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盗窃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共同特征,又有区别于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每年立案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的比例很大。为了有效地预防盗窃犯罪,减少盗窃案件的发案率,研究盗窃犯罪的心理也是必须的。

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及预防对策:

①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

盗窃犯罪人的错误认识表现为“盗窃被抓的可能性低”、“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崇尚“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错误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社会上权钱交易,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负面因素时有出现,很容易导致部分人群价值信仰发生危机。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满足和幸福也很大程度依赖于金钱物质。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在认识上偏激、极端、夸大,形成了反社会的错误意识,许多人具有严重的犯罪“合理化”意识和认识倾向。

预防对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做好应有的宣传措施,并告诫人们犯罪的严重性。从根本端正犯罪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并做好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培养其具有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②盗窃犯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心存侥幸心理

缺失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盗窃犯罪人抗拒诱惑的自制力差。盗窃犯罪人由于自身意识偏差、个人欲望和错误的价值观灯心理因素的影响,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其二,盗窃犯罪人在多次犯罪得逞后,尝到了犯罪的“甜头”,满足了个体的不良需要,从而也养成了犯罪恶习。并且犯罪人心存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的盗窃容易养成习惯,那么心理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预防对策:加强对被抓的犯罪人的管理及教育,尽量做一些克制力方面的教育。对于一些惯犯,惯偷适当加强刑罚时间,尽可能从时间方面改变其盗窃的习惯。

③犯罪动机及不良的性格和能力

盗窃犯罪的动机有很多:(1)满足温饱,这主要是职业性盗窃犯罪和普通盗窃犯罪的动机特征。(2)满足吃喝玩乐,穿衣打扮满足虚荣心,讲排场要面子显示自己,而盗窃,用物质的占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3)对于青少年盗窃犯,盗窃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和哥们儿义气。

盗窃犯与普通人比较,性格上更加热情外向喜欢与人交往;他们学识浅薄,思想迟钝,抽象思维能力弱;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苟且敷衍;做事胆大自信、少有顾虑;更富于幻想和放任自己;但在尝试新事物上他们更加保守,在行为的自我控制上更加依赖性在能力特征上,盗窃犯罪区别于抢劫、诈骗等罪的最大特征是他们以各种方式掩人耳目,暗中窃取公私财物,因此盗窃犯罪者掌握一定的犯罪行为能力技能。

预防对策:犯罪高发人群,主要是指青少年以及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对犯罪高发人群的犯罪心理预防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个性修养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

法的道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特别是青少年,家庭和学校要加强管理,改变只重视学习,不重视学生品德的管理方式。

④养成盗窃犯罪的习惯

许多盗窃犯,究其以往经历,往往自幼就有不良习惯,如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而反复多次作案的盗窃犯,会形成行窃的恶习。盗窃犯罪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一个逐渐形成犯罪恶习,积习难改,罪恶深重;从初次犯罪时的恐惧心理与侥幸心理互相交错影响,发展为盗窃经历丰富,盗窃技术熟练,情绪稳定的惯犯;其犯罪心理的变化有一个由浅到深,由量变到质变的反战变化过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盗窃习惯,就很难加以矫治。正因为如此,有的盗窃犯罪人虽经多次打击、处理、改造,仍屡教不改,反复作案。

预防对策:对于已有盗窃习惯的犯罪人,只有加强人自身的控制力,才会有效地抑制盗窃。这需要促使犯罪人形成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以及对自己选定的奋斗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加强挫折教育,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⑤由于妒忌报复心理而导致盗窃

怀有这种犯罪心理的人一般心理上都有非常大的怨恨和委屈,或者对社会有敌视态度,所以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病太长的时间态心理,想借助于盗窃来进行报复。

预防对策: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社会风气、消除犯罪诱因。全社会不要歧视曾经因盗窃罪入狱的人,给他们改邪归正的机会。

⑥满足不良精神需求

这类盗窃犯罪不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追求,而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其本人可能物质及其富裕而精神空虚,需要通过盗窃等手段,寻求刺激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

