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 杜晓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重大课题,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表现和危害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

探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特权。单独理解特权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古今中外都会有不同的释义。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

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

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

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

四是局限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

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

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具体体现:奖赏权,如表彰奖励、提职提级不按程序,不符规定、标准,奖赏不分;惩罚权,对批评、惩罚、降职、降级等混淆视听、标准界线不清;享用权,利用手中的权力,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个人享受、消费、受益;豁免权,以“刑

不上大夫、成就例外、下不为例”等为由,使一些有特权的人不受惩罚、不被追究;干与权,存在上级对下级打招呼、说情、暗示、施压现象,不同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公正决策。实现形式:不知不觉被特权、心安理得享特权、约定俗成有特权、假装糊涂用特权、肆无忌惮耍特权。

(三)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危害。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滋生腐败、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践踏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制度的严肃性,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道德,腐蚀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就是特权统治的历史。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官员衣服、帽子的区别,见面礼教,几抬大轿,家长、族长、老爷、奴才身分等级划分等等,都深深烙下特权的印记,以历代帝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不前赴后继、赤裸裸地展示其强大的特权。历史绵延、根深蒂固,影响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社会腐朽思想、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官本位等影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又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蓬勃发展,民主与法制相对滞后,使权力不受约束、失去制衡;上

级或组织睁只眼、闭只眼,放纵默认,上行下效;职权待遇的扩大化,不良影响不断蔓延;缺少有效的监督,处罚软弱无力;官升脾气涨、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思想“深入人心”,这些都导致职权寻租和延伸去追求不正当的利益而形成特权。

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政策界定

严格界定特权的合理性。从特权的产生依据可以辨别其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其附着的法律依据和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际受惠群体分布等,来界定该特权的性质和目的。如果是出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为特殊群体服务来设定的“特权”,有利于保护主权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如军队、司法特权,为弱势群体设臵特权,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人群等给予一定的特权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正义事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需。我们要更加周到地考虑他们的需要,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救济、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福利事业发展。

正确区分职权与特权。如果是人民出于更高的需要赋权给公职代表,那么该特权就是正当的职权。尤其是在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于重大责任者赋予其履职所必须的一些特殊权力和权利,是必要的、神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但要对职权履行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坚决制止职权滥用现象和特权泛滥,坚决取消法外特权和制度外特权。

四、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是必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入手,坚持教育的经常性,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突出教育的实效性,根除特权思想,做到教人从善。通过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贯彻 “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我们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来自群众并走向群众,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健全分层分岗施教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廉政法规、岗位廉政教育,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创新开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活动,突出行业和部门特点,切实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做到为政清廉守党员之本、秉公用权尽公仆之责。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倡廉肃贪的社会氛围。

二是必须加大惩处力度。特权往往与腐败结伴而行,有了特权,腐败往往随之而来。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组织基本职责的观念,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特权必打。既要执行政策、宽严相济,避免“为办案而办案”,也要严肃纪律,严格惩处,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严重违纪问题必须查办,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切实做到惩恶扬善,增强惩处的威慑力,使干部不敢犯错误。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特权案件,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强查办案件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三是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归属主体,所有公共权力的执行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或小团体化,要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作为身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服务、措施一线落实、问题一线解决,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考虑群众的舒适度,不做群众反感的事;多彻底根除难题,不做“夹生饭”;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上带下,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严谨规范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履职用权形象。

四是必须强化监督保障。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因此,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促使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持关口前移、实行过程监控;探索加强和改进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资源、延伸监督线,扩大监督面,形成监督的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必须健全长效机制。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约束,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地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风险防控,做到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使其不能也不敢突破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带头执行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追究,不允许任何集体和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作者: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 杜晓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重大课题,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表现和危害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

探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特权。单独理解特权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古今中外都会有不同的释义。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

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

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

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

四是局限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

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

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具体体现:奖赏权,如表彰奖励、提职提级不按程序,不符规定、标准,奖赏不分;惩罚权,对批评、惩罚、降职、降级等混淆视听、标准界线不清;享用权,利用手中的权力,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个人享受、消费、受益;豁免权,以“刑

不上大夫、成就例外、下不为例”等为由,使一些有特权的人不受惩罚、不被追究;干与权,存在上级对下级打招呼、说情、暗示、施压现象,不同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公正决策。实现形式:不知不觉被特权、心安理得享特权、约定俗成有特权、假装糊涂用特权、肆无忌惮耍特权。

