重点发展商务办公、研发咨询、高端零售和居住等功能;西山新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老城区重点推进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体育、大学教育等服务功能;米东区重点打造石化基地,发展成为居住、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区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区。

(四)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健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合理的级配体系,充分保证公益型公共设施的用地要求,建设宜居城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按照两类进行布局:一是建立三级城市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体系,二是培育新型专业型服务中心。

(五)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区改造为辅,新旧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旧区重点对危房集中地区进行改建,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保护有价值、具有传统风格和历史意义的民居建筑。新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品质,增强吸引力,使新区成为老城区人口职能疏解和未来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聚集的主要载体。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住房中的比重。

(六)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

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采取“合并、集中、搬迁”的方式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整合,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合理确定产业用地发展规模。规划在城市的东西两翼构建产业发展带。

通过物流园区与仓储集中区的建设,逐步将市区内零散的仓库用地合理进行整合,适度集中。建设生产配套型、交通枢纽型、贸易口岸型、商业批发型和其它型等五种类型的物流园区。

空间结构规划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5)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七、城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 构筑天山明珠、沙漠绿洲的城市景观格局,实施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战略。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环网式的园林绿地系统,形成三轴四水、两线多廊、分层多园的空间格局。 建构人

七、城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

构筑“天山明珠、沙漠绿洲”的城市景观格局,实施“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战略。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环网式”的园林绿地系统,形成“三轴四水、两线多廊、分层多园”的空间格局。

建构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形成“三带五楔、两心七片、四轴四水、多层网络”的城市景观结构,实现城市空间景观特色。

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绿地6407.9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2.85%,人均绿地面积16.02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109.2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7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八、城市道路与交通

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重点建设兰新客运专线,新建货运外绕线、乌哈第二双线铁路、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拆除六道湾支线;开通乌鲁木齐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鲁番的3条城际铁路;新建二工高铁站、三坪集装箱中心站等,改扩建乌鲁木齐西

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重点建设绕城高速;推进客货运站达标建设,改扩建碾子沟、南郊等客运站,改扩建和新建乌北、花儿沟等货运物流中心。

民航建设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构筑“环形+放射线”的快速路网格局。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充分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水平。

规划7条城市轨道线网,总里程约200公里,线网覆盖城市主要客运走廊。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网络的覆盖率及站点服务范围,扩大公交服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6)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九、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着力于旧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提升,采取相应的改造策略:置换用地功能,增强发展活力;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保护历史风貌,美化景观环境;增加绿地与公共空间,完善配

九、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着力于旧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提升,采取相应的改造策略:置换用地功能,增强发展活力;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保护历史风貌,美化景观环境;增加绿地与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促进综合防灾系统和生命线工程建设。

历史文化保护采取实体保护和非物质文化报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历史建筑、旧城街巷格局和古树名木等的保护。

十、环境保护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筑系统安全的绿色生态格局。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创建节约型社会为主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到2020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标准。规划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并依据国家标准划定中心城区内的水、空气和声环境三类综合环境功能区。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

规划层次图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规划远景至203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即市域范围,总面积13787.6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其中,中心城区总面积1507平方公里,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2)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

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

规划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我国西北各省区的联动和与内地的多种联系,将乌鲁木齐市建成我国面向中西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

(4)新型工业化战略

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使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3)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城市性质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二)城市职能 (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

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城市性质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

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二)城市职能

(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

(2)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3)我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

(4)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中心;

(5)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6)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7)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

(8)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四、城市规模

根据预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4)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

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

六、城市用地布局

(一)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按照“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的原则。向南严格控制,优化和整治;向北为主要发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向东强化与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预留发展空间。

(二)城市空间结构

在全市构建城北新区、高铁新区、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区、西山新区、老城区六大组团。中心城区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思路,构筑“一轴、双核、多心”的空间结构。“一轴”为连接老城区和城北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双核”为老城区、城北新区两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多心”为多个专业型公共服务中心。

(三)中心城区主要片区功能定位

城北新区重点发展国际商贸、外事交流、空港商务、保税物流、行政办公五大核心功能;高铁新区结合高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为我国西北地区门户枢纽,重点发展商务办公、研发咨询、高端零售和居住等功能;西山新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相关服务业;老城区重点推进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体育、大学教育等服务功能;米东区重点打造石化基地,发展成为居住、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度假区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区。

