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使劳动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问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

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据统计,1970一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这数的15路上升到72%。

在应付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普遍发展。为了实施各国自己的科技计划,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将投资集中于长期性、风险大的项目,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了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BP以建立起防御性的战略导弹系统,来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美国人借用一部科幻影片的名字称它为“星球大战计划”。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80年代,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1985年,欧共体和其他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它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到90年代初,参与这项计划的成员国已近20个,研究项目达500多个,总投资约800亿法郎。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产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如手表、照像机、电视机等,进入万户千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XXX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使劳动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问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

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据统计,1970一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这数的15路上升到72%。

在应付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普遍发展。为了实施各国自己的科技计划,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将投资集中于长期性、风险大的项目,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了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BP以建立起防御性的战略导弹系统,来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美国人借用一部科幻影片的名字称它为“星球大战计划”。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80年代,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1985年,欧共体和其他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它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到90年代初,参与这项计划的成员国已近20个,研究项目达500多个,总投资约800亿法郎。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产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如手表、照像机、电视机等,进入万户千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XXX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相关内容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缘何发端于美国 才.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二是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 ...

  •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 海外市场的需求. 概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然后带动了矿冶业的 发展,并 ...

  • 如何全面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 如何全面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极大改变了整个世界,推动人类大踏步向前迈进.可见三次科技 ...

  • 8.1 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2 ...

  • 新科技革命
  • 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 ...

  • 科技改变世界
  • 科技改变世界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据右图的演讲内容,该演讲者的主题是( ) A.科技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B.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重大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 2.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也会不断出现.以 ...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提纲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 1.2.3.. 4.标志性发明:5.主要发明: 6.影响: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 1.时间: 2.标志: 3.主要领域: 4.主要发明: 5.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A 新航路的开辟 B ...

  • 三次科技革命
  • 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 知道珍妮机及其发明者. 2. 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4. 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二.复习重点: 1. ...

  • 从STS视角看当代科技革命的本质和特点
  • 一.当代科技革命的本质是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逻辑上,当代的"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这样两个概念的内涵之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有可能产生模糊不清的情况.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把当代新的 ...

  • 用比较法分析中西科技史
  • 用比较法分析中西科技史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中西科技的世界地位及其原因比较 (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于公元前475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西欧则是在公元后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