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光信息存储的方法

  【摘要】光信息存储是未来信息存储的主要手段,实现高容量、大密度,就有必要将空间扩展到三维。目前理论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方法已有双光子吸收存储、光谱烧孔存储、全息存储、飞秒脉冲体存储。   【关键词】三维光存储;双光子吸收;光谱烧孔;全息存储   随着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数据存储器的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超高密度、大容量数据存储方法的研究是当前信息科学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在已经出现的三维光存储有:将体空间的Z轴作为第三维的双光子吸收光存储,飞秒脉冲激光体存储,将频率作为附加的第三维的光谱烧孔存储,将参考光的入射角度和相位作为第三维的光存储等。光存储由二维到三维,存储密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双光子吸收的室温下保存时间只有几小时,飞秒脉冲体存储的写入速度等问题。   一、三维关信息存储的方法   1.双光子吸收存储   双光子吸收体存储原理是介质中的分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而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在吸收过程中,任何一个波长的光子都不能使分子激发跃迁。两束光必须在时间空间相互重叠,波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利用双光子吸收的光存储能够提高层与层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将信息写到焦平面上而不会对超出瑞利范围的邻近层产生干扰。双光子吸收光存储是基于分子能级的跃迁,材料响应时间可以达到皮秒量级,能够实现告密度体存储,理论上的分辨极限可以达到分子尺度。   2.光谱烧孔存储   光谱烧孔存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频率作为存储的第三维。分子对不同频率光线的吸收是不同的,不同分子组团有不同频率的吸收光带,每一光带的半宽度叫做均匀线宽。各组团的吸收的吸收光带叠加而成的展宽光带称为材料的非均匀吸收光带,他的物理机制是,基态E1粒子在激光照射下会被激发到激发态E2,粒子从E1到E2会出现吸收饱和现象。若用激光扫描吸收线,在吸收谱线上出现凹陷即“孔”。为防止信息读出时,读出光束使频率Vi处未写入的分子组团发生光物化反应,发生信息串扰。   3.激光全息存储   激光全息存储将参考光的入射角度和相位作为第三维存储。其基本原理是物光和参考光相叠加形成干涉图象。参考光为数据读出设计,物光携带欲写入的数据信息。由于干涉条纹的强光分布包含着物光振幅和相位信息,因而称为全息图。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存储更多的信息,最简单的是角度复用,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固定的物光束方向,依次改变参考光束方向。这样记录的光栅矢量,他的方向和长度都不同,可用于角度寻址。今年又发展了波长-角度复用技术、空间-角度技术等。空间-角度复用指全息图之间即不完全分开,也不完全重叠,只是部分重叠。   4.飞秒脉冲体存储   飞秒脉冲体存储是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对光学介质的非线性作用,从而引起透明介质内某空间位置上结构的改变,导致介质折射率发生较大变化。用这种办法在介质中记录多层逐位式二进制数据。将高功率飞秒脉冲聚焦到物质中,通过单光子或多光子电离过程能迅速在局部产生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结构,从而吸收大部分后续激光能量,在透明介质体内聚焦点附近将物质消融,直接通过汽化改变物质的局部结构形成一个微小的空腔,超短激光脉冲相对于长脉冲和连续脉冲来说,不会产生热作用区域和热损伤,更能精密地改变介质的局部物理化学结构。   二、三维光存储的特点   1.三维光存储都是在传统二维基础上附加第三维。以空间Z轴为第三维的双光子吸收光存储。光谱烧孔又将入射频率作为第三维。而全息存储的第三维是光束入射角度和频率。方法不一各有千秋,但都是三维的,具有高密、大容量的特点。   2.四种存储方式虽然理论都是完好的,但存在技术应用缺陷。温度的控制、材料的选择及读/写速度等问题,制约了三维光存储的大众化、商业化。   3.推进三维光存储的使用化,全息存储最有希望。其存储密度可大于1Tb/cm3,而且全息图以页面方式记录再现。具有高存取速度和数据传输速率,最主要是全息本身包括了振幅和相位,具有高保真度。   4.光存储载体由电子变成光子,存储尺度进入了分子大小,因而光存储的依赖性很大。   三、21世纪光数字存储展望   21世纪光数字存储势必向着超高密和超快速方向发展。深入研究激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光物理化学过程,用光子效应取代光热效应,实现皮秒,亚皮秒数量级的光响应过程,以提高光数据记录速率。另一方面实现并行写入/读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还有推进三维光存储实用化。   参考文献   [1]戎蔼伦,陈强.光数据存储进展[J].物理,2001,30(1).   [2]刘青,刘卜,程光华,陈国夫.三维光数据存储技术[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   [3]刘青,程光华,王屹山,赵卫,陈国夫.飞秒脉冲在透明材料中的三维光存储及其机理[J].光子学报,2003,3.   [4]姚启钧.光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