(四)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健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合理的级配体系,充分保证公益型公共设施的用地要求,建设宜居城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按照两类进行布局:一是建立三级城市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体系,二是培育新型专业型服务中心。

(五)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区改造为辅,新旧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旧区重点对危房集中地区进行改建,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保护有价值、具有传统风格和历史意义的民居建筑。新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住房品质,增强吸引力,使新区成为老城区人口职能疏解和未来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聚集的主要载体。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在城市住房中的比重。

(六)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

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采取“合并、集中、搬迁”的方式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整合,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合理确定产业用地发展规模。规划在城市的东西两翼构建产业发展带。

通过物流园区与仓储集中区的建设,逐步将市区内零散的仓库用地合理进行整合,适度集中。建设生产配套型、交通枢纽型、贸易口岸型、商业批发型和其它型等五种类型的物流园区。

空间结构规划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5)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七、城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 构筑天山明珠、沙漠绿洲的城市景观格局,实施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战略。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环网式的园林绿地系统,形成三轴四水、两线多廊、分层多园的空间格局。 建构人

七、城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

构筑“天山明珠、沙漠绿洲”的城市景观格局,实施“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生态园林城市”战略。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环网式”的园林绿地系统,形成“三轴四水、两线多廊、分层多园”的空间格局。

建构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形成“三带五楔、两心七片、四轴四水、多层网络”的城市景观结构,实现城市空间景观特色。

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绿地6407.9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2.85%,人均绿地面积16.02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109.2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7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八、城市道路与交通

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重点建设兰新客运专线,新建货运外绕线、乌哈第二双线铁路、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拆除六道湾支线;开通乌鲁木齐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鲁番的3条城际铁路;新建二工高铁站、三坪集装箱中心站等,改扩建乌鲁木齐西

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重点建设绕城高速;推进客货运站达标建设,改扩建碾子沟、南郊等客运站,改扩建和新建乌北、花儿沟等货运物流中心。

民航建设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构筑“环形+放射线”的快速路网格局。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充分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水平。

规划7条城市轨道线网,总里程约200公里,线网覆盖城市主要客运走廊。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网络的覆盖率及站点服务范围,扩大公交服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乌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2020年城市人口500万(6) 2011-03-29 10:25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秩名

九、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着力于旧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提升,采取相应的改造策略:置换用地功能,增强发展活力;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保护历史风貌,美化景观环境;增加绿地与公共空间,完善配

九、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着力于旧城整体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提升,采取相应的改造策略:置换用地功能,增强发展活力;调整路网布局,疏导内外交通;保护历史风貌,美化景观环境;增加绿地与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促进综合防灾系统和生命线工程建设。

历史文化保护采取实体保护和非物质文化报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历史建筑、旧城街巷格局和古树名木等的保护。

十、环境保护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筑系统安全的绿色生态格局。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创建节约型社会为主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到2020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标准。规划按照“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并依据国家标准划定中心城区内的水、空气和声环境三类综合环境功能区。


相关内容

  • 乌鲁木齐市三坪新区调研报告
  • 三坪新区调研报告 根据<新疆兵团第十二师三坪新区规划2011-2030(乌鲁木齐市三坪新区分区规划)>,到规划期末三坪新区城区规模将达到人口55 万.城市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为乌鲁木齐西北面的城市核心区,其建成以后,将使得昌吉与乌鲁木齐城区连成一片. 三坪新区人口规模2015 年.20 ...

  •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 ...

  •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 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 ...

  •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 导 言 200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1.8%,到2020年将在55-60%之间,我国将由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社会转变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型社会.未来十五年,城镇化将面临重大转折,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日益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实现健康城镇化的 ...

  • 重庆总体规划
  •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解读 按:10月1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23号正式批复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是我市"十二五"开局之年 ...

  • 中国民用机场分布
  • 2009年2月,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 其中提到:要加强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 2008年1月,<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 ...

  • 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论证报告
  • 附件: 根据专家考察意见进行了修改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 设置西安轨道交通学院的论证报告 依据†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臵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臵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等规定要求,结 ...

  •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2020年成5大区域机场群
  • 资料图:拉萨贡嘎机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 中新社发 毛远富 摄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 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根据规划,以2006年 ...

  •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