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比较练习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 ....

(5)略无阙处 (6)虽乘奔御风 (7)负势竞上 (8)望峰息心 ....

(9) 从流飘荡 (10)不以疾也 ..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

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1、D

2.(1)顺流而下;(2)真的;实在;的确;(3)障碍 (4)“反”通“返”,返回(5)“阙”通“”缺,空缺;(6)即使;(7)凭借或依靠;(8)平息或停止

3(1)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5)(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6)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4、B 5、B 6、B 7、A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略

10、(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意对即可)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1)取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富有传神力量. 如《三峡》一文,写夏景,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载着"工命急宣"的使者,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路遥,时短,行速显示了三峡水流的汹涌湍急.

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写秋景,作者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八个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征后,紧紧抓住这里最具特色的"猿啸"着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们见到了三峡凄清的秋景,还听到了凄异,哀转的猿声,使哀思和悲秋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中写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使明净美与气势美交织在一起.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此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离奇,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这是富春江两岸高山的特征,写得确也别有风味.

不同点:《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前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3)在语言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精练恰当,有传神力量;

不同点:后文是散文语言,前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另外,作者及出处不同:《三峡》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 )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3)至于夏水襄陵( ) (4)属引凄异(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 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 ,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 ,后写 。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1.(1)超过,胜过 (2)至 (3)上,漫上 (4)连续2.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奇山异水 异水 山水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窥谷忘反 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

1. 解释加点的字。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泠泠作响( ) 经纶世务者( )

2.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3.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4.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 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6. 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让开发这两个地方?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真,实在 接连不断 形容水声的激越 筹划,治理 2.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4.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21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01

一.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加点的词。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有时见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横柯上蔽 负势竞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什么?

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6-11题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加点的词语。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

7.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 (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 顺序来写的。

8.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9.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10.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11.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 交辉:交相辉映;戾:至。

2.B

3.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5.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6.真,实在 接连不断 形容水声的清越

7.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8.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9.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0.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见幽美的

山谷就会留连往返。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蔑视,含蓄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爱慕之情,以及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11.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一、文体上:《与朱元思书》属于骈文,更为工整,音韵更为和谐。《三峡》属于散文。

二、表现手法: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与朱元思书》在描写景物时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先写水,再写山),《三峡》是按四季的顺序写的。

三、情感方面: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朱元思书》有隐居避世的情绪(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三峡》中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2)良多趣味 (3)直视无碍 (4)窥谷忘反 ....

(5)略无阙处 (6)虽乘奔御风 (7)负势竞上 (8)望峰息心 ....

(9) 从流飘荡 (10)不以疾也 ..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

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9.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10、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

1、D

2.(1)顺流而下;(2)真的;实在;的确;(3)障碍 (4)“反”通“返”,返回(5)“阙”通“”缺,空缺;(6)即使;(7)凭借或依靠;(8)平息或停止

3(1)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5)(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6)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

4、B 5、B 6、B 7、A

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9、略

10、(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意对即可)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1)取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富有传神力量. 如《三峡》一文,写夏景,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载着"工命急宣"的使者,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路遥,时短,行速显示了三峡水流的汹涌湍急.

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写秋景,作者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八个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征后,紧紧抓住这里最具特色的"猿啸"着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们见到了三峡凄清的秋景,还听到了凄异,哀转的猿声,使哀思和悲秋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中写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使明净美与气势美交织在一起.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此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离奇,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这是富春江两岸高山的特征,写得确也别有风味.

不同点:《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前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3)在语言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精练恰当,有传神力量;

不同点:后文是散文语言,前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另外,作者及出处不同:《三峡》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 )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3)至于夏水襄陵( ) (4)属引凄异(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 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 ,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 ,后写 。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1.(1)超过,胜过 (2)至 (3)上,漫上 (4)连续2.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奇山异水 异水 山水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窥谷忘反 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

1. 解释加点的字。

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

泠泠作响( ) 经纶世务者( )

2.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听觉:

表达效果:

3.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4.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 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6. 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让开发这两个地方?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真,实在 接连不断 形容水声的激越 筹划,治理 2.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4.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21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01

一.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加点的词。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有时见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横柯上蔽 负势竞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什么?

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6-11题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加点的词语。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

7.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 (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 顺序来写的。

8.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9.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10.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11.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 交辉:交相辉映;戾:至。

2.B

3.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5.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6.真,实在 接连不断 形容水声的清越

7.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8.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9.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0.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见幽美的

山谷就会留连往返。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的蔑视,含蓄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爱慕之情,以及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11.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一、文体上:《与朱元思书》属于骈文,更为工整,音韵更为和谐。《三峡》属于散文。

二、表现手法: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与朱元思书》在描写景物时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先写水,再写山),《三峡》是按四季的顺序写的。

三、情感方面: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朱元思书》有隐居避世的情绪(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三峡》中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相关内容

  • 按比例分配
  • 按比例分配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 ...

  • [三峡]郦道元__综合练习[1]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

  • 苏教版一年级长江三峡课文练习
  • 长江三峡 班级姓名号次 一.基础精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启碇(diàn)绛(jiàng)紫 隽(jùn)秀秭(zǐ)归 B.夔(kuí)州潋滟(yàn) 婀娜(nuó)离弦(xián) C.缥缈(miǎo)汨(bì)罗 崆(kōng)岭澎湃(pài) D.抛锚(m ...

  • 与朱元思书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2.熟读课文,了解 ...

  • [三峡]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 汤集九年制学校<三峡>课时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啸( ) 溯( ) 漱( ) 嶂( ) 襄( ) 属( ) 2.填空题. <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学家.本文写 ...

  • 排列句子练习题
  • 练习1 (   )如果在三峡截流,建坝,安上水轮机,让水力发电,那是十分巨大的动力. (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上帝,三峡只是大自然演化的一个结果. (   )人们盼望的日子终于到了,1992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新建长江三峡的决议. (   )长江三峡不仅气势磅礴,景观秀丽,而且还 ...

  • 新闻拟标题专题训练
  • 专题训练--拟写新闻标题 一. 题型与答题策略分析: 这种中考题型,具有以下特点:(1)给出的新闻语段话语材料字数较多.(2)对拟写的内容都有字数限定的要求,不得突破. 策略:拟写新闻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 ...

  •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说课稿
  • 苏小版八年级第四单元河流地球第一课课程 下午好!今天,我将第三版第八卷第四卷河流地球第一课三峡孩子喜欢三峡课,下面我将从教材,设计思想,教学和学习,教学过程,谈到我的三峡孩子们喜欢三峡这个班教学设计. 教材 1,教材分析:三峡孩子爱山峡谷是一个唱歌班,要求完成一课,这是一首羽,单曲两首歌,开始三个摘 ...

  • [三峡]原文及练习答案
  • 26.<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 山, 略 无 阙 处:重岩 叠嶂,悬崖峭壁,隐 天 蔽 日,自 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 夏水襄 陵,沿 溯 阻绝,或 王命 急 宣,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 风,不以 疾也. 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