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弯曲理论引发的宇宙认知问题
宋恒文
作者简介:宋恒文;男;工程师;本溪多益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邮箱:[email protected] ; 电话:137-04242084,024-48185477。 关键词:光线弯曲 光距 映像 恒星数量
摘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大质量的天体(如太阳)会使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因此亦会导致经过其边缘的光线发生弯曲。本文以此为论据,推断出可在宇宙中某点的不同方位上观测到同一天体,并对由此引发的相关宇宙问题进行了推断与论述。
1911年,爱因斯坦在一篇论文中预言:当光线擦过太阳时,会因为太阳的引力而产生弯曲。1922年,坎贝尔进行的日观测证明了此理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大质量的天体(如太阳)会使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因此亦会导致经过其边缘的光线发生弯曲。其示意图1如下:
.
由此理论可引发以下几方面的宇宙认识问题。
1、条件具备,可在同一点的不同方位上观测到同一天体,通过观测推算出的恒星数量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示意图2所示:如图中红色天体C的质量适当,由A天体发出的两束光在经过红色天体时发生弯曲,并在B点交汇,如此便可在恰位于B点的天体上由两个方向上能观察到A天体。由此类推,在理想状态下(三星体轴线在同一直线H上、光线完全不受其他天体影响、天体C质量适当可使A天体光线在B点交汇),则可在B天体沿锥面S方向观测到A天体,其天体映像为环带状。理相状态下距红色天体最近的A天体的光线交汇点为如为B点,则以B点为起点,沿三天体的同轴线AB方向的射线为A天体光线经红色天体弯曲后的交汇射线(图中虚线部分),即:所有的交汇点均落在这条射线上。当然上述现象只为理想状态,其发生的概率极小,但两束光及多束光的交汇是一定有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此点。宇宙中恒星天体众多,其发出的光线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受诸多不同天体作用而弯曲并在地球上交汇的概率也是有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的不同方向上观察到同一星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问题是如当我们观测到了同一性星的不同映像时,我们是否有能力运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甄别判断呢?再者,如果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很高,那我们根据观测所推出算的宇宙中的恒星数量就有会有很大出入,即实际数量较推算的数量要少。
2、天体间绝对物理距离与光距离不同引发的问题。以两束光线交汇为例,如下图
(示意图3。
图中红色天体C质量很大,使得经过的光线大幅度弯曲,且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适当,便可出现如图中所示的光线交汇情形,图中可明显看出两束光线所经的路径不同,光距也不相同,光线1的光距长于光线2的光距。也就是说,从天体B上不同方位观测到的天体A的光距是不相同的,如果光线1的光距是20光年,那么光线2的光距可能只有12光年,那我们又将能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来断定观测到的两个光距相差如此悬殊的两的天体,其实只是同一天体的不同映像呢?如图可见,天体间的光距与天体间的绝对物理距离并不相等,因此如航天器要由B星到A星,我们要如何进行导航,才能以最短的航程完成任务呢?只有沿H线路航行才是最近的,我们只有经过计算,算出光两星体光线的弯曲角度才有可能找到最近的路径。
再者,我们是用光年来计算天体对地的距离及推算宇宙的大小的,既然光线会受天体质量的影响而发生弯曲,那我们目前所测得天体间的光距就不能表示天体间
的实际的绝对物理距离,用光距估算的宇宙大小也是不准确的,即,宇宙并没有我们所推算的那样大。
结论:上述论点是建立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基础之上的,论点的正确性有待科学研究来进一步进行验证。宇宙如此深遂,如此多的不解之迷才是人类能够坚持不懈对其进行探索的动力源泉。
光线弯曲理论引发的宇宙认知问题
宋恒文
作者简介:宋恒文;男;工程师;本溪多益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邮箱:[email protected] ; 电话:137-04242084,024-48185477。 关键词:光线弯曲 光距 映像 恒星数量
摘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大质量的天体(如太阳)会使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因此亦会导致经过其边缘的光线发生弯曲。本文以此为论据,推断出可在宇宙中某点的不同方位上观测到同一天体,并对由此引发的相关宇宙问题进行了推断与论述。
1911年,爱因斯坦在一篇论文中预言:当光线擦过太阳时,会因为太阳的引力而产生弯曲。1922年,坎贝尔进行的日观测证明了此理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大质量的天体(如太阳)会使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因此亦会导致经过其边缘的光线发生弯曲。其示意图1如下:
.
由此理论可引发以下几方面的宇宙认识问题。
1、条件具备,可在同一点的不同方位上观测到同一天体,通过观测推算出的恒星数量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示意图2所示:如图中红色天体C的质量适当,由A天体发出的两束光在经过红色天体时发生弯曲,并在B点交汇,如此便可在恰位于B点的天体上由两个方向上能观察到A天体。由此类推,在理想状态下(三星体轴线在同一直线H上、光线完全不受其他天体影响、天体C质量适当可使A天体光线在B点交汇),则可在B天体沿锥面S方向观测到A天体,其天体映像为环带状。理相状态下距红色天体最近的A天体的光线交汇点为如为B点,则以B点为起点,沿三天体的同轴线AB方向的射线为A天体光线经红色天体弯曲后的交汇射线(图中虚线部分),即:所有的交汇点均落在这条射线上。当然上述现象只为理想状态,其发生的概率极小,但两束光及多束光的交汇是一定有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此点。宇宙中恒星天体众多,其发出的光线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受诸多不同天体作用而弯曲并在地球上交汇的概率也是有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的不同方向上观察到同一星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问题是如当我们观测到了同一性星的不同映像时,我们是否有能力运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甄别判断呢?再者,如果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很高,那我们根据观测所推出算的宇宙中的恒星数量就有会有很大出入,即实际数量较推算的数量要少。
2、天体间绝对物理距离与光距离不同引发的问题。以两束光线交汇为例,如下图
(示意图3。
图中红色天体C质量很大,使得经过的光线大幅度弯曲,且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适当,便可出现如图中所示的光线交汇情形,图中可明显看出两束光线所经的路径不同,光距也不相同,光线1的光距长于光线2的光距。也就是说,从天体B上不同方位观测到的天体A的光距是不相同的,如果光线1的光距是20光年,那么光线2的光距可能只有12光年,那我们又将能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来断定观测到的两个光距相差如此悬殊的两的天体,其实只是同一天体的不同映像呢?如图可见,天体间的光距与天体间的绝对物理距离并不相等,因此如航天器要由B星到A星,我们要如何进行导航,才能以最短的航程完成任务呢?只有沿H线路航行才是最近的,我们只有经过计算,算出光两星体光线的弯曲角度才有可能找到最近的路径。
再者,我们是用光年来计算天体对地的距离及推算宇宙的大小的,既然光线会受天体质量的影响而发生弯曲,那我们目前所测得天体间的光距就不能表示天体间
的实际的绝对物理距离,用光距估算的宇宙大小也是不准确的,即,宇宙并没有我们所推算的那样大。
结论:上述论点是建立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基础之上的,论点的正确性有待科学研究来进一步进行验证。宇宙如此深遂,如此多的不解之迷才是人类能够坚持不懈对其进行探索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