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将' 拖延症' 甩在身后

廖峻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在围绕全球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大开大合之下,亦有曲径通幽般谙合我心意的所在,书中提到,当今社会即将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一个人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正如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将兴趣、工作、事业三者结合一起,并在此过程产生价值、做出贡献,获得认同。回到现实,面前的任务或工作是你必须要做的,这和兴趣或喜好像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相反的,这样往往会削弱主观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现实世界复杂纷繁的因果关系、越来越模糊的结果与目的关联导向性,进一步造成行动的迟缓,同时产生强烈的焦虑、负罪感。拖拉、负罪、焦虑这三项凑齐了,即当下特别普遍的一种存在' 拖延症', 这影响了日常工作和学习,并严重困扰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拖延症' 它到底是不是病呢?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外在设定了一个标准,然后认为是错的,并自认为这叫病,然后来治。人类历史上好多东西都被当作过病,比如说左撇子。中国大多数左撇子从小就被家长矫正过来了,他们如今都是用右手写字,这就是从小矫治的结果。你说用左手写字有什么问题,我拖延着就是不纠正又会怎样呢?纵贯历史和当今世界,从拿破仑到克林顿,从爱因斯坦到比尔·盖茨,从卓别林到赵本山,都是左撇子。当今,甚至有人直接提出,左撇子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其实远远高于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左撇子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的象征,是因为他们长于右脑思维。某些医学机构研究也提出了相关支持性结论,就大脑的左右分工、以及左右脑交互控制对侧肢体的情况来看,左撇子应当更聪明一些。可能这个例子有些生硬,但我赞同的一个观点是,' 拖延症' 不是一种病,它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关于' 拖延症' 的阐述娓娓道来,恰如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般由里及外,由浅入深,卸下包袱,追根溯源,还原本真的自然呈现与揭示,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一、' 人法地', 见招拆招

与' 拖延症' 斗争的小三招。

第一招,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才会一直拖着、等着。比方说我通读《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后,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也不清楚从何而起,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个5分钟,然后就去搞东搞西的。怎么办,我随便翻到中书中一章,从头到尾度一遍,顺便把我觉得有用的文字,整段整段的抄下来,然后进行排列组合,这样慢慢水到渠成,灵感它自己就来了,我一气呵成完成了' 连接贯穿,去冗补漏,描眉画眼,扣题点睛' 等一系列动作。 第二招,' 让种子飞一会儿'. 就是不管这件事多不情愿去干,先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思想的' 种子' 已经种下了。突然有一天,你可能惊奇的发现,' 种子' 已跃跃欲试的破土而出了,剩下的事当然就好办多了 .比如高考作文的一项应试秘籍,那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作文题,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什么意思

呢?就是说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没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为你看过这个作文题,所以这篇作文的构思,已经在你的心里开始生长、发芽,' 飞了一会儿' 了。当你把前面的题全部做完,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构思,这是一个很节省时间的方法。我对付自己的' 拖延症', 也经常用这个方法,就是不管这件事我多不情愿去干,我会强迫自己先干一阵子,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我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是我知道那个种子在生长。所以一旦时间来不及了,我必须要开始干的时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干完。

第三招,就是将个人的任务放在群体环境下,' 拖延症' 会消解很大一部分。看过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某天晚上终于要开始做创意方案了。他回到家打开了电脑,想想这个工作这么重要,决定要先调整好心态。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只鸡爪,接着吃了三个巧克力派,身体调整得不错,但是心情还没调适好。于是,他又洗了一个澡,洗完之后擦了一遍爽肤水,又擦了三遍爽肤露。他又觉得这个氛围还不太对,便给自己泡了一壶香香的菊花茶。终于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后,他看着那个打开的word 文档,睡着了。如果加班的地点改在单位的话,恐怕他就没有嗑瓜子的想法,更没有洗澡的念头了,此时只有下班' 闪人' 这一巨大冲动,催促着你赶快做完手头的工作。

