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考试第一、第五单元测试 命题人:卢孝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面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 àn ) ji é) z ōu ) m ào )

Bg ù) n ì) ju àn ) xi á)

C q ǐ) j ǐ) y áng ) t āng )

D du ō) pi án )w ēn ) xi 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托词 油光可鉴 愚钝 正襟危座 B.侏儒 粗致滥造 迁徒 不可名状

C.驰骋 黯然失色 懈怠 翻来覆去 D.虐待 长嘘短叹 苍茫 广袤无垠

3.选出下面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鉴(鉴别) 不逊:无礼 匿名(隐藏)

B .不可名状(说出) 睥睨:眼睛斜着看 旸谷(日出)

C .脂粉奁(盒子) 器宇:气概、风度 诘责(谈论)

D.无可置疑(怀疑) 禁锢:束缚,限制 下午霁(阴天)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 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 人头地的一天。

C

D

5.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10分)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

的两句诗是 ,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

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

如古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坚

定的人格。(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5)、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

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分别仿照划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4分)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

星光的照耀. (1) , 。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诞生《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 (2) , ?

7.阅读下列古诗句,探究“子规(杜鹃)”在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3分)

材料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材料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材料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8.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5分)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

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

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

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

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

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

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

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2)下面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

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

序。(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 道狭草木长 ....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D. 食之不能尽其材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谈谈本文给你的启发。(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问题。(12分)

滴水之恩

①现在我已到“而立”之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

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看到金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我们初中生活的情景„„

②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

品行却是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

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当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

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③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

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④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

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呕”的一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

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

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⑤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

⑥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个

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到了

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去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

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让,最后还是接受了。

⑦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

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⑧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

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的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

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⑨记忆像潮水一般涌了出来„„。我说起当年初中的生活,他忽然说:“你

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⑩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⑾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名。他是个

不习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⑿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⒀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

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

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

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⒁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

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

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

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仁爱

的、关怀他人的人。

⒂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

如此。 (作者:秦文君。选文有改动)

13、从文章第(1)到第(12)段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3

分)

14、本文第(2)段对金龙成绩、品行、外貌、成绩和家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15、结合具体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4分) 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

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16、谈谈阅读文章后获得的人生感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说“茶”

李国文

①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

学问。

②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

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宋代苏轼有一首

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

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

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

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

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

不要瞒我。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③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水加热时

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

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

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所以需特别

讲究“火候”。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

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

饮后神情气爽。

④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据说宋代上自宫

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

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

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

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

品的贵族饮料了。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

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

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

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虽是繁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

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

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

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⑥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喜清新、倡自然、

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 (摘自《今晚

报》,有删改)

17.在括号内填写小节序号,在横线上概括段落大意,完成文章的结构图。(3

分)

(①)饮茶是门学问

( )饮茶最有讲究

( )

(⑤)

(⑥)饮茶最给人启迪

18.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开头引用的“开门七件事”,说明只有茶才是七宗生活用品中不可缺少

的。

B .苏东坡诗句“蟹眼已过鱼眼生”,指的是烧水时产生了由大到小的气泡。

C .文中第②段用唐宰相李德裕鉴水的故事,说明唐代文人都有很高的饮茶品

味。

D .欧阳修《归田录》中提到“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可见当时极品茶“龙凤团”

的金贵。

19.品茗是一种享受。古人是如何得到这种享受的?请补写出其煎茶的过程。

(2分)

将锅置于炉火上→→待水烧到出“鱼目”

→ ,或直接取煮好的茶饮用。

20. 文中划线句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联系文章和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材料一:水也会“衰老” 水分具有一定的极性,因此分子与分子之间可

