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雕塑教案

中国民间雕塑教学设计(教案)

授课对象 美术学本科专业 章节名称 时间安排 二年级第一学期

45 分钟

学习中国民间雕塑的目的与 计划时数 意义

认知。

(一)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了我们对民间艺术形式美感的

教学目的

(二)加强我们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欣赏艺术美 的快乐。 (三)认识了对民间雕塑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的重要性,从而 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民族归属感。 1、 雕塑的感念: 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又称雕刻, 是雕、 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主要 2、民间雕塑的分类。 内容 3、我国不同时期民间雕塑的艺术特点。

4、学习民间雕塑的意义和作用。

内容分析 重点

通过对民间雕塑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间雕塑除了有 它自身的审美功能外,还有一些侧重与感情、政治、伦 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增强民族的归属感,传统道德, 弘扬我们传统的民俗文化。 通过艺术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任

难点

何艺术审美活动中能够以一种开放、包容、平和博大的 的胸怀去对待艺术家、艺术品。从而充分认识不同的艺 术语言和造型手段。

方法:欣赏分析、对比、引导、总结

教学方法 及其策略

策略:1.利用图片进行欣赏分析 2.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片断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安排

(一)导入 导言——雕塑,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 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 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 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二)授新课(板书课题:《中国民间雕塑》) 1、雕塑的感念: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 法的总称。 2、民间雕塑的分类: (1)按照材料: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面塑等。 (2)按照空间形式:圆雕、浮雕、透雕等。 (3)按照造型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4)按照用途和所放的位置:宗教雕塑、园林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等。 3、我国不同时期民间雕塑的艺术特点。 (1)秦汉时代,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前大型石刻。 (2)两汉陶俑,四川成都出土的“说书俑”、山东济南出土的“乐舞杂技俑”。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 用于祭祀、生活、乐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实用器物。 (4)汉代画像石、画

像砖、玉雕。 (5)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雕塑艺术得以巨大发展 (6)宋代的砖雕。 (7)清代寿山石雕:因其石材产于福州寿山而得名。 (8)明清时期的木雕等。 4、课程的现实意义。 (1)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民间雕塑工艺对独特装饰元素、材料、表现手法的 应用,具备了自己独有的纯朴、感性的美感。 (2) 增强了我们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 中国民间雕塑中表现出生动的象征手法、 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中饱满的构图、强大的表现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艺术的 多元性。 (3)让我们感受到审美的快乐;民间艺人大胆采用夸张、象征等手段,在作品

中表现出诙谐、嘲讽、辛辣的情感色彩,其本身就具有在娱人的同时娱乐自己的 特点。 (4)提升了我们艺术鉴赏的水平;对艺术品的鉴赏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的水 平上,更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所具备的客观知识,感受作者的 创作用意,判断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在自己心中得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5) 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归属感; 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都是建立在西方教育制度 上的,在对艺术品的欣赏中,在媒体、书籍的浸染中,在业余艺术练习中,自然 会认为透视正确、 比例严谨的艺术是正统的。 只有在民间雕塑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艺术原来有这么多种表现形式,能够如此诙谐、生动,能够与人的日 常生活贴得如此之近,学习淳朴的民间艺术无疑更能增强中国人的民族归属感。 5、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展示的幻灯片图片资料并加以说明(自主探讨) 师:(1)选择两种不同的民间雕塑,分析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及影响它们 的现实性因素?(意图: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进一步让他们认识不 同时期、 不同地域民间雕塑的不同艺术语言, 进而加强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及认 识) (三)本课总结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 如中 国殷周时期的铜器制造和装饰雕刻,汉代的画像刻石,唐宋各代的雕塑品,在表 达了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和对美追求的同时也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 陶冶着民族 的性情。学习民间雕塑,对今天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积 极意义。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自己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

作业布置 与 知识拓展

了解社会百态、民风民俗。民间雕塑作为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 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同学能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 民间艺术和名族文化!