二、' 地法天', 变害为利

有时候拖延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我们能不能将消极转换成积极呢。约翰·佩里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著有《拖拉一点也无妨》,他曾经欠出版社一部书稿,就一直拖,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疼。那他是怎么办的呢?他就跑到宿舍去跟学生聊天。时间一长,他在出版社眼里已经是全无信用了,但没关系,学生突然喜欢他了,居然还成为了斯坦福大学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青年老师,并因此得了很多奖。这就将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比方说,你现在要写一份>年终总结报告,可你就是不愿意开始写,你就是想拖着。好,你一旦意识到要拖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几件你曾经拖延下来的计划任务,比如说把家里的账单清理一下,把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给整理一下,看一本你一直拖着没看的书。为了拖那件事,你可以把以前拖的这几件有价值的事情给干了。

你们可能说这样不是很靠谱,但我觉得还行。因为,你既然有拖延症,就说明你克服不了,你把这件事搁在这儿,去做大量无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聊个QQ 、打个游戏,最后实在不行,你干脆躺在沙发里看电视,你始终都不会去做那件事,而且你这一天也将会过得毫无价值。与此相比,暂时放下你要拖延的事情,去做其它积极的事情,好坏立显,有时候差距达到了' 孙悟空翻一个跟头的距离'. 另外,还有这样的可能,当初你要放下的事情,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已变得不在重要;甚至现在看来成为有先见之明的选择,这都是大有可能的。

我们就是要找一堆有价值的事情,让它们之间互相交织。即使你东路不通,走西路也行啊,因为你毕竟做了一点儿有价值的事情。

三、' 天法道', 专注于行

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老大爷,家里有一块草坪,一群小孩经常在那儿踢球,把草坪弄得乱七八糟。老大爷怎么说,他们都不听,他就想了一个招。一天,他就跟那帮小孩说:' 我很寂寞,你们天天来踢球给我看,我表示非常赞赏。这样吧,你们每次来踢球,我就给你们一块钱作为奖赏,但你们每天都来,好不好?' 孩子们很高兴地答应了。过了几天,老大爷说:' 我现在穷了,只能给你们五毛钱了。' 孩子们也很高兴,五毛就五毛。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大爷说:' 这五毛钱我也给不起了,我要破产了。' 孩子们说:' 五毛钱都不给,我们才不踢给你看呢!' 他们就走了,从此再也不来了。这就是老大爷用的招,达到了孩子们不再来踢球的目的。这个>故事结论:哪怕一个人爱干一件事,只要他感受到这件事上面有一点点被强加目的干扰,他就倾向于躲避这个任务。

但在我10年的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人,担任过市级重要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经历丰富、业绩骄人……,但由于非主观原因陷入了' 停顿', 但其没有因委屈而泄气、没有困难而气馁,更没有因失去' 登顶揽胜' 的机会而停下铿锵的脚步,这是源于何种驱动力呢?

我曾试图找到注解,但在此过程中发现,类似' 工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提高自己的能力' 的心灵鸡汤已显如此的不堪,我并不否认那些言论的正确性,我只是觉得有些论调可能矫情了些。现实世界的精彩,是由于事情的纷繁复杂和人的不可捉摸,你不可能在每个面上都' 玲珑剔透',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使用,力学上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将力量于集中于一点,瞬间就能产生强大的破坏性。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我想练习过瑜伽的人一定对此深表赞同。坚持跑步的人也一定对此深有体会。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跑步中时,那迈出的单调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乐趣,这就是为什么绕着200米的跑道我能跑上30圈的缘故,因为投入而有乐趣,因为乐趣继而坚持。

四、' 道法自然', 将心打开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类似的经验,给家里的老人买了最新款电视机,可老人往往连研究怎么开机的兴趣都没有。这是智力问题吗?不一定,只是因为新事物和他过往的知识结构、和他所熟悉的世界不匹配,不匹配自然就会抗拒,这就是老了嘛。也如,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的一句话:'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 这句话当然是夸奖老兵的,但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又可以有一番全新的解释吗?有些人虽然没有死,但是因为他的生命开始封闭,陷入漫长的停顿般的拖延状态,所以他已经凋谢了。当我们面对创造性的工作,并由于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要求自己做到暂且或根本达不到的水平,于是乎,我们不自主的一直拖着、等着 .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这儿。能不能把生命再次打开,去接受那些全新未知的事物;去面对可能失败、不完美带来恐惧感。

