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秦国最重要的战略大师,但吞并六国的起因却是为报个人仇恨

历史发展是有必然规律的,它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历史片段,却具有相当大的人为因素,甚至受到个人情感的严重干扰。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那就是一个历史规律,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基本上是谁也挡不住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不过,如果没有秦相范雎的出现,没有他的“远交近攻”,秦国要想顺利拿下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

然而谁能知道,范雎之所以要提出“远交近攻”,也就是说与秦国隔得比较远的齐国交好,重点进攻与秦国隔得比较近的韩赵魏三国,其实根本原因是范雎对齐国很有好感,对韩赵魏中的魏国充满仇恨,范雎不过是想“快意恩仇”罢了。

有什么样的恩仇呢?

(范睢)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出生贫寒,不过聪明好学,尤其是从小修习当时最有用的学说“纵横术”,学会了察言观色能言善辩的本领。当时各国的大臣都在养士,于是范雎就投奔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了一名门客。

到了须贾门下,却不怎么受须贾待见,一直没有什么发挥。后来,魏王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范睢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主动提出陪须贾同往齐国。

须贾出使齐国,其实是想说服齐国,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因为魏国受齐国的欺负太厉害了,朝不保夕。不过齐国当时的齐襄王也不是很有眼光,他竟然在这时候翻起了旧账,说当年齐国被五国联合进攻的时候,魏国不肯援齐。用这事来指责须贾。须贾脸涨得通红,竟不能吭声。范睢看不过眼,旁征博引,替须贾解了围。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联合齐国的目的,但是在言语上,却分毫不输于齐襄王,也算是为魏国争足了脸面。

齐襄王瞧不上魏国,却很器重这个能言善辩的范雎。于是派人悄悄给范雎送去十斤黄金和一些酒肉,表示想留他做客卿。客卿可不是个小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不过范睢这个人还是很有原则的,毕竟魏国是他的祖国,他肯定是首先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的,于是谢绝了齐襄王的好意,而且为了表忠心,还把这件事告诉了须贾。

然而须贾听到这件事后,不是表扬范睢的忠心正直廉洁,竟然是嫉妒。他想连我这样的人都不受齐王待见,还羞辱我,你范雎凭什么呀?于是冲范雎大骂,说范雎一定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了齐王,齐王才这么重视他。范雎没想到须贾这么没气量,心里充满委屈和愤怒,但是没有开腔,隐忍在心里。

回到魏国,须贾便将齐襄王送礼给范睢这件事当作重要的大事,上报给魏国丞相魏齐,并添油加醋地说范睢泄露魏国机密,有里通外国之嫌。

照理说,须贾发一通火就够了,为什么回去还想要向丞相报告呢?我觉得很大的可能是他想转移视线。因为他在齐国的外交失败,怕追究责任,因此把罪责转嫁到范雎身上,这样也就没人去注意他了。

(范睢和魏齐)

当时丞相魏齐正在宴客,听了须贾的话后气得暴跳如雷,当即命人将范睢捉来,狠狠地鞭打。范睢自然抵死不承认,魏齐看他拒不认罪,便命人往死里打,一顿痛打后,范睢的肋骨被打断了,牙齿也打掉了,身上血肉模糊一片,范睢眼见再打下去不能活,就假装昏死过去,魏齐见他不动弹了,踢了几脚也没反应,就让人用草席一卷,扔在厕所里。

我想说的是,魏齐打范雎,真是往死里打的,也就是说,他真是想把范雎打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这样打,范雎很有可能就会替代他,担任魏国的丞相。要知道,齐王用十斤黄金巴结范雎的事,可与范雎打了个很好的广告,魏王要是听到这个广告后,很有可能立刻用范雎取代魏齐。后来范雎去人才济济的秦国,秦王立刻用他当宰相,也可证明我的话不是胡猜。

当时,魏齐的宾客们纷纷赞扬魏齐为魏国除了一害,为了博得魏齐的欢心,大家趁着酒意,纷纷往范睢的身上撒尿,嘴里还嘲笑着他,以显示自己的爱国之心。

范睢苦等宴席散后,苦苦哀求看守,希望看守能救他一命,并承诺若是能救一命,家中银两悉数答谢。看守被奄奄一息的范睢说得心动了,于是对魏齐说,家里放着一具又脏又臭的尸体,总是不妥,不如拿出去扔掉。魏齐高兴,喝得烂醉,也不再多想,就同意了。