中国民间雕塑教学设计(教案)

授课对象 美术学本科专业 章节名称 时间安排 二年级第一学期

45 分钟

学习中国民间雕塑的目的与 计划时数 意义

认知。

(一)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了我们对民间艺术形式美感的

教学目的

(二)加强我们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欣赏艺术美 的快乐。 (三)认识了对民间雕塑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的重要性,从而 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民族归属感。 1、 雕塑的感念: 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又称雕刻, 是雕、 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主要 2、民间雕塑的分类。 内容 3、我国不同时期民间雕塑的艺术特点。

4、学习民间雕塑的意义和作用。

内容分析 重点

通过对民间雕塑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间雕塑除了有 它自身的审美功能外,还有一些侧重与感情、政治、伦 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增强民族的归属感,传统道德, 弘扬我们传统的民俗文化。 通过艺术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任

难点

何艺术审美活动中能够以一种开放、包容、平和博大的 的胸怀去对待艺术家、艺术品。从而充分认识不同的艺 术语言和造型手段。

方法:欣赏分析、对比、引导、总结

教学方法 及其策略

策略:1.利用图片进行欣赏分析 2.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片断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安排

(一)导入 导言——雕塑,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 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 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 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二)授新课(板书课题:《中国民间雕塑》) 1、雕塑的感念: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 法的总称。 2、民间雕塑的分类: (1)按照材料: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面塑等。 (2)按照空间形式:圆雕、浮雕、透雕等。 (3)按照造型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4)按照用途和所放的位置:宗教雕塑、园林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等。 3、我国不同时期民间雕塑的艺术特点。 (1)秦汉时代,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前大型石刻。 (2)两汉陶俑,四川成都出土的“说书俑”、山东济南出土的“乐舞杂技俑”。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是 用于祭祀、生活、乐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实用器物。 (4)汉代画像石、画

像砖、玉雕。 (5)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雕塑艺术得以巨大发展 (6)宋代的砖雕。 (7)清代寿山石雕:因其石材产于福州寿山而得名。 (8)明清时期的木雕等。 4、课程的现实意义。 (1)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民间雕塑工艺对独特装饰元素、材料、表现手法的 应用,具备了自己独有的纯朴、感性的美感。 (2) 增强了我们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 中国民间雕塑中表现出生动的象征手法、 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中饱满的构图、强大的表现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艺术的 多元性。 (3)让我们感受到审美的快乐;民间艺人大胆采用夸张、象征等手段,在作品

中表现出诙谐、嘲讽、辛辣的情感色彩,其本身就具有在娱人的同时娱乐自己的 特点。 (4)提升了我们艺术鉴赏的水平;对艺术品的鉴赏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的水 平上,更重要的是在欣赏过程中,必须结合自己所具备的客观知识,感受作者的 创作用意,判断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在自己心中得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5) 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归属感; 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都是建立在西方教育制度 上的,在对艺术品的欣赏中,在媒体、书籍的浸染中,在业余艺术练习中,自然 会认为透视正确、 比例严谨的艺术是正统的。 只有在民间雕塑这个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艺术原来有这么多种表现形式,能够如此诙谐、生动,能够与人的日 常生活贴得如此之近,学习淳朴的民间艺术无疑更能增强中国人的民族归属感。 5、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展示的幻灯片图片资料并加以说明(自主探讨) 师:(1)选择两种不同的民间雕塑,分析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及影响它们 的现实性因素?(意图: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进一步让他们认识不 同时期、 不同地域民间雕塑的不同艺术语言, 进而加强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及认 识) (三)本课总结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 如中 国殷周时期的铜器制造和装饰雕刻,汉代的画像刻石,唐宋各代的雕塑品,在表 达了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和对美追求的同时也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 陶冶着民族 的性情。学习民间雕塑,对今天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积 极意义。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自己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

作业布置 与 知识拓展

了解社会百态、民风民俗。民间雕塑作为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 分,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同学能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 民间艺术和名族文化!


相关内容

  • 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 教案设计 课题:捏塑造型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 ...

  •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品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 ...

  • 人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 ...

  • 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 ...

  •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
  • 大钟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 学科:美术 主备人:张立伟 课题: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欣赏•评述) 课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在造型语言与表现手段方面的异同. 2.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的 ...

  • 3-9教案[各异的风土人情]
  • 有效的课堂教学 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著的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模块中 第三单元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着了解民间美术这一主题展开,就 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通过大量照片和深入 浅出的论述 ...

  •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 多彩的民间美术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新城校区 授课人:郭颖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由于之前课本内容对剪纸和面具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本课中剪纸.面具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中扩展了刺绣.雕塑.年画.玩具等多种民间美术的表现形 ...

  • 九年级美术教案A
  • 王从华 2015.09 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形式美以及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等形式美法则,并会运用这些法则分析美术作品. 第一部分:游戏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摆苹果的小游戏,体会不同的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激发学生对形 ...

  •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第一章 民间美术概论(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探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与分类,把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从民间美术的历史演进中寻绎传统文化的表象遗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寻绎.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