以通过氢键形成一种链状结构。当水不经常受到撞击,也就是说不经常处于运

动状态时,这种链状结构就会不断扩大、延伸,从而使水不断变“老”,成为

老化水。静止状态被存放3天的水就是老化水。未成年人如常饮用老化水,细

胞的新陈代谢会明显减慢,并影响生长发育。

材料二:沸水是“死水”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即煮沸后得到的沸水,

说自来水不安全。其实,自来水中毕竟还有一定量的溶解氧和矿物质,而对水

加热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会因升温而散失。更可怕的是, 沸水中有害物质三

氯甲烷的含量是自来水的三到四倍。难怪用冷却后的沸水浇花花枯, 养鱼鱼死。

(1) 文中第③段中与材料一中划线的“老”意思相同吗?请说说理由。

(2) 联系文章和材料二,谈谈为什么古人煎茶,烧水至“鱼目出”即可?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22—123题。(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诗中颔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

人以“风飘絮”形容 ,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2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

上作简要分析(2分)

答:

三、作文。(50分)

24.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 提示:春,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曲,穿透历

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

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春天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

望的象征;春天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春天拥有绵绵的春雨,

是思念的象征。山水有春,风雨有歌,岁月有曲,亲情有讴,校园有乐„„

(友情提示:“春”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请以“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题目:我不再_____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如“脆弱”、“自卑”、“任性”等等,使标题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记叙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五单元考试卷答案

一(30分)1--4(每小题2分,共8分) C C B C

5(每空1分,共10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每句2分,共4分)示例:失去了甘霖,你还会有露珠的滋润 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利益,哪里会孕育出《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7、(3分)古诗中子规象征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2分)。若附加其他信息,不超字也可)

(2)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1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1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1分)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1分)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二 (共40分) 9、(2分)D

10、(4分)(1)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想要跟普通的马得到同等的待遇尚且办不到。

11、(2分) 怀才不遇(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等)。

12、(2分)略。(可谈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及危害;可谈发现、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可谈重用人才,使其才美外现的重要意义等,也可选择其他角度,符合题意即可)

13、倒叙,(1分)这样写使文章曲折有致;留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2分,答2点即得2分)

14、与后文中金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15、居然; 表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我看到金龙变化后的惊讶。

“惊喜”写出了“我”意外发现金龙是一个本质不坏的同学时的心情。

16、示例: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懂的报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17.

(②-③)

(④)饮茶最有情趣

饮茶最有文化 18.D

19.用扇子扇,使炭火充分燃烧 倒入壶(杯)中沏茶

20. 作比较,拿今人泡茶的简单和古人煎茶的麻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古人泡茶的精致和高雅 .

21.(1)文中第③段中的“老”是指水不断沸腾,滚过了头; 材料一中的“老”是指水在静止状态下存放的时间较长,成为“老化水”。(2)因为水在过度沸腾的情况下,溶解氧和矿物质流失得更多,而有害物质三氯甲烷还会增加,不利于人体健康。

2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分)

2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考试第一、第五单元测试 命题人:卢孝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面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 àn ) ji é) z ōu ) m ào )

Bg ù) n ì) ju àn ) xi á)

C q ǐ) j ǐ) y áng ) t āng )

D du ō) pi án )w ēn ) xi 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托词 油光可鉴 愚钝 正襟危座 B.侏儒 粗致滥造 迁徒 不可名状

C.驰骋 黯然失色 懈怠 翻来覆去 D.虐待 长嘘短叹 苍茫 广袤无垠

3.选出下面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鉴(鉴别) 不逊:无礼 匿名(隐藏)

B .不可名状(说出) 睥睨:眼睛斜着看 旸谷(日出)

C .脂粉奁(盒子) 器宇:气概、风度 诘责(谈论)

D.无可置疑(怀疑) 禁锢:束缚,限制 下午霁(阴天)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 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 人头地的一天。

C

D

5.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10分)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

的两句诗是 ,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

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

如古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坚

定的人格。(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5)、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

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分别仿照划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4分)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

星光的照耀. (1) , 。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诞生《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 (2) , ?