' 见招拆招、变害为利、专注于行、将心打开', 对于' 拖延症' 并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但它至少帮你不去做一只为逃避而把头躲进沙里的鸵鸟,可以将' 拖延症' 甩在身后,最好是甩到看不见的地方,这样你前方的路明亮了,跑起也就更自如了。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读后感

将' 拖延症' 甩在身后

廖峻伟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在围绕全球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大开大合之下,亦有曲径通幽般谙合我心意的所在,书中提到,当今社会即将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一个人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正如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将兴趣、工作、事业三者结合一起,并在此过程产生价值、做出贡献,获得认同。回到现实,面前的任务或工作是你必须要做的,这和兴趣或喜好像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相反的,这样往往会削弱主观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现实世界复杂纷繁的因果关系、越来越模糊的结果与目的关联导向性,进一步造成行动的迟缓,同时产生强烈的焦虑、负罪感。拖拉、负罪、焦虑这三项凑齐了,即当下特别普遍的一种存在' 拖延症', 这影响了日常工作和学习,并严重困扰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拖延症' 它到底是不是病呢?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外在设定了一个标准,然后认为是错的,并自认为这叫病,然后来治。人类历史上好多东西都被当作过病,比如说左撇子。中国大多数左撇子从小就被家长矫正过来了,他们如今都是用右手写字,这就是从小矫治的结果。你说用左手写字有什么问题,我拖延着就是不纠正又会怎样呢?纵贯历史和当今世界,从拿破仑到克林顿,从爱因斯坦到比尔·盖茨,从卓别林到赵本山,都是左撇子。当今,甚至有人直接提出,左撇子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其实远远高于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左撇子之所以能成为天才的象征,是因为他们长于右脑思维。某些医学机构研究也提出了相关支持性结论,就大脑的左右分工、以及左右脑交互控制对侧肢体的情况来看,左撇子应当更聪明一些。可能这个例子有些生硬,但我赞同的一个观点是,' 拖延症' 不是一种病,它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一书关于' 拖延症' 的阐述娓娓道来,恰如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般由里及外,由浅入深,卸下包袱,追根溯源,还原本真的自然呈现与揭示,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一、' 人法地', 见招拆招

与' 拖延症' 斗争的小三招。

第一招,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才会一直拖着、等着。比方说我通读《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后,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也不清楚从何而起,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个5分钟,然后就去搞东搞西的。怎么办,我随便翻到中书中一章,从头到尾度一遍,顺便把我觉得有用的文字,整段整段的抄下来,然后进行排列组合,这样慢慢水到渠成,灵感它自己就来了,我一气呵成完成了' 连接贯穿,去冗补漏,描眉画眼,扣题点睛' 等一系列动作。 第二招,' 让种子飞一会儿'. 就是不管这件事多不情愿去干,先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思想的' 种子' 已经种下了。突然有一天,你可能惊奇的发现,' 种子' 已跃跃欲试的破土而出了,剩下的事当然就好办多了 .比如高考作文的一项应试秘籍,那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作文题,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什么意思

呢?就是说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没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为你看过这个作文题,所以这篇作文的构思,已经在你的心里开始生长、发芽,' 飞了一会儿' 了。当你把前面的题全部做完,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构思,这是一个很节省时间的方法。我对付自己的' 拖延症', 也经常用这个方法,就是不管这件事我多不情愿去干,我会强迫自己先干一阵子,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我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是我知道那个种子在生长。所以一旦时间来不及了,我必须要开始干的时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干完。

