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被破坏的资料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长江被破坏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多,中原流道弯曲,造成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长江被破坏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多,中原流道弯曲,造成洪涝灾害


相关内容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湖北省武穴市实验二小 陈淑兰 主要内容提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要求: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 ...

  • 黄河的综合治理
  • 黄河的综合治理 1.(11分) 材料一:2005年8月2日新华社文:我国专家查明近40年来我国江河区气候变化特征,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长江.黄河源区随着高原气候的急剧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十分明显,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目前通过研究发现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揭示了江河源区生态环 ...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 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3. 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 ...

  • 叩问三江源以长江黄河之名
  • 摄/卢海林 图为三江源地区玛多县风光,玛多历史上是由内地进入西藏的一个驿站,也是一个古渡口.当地原有大面积草场,现今却因为过度放牧,草原沙漠化,湖泊面积大大减少.摄/水冬青 这是一片"牵一发而动中国全身"的土地. 中华文明是两条河流――长江.黄河孕育出的文明,虽然这两条河流入海口 ...

  • 8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 第 28 课时:区域分析法---以中国为例:8.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前对照地图册预习资料) *知道哪些知识要记到图上,哪些要理解,哪些只了解*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一.概况 考点一:体系展示 陆地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资源 海洋自然资源:化学:生物:矿产:能 ...

  • 地理[八年级上册]
  • <八年级上册> 1. 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海岸线长,沿海有很多优良港湾,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交往:陆地面积大,南北差异和地域差异大,形成不同的景观和民族文化,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旅游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中国的陆上交通能 ...

  • 河流和湖泊教案
  •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教学要求 1. 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 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

  • 环境保护演讲稿--环境的呼吁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07计3的xx,今天我演讲的主要题目是<环境的呼吁>. 环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我们因为一时的私利,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和大量动物惨遭灭绝. 环境对人类来说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人们睁大那贪梦的双眼,恨不得将 ...

  • 初二地理 中国的河流教案
  • 初二地理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流域和水系的有关概念 2.理解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3.知道我国湖泊分布与主要湖泊的变迁对环境的影响 4.知道长江.黄河水系特征及治理与开发利用 二.基础知识回顾:根据提纲,填出下列内容 (一)河湖概况 1. 什么叫流域?什么叫水系? ...