7.阅读下列古诗句,探究“子规(杜鹃)”在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3分)

材料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材料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材料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8.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5分)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

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

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

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

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

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

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

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2)下面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

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

序。(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 道狭草木长 ....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D. 食之不能尽其材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谈谈本文给你的启发。(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问题。(12分)

滴水之恩

①现在我已到“而立”之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

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看到金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我们初中生活的情景„„

②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

品行却是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

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当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

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③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

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④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

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呕”的一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

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

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⑤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

⑥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个

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到了

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去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

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让,最后还是接受了。

⑦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

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⑧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

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的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

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⑨记忆像潮水一般涌了出来„„。我说起当年初中的生活,他忽然说:“你

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⑩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⑾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名。他是个

不习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⑿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⒀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

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

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

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⒁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

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

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

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仁爱

的、关怀他人的人。

⒂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

如此。 (作者:秦文君。选文有改动)

13、从文章第(1)到第(12)段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3

分)

14、本文第(2)段对金龙成绩、品行、外貌、成绩和家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15、结合具体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 (4分) 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

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16、谈谈阅读文章后获得的人生感悟?(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说“茶”

李国文

①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

学问。

②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

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宋代苏轼有一首

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

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

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

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

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

不要瞒我。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

③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水加热时

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

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

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所以需特别

讲究“火候”。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

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

饮后神情气爽。

④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据说宋代上自宫

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

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

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

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

品的贵族饮料了。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

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

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

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虽是繁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

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

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

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⑥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喜清新、倡自然、

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 (摘自《今晚

报》,有删改)

17.在括号内填写小节序号,在横线上概括段落大意,完成文章的结构图。(3

分)

(①)饮茶是门学问

( )饮茶最有讲究

( )

(⑤)

(⑥)饮茶最给人启迪

18.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开头引用的“开门七件事”,说明只有茶才是七宗生活用品中不可缺少

的。

B .苏东坡诗句“蟹眼已过鱼眼生”,指的是烧水时产生了由大到小的气泡。

C .文中第②段用唐宰相李德裕鉴水的故事,说明唐代文人都有很高的饮茶品

味。

D .欧阳修《归田录》中提到“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可见当时极品茶“龙凤团”

的金贵。

19.品茗是一种享受。古人是如何得到这种享受的?请补写出其煎茶的过程。

(2分)

将锅置于炉火上→→待水烧到出“鱼目”

→ ,或直接取煮好的茶饮用。

20. 文中划线句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联系文章和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材料一:水也会“衰老” 水分具有一定的极性,因此分子与分子之间可

以通过氢键形成一种链状结构。当水不经常受到撞击,也就是说不经常处于运

动状态时,这种链状结构就会不断扩大、延伸,从而使水不断变“老”,成为

老化水。静止状态被存放3天的水就是老化水。未成年人如常饮用老化水,细

胞的新陈代谢会明显减慢,并影响生长发育。

材料二:沸水是“死水”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即煮沸后得到的沸水,

说自来水不安全。其实,自来水中毕竟还有一定量的溶解氧和矿物质,而对水

加热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会因升温而散失。更可怕的是, 沸水中有害物质三

氯甲烷的含量是自来水的三到四倍。难怪用冷却后的沸水浇花花枯, 养鱼鱼死。

(1) 文中第③段中与材料一中划线的“老”意思相同吗?请说说理由。

(2) 联系文章和材料二,谈谈为什么古人煎茶,烧水至“鱼目出”即可?

(四)阅读《过零丁洋》,完成后面22—123题。(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诗中颔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

人以“风飘絮”形容 , 以“雨打萍”比喻 (2分)

2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

上作简要分析(2分)

答:

三、作文。(50分)

24.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 提示:春,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曲,穿透历

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

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春天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

望的象征;春天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春天拥有绵绵的春雨,

是思念的象征。山水有春,风雨有歌,岁月有曲,亲情有讴,校园有乐„„

(友情提示:“春”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请以“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题目:我不再_____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如“脆弱”、“自卑”、“任性”等等,使标题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记叙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五单元考试卷答案

一(30分)1--4(每小题2分,共8分) C C B C

5(每空1分,共10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每句2分,共4分)示例:失去了甘霖,你还会有露珠的滋润 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利益,哪里会孕育出《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7、(3分)古诗中子规象征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2分)。若附加其他信息,不超字也可)

(2)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1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1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1分)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1分)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二 (共40分) 9、(2分)D

10、(4分)(1)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想要跟普通的马得到同等的待遇尚且办不到。

11、(2分) 怀才不遇(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等)。

12、(2分)略。(可谈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及危害;可谈发现、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可谈重用人才,使其才美外现的重要意义等,也可选择其他角度,符合题意即可)

13、倒叙,(1分)这样写使文章曲折有致;留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2分,答2点即得2分)

14、与后文中金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15、居然; 表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我看到金龙变化后的惊讶。

“惊喜”写出了“我”意外发现金龙是一个本质不坏的同学时的心情。

16、示例: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懂的报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17.

(②-③)

(④)饮茶最有情趣

饮茶最有文化 18.D

19.用扇子扇,使炭火充分燃烧 倒入壶(杯)中沏茶

20. 作比较,拿今人泡茶的简单和古人煎茶的麻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古人泡茶的精致和高雅 .

21.(1)文中第③段中的“老”是指水不断沸腾,滚过了头; 材料一中的“老”是指水在静止状态下存放的时间较长,成为“老化水”。(2)因为水在过度沸腾的情况下,溶解氧和矿物质流失得更多,而有害物质三氯甲烷还会增加,不利于人体健康。

2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分)

2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相关内容

  • 语文八下(126)单元期中考试卷
  • 八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题(1.2.6单元)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鄙视bǐ 荆棘..jí 彷徨..pánghuáng 生吞活剥.bāo B.讪笑xiàn 叱骂chì 嗫嚅之地zhuī ....niârú 立锥. C.陨落yǔn 厮守sī 蹒跚手可得tuî ...

  • 八下期中试卷语文
  • 树兰学校 2014 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测试八年级语文问卷出卷人:沃美红 审核人:孔祥军 一.(3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酒肆 (sì) . B. 迸 射(bènɡ) . C. 溺 爱( nì ) . D. 污秽 ( suì) . A.镶嵌 B.遨翔 C.繁衍 D. ...

  • 八下语文期中考试卷
  • :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作宝刀?"A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 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A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 (1)本文选自 ...

  • 五年级语文新课堂作业答案
  • <语文*新课堂>作业答案 第13课 一.chún jiè zònɡ lú zhēnɡ zhá huá zhe le 二.诱惑 鱼饵 皎洁 嘴唇 鳃边 羽翼 三.1.穿饵 投食 抛钩 拉竿 2.温暖 炎热 凉爽 寒冷 3.桃花 荷花 菊花 梅花 4.元宵 端午 中秋 除夕 四.地 五.1. ...

  • 八下期中年级语文试卷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测试卷 时间: 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下列方框中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gù 责( jié) ōu ) ì ) xī)黑 (yǒu ) lǚ ) 颔首 ( hàn) Cpōu) (qīyòu) ...

  • 八下地理期中试卷(转载)i
  • 铁路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1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 B.纬度较高 C.海拔较高 D.温度较高 2..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是: A 新疆牧区 B. ...

  • 八下期中语文试卷
  •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1-4题) 一.基础知识考查(15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 管束冽lǐng 禁锢首低眉hán .shù 凛..gù 颔. B. 绯红fē ...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中学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10分) 单韵母:ɑ u i o e 声 母: ɡ t m p c 二.(4分)q ù zuō nǚ huà 三.(12分) mãi huā bái yún xī ɡu ɑ(x ī ɡu ā) yu â yá qīn ɡ t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8及参考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小小书法秀.(4分) 1. 临写下面的字,注意写得入体.美观.(2分)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卷面书写,2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公整.美观. 二.字词乐园(16分) 1. 看拼音写汉字.(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