(三)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危害。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滋生腐败、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践踏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制度的严肃性,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道德,腐蚀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就是特权统治的历史。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官员衣服、帽子的区别,见面礼教,几抬大轿,家长、族长、老爷、奴才身分等级划分等等,都深深烙下特权的印记,以历代帝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不前赴后继、赤裸裸地展示其强大的特权。历史绵延、根深蒂固,影响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社会腐朽思想、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官本位等影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又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蓬勃发展,民主与法制相对滞后,使权力不受约束、失去制衡;上

级或组织睁只眼、闭只眼,放纵默认,上行下效;职权待遇的扩大化,不良影响不断蔓延;缺少有效的监督,处罚软弱无力;官升脾气涨、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思想“深入人心”,这些都导致职权寻租和延伸去追求不正当的利益而形成特权。

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政策界定

严格界定特权的合理性。从特权的产生依据可以辨别其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其附着的法律依据和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际受惠群体分布等,来界定该特权的性质和目的。如果是出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为特殊群体服务来设定的“特权”,有利于保护主权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如军队、司法特权,为弱势群体设臵特权,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人群等给予一定的特权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正义事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需。我们要更加周到地考虑他们的需要,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救济、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福利事业发展。

正确区分职权与特权。如果是人民出于更高的需要赋权给公职代表,那么该特权就是正当的职权。尤其是在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于重大责任者赋予其履职所必须的一些特殊权力和权利,是必要的、神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但要对职权履行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坚决制止职权滥用现象和特权泛滥,坚决取消法外特权和制度外特权。

四、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是必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入手,坚持教育的经常性,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突出教育的实效性,根除特权思想,做到教人从善。通过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贯彻 “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我们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来自群众并走向群众,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健全分层分岗施教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廉政法规、岗位廉政教育,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创新开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活动,突出行业和部门特点,切实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做到为政清廉守党员之本、秉公用权尽公仆之责。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倡廉肃贪的社会氛围。

二是必须加大惩处力度。特权往往与腐败结伴而行,有了特权,腐败往往随之而来。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组织基本职责的观念,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特权必打。既要执行政策、宽严相济,避免“为办案而办案”,也要严肃纪律,严格惩处,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严重违纪问题必须查办,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切实做到惩恶扬善,增强惩处的威慑力,使干部不敢犯错误。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特权案件,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强查办案件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三是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归属主体,所有公共权力的执行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或小团体化,要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作为身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服务、措施一线落实、问题一线解决,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考虑群众的舒适度,不做群众反感的事;多彻底根除难题,不做“夹生饭”;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上带下,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严谨规范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履职用权形象。

四是必须强化监督保障。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因此,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促使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持关口前移、实行过程监控;探索加强和改进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资源、延伸监督线,扩大监督面,形成监督的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必须健全长效机制。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约束,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地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风险防控,做到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使其不能也不敢突破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带头执行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追究,不允许任何集体和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作者: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相关内容

  • 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da
  •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要点 一百七十万 云南 工具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周口店龙骨山 七十万 二十万 猿类 天然 群居 三万 打制 人工 血缘 氏族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A(课本p. 2.) 2. B ...

  • 刘少奇关于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李斌雄吴国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 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12)12-0005-08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参考教案1
  • 第24课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①指导学生完成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并运用所得资料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列表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历 ...

  • 从人文精神到理性时代
  •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总结 人文精神含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公元前5世纪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发展历程:人文精神源头--古希腊思想家们的思想: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 ...

  • 启蒙运动学案(岳麓版)
  •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分析得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理解启蒙运动的含义,归纳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启蒙运动的含义. 4.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重难点解析] 1.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 ...

  • 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严重影�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对我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的基础上,对当前日兰高速鲁豫界治超站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交通执法改革 [DOI]1013939/jcnkiz ...

  • 公安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2010修订版)[1]
  • 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10年修订版) 一.公安管理方向 1. 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2. 公安机关大接访工作效果分析 3. 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4. 试论基层公安机关走出经费保障困境的长效机制 5. 试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模式 6. 跨地区. 多警种的警务 ...

  • 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形态构造_陈爱国
  • 2006年第6期(总第185期)学术论坛ACADEMIC FORUMNO.6,2006 (CumulativelyNO.185) 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形态构造 陈爱国 [摘 要]对于布尔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的形态构造,,它还是可以概括.描述为作用具体性.场域实践性.权力再生性.,并由此建立一种反思性文化 ...

  • 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 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篇一: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由于<启蒙运动>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