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世界上最轻物质 比人类发丝轻千倍

2011年11月23日07:10腾讯科技[微博]罗尔雅/编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科学家宣称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轻的固态物质,这一物质能置于蒲公英的顶上,并且不压碎任何一粒种子。

腾讯科技讯 (罗尔雅/编译)目前,世界上最轻的物质由美国科学家发明,这一物质由空心的金属管制成,这一空心管的内壁比人的头发丝还要轻1000倍,这些空心管以纵横交错的对角线形式呈现,管与管之间留有很多微小的开放空间。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学家宣称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轻的固态物质

研究者们声称,这一物质99.99%由空气制成,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缓冲材料)还要轻100倍。并且,其还有着超乎寻常的高强度吸收能力。

其潜在的未来可应用领域包括热绝缘、电池电极、有关声音或振动抑制以及减震的产品。

这个研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中发表,由加利福利亚大学尔湾分校以及休斯实验室完成。

工程师们认为该材料能产生脱离常规的力量是因为其“空格”设计。

William Carter,HRL的研究人员声称:“现代建筑中,举例来说,埃菲尔铁塔与金门大桥,它们都是难以置信地轻但又足够稳定,这都是拜这种‘空格’设计所赐。”

“我们通过将这种概念引入到纳米以及微观的尺度,革命性地改变了材料的轻量性。”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有关这个新材料的格状设计被和埃菲尔铁塔进行比较,尽管是在宏观的层面

主导的研究人员Dr Tobias Schaedler认为,关键在于将这些空心的管子以格状连接在一起,并且这些管状物的内部厚度比人的头发还要细1000倍。

最终这一材料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9毫克。相比之下,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硅土气凝胶的密度最小也要每立方厘米1.0毫克。

此外,其它超轻型物质,包括气凝胶和金属泡沫材料,分子结构都比较随意。这也意味着它们在硬度、强度、能量吸收或传导能力方面比制造它们的原材料要差。

为了研究这种金属的中空格状结构的力量,研究组压缩它们直到它们只有原来厚度的一半。卸去负重后,该物质又恢复到原来高度的98%,并且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当第一次的压力试验完成后,研究者开始重复试验,该物质在硬度和强度上都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认为,继续进行压力测试,该物质的变化就会非常小了。

研究组成员Lorenzo Valdevit认为,“在纳米的层次上,该物质的强度会变大。”

“结合以上特性,以及微观网格状的空间结构,你便由此得到这种特殊的多孔状物质。”研究人员这样总结道。

我要评论(0)

相关阅读:

·美开发“纳米加热器” 可降低纳米机械成本 2011.11.11

·科学家发现温度在蘸笔纳米光刻技术中作用 2011.11.10

·新型电池采用三维纳米电极 几秒可完成充放电 2011.10.11

·查默斯理工学院科学家发明纳米尺度散色装置 2011.09.29

推荐微博:

许良杰

思科全球副总裁

黄晓庆

移动通信研究院长

吕伯望

正望咨询总裁

颜兵

瑞思集团总裁

2011年11月23日07:10腾讯科技[微博]罗尔雅/编译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科学家宣称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轻的固态物质,这一物质能置于蒲公英的顶上,并且不压碎任何一粒种子。

腾讯科技讯 (罗尔雅/编译)目前,世界上最轻的物质由美国科学家发明,这一物质由空心的金属管制成,这一空心管的内壁比人的头发丝还要轻1000倍,这些空心管以纵横交错的对角线形式呈现,管与管之间留有很多微小的开放空间。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学家宣称人类发明了世界上最轻的固态物质

研究者们声称,这一物质99.99%由空气制成,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缓冲材料)还要轻100倍。并且,其还有着超乎寻常的高强度吸收能力。

其潜在的未来可应用领域包括热绝缘、电池电极、有关声音或振动抑制以及减震的产品。

这个研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中发表,由加利福利亚大学尔湾分校以及休斯实验室完成。

工程师们认为该材料能产生脱离常规的力量是因为其“空格”设计。

William Carter,HRL的研究人员声称:“现代建筑中,举例来说,埃菲尔铁塔与金门大桥,它们都是难以置信地轻但又足够稳定,这都是拜这种‘空格’设计所赐。”