就这样,范睢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和聪明才智捡回了一条命。

范睢有个好朋友叫郑安平,他得到消息后,就带着范睢隐藏起来。魏齐酒睡后,想到范睢,觉得不放心,派人去查尸体,却是没有尸体,这才吓住了,派人全国搜查。范雎为躲避搜索,改名“张禄”。范睢伤好后,郑安平就将他举荐给了秦国大使。范睢到了秦国,一下获得秦王高度重视,罢免了当时的丞相魏冉,拜范睢为相。

范雎当了秦国宰相,人五人六的了,当然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报仇。于是鼓动秦国进攻魏国。秦国本来就想打魏国,正找不到借口,于是就打。魏王怕了,求情讲和。范雎让秦王回答,讲和可以,让须贾来讲。须贾不知就里,去秦国。范睢一时起了戏耍之心,故意穿得破破烂烂出现在须贾的面前。须贾不知范雎已经当了秦国宰相,看到他衣不蔽体,也动了恻隐之心,感觉自己当年冤枉范雎有些过分,赶紧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披上,还请他喝酒。后来范睢亮明身份,在须贾面前狠狠地嘚瑟了一回,羞辱了他一番。须贾吓得面如土色。范雎说,你虽然诬告我,但对我有“赠衫之情”,我饶过你,回去把魏齐的人头拿来就是了。

(胁迫赵国交出魏齐)

须贾回去一说,魏王很为难。魏齐怕了,跑去找“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敢留他,他于是逃出魏国,去赵国找另一个“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范雎知道后,让平原君出使秦国,并把他抓起来,用他要挟赵国交出魏齐。魏齐跑去向赵国丞相求情,赵丞相虞卿辞了职跟魏齐跑,想借道魏国跑到楚国去。但是魏国不敢,魏齐走投无路,愤而自杀。范雎要回魏齐人头,做了尿壶,还说:这家伙生前让人对我撒尿,如今我让他天天喝我的尿。

对这件事,司马迁对范雎的评价很不高,认为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就是说,很是小人嘴脸。不过,范雎虽然有些快意恩仇,但是其实是个极聪明的政治家。比如他交好齐国,不是报齐国对他的赏识之情,而是为了“远交近攻”;而且他这样远交近攻,还能掩人耳目,不让人看出秦国的目的。他不杀须贾,其实也并非须贾有“赠衫之情”,而是知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不能逼急了魏国。魏国当时并不是进攻的重点,而且杀了须贾,魏国就会同仇敌忾,就得不到魏齐人头了。还有囚禁平原君,目的又是让赵国失去最清醒的那个人,为后来白起用反间计,调开廉颇,从而打败并活埋赵国45万大军,让赵国彻底失去战斗力做准备。一旦最强大的赵国没了,要动魏国、韩国,就是举手之劳。因此,看起来范雎是“睚眦必报”,但他每做的一个步骤,都是很有筹划的,大方向是相当明确的。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被他骗了。

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上)

¥29.10 京东 购买

历史发展是有必然规律的,它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历史片段,却具有相当大的人为因素,甚至受到个人情感的严重干扰。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那就是一个历史规律,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基本上是谁也挡不住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不过,如果没有秦相范雎的出现,没有他的“远交近攻”,秦国要想顺利拿下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

然而谁能知道,范雎之所以要提出“远交近攻”,也就是说与秦国隔得比较远的齐国交好,重点进攻与秦国隔得比较近的韩赵魏三国,其实根本原因是范雎对齐国很有好感,对韩赵魏中的魏国充满仇恨,范雎不过是想“快意恩仇”罢了。

有什么样的恩仇呢?

(范睢)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出生贫寒,不过聪明好学,尤其是从小修习当时最有用的学说“纵横术”,学会了察言观色能言善辩的本领。当时各国的大臣都在养士,于是范雎就投奔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了一名门客。

到了须贾门下,却不怎么受须贾待见,一直没有什么发挥。后来,魏王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范睢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主动提出陪须贾同往齐国。

须贾出使齐国,其实是想说服齐国,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因为魏国受齐国的欺负太厉害了,朝不保夕。不过齐国当时的齐襄王也不是很有眼光,他竟然在这时候翻起了旧账,说当年齐国被五国联合进攻的时候,魏国不肯援齐。用这事来指责须贾。须贾脸涨得通红,竟不能吭声。范睢看不过眼,旁征博引,替须贾解了围。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联合齐国的目的,但是在言语上,却分毫不输于齐襄王,也算是为魏国争足了脸面。

