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佐邦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神话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传说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真实性,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的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历史事时是真实可靠的.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 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思考:河姆渡和半坡为什么住干栏式建筑和半穴居式建筑?

第3课 华夏之祖

1、 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 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 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4、神农氏——炎帝:改进农具教人耕田,发明陶器,组织集市,发明医号。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 商 西周的兴亡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西周的分封制A、原因或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B、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C、西周的等级制“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D、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同时后期也形成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汉子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

2、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3、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或金鼎文。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松襄公、秦穆公。春秋三大霸主:

(1)(齐国)齐桓公——第一个霸主

措施: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第一霸主。

(2)(晋国)晋文公: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一场战役是:城濮之战。 争夺中原霸主之位(3)(楚国)楚庄王

3、战国七雄:(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2)重要的战役①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②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1、 制度:——商鞅变法

(1) 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 支持者:秦孝公

(3) 内容: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特权(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皇权)经济方面: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影响:秦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5)从商鞅变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②我们要向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③改革难免会有挫折,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铁器牛耕农:出现在战国,推广在战国,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 水利工程:秦国太守李冰的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4、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六国,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中国古代历史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8、春秋战国文化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言论记录在《论语》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王扫六合”

1、背景: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2、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他这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后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

(一)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

4、最终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正式确立。

(二)经济上:1、统一文字,史称“书同文”与小篆字体为标准,后发展成隶书。

2、统一货币铸造统一的圆形方孔铜钱,称“秦半两”

3、统一度量衡并且统一车轨,史称“车同轨”

(三)思想上:焚书坑儒,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四)军事上:1、北拒匈奴修长城:A:派蒙恬把匈奴打回大青山以北。B:为抵御匈奴修建了东到辽东西道临姚的万里长城。2、南定南越:为征服南越修建灵渠,最终统一岭南。

(五)他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修万里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他功大于过,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第10课 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1、秦的灭亡:原因是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繁重的徭役 ②沉重的赋税 ③残酷的刑法 ④秦二世的暴政。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2、 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因在大泽乡遇雨误期发起农民起义

3、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楚汉之争—— 刘邦、项羽之争(项羽战败,刘邦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5、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初期,国家贫穷、生灵涂炭,统治者基本沿用秦始皇创立的制度,汉高祖实行“无为而治”文帝、景帝实行轻徭赋税,休养生息,后期逐渐富裕出现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垫定了基础。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改革:

1、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加强皇帝权利。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监察权: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3、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军事——经略边疆:①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把匈奴赶回大青山以北,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②昭君出塞: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③张骞出使西域:目的需找盟国,却带回了新疆这块宝地和丝绸之路。汉武帝在新疆设使者校尉。公元前60年,汉宣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④经营西南夷。

5、汉武帝改革的影响: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边疆稳定,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6如何让评价汉武帝?秦朝和汉朝对抗匈奴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1、 两汉经济的发展表现在:A、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汉武帝提倡“力本农”

B、铁农具大力发展,铁犁牛耕普遍使用,还出现二牛抬杠,节省时间和劳力。

C、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修建白渠。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800年不在泛滥。

2、 张骞班超与丝绸之路---- 一路两人2事件

A、西域的地理概念:古代: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地区

B、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第二次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很大贡献。公元前60年,西域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建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

C、 丝绸之路的路径:长安——敦煌——玉门关——阳关——欧洲

D、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E、丝绸之路影响:是中西交通的要到,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当今我国也应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丝绸之路发扬下去。

F、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等等

第13.14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1、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时的麻纸。欧洲使用羊皮纸。东汉时蔡伦改进纸。

2、《九章算术》是东汉时的数学名著,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大部分内容。

3、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4、汉代著名的医生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医学界称“外科鼻祖”民间称“神医”;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称他为“医圣”

5、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皇帝)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音之离骚”

6、秦汉时雕塑艺术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9、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皇帝)

10、秦汉时雕塑艺术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 三国鼎立

1、东汉王朝的崩溃:东汉后期,政治黑暗,184年引发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后形成军阀混战。

2、官渡之战:河南的曹操和河北的袁绍大战袁绍大败。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赤壁之战:曹操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作战,曹操大败。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曹操失败原因是:曹操骄傲轻敌,曹操军队不习惯水站,不适宜南方水土,孙刘联军计谋得当。给我们的教训是骄兵必败。4、三国鼎立表格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1、西晋的兴衰:曹丕死后,司马懿控制大权,先消灭了蜀国,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炎夺取皇位,建立西晋,又灭了吴国,西晋统一。后来,西晋领导集团内腐朽,出现“八王之乱”,继位的皇帝又是个白痴,北方民族趁机发西晋,316年,匈奴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了西晋。