  【摘要】光信息存储是未来信息存储的主要手段,实现高容量、大密度,就有必要将空间扩展到三维。目前理论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方法已有双光子吸收存储、光谱烧孔存储、全息存储、飞秒脉冲体存储。   【关键词】三维光存储;双光子吸收;光谱烧孔;全息存储   随着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数据存储器的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超高密度、大容量数据存储方法的研究是当前信息科学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在已经出现的三维光存储有:将体空间的Z轴作为第三维的双光子吸收光存储,飞秒脉冲激光体存储,将频率作为附加的第三维的光谱烧孔存储,将参考光的入射角度和相位作为第三维的光存储等。光存储由二维到三维,存储密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双光子吸收的室温下保存时间只有几小时,飞秒脉冲体存储的写入速度等问题。   一、三维关信息存储的方法   1.双光子吸收存储   双光子吸收体存储原理是介质中的分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而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在吸收过程中,任何一个波长的光子都不能使分子激发跃迁。两束光必须在时间空间相互重叠,波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利用双光子吸收的光存储能够提高层与层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将信息写到焦平面上而不会对超出瑞利范围的邻近层产生干扰。双光子吸收光存储是基于分子能级的跃迁,材料响应时间可以达到皮秒量级,能够实现告密度体存储,理论上的分辨极限可以达到分子尺度。   2.光谱烧孔存储   光谱烧孔存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频率作为存储的第三维。分子对不同频率光线的吸收是不同的,不同分子组团有不同频率的吸收光带,每一光带的半宽度叫做均匀线宽。各组团的吸收的吸收光带叠加而成的展宽光带称为材料的非均匀吸收光带,他的物理机制是,基态E1粒子在激光照射下会被激发到激发态E2,粒子从E1到E2会出现吸收饱和现象。若用激光扫描吸收线,在吸收谱线上出现凹陷即“孔”。为防止信息读出时,读出光束使频率Vi处未写入的分子组团发生光物化反应,发生信息串扰。   3.激光全息存储   激光全息存储将参考光的入射角度和相位作为第三维存储。其基本原理是物光和参考光相叠加形成干涉图象。参考光为数据读出设计,物光携带欲写入的数据信息。由于干涉条纹的强光分布包含着物光振幅和相位信息,因而称为全息图。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存储更多的信息,最简单的是角度复用,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固定的物光束方向,依次改变参考光束方向。这样记录的光栅矢量,他的方向和长度都不同,可用于角度寻址。今年又发展了波长-角度复用技术、空间-角度技术等。空间-角度复用指全息图之间即不完全分开,也不完全重叠,只是部分重叠。   4.飞秒脉冲体存储   飞秒脉冲体存储是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对光学介质的非线性作用,从而引起透明介质内某空间位置上结构的改变,导致介质折射率发生较大变化。用这种办法在介质中记录多层逐位式二进制数据。将高功率飞秒脉冲聚焦到物质中,通过单光子或多光子电离过程能迅速在局部产生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结构,从而吸收大部分后续激光能量,在透明介质体内聚焦点附近将物质消融,直接通过汽化改变物质的局部结构形成一个微小的空腔,超短激光脉冲相对于长脉冲和连续脉冲来说,不会产生热作用区域和热损伤,更能精密地改变介质的局部物理化学结构。   二、三维光存储的特点   1.三维光存储都是在传统二维基础上附加第三维。以空间Z轴为第三维的双光子吸收光存储。光谱烧孔又将入射频率作为第三维。而全息存储的第三维是光束入射角度和频率。方法不一各有千秋,但都是三维的,具有高密、大容量的特点。   2.四种存储方式虽然理论都是完好的,但存在技术应用缺陷。温度的控制、材料的选择及读/写速度等问题,制约了三维光存储的大众化、商业化。   3.推进三维光存储的使用化,全息存储最有希望。其存储密度可大于1Tb/cm3,而且全息图以页面方式记录再现。具有高存取速度和数据传输速率,最主要是全息本身包括了振幅和相位,具有高保真度。   4.光存储载体由电子变成光子,存储尺度进入了分子大小,因而光存储的依赖性很大。   三、21世纪光数字存储展望   21世纪光数字存储势必向着超高密和超快速方向发展。深入研究激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光物理化学过程,用光子效应取代光热效应,实现皮秒,亚皮秒数量级的光响应过程,以提高光数据记录速率。另一方面实现并行写入/读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还有推进三维光存储实用化。   参考文献   [1]戎蔼伦,陈强.光数据存储进展[J].物理,2001,30(1).   [2]刘青,刘卜,程光华,陈国夫.三维光数据存储技术[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   [3]刘青,程光华,王屹山,赵卫,陈国夫.飞秒脉冲在透明材料中的三维光存储及其机理[J].光子学报,2003,3.   [4]姚启钧.光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


