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0课《丰碑》同样讲述的是红军途中的一件事情,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师: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再次被文中的人物所感动。
(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的录相)
师:请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
生2: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师: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马让给了重伤员。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很爱护、关心他的战士。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仍在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生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
师:老师也有同感,也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是最令人感动的。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生:第7自然段。
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
简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引读: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词。
生:倚靠、坐着
师:非常好,大家在书上注上点,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一: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
生二:这位老战士又饿又冷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
简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师:你们理解的真准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读第二句,找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
生:镇定、安详。
师:请在这两个词下画上小三角形。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
生一:因为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
生二: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生三:因为他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口到,而且做到了心到。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同学们再看看插图,军需处长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他想要干什么?
生:好像向战友借火。(书上)
师:还有呢?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可能在向战友求救。
生:我认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在向战友道别。
生:我认为他在为战友祝福:你们一定要走出云中山,一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
师:你们的想象都很合理。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自己练读、个别读、评读、集体朗读。)
师: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单薄、破旧”中体会到的。
师: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生:他把衣物全给了别人。
师: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1: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精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师感情导入: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朝我们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7自然段,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然3——13自段。(课件出示“学法提示”:读:轻声自由地读3——13自段;画:用“o”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而引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生自学3——13自然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
师:当将军听到“前面有人冻死了”时,他的神情是
生:愣了一下。
师:你从将军“愣了一下”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生2:他对战士的关心。
师:当将军看到那位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1: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生2: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师:你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将军很激动、同时也很气愤。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恼怒,他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将军,你们能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你的生气与愤怒吗?
生齐答能。(全班齐读)。
师: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呢?
生: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你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将军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感到很自责。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崇敬军需处长。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齐读)
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假如当时你也在场,当你看到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说)
师: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3——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
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
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红军队伍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回答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革命烈士的图片,并让生大声的读出他们的名字。
师:记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诗中这样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师生共背) 师:让我们记住今天的课题(再读),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军需处长(齐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0课《丰碑》同样讲述的是红军途中的一件事情,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师: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再次被文中的人物所感动。
(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的录相)
师:请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
生2: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师: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马让给了重伤员。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很爱护、关心他的战士。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仍在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生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
师:老师也有同感,也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是最令人感动的。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生:第7自然段。
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
简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引读: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词。
生:倚靠、坐着
师:非常好,大家在书上注上点,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一: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
生二:这位老战士又饿又冷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
简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师:你们理解的真准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读第二句,找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
生:镇定、安详。
师:请在这两个词下画上小三角形。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
生一:因为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
生二: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生三:因为他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口到,而且做到了心到。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同学们再看看插图,军需处长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他想要干什么?
生:好像向战友借火。(书上)
师:还有呢?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可能在向战友求救。
生:我认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在向战友道别。
生:我认为他在为战友祝福:你们一定要走出云中山,一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
师:你们的想象都很合理。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自己练读、个别读、评读、集体朗读。)
师: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单薄、破旧”中体会到的。
师: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生:他把衣物全给了别人。
师: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1: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精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师感情导入: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朝我们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7自然段,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然3——13自段。(课件出示“学法提示”:读:轻声自由地读3——13自段;画:用“o”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而引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生自学3——13自然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
师:当将军听到“前面有人冻死了”时,他的神情是
生:愣了一下。
师:你从将军“愣了一下”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生2:他对战士的关心。
师:当将军看到那位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1: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生2: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师:你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将军很激动、同时也很气愤。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恼怒,他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将军,你们能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你的生气与愤怒吗?
生齐答能。(全班齐读)。
师: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呢?
生: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你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将军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感到很自责。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崇敬军需处长。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齐读)
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假如当时你也在场,当你看到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说)
师: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3——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
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
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红军队伍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回答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革命烈士的图片,并让生大声的读出他们的名字。
师:记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诗中这样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师生共背) 师:让我们记住今天的课题(再读),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军需处长(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