2、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淝水之战后,刘裕称帝,国号为宋。

3、南方经历的四个王朝称南朝,包括宋、齐、梁、陈。

4、西晋后期以来,北方战乱多,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史称永嘉南渡。从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5、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A、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B、江南地区气候条件好,利于农作物生产。C、南方战乱少。

6、江南经济开发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第 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1、五胡十六国:P86页

2、氐族在苻坚带领下统一了北方,史称前秦。苻坚想统一全国,与东晋进行了淝水之战,苻坚战败,北方陷入混乱。淝水之战成语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鲜卑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迁都洛阳。

4、北魏孝文帝的措施:①语言——用汉语 ②服饰——汉服 ③姓氏——姓元 ④联姻 ⑤制度——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礼仪等。改革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

5、北魏和北方的四个汉朝称北朝。

第18、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1、南朝祖冲之和圆周率

2、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杰出的古代地理学家,写了《水经注》

4、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流传开来。白马寺是中国第一所佛教寺院。

6、雕塑艺术: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7、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在我国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8、 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他被称为“书圣”。

9、 东晋的顾恺之绘画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0、田园诗人------陶渊明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神话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传说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真实性,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的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历史事时是真实可靠的.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4、 远古人类表格: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火的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从外貌、使用工具、生活方式分析)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思考:河姆渡和半坡为什么住干栏式建筑和半穴居式建筑?

第3课 华夏之祖

1、 涿鹿之战:据今四五千年,黄帝战败善于使用铜作武器的蚩尤。

2、 汉族的由来:炎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

3、 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时期的发明:

4、神农氏——炎帝:改进农具教人耕田,发明陶器,组织集市,发明医号。

4、禅让制: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单元小结:

本单元从远古人类讲起,到后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的农耕,到第三课黄河流域出现的几个重要的部落首领如:黄帝,注意时间上的联系。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 商 西周的兴亡

(1) 夏朝建立的意义: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世袭制的意义:“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西周的分封制A、原因或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B、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C、西周的等级制“金字塔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D、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同时后期也形成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4)国家灭亡的感想:暴政可以亡国,统治者应以人民为重,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汉子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

2、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作品: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3、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或金鼎文。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1、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松襄公、秦穆公。春秋三大霸主:

(1)(齐国)齐桓公——第一个霸主

措施: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第一霸主。

(2)(晋国)晋文公:奠定晋文公霸主地位的一场战役是:城濮之战。 争夺中原霸主之位(3)(楚国)楚庄王

3、战国七雄:(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2)重要的战役①齐魏之间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②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1、 制度:——商鞅变法

(1) 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 支持者:秦孝公

(3) 内容: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特权(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皇权)经济方面: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影响:秦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5)从商鞅变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②我们要向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③改革难免会有挫折,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2、铁器牛耕农:出现在战国,推广在战国,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 水利工程:秦国太守李冰的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4、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灭六国,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中国古代历史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8、春秋战国文化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言论记录在《论语》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王扫六合”

1、背景: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2、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他这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后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

(一)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

4、最终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正式确立。

(二)经济上:1、统一文字,史称“书同文”与小篆字体为标准,后发展成隶书。

2、统一货币铸造统一的圆形方孔铜钱,称“秦半两”

3、统一度量衡并且统一车轨,史称“车同轨”

(三)思想上:焚书坑儒,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四)军事上:1、北拒匈奴修长城:A:派蒙恬把匈奴打回大青山以北。B:为抵御匈奴修建了东到辽东西道临姚的万里长城。2、南定南越:为征服南越修建灵渠,最终统一岭南。

(五)他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修万里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他功大于过,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第10课 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1、秦的灭亡:原因是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繁重的徭役 ②沉重的赋税 ③残酷的刑法 ④秦二世的暴政。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2、 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因在大泽乡遇雨误期发起农民起义

3、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楚汉之争—— 刘邦、项羽之争(项羽战败,刘邦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5、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初期,国家贫穷、生灵涂炭,统治者基本沿用秦始皇创立的制度,汉高祖实行“无为而治”文帝、景帝实行轻徭赋税,休养生息,后期逐渐富裕出现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垫定了基础。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改革:

1、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加强皇帝权利。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监察权: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3、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军事——经略边疆:①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把匈奴赶回大青山以北,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②昭君出塞: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③张骞出使西域:目的需找盟国,却带回了新疆这块宝地和丝绸之路。汉武帝在新疆设使者校尉。公元前60年,汉宣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④经营西南夷。

5、汉武帝改革的影响: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边疆稳定,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6如何让评价汉武帝?秦朝和汉朝对抗匈奴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1、 两汉经济的发展表现在:A、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汉武帝提倡“力本农”

B、铁农具大力发展,铁犁牛耕普遍使用,还出现二牛抬杠,节省时间和劳力。

C、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修建白渠。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800年不在泛滥。

2、 张骞班超与丝绸之路---- 一路两人2事件

A、西域的地理概念:古代: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地区

B、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第二次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很大贡献。公元前60年,西域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建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

C、 丝绸之路的路径:长安——敦煌——玉门关——阳关——欧洲

D、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E、丝绸之路影响:是中西交通的要到,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当今我国也应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丝绸之路发扬下去。

F、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等等

第13.14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1、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时的麻纸。欧洲使用羊皮纸。东汉时蔡伦改进纸。

2、《九章算术》是东汉时的数学名著,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大部分内容。

3、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4、汉代著名的医生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医学界称“外科鼻祖”民间称“神医”;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称他为“医圣”

5、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皇帝)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音之离骚”

6、秦汉时雕塑艺术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9、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皇帝)

10、秦汉时雕塑艺术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 三国鼎立

1、东汉王朝的崩溃:东汉后期,政治黑暗,184年引发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后形成军阀混战。

2、官渡之战:河南的曹操和河北的袁绍大战袁绍大败。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赤壁之战:曹操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作战,曹操大败。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曹操失败原因是:曹操骄傲轻敌,曹操军队不习惯水站,不适宜南方水土,孙刘联军计谋得当。给我们的教训是骄兵必败。4、三国鼎立表格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1、西晋的兴衰:曹丕死后,司马懿控制大权,先消灭了蜀国,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炎夺取皇位,建立西晋,又灭了吴国,西晋统一。后来,西晋领导集团内腐朽,出现“八王之乱”,继位的皇帝又是个白痴,北方民族趁机发西晋,316年,匈奴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了西晋。

2、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建康。淝水之战后,刘裕称帝,国号为宋。

3、南方经历的四个王朝称南朝,包括宋、齐、梁、陈。

4、西晋后期以来,北方战乱多,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史称永嘉南渡。从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5、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A、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B、江南地区气候条件好,利于农作物生产。C、南方战乱少。

6、江南经济开发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第 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1、五胡十六国:P86页

2、氐族在苻坚带领下统一了北方,史称前秦。苻坚想统一全国,与东晋进行了淝水之战,苻坚战败,北方陷入混乱。淝水之战成语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鲜卑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迁都洛阳。

4、北魏孝文帝的措施:①语言——用汉语 ②服饰——汉服 ③姓氏——姓元 ④联姻 ⑤制度——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礼仪等。改革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

5、北魏和北方的四个汉朝称北朝。

第18、19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1、南朝祖冲之和圆周率

2、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杰出的古代地理学家,写了《水经注》

4、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流传开来。白马寺是中国第一所佛教寺院。

6、雕塑艺术: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7、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在我国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8、 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他被称为“书圣”。

9、 东晋的顾恺之绘画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0、田园诗人------陶渊明


相关内容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在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本期世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知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 ...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文艺复兴 思潮:人文主义.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但丁与<神曲>.达.芬奇与<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 ...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3-9-8 11:02:32 阅读: 52次 一.指导思想: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 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 ...

  •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 ...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1.生字表 识字8 卫 运 宇 宙 航 舰 第三十课 冲 晒 池 浮 灾 害 黑 器 第三十一课 岸 纹 洞 影 倒 游 圆 围 第三十二课 杯 件 住 须 能 飘 必 事 第三十三课 历 史 灭 克 化 代 孙 植 第 ...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总结1
  •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1.2)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张 彦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 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 ...

  • 九年级历史上册各课知识点总结(14-16课)
  •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织布机: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 ...

  •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更新时间:2011-11-25 13:11:39 浏览: 821次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戴智雄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已考完,现将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试情况分析: 1.得分情况: (1)总人平:参考人数26人,人平68分. (2)优秀人数:8人 优秀率: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