第三招,就是将个人的任务放在群体环境下,' 拖延症' 会消解很大一部分。看过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某天晚上终于要开始做创意方案了。他回到家打开了电脑,想想这个工作这么重要,决定要先调整好心态。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只鸡爪,接着吃了三个巧克力派,身体调整得不错,但是心情还没调适好。于是,他又洗了一个澡,洗完之后擦了一遍爽肤水,又擦了三遍爽肤露。他又觉得这个氛围还不太对,便给自己泡了一壶香香的菊花茶。终于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后,他看着那个打开的word 文档,睡着了。如果加班的地点改在单位的话,恐怕他就没有嗑瓜子的想法,更没有洗澡的念头了,此时只有下班' 闪人' 这一巨大冲动,催促着你赶快做完手头的工作。

二、' 地法天', 变害为利

有时候拖延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我们能不能将消极转换成积极呢。约翰·佩里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著有《拖拉一点也无妨》,他曾经欠出版社一部书稿,就一直拖,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疼。那他是怎么办的呢?他就跑到宿舍去跟学生聊天。时间一长,他在出版社眼里已经是全无信用了,但没关系,学生突然喜欢他了,居然还成为了斯坦福大学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青年老师,并因此得了很多奖。这就将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比方说,你现在要写一份>年终总结报告,可你就是不愿意开始写,你就是想拖着。好,你一旦意识到要拖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几件你曾经拖延下来的计划任务,比如说把家里的账单清理一下,把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给整理一下,看一本你一直拖着没看的书。为了拖那件事,你可以把以前拖的这几件有价值的事情给干了。

你们可能说这样不是很靠谱,但我觉得还行。因为,你既然有拖延症,就说明你克服不了,你把这件事搁在这儿,去做大量无意义的事情,比如说聊个QQ 、打个游戏,最后实在不行,你干脆躺在沙发里看电视,你始终都不会去做那件事,而且你这一天也将会过得毫无价值。与此相比,暂时放下你要拖延的事情,去做其它积极的事情,好坏立显,有时候差距达到了' 孙悟空翻一个跟头的距离'. 另外,还有这样的可能,当初你要放下的事情,因为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已变得不在重要;甚至现在看来成为有先见之明的选择,这都是大有可能的。

我们就是要找一堆有价值的事情,让它们之间互相交织。即使你东路不通,走西路也行啊,因为你毕竟做了一点儿有价值的事情。

三、' 天法道', 专注于行

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老大爷,家里有一块草坪,一群小孩经常在那儿踢球,把草坪弄得乱七八糟。老大爷怎么说,他们都不听,他就想了一个招。一天,他就跟那帮小孩说:' 我很寂寞,你们天天来踢球给我看,我表示非常赞赏。这样吧,你们每次来踢球,我就给你们一块钱作为奖赏,但你们每天都来,好不好?' 孩子们很高兴地答应了。过了几天,老大爷说:' 我现在穷了,只能给你们五毛钱了。' 孩子们也很高兴,五毛就五毛。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大爷说:' 这五毛钱我也给不起了,我要破产了。' 孩子们说:' 五毛钱都不给,我们才不踢给你看呢!' 他们就走了,从此再也不来了。这就是老大爷用的招,达到了孩子们不再来踢球的目的。这个>故事结论:哪怕一个人爱干一件事,只要他感受到这件事上面有一点点被强加目的干扰,他就倾向于躲避这个任务。

但在我10年的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人,担任过市级重要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经历丰富、业绩骄人……,但由于非主观原因陷入了' 停顿', 但其没有因委屈而泄气、没有困难而气馁,更没有因失去' 登顶揽胜' 的机会而停下铿锵的脚步,这是源于何种驱动力呢?