齐襄王瞧不上魏国,却很器重这个能言善辩的范雎。于是派人悄悄给范雎送去十斤黄金和一些酒肉,表示想留他做客卿。客卿可不是个小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不过范睢这个人还是很有原则的,毕竟魏国是他的祖国,他肯定是首先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的,于是谢绝了齐襄王的好意,而且为了表忠心,还把这件事告诉了须贾。

然而须贾听到这件事后,不是表扬范睢的忠心正直廉洁,竟然是嫉妒。他想连我这样的人都不受齐王待见,还羞辱我,你范雎凭什么呀?于是冲范雎大骂,说范雎一定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了齐王,齐王才这么重视他。范雎没想到须贾这么没气量,心里充满委屈和愤怒,但是没有开腔,隐忍在心里。

回到魏国,须贾便将齐襄王送礼给范睢这件事当作重要的大事,上报给魏国丞相魏齐,并添油加醋地说范睢泄露魏国机密,有里通外国之嫌。

照理说,须贾发一通火就够了,为什么回去还想要向丞相报告呢?我觉得很大的可能是他想转移视线。因为他在齐国的外交失败,怕追究责任,因此把罪责转嫁到范雎身上,这样也就没人去注意他了。

(范睢和魏齐)

当时丞相魏齐正在宴客,听了须贾的话后气得暴跳如雷,当即命人将范睢捉来,狠狠地鞭打。范睢自然抵死不承认,魏齐看他拒不认罪,便命人往死里打,一顿痛打后,范睢的肋骨被打断了,牙齿也打掉了,身上血肉模糊一片,范睢眼见再打下去不能活,就假装昏死过去,魏齐见他不动弹了,踢了几脚也没反应,就让人用草席一卷,扔在厕所里。

我想说的是,魏齐打范雎,真是往死里打的,也就是说,他真是想把范雎打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这样打,范雎很有可能就会替代他,担任魏国的丞相。要知道,齐王用十斤黄金巴结范雎的事,可与范雎打了个很好的广告,魏王要是听到这个广告后,很有可能立刻用范雎取代魏齐。后来范雎去人才济济的秦国,秦王立刻用他当宰相,也可证明我的话不是胡猜。

当时,魏齐的宾客们纷纷赞扬魏齐为魏国除了一害,为了博得魏齐的欢心,大家趁着酒意,纷纷往范睢的身上撒尿,嘴里还嘲笑着他,以显示自己的爱国之心。

范睢苦等宴席散后,苦苦哀求看守,希望看守能救他一命,并承诺若是能救一命,家中银两悉数答谢。看守被奄奄一息的范睢说得心动了,于是对魏齐说,家里放着一具又脏又臭的尸体,总是不妥,不如拿出去扔掉。魏齐高兴,喝得烂醉,也不再多想,就同意了。

就这样,范睢凭着自己坚韧的毅力和聪明才智捡回了一条命。

范睢有个好朋友叫郑安平,他得到消息后,就带着范睢隐藏起来。魏齐酒睡后,想到范睢,觉得不放心,派人去查尸体,却是没有尸体,这才吓住了,派人全国搜查。范雎为躲避搜索,改名“张禄”。范睢伤好后,郑安平就将他举荐给了秦国大使。范睢到了秦国,一下获得秦王高度重视,罢免了当时的丞相魏冉,拜范睢为相。

范雎当了秦国宰相,人五人六的了,当然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报仇。于是鼓动秦国进攻魏国。秦国本来就想打魏国,正找不到借口,于是就打。魏王怕了,求情讲和。范雎让秦王回答,讲和可以,让须贾来讲。须贾不知就里,去秦国。范睢一时起了戏耍之心,故意穿得破破烂烂出现在须贾的面前。须贾不知范雎已经当了秦国宰相,看到他衣不蔽体,也动了恻隐之心,感觉自己当年冤枉范雎有些过分,赶紧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披上,还请他喝酒。后来范睢亮明身份,在须贾面前狠狠地嘚瑟了一回,羞辱了他一番。须贾吓得面如土色。范雎说,你虽然诬告我,但对我有“赠衫之情”,我饶过你,回去把魏齐的人头拿来就是了。

(胁迫赵国交出魏齐)

须贾回去一说,魏王很为难。魏齐怕了,跑去找“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敢留他,他于是逃出魏国,去赵国找另一个“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范雎知道后,让平原君出使秦国,并把他抓起来,用他要挟赵国交出魏齐。魏齐跑去向赵国丞相求情,赵丞相虞卿辞了职跟魏齐跑,想借道魏国跑到楚国去。但是魏国不敢,魏齐走投无路,愤而自杀。范雎要回魏齐人头,做了尿壶,还说:这家伙生前让人对我撒尿,如今我让他天天喝我的尿。