预防对策:以通过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个性修养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总结:一个人既然选择了做小偷而没有选择做强盗就说明他的心理上还存在道德底线,起码他还是知道犯罪是不对的。所以我们有一个词叫做贼心虚,而没有做强盗心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偷都是容易被教化好的,有些是惯偷有的甚至把盗窃当作精神的依赖。总之,想要杜绝盗窃案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做到杜绝,那么我们就要从自身看起,保管好自身的财务,不给小偷已可乘之机。

—— 1004136 吴亦军

有关盗窃犯罪的心理分析

盗窃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共同特征,又有区别于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盗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每年立案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的比例很大。为了有效地预防盗窃犯罪,减少盗窃案件的发案率,研究盗窃犯罪的心理也是必须的。

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及预防对策:

①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

盗窃犯罪人的错误认识表现为“盗窃被抓的可能性低”、“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崇尚“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错误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社会上权钱交易,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负面因素时有出现,很容易导致部分人群价值信仰发生危机。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满足和幸福也很大程度依赖于金钱物质。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在认识上偏激、极端、夸大,形成了反社会的错误意识,许多人具有严重的犯罪“合理化”意识和认识倾向。

预防对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做好应有的宣传措施,并告诫人们犯罪的严重性。从根本端正犯罪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并做好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培养其具有正确的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②盗窃犯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心存侥幸心理

缺失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盗窃犯罪人抗拒诱惑的自制力差。盗窃犯罪人由于自身意识偏差、个人欲望和错误的价值观灯心理因素的影响,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其二,盗窃犯罪人在多次犯罪得逞后,尝到了犯罪的“甜头”,满足了个体的不良需要,从而也养成了犯罪恶习。并且犯罪人心存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的盗窃容易养成习惯,那么心理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预防对策:加强对被抓的犯罪人的管理及教育,尽量做一些克制力方面的教育。对于一些惯犯,惯偷适当加强刑罚时间,尽可能从时间方面改变其盗窃的习惯。

③犯罪动机及不良的性格和能力

盗窃犯罪的动机有很多:(1)满足温饱,这主要是职业性盗窃犯罪和普通盗窃犯罪的动机特征。(2)满足吃喝玩乐,穿衣打扮满足虚荣心,讲排场要面子显示自己,而盗窃,用物质的占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3)对于青少年盗窃犯,盗窃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和哥们儿义气。

盗窃犯与普通人比较,性格上更加热情外向喜欢与人交往;他们学识浅薄,思想迟钝,抽象思维能力弱;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苟且敷衍;做事胆大自信、少有顾虑;更富于幻想和放任自己;但在尝试新事物上他们更加保守,在行为的自我控制上更加依赖性在能力特征上,盗窃犯罪区别于抢劫、诈骗等罪的最大特征是他们以各种方式掩人耳目,暗中窃取公私财物,因此盗窃犯罪者掌握一定的犯罪行为能力技能。

预防对策:犯罪高发人群,主要是指青少年以及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对犯罪高发人群的犯罪心理预防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个性修养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

法的道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特别是青少年,家庭和学校要加强管理,改变只重视学习,不重视学生品德的管理方式。

④养成盗窃犯罪的习惯

许多盗窃犯,究其以往经历,往往自幼就有不良习惯,如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而反复多次作案的盗窃犯,会形成行窃的恶习。盗窃犯罪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一个逐渐形成犯罪恶习,积习难改,罪恶深重;从初次犯罪时的恐惧心理与侥幸心理互相交错影响,发展为盗窃经历丰富,盗窃技术熟练,情绪稳定的惯犯;其犯罪心理的变化有一个由浅到深,由量变到质变的反战变化过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盗窃习惯,就很难加以矫治。正因为如此,有的盗窃犯罪人虽经多次打击、处理、改造,仍屡教不改,反复作案。

预防对策:对于已有盗窃习惯的犯罪人,只有加强人自身的控制力,才会有效地抑制盗窃。这需要促使犯罪人形成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以及对自己选定的奋斗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加强挫折教育,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⑤由于妒忌报复心理而导致盗窃