我曾试图找到注解,但在此过程中发现,类似' 工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提高自己的能力' 的心灵鸡汤已显如此的不堪,我并不否认那些言论的正确性,我只是觉得有些论调可能矫情了些。现实世界的精彩,是由于事情的纷繁复杂和人的不可捉摸,你不可能在每个面上都' 玲珑剔透',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使用,力学上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将力量于集中于一点,瞬间就能产生强大的破坏性。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我想练习过瑜伽的人一定对此深表赞同。坚持跑步的人也一定对此深有体会。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跑步中时,那迈出的单调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乐趣,这就是为什么绕着200米的跑道我能跑上30圈的缘故,因为投入而有乐趣,因为乐趣继而坚持。

四、' 道法自然', 将心打开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类似的经验,给家里的老人买了最新款电视机,可老人往往连研究怎么开机的兴趣都没有。这是智力问题吗?不一定,只是因为新事物和他过往的知识结构、和他所熟悉的世界不匹配,不匹配自然就会抗拒,这就是老了嘛。也如,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的一句话:'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 这句话当然是夸奖老兵的,但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又可以有一番全新的解释吗?有些人虽然没有死,但是因为他的生命开始封闭,陷入漫长的停顿般的拖延状态,所以他已经凋谢了。当我们面对创造性的工作,并由于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要求自己做到暂且或根本达不到的水平,于是乎,我们不自主的一直拖着、等着 .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在这儿。能不能把生命再次打开,去接受那些全新未知的事物;去面对可能失败、不完美带来恐惧感。

' 见招拆招、变害为利、专注于行、将心打开', 对于' 拖延症' 并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但它至少帮你不去做一只为逃避而把头躲进沙里的鸵鸟,可以将' 拖延症' 甩在身后,最好是甩到看不见的地方,这样你前方的路明亮了,跑起也就更自如了。


相关内容

  • 摸着石头过河读后感
  • <摸着石头过河>读后感 文∕张令凯 知道杨石头此人两年多了,源起2010年偶然一次看央视教育频道<职来职往>节目,当时自己对职场之路亦异常迷茫困惑,于是对这个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兴趣陡升,更被各达人老师的麻辣.犀利.精准.到位的点评所吸引. 在节目中,对石头印象最深的原因,一是其 ...

  • 青春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 青春,青春.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上帝赐予我们痘痘的同时,也予以我们一段风华正茂的青春纪年."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你发现光芒的机会.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与刘同相遇在<谁的青春不迷茫> ...

  • 天上的街市读后感
  • 篇一:天上的街市读后感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 ...

  •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昨天党支部安排我们在科阶02看了一场电影--<看上去很美>,它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在很早的时候看过,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感受,体会不到电影深层次的含义,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昨天看完就有了更深 ...

  • 简爱读后感
  • 看<简·爱>许久,有时因人物的行为而纠结,有时因人物的风趣而开心,有时因人物的迷茫而急需答案,有时-- 此刻,我或许已经明白,我需要的不是一个结果,无论好与坏都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结果无法预支,那么就充分享受过程的美丽吧!",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句话,或许是我自己根据 ...

  • 核心价值观读后感
  • 核心价值观读后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个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必 ...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 最近我在看<平凡的世界>,只是看到第二本书,并没有完成,但是也有一些心得体会与感想,与大家共勉下. 这本书的主角就是孙家的两个儿子,哥哥少安和弟弟少平.其实这本书和<人生>有相似之处,就是通过描写在一个家庭的生活,一个村,一个地区的生活变化来凸显当时时代的变迁,应该就是以小见 ...

  • 梓梓谢[输赢]读后感
  • 孰输孰赢.亦输亦赢 -----读<输赢>有感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看了<输赢>,不得不感慨文章写的非常吸引人,切切实实地给我展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销售大战.但是小说有给与了我很现实的感觉不会像其他小说写的很虚幻,当然要除去那些较为夸张的情结(方威见到总理的那部分,呵呵),也许这也是 ...

  • 品味书香征文
  • 时间带来一切 --观<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307沈朱震寰 几何忧愁,几何欢乐,它们,存在或者不存在,那青春,都会随时间逝去 --题记 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将这本身通通透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书的封面.冰天雪地里,天空是灰色的,像是蒙了一层纱.怀揣着灰色心情的年轻人正走在青春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