对这件事,司马迁对范雎的评价很不高,认为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也就是说,很是小人嘴脸。不过,范雎虽然有些快意恩仇,但是其实是个极聪明的政治家。比如他交好齐国,不是报齐国对他的赏识之情,而是为了“远交近攻”;而且他这样远交近攻,还能掩人耳目,不让人看出秦国的目的。他不杀须贾,其实也并非须贾有“赠衫之情”,而是知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不能逼急了魏国。魏国当时并不是进攻的重点,而且杀了须贾,魏国就会同仇敌忾,就得不到魏齐人头了。还有囚禁平原君,目的又是让赵国失去最清醒的那个人,为后来白起用反间计,调开廉颇,从而打败并活埋赵国45万大军,让赵国彻底失去战斗力做准备。一旦最强大的赵国没了,要动魏国、韩国,就是举手之劳。因此,看起来范雎是“睚眦必报”,但他每做的一个步骤,都是很有筹划的,大方向是相当明确的。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被他骗了。

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上)

¥29.10 京东 购买


相关内容

  •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外交家成长故事_李斯的故事
  • 一.起自闾阎游诸侯 李斯本是战国晚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的一介平民.当时的平民二十五家为一闾,阎是里巷的门,故人称李斯"起自闾阎". 战国时代社会剧变.礼崩乐坏,后来连挂名的周天子也没有了,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统治者不得不打破传统的世卿世禄 ...

  • 范雎:远交近攻,一统天下
  • 范雎:远交近攻,一统天下 范雎,一作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他早年家境贫寒,虽有满腹经纶,却因不名一文,无以自资.范雎只好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齐廷初试牛刀 有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使齐通好,范雎作为随从一齐出使.当时正值襄王即位,齐国日益强盛之时.由于魏曾参加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攻打 ...

  • 古文译注[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
  • [原文][注解]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③.昔缪公求士④,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⑤,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⑥,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 ...

  • 介绍苏洵的[六国论]
  • 作者:likegang 苏洵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不赞成舞文弄墨.纯粹在辞章上耗费精力,曾说自己写文章没有什么别的长处,只是喜欢谈论用兵之道,评议古今形势.因此,他把自己比做汉代的政论家贾谊,而不愿意有人把他比做辞赋家司马相如.他的文集里所收的作品,主要的也就是政 ...

  • 对秦始皇嬴政的个性.行为和焚书坑儒事件的分析
  • 不同的人书写不同的历史.人都是主观的,凡主观的都难免片面.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焚书"和"坑'儒'"两大事件需要历史的看待和分析.从<史记>中透露的点滴信息分析,这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背后是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 ...

  • [史记]第40期:三十世家·楚世家(译文)续
  • 怀王元年(前328),张仪开始作秦惠王的国相.四年(前325),秦惠王刚称王. 六年(前323),楚国派柱国将军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城邑.楚国又调军攻打齐国,齐王十分担心,陈轸恰好替秦国出使齐国,齐王说:"怎么对付楚国?"陈轸说:"君王不要担忧 ...

  • 苏秦的故事:穷困的时候连最亲的人都会看不起你!
  • 一 策士苏秦不远千里来到秦王国首都咸阳,一路舟车劳顿,虽然很疲惫,但心情却是极佳,他想凭他胸中的才学一定会得到秦王的垂青,他很自负,认为此次游说秦国一定能一鸣惊人,一举成名,在新崛起的秦王国中一展才华,到时候拜相封侯,获取无限的好处,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对于这一点战国的策士们毫不掩饰,苏秦是平民士 ...

  • 荆轲刺秦王小品台词
  • 荆轲刺秦王小品台词 荆轲刺秦王(多幕剧) 时间: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27年(秦统一六国前六年)秋. 地点:燕国京都蓟城和秦国都城咸阳. 人物: 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做为人质出使赵国和秦国,因不忍秦王的侮辱而逃回燕国. 鞠武--太子丹的老师. 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了秦王而逃到燕国. 荆轲- ...

  • 苏秦的故事 苏秦游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
  •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齐国求师,并向鬼谷先生学习. 在外游历了几年,苏秦十分困窘而回家.他的兄长. 弟弟. 嫂子. 妹妹. 妻妾私下里都笑话他,说: "周朝人的习俗,是经营产业,从事工商,以谋取十分之二的利益为目标. 现在你放弃本来应该做的事而从事凭借口舌为业.遇到困难,这不是应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