“我们通过将这种概念引入到纳米以及微观的尺度,革命性地改变了材料的轻量性。”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有关这个新材料的格状设计被和埃菲尔铁塔进行比较,尽管是在宏观的层面

主导的研究人员Dr Tobias Schaedler认为,关键在于将这些空心的管子以格状连接在一起,并且这些管状物的内部厚度比人的头发还要细1000倍。

最终这一材料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9毫克。相比之下,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硅土气凝胶的密度最小也要每立方厘米1.0毫克。

此外,其它超轻型物质,包括气凝胶和金属泡沫材料,分子结构都比较随意。这也意味着它们在硬度、强度、能量吸收或传导能力方面比制造它们的原材料要差。

为了研究这种金属的中空格状结构的力量,研究组压缩它们直到它们只有原来厚度的一半。卸去负重后,该物质又恢复到原来高度的98%,并且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当第一次的压力试验完成后,研究者开始重复试验,该物质在硬度和强度上都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认为,继续进行压力测试,该物质的变化就会非常小了。

研究组成员Lorenzo Valdevit认为,“在纳米的层次上,该物质的强度会变大。”

“结合以上特性,以及微观网格状的空间结构,你便由此得到这种特殊的多孔状物质。”研究人员这样总结道。

我要评论(0)

相关阅读:

·美开发“纳米加热器” 可降低纳米机械成本 2011.11.11

·科学家发现温度在蘸笔纳米光刻技术中作用 2011.11.10

·新型电池采用三维纳米电极 几秒可完成充放电 2011.10.11

·查默斯理工学院科学家发明纳米尺度散色装置 2011.09.29

推荐微博:

许良杰

思科全球副总裁

黄晓庆

移动通信研究院长

吕伯望

正望咨询总裁

颜兵

瑞思集团总裁


相关内容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创造. 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 西斯.•培根曾说:"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 ...

  • 金属防腐新突破 石墨烯涂料有潜能
  • 金属防腐新突破 石墨烯涂料有潜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01-14 11:20:27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据报道,目前石墨烯不仅是最坚硬的材料,同时还是防腐涂料领域已知的最薄的一种,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是10万层石墨烯叠加起来的厚度.将它涂在金属表面,可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 据报道 ...

  • 科学家是如何看到原子和分子的?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张子立 1.原子和分子到底有多大 原子(atom)这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约在2500年前由古希腊人留基伯提出,其原意是不可分割. 原子的大小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电子云的分布规律涉及到量子力学领域.简言之,电子云存在的空间不是绝对固定的,原子 ...

  • 二年级小学生提问科学家得到的百科答案
  • 我是二年级小学生,我想问:1. 鼻子呼出去的气是不是刚吸进去的气?2. 耳机的声音是怎么通过电线传过去的?3. 橡胶树为什么会流橡胶汁?4. 高压电线为什么架在空中而不放在地底下? @米特nemo :M :米特,科学松鼠会现在征集小朋友的科学方面的问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N :妈妈,我最大的问题是 ...

  • 什么是激光与激光技术
  • 魅力科学论文 题 目 什么是激光与激光技术 姓 名 徐留稳 专 业 交通运输 学 号 201334023 指导教师 张志强 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一六年六月 激光,是一种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因受激而发出的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的光.物理学家把产生激光的机理溯源到1 ...

  • 世界上还有哪些科学家发明的物品
  • 世界上还有哪些科学家发明的物品 西门子---发电机 本茨----汽车(内燃机趋动) 贝尔----电话 马可尼---无线电报 诺贝尔---炸药 爱迪生----电灯 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897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一电子.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
  • 作者:黄明理 南京社会科学 1995年03期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正在逐步转化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力量.但是,人们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有些同志还处于困惑之中.困惑的原因之一,是来自马克思和列宁的这样两个论断:马克思说:" ...

  • 科技常识一
  • 科技常识一.考点透视及命题规律分析 来源:考试大 [有了考试大,考遍全天下] 2007年3月5日 研究这几年科技常识的考试重点,主要集中在:最新科学技术,如基因.纳米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例如污染.环保技术等:科学与技术:科学精神及特征.考生要特别注意热点事件所反映的科技知识,甚至相关的 ...

  • 事业单位考试基础知识
  • 事业单位考试基础知识 一.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