相关内容

  • 海量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快速可视化方法
  • 激光扫描系统能够直接获取被测目标表面的三维空间坐标,具有采样密度高.点云分布密集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三维空间信息快速获取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三维重建.数字地面模型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1].现代车载激光扫描系统,通常安装多个激光扫描头采集三维点云数据,如Optech公司的LYNX系统 ...

  • 实验34 晶体光折变效应及其海量存储实验系统
  • 晶体光折变效应及其三维 全息信息存储实验系统 实 验 说 明 书 北京方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实验为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光学类本科生综合物理实验,包含了弱光非线性光学,二波 耦合理论,布拉格衍射原理,光折变三维全息信息存储技术,光学傅立叶变换,晶体材料的 非线性光学特性等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了 ...

  • 面向实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组织方法
  • 2011年8月第9卷第4期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ug.,2011Vol.9,No.4 面向实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组织方法 谷胜涛1,李景文1,2,田丽亚1,崔 摘 爽1 (1.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 桂林理工大学GIS ...

  • 多媒体论文
  •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系 <多媒体技术>课程论文 题 目 结合 姓 名 樊欢 学 号 信10050621 成 绩 授课教师 姜婷 2012 年 04 月30 日 摘 要 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电子终端为媒介的多媒体出版物,继承了原有媒体的特性,将文字.图画.图像.声音等多种载体有机合成,以图 ...

  • 光存储技术
  • 光存储技术发展现状 班级:07111306 学号:1120131797 姓名:程显达 1.引言 光存储技术是利用光子与物质的作用,将各种信息比如图像.语言.文字等相关数据记录下来,需要的时候再将其读出的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具有非接触式读写.寿命长.信息位的价格低等优点,随着光量子数据存储技术.三维体 ...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 ・6・ ComputerEraNo.92005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刘中合,王瑞雪,王锋德,马长青,刘贤喜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 要:简述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系统分析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优点.不足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阐述了数字图像 ...

  • 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前景
  • 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前景 整理By:标准时间3 本文主要介绍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及应用前景. 1. 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 全息技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因此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全息记录和全息图的再现.本文以激光全息照相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1.1全息 ...

  • 三维地质建模和储量估算
  •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与储量估算 三维地质建模服务于勘查地质.矿山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专业.主要通过建立地质数据库.利用三角网建模技术,创建矿区地层模型.矿体模型.构造模型或其他类型模型.按照国际矿业领域通用块体模型概念,运用地质统计学估值方法,完成品位模型的创建.通过数据库和三维模型叠加显示,可对矿 ...

  • 三维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解决方案v1.5
  • 三维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 录 一. 概述 .................................................... - 1 - (一) 项目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