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3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运用。(43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订正 d ìng 解剖责 jíe 杳无消息y áo ..p ōu 诘..

B 轻薄 文绉绉 zh ōu 鬈发quán 颔首低眉 hàn .b ó...

C 甲胄u 稽首q ĭ 一绺 li ŭ 龙肝凤髓 suí .zhò...

D 禁锢j īn 凛冽 i ĭn 睥睨p ì 光大门楣 méi ....

2. 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畸形 瞥见 拖泥代水 粗制滥造

B 黝黑 教诲 无可质疑 器宇轩昂

C. 侏儒 胡髭 广袤无垠 黯然失色

D. 罄口 驰骋 翻来覆去 指天画地

3. 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B .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

和高尚品质。

C .《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

D .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4. 下列短语类型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3分)

A 、十分伟大 B、我的书包 C、小声地说 D、追歼敌人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 1页

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6.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 .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8. 古诗句默写。(11分)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 2 页

(1)亭亭山上松,。

(2)《赠从弟》的主旨句是,。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

(4)《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是,。

(5)《终南别业》中能随时随地领略到大自然美好的诗句是, 。

(6)写出连续两句写雪的诗句,。

9. 名著阅读。(7分)

《海底两万里》是的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余两部第一部是,第三部是,他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不仅在于、,还在于它们是和巧妙结合的成果。

10. 综合性学习。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根据这幅漫画的情境,揭示漫画所反映的

实质问题。(2分)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二 阅读理解。( 47分)

(一)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1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 3页

(二)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风烟俱净 (2)窥谷忘反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 .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

C .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D .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 .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 .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17.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2分)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19.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20.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四)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1、“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2分)

22、“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2分)

2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 ;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

表现了鲁迅的精神。(4分)

24、“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2分)

(五)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25. 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 的特点。(2分)

26.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分)

2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28.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三 作文。(60分)

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具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作文。(600字左右)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3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运用。(43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订正 d ìng 解剖责 jíe 杳无消息y áo ..p ōu 诘..

B 轻薄 文绉绉 zh ōu 鬈发quán 颔首低眉 hàn .b ó...

C 甲胄u 稽首q ĭ 一绺 li ŭ 龙肝凤髓 suí .zhò...

D 禁锢j īn 凛冽 i ĭn 睥睨p ì 光大门楣 méi ....

2. 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畸形 瞥见 拖泥代水 粗制滥造

B 黝黑 教诲 无可质疑 器宇轩昂

C. 侏儒 胡髭 广袤无垠 黯然失色

D. 罄口 驰骋 翻来覆去 指天画地

3. 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B .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

和高尚品质。

C .《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

D .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4. 下列短语类型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3分)

A 、十分伟大 B、我的书包 C、小声地说 D、追歼敌人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 1页

B .“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 .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 .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6.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 .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8. 古诗句默写。(11分)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 2 页

(1)亭亭山上松,。

(2)《赠从弟》的主旨句是,。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

(4)《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是,。

(5)《终南别业》中能随时随地领略到大自然美好的诗句是, 。

(6)写出连续两句写雪的诗句,。

9. 名著阅读。(7分)

《海底两万里》是的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余两部第一部是,第三部是,他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不仅在于、,还在于它们是和巧妙结合的成果。

10. 综合性学习。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根据这幅漫画的情境,揭示漫画所反映的

实质问题。(2分)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二 阅读理解。( 47分)

(一)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1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 3页

(二)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风烟俱净 (2)窥谷忘反 ..

15.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 .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

C .风烟俱净 皆生寒树 D .在昼犹昏 有时见日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 .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 .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17.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2分)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19.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20.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四)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1、“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2分)

22、“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2分)

2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 ;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

表现了鲁迅的精神。(4分)

24、“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2分)

(五)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25. 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 的特点。(2分)

26.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分)

2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28.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三 作文。(60分)

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具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作文。(600字左右)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共8页 第7页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 六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参考37人,人平79.3分,及格率 95.7%,良好率82.6%,优秀率47.8%,高分率10.8%.总分3723分. 本次试卷的题型和内容整体较简单. 二.存在的问题 1.字词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字词已不再是重点,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对字词的把 ...

  • 二年级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 2015----2016学年( 11 )月51共同体定时作业( 二 年级语文) 2015.10.30 三. 照样子写一写.(12分) 1.反-板(木板) 主---( )( ) 土---( )( ) 2.折-斤(市斤) 值---( )( ) 期---( )( ) 一. 我会写.(12分) 二. 给带点 ...

  • 二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 大莫古镇2016-2017学年下学期3月质量跟踪检测试题 五.用"√"画出括号中正确的汉字.(共5分) 二 年 级 语 文 1.春天来了, 我们脱下(棉 绵) 袄, 冲出家门, 奔(向 象) 田野. 2.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 从) 玫瑰. 3.(令 今) 天是星期天. 4.雷公公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个月月考试卷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īn tǒnɡ zhī zhū ɡē bo jì xù cǎi hïnɡ ( ) ( ) ( ) ( ) ( ) pî suì jiāo ào pī pínɡ xìn fēnɡ huànɡdɑnɡ ( ) ( ) ( ) ( ) ( ) ...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个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 六年级下册第一月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我能写得又准确又漂亮.(4分) nuî yí kū wěi xìng ér duàn liàn ( ) ( ) ( ) ( ) yīng jùn yïu sī zhēng rïng chā yāng ( ) ( ) ( ) ( ) 二.先补充词语,再归 ...

  • 六年级语文4月月考试题
  • 纳雍县小学2011年四月月考试卷 六年级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听老师读一遍<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发生在 朝,故事中"指鹿为马"的人 是 .他是一个 的人. 2.通过这个故事, ...

  • 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 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18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溯(shuî) 冗长(rǒnɡ) 栖息(qī) 锲而不舍(qiè) ....B.虐待(nüè) 谩骂(màn) 奢侈(chǐ) 猝不及防(cù) ....C.伫立(zhǔ ...

  •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 兰州一中2015-2016-1高三年级 9月月考试题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

  • 初二12月月考总结
  • 初二年级月考总结 一.本次月考情况(12.9) 1.班级平均分排名 语文(1.一班 2.二班 3.四班) 数学(1.六班 2.二班 3.一班) 英语(并列1 .六班三班 3.一班) 物理(1.一班 2.六班 3.三班) 历史(1.一班 2.五班 3.六班) 生物(1.一班 2.六班 3.三班)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