怀有这种犯罪心理的人一般心理上都有非常大的怨恨和委屈,或者对社会有敌视态度,所以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病太长的时间态心理,想借助于盗窃来进行报复。

预防对策: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社会风气、消除犯罪诱因。全社会不要歧视曾经因盗窃罪入狱的人,给他们改邪归正的机会。

⑥满足不良精神需求

这类盗窃犯罪不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追求,而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其本人可能物质及其富裕而精神空虚,需要通过盗窃等手段,寻求刺激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

预防对策:以通过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个性修养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总结:一个人既然选择了做小偷而没有选择做强盗就说明他的心理上还存在道德底线,起码他还是知道犯罪是不对的。所以我们有一个词叫做贼心虚,而没有做强盗心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偷都是容易被教化好的,有些是惯偷有的甚至把盗窃当作精神的依赖。总之,想要杜绝盗窃案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做到杜绝,那么我们就要从自身看起,保管好自身的财务,不给小偷已可乘之机。

—— 1004136 吴亦军


相关内容

  • 入户盗窃未遂及转化抢劫的认定--李某.王某案世分析
  •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司法实务中碰到的一起引起争论的入户盗窃.转化抢劫的案例的基本案情.然后作者将案件争议的焦点归纳为在于如何判断入户盗窃既遂和未遂,如何判断该入户盗窃的行为转化为抢劫.作者对上述两个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对如何判断入户盗窃的既遂和未遂,作者认为,入户盗窃作为刑法新规定的盗窃 ...

  • 刑事案件侦查绪论
  • 第一章 刑事案件侦查绪论 第一节 刑事案件的概念及其特性 一.刑事案件的概念 是指依照我国刑事法律规定,确有犯罪事实存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由具有侦查权的机关或部门立案侦查或受理的案件. 二.刑事案件的特性 (一)隐蔽性 1.犯罪过程的秘密性 2.犯罪方式的多样性 3.犯罪手段的狡诈性 4.犯罪人的 ...

  • 盗窃罪犯罪客体及对象研究
  • 2005年08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JournalofSWUPL V01.7 No.4 第7卷第4期 文章编号:1008-4355(2005)04-0095-04 Aug.,2005 ・司法实务・ 盗窃罪犯罪客体及对象研究 蔡英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 摘要: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对公私财 ...

  • 犯罪现场勘查简答题
  • 简答题 1. 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可据以收集电子物证的场所包括哪些? ①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的相关活动可能被监控装置所摄取的场所: ②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所涉足的使用或者可能使用了通信工具的相关场所: ③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使用或可能使用了计算机系统的场所. ...

  • 浅析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联系和区别
  • 摘要:在工作实践中,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罪名,如何定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是办案人员正确办理好案件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有关人员深入研究的理论性问题.本文从一起案例入手,着重论述了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联系和区别,以期与大家共同学习. 关键词:盗窃 职务侵占 联系 区别 [中图分类号]D ...

  • 盗窃罪论文有关盗窃罪的论文:简析盗窃罪既遂标准的实践把握
  • 盗窃罪论文有关盗窃罪的论文: 简析盗窃罪既遂标准的实践把握 摘 要:盗窃罪的既遂问题,是认定盗窃罪的关键.而对于盗窃罪既遂标准又有多种学说,我们认为以控制说作为认定盗窃罪既遂的标准较为合适.认定盗窃罪是否既遂要结合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被盗物品的特性来分析. 关键词:盗窃罪;既遂;实践把握 一.盗窃罪既 ...

  •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
  •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盗窃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盗窃这种多 发性犯罪也日益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新的特点与形式给我国刑侦部门带来了新的 挑战,笔者试对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盗窃 侦查盗窃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古 ...

  •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
  •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 目 录 前言................................................................ 5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5 (一 ...

  • 论单位犯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 单位犯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龚培华)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有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特殊犯罪类型,在刑法理论的研究和司法实践的认定中,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四卷曾刊登了上海法院系统审理单位犯罪案件的长篇调查报告,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统计数据和具有实证材料支撑的分